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梓潼縣,隸屬於四川省綿陽市,位於綿陽市東北方,介於東經104°57′16″—105°27 ′35″,北緯31°25′27″—31°51′43″之間,縣境東西寬約35千米,南北長約52.5千米,總面積1443.92平方千米。

梓潼,自古有「五穀皆宜之鄉,林蠶豐茂之里」的美稱,因「東倚梓林,西枕潼水」而得名。自秦昭襄王二十二年(前285年),秦昭襄王置縣,已有2300多年歷史,孕育了豐富多元的秦漢文化、三國文化、漢唐文化、文昌文化、紅色文化和以國醫聖手蒲輔周為代表的中醫文化。境內有七曲山大廟[1]、長卿山李業闕、臥龍山千佛岩石窟三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目錄

地名由來

梓潼之名,源於夏商。《廣博物志·卷四十》引《蜀記》雲,梓潼原名尼陳山,為夏禹治水疏理河道而陳放泥土的地方,故名尼陳山。夏禹治水因與江河相處,欲造獨木舟,知尼陳山有梓木,徑一丈二寸,令匠者伐之,梓樹不伏,化為童子,禹責而伐之。先民以梓樹為童子所化,即改尼陳山為梓潼山,因蛇水繞山,以水為表,故名梓潼。蛇水亦因此而名梓潼水,秦於此置縣亦以此為縣名,其名實含梓樹與童子相互變換之意。北宋王象之撰寫《太平寰宇記》[2]表述梓潼之名的源起時,又云:「因縣域東倚梓林,西枕潼水,而名梓潼焉。」將縣名之源起又另闢新意,說是源自梓林潼水。

歷史名人

梓潼帝君

「梓潼帝君」源自於三國西晉時四川梓潼縣一帶的一個地方神信仰,傳說此神名張亞子,有記載謂其仕晉戰死,鄉人立廟以祀。張亞子信仰至唐代因入蜀二帝玄宗、僖宗分別予以敕封而影響漸大;至宋代,梓潼張亞子神和灌口二郎神成為四川地區影響最大的兩個俗神。

無准師範

無准師範(1179~1249),南宋佛教界泰斗,名師範,號無准,俗姓雍氏,四川梓潼(綿州梓潼縣治)人。年九歲就陰平道欽出家,南宋光宗紹熙五年(1194)受具足戒。宋寧宗慶元元年(1195)於成都正法寺坐夏。年二十投育王山秀岩師瑞。時育王山有佛照德光(宋代臨濟宗大慧派僧人)居東庵,空叟宗印分坐,法席人物之盛,為東南第一。無准師範禪師在茶文化傳播日本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門下弟子有弟子日本高僧圓爾辨圓等。

視頻

梓潼 相關視頻

美麗梓潼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