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回大院(羅明軍)
作品欣賞
===夢回大院===
座落在QC山腳下有一個蔥鬱而神秘的大院,曾經在這個大院擁有激情燃燒歲月的人,他們濃濃的情結深深植入這片熱土。任萬水千山,千山萬水,時時魂牽夢縈。因為這是他們夢開始的地方,同時,也是被外界印證了的「世外桃源。」特別是和如今的世事相比,這種心結更為強烈,而我是他們其中的一份子。
通往大院的道路,曲徑通幽處,隨着季節的不同,沿路各有不同的風景。春天花香陣陣,夏天蟬鳴鳥叫,秋天果實纍纍,冬天松柏挺雪。我喜歡這裡的的恬靜,特別的小橋流水人家,把酒話桑麻;桃花紅,梨花白,菜花黃。固有的田園風光,無不令人遐想神往。
路的盡頭就是大院,它依山傍水,江河水分流而下,在這裡變成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溪,小溪從大院門前流過,滋潤這裡的萬傾良田。門前的一個個小石墩是人們夏天納涼擺龍門陣的好去處。威嚴的大門加上威武的崗哨,在這田園之中多少顯得有點與眾不同,這也是大院神秘的理由所在。直至今日,當地人都不知道原來的這個大院是幹什麼的,至於大院裡面的人,只能從戴上不同度數鏡片的人們和出出進進的行動中,知道這是個知識分子聚集的地方,從統一的服裝來看,是個部隊。是部隊但沒有喊殺聲和硝煙氣,更多的是安逸和寧靜。
剛進入大院的左側,是一條石碴鋪就的約有200米長道路,兩邊有田塍園圃,園中吟蛩蝶飛。前方有一座特別落寞的紅牆黛瓦兩層樓,門前左邊有單雙槓,訓練的士兵早晚在這裡翻滾,練就的強健體魄守衛這裡的安寧;右邊是幾株大葉芭蕉,開出的紅黃色喇叭花點綴這裡的顏色;樓後是食堂,炊煙裊裊中歇斯底里的飯前一支歌。曾幾何時這裡晨練午休暮鋤,這個兩層樓內急切的腳步聲是多少人青蔥的起點,也曾裝載着青年軍人的夢想……
走在大院用水泥鋪的大道上,有一種直通山頂的氣勢。據說這條路有點歷史了,80年代,當我走在當時泥濘的G縣小城的時候,我認為大院這條主幹路在當地可能要數頭名了。路的兩邊是一個個石刻花壇,裡面種植有萬年青和各種花卉。我很佩服當時設計師具有的前瞻眼光,在今天來說還是先進的(時至今日的城市道路兩邊,才有用綠色裝扮的強烈意識)。在花壇的兩側是一排排粗壯的杉樹,這裡是最佳舞騷弄姿留影地,這種活化石修長直上雲霄,像是列隊的士兵,瀟灑得有點兒呆板。
一直向前,進入第一個丁字路口右邊有兩排櫥窗,裡面展現的是模範人物先進事跡和各種新聞時事。這時你會被正入眼帘的另一幅景色所迷,假山、噴泉、煙霧水濛,呈現出蘇州園林才有的氣質。閒人免進的字樣更平添了神秘的氣氛,油油的水果柚子和青青桔子羞澀般的輕輕地探頭牆外,讓人浮想出裡面的另一番景象,我們不去打擾工程師們專注的神情。櫥窗向北是籃球場,一到下班時間或是文體活動時間,總有一群熱愛份子在場上來回你搶我奪,好不激烈。回頭再向前的十字路口向左,就是壩壩電影場。這個電影場可以容納數千人,宣傳員會在一早上班時間,登出當天要放映的電影名對外預告。儘管是過了時新的電影,但在大院有限的文化活動中,這是令人興奮一整天的事情。吃罷晚飯,老人和孩子帶上凳子椅子,搶占有利地形,或是在地面上畫出記號。孩子們撒歡的在夕陽下奔跑追逐打鬧,大人們臉上的笑聲,在這山谷間迴蕩。超大的電影幕布被徐徐拉上的時候,就是電影正式放映之時。白色的幕布正反面都站滿了人,但這並不影響大家看電影的熱情。站在放映室的二樓,不遠處的業務樓,還是燈火通明,仿佛電影場熱鬧的場面跟他們無關。
壩壩電影的場地同時兼着被人委婉地稱為足球場。因為有兩根支撐電影幕的水泥柱子,時不時有足球運動員碰到頭破血流,儘管鋪滿地的煤炭碴黑土飛揚,還是熱情不減,他們就在兩根水泥柱子之間打着拉鋸戰。向南是簡易的露天浴場,那裡是游泳健將的好去處,少男少女優美的身姿在這裡展露無遺。每每到了夏天,青春就這樣奔流,熱情在這裡激盪。
放電影的主樓後面是宿舍樓,宿舍樓的後面是大食堂,中間是苗圃和菜地,食堂總是有時令的蔬菜和新鮮牛奶提供給大家。有家的自己做飯,當然也有不做的,去食堂更方便。沒有家的單身,就只有去食堂解決了。開飯的時候,這裡的場面很壯觀,幾條長龍,男男女女很有知識分子的雅量,他們不慌不忙按序排隊,打飯坐定,不時還在爭論着工作上的不同觀點。這種鑽研的勁頭對當時的人們是一種感染,也養成大院人的心性。因為他們大多是名牌院校的畢業生,這種態度給出了當時大院的文化氛圍,恬靜安逸、思想深邃、兼容並蓄、與世無爭。
食堂的對面是澡堂,澡堂的門前是班車站台。當每個周末來臨,結過婚的人們,急不可耐地奔向自己各地的小巢;沒有結婚的年輕小伙和漂亮姑娘們總要早早的在澡堂里收拾起來,帶上那重重的澡堂子香皂味道,還有那來不及吹乾濕濕的頭髮散發出的各種洗髮水的香波氣,匆匆登上開往城市的團聚班車。在車上的時長是45分鐘,但是車內人的思緒早已飄向另外一種生活了,因為他們在躁動中整整等了一周時間。
周末的晚間,大院此時有一些寂靜,但留下的人也有好去處。在離車站不遠的山坡上有一個簡易的舞廳,那裡此刻會舉辦舞會。那個年代的交際舞是文化娛樂的主打產品,人員以留守下來的為主。不要小看這些人,因為在他們中間,有曾經在中南海和周總理一起翩翩起舞的舞者。你都想像不出,他們是如何響應黨的號召來到這個偏安一隅的地方的。很多交際舞的門外漢,都是這些強人給一招一式帶熟的,什麼快三、慢四、探戈,剛上道的煞有介事般摟着手腕上扎着梔子花的女伴,來回扭捏穿梭在舞池中,很有紳士范,碰見熟絡的人,還很有禮貌地頻頻頷首。
門診部在大院的腹地,可以說是一個小型的醫院。與其說是門診部,不如說是個園中園,園中花草葳蕤,各種醫療器械齊全。嚴肅的醫生和溫柔漂亮的護士形成鮮明的對比。有病的沒病的,總是隔三差五的往醫院跑,泡病號和熬病假條的故事,時時在這裡上演,門庭若市好不熱鬧。
從門診部出來,沿着不寬的小道可以上大院的後門,這裡的竹林鬱鬱蔥蔥,後門是可直通道教QC聖地的,只不過是從QC後山門進罷了。由此上山是不用買門票的,出了大院後門的青年男女自然是別有洞天了。
在這裡我就不一一而足了。如今大院的好多地方已經不復存在了,因為地處山區消息閉塞,工作的需要,加上大地震的破壞,整體搬遷到省會城區了。大院經過修葺已經對外開放了,也改變了當初的模樣,顯得更加堂皇華麗大氣,更具有商業氣息價值了,但不時有舊人回到這裡尋夢,尋找當年的成長足跡。
因為他們的青春與這裡有關。[1]
作者簡介
羅明軍,湖北黃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