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夢江南·昏鴉盡

《夢江南·昏鴉盡》

作品名稱: 《夢江南·昏鴉盡》

創作年代:清朝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納蘭性德

別稱:納蘭成德,納蘭容若

《夢江南·昏鴉盡》是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納蘭性德的詩詞。[1]

這首小詞營造了一個由黃昏、烏鴉、柳絮、春閣、瓶梅、心香組成的意境。把相思的悽苦與灰色的景物融合一起,既有實景的描畫,又有心如死灰的暗喻。這首詞刻畫了何等傷感的畫面,體現了納蘭性德詞的「哀感頑艷」的特點。

據說,這首詞是寫在納蘭性德的表妹雪梅被選到宮裡之後。他與表妹雪梅一塊長大,從小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雖然沒有挑明愛情關係,但納蘭深深地愛着雪梅這是事實。他與表妹曾經一塊去讀私塾,一塊兒玩耍,一塊兒對作賦。如今,表妹走了,走進了皇宮,當了妃子。一場早期的戀愛就這樣成了泡影。表妹走後,納蘭曾經裝扮成僧人進宮去見過表妹一面。匆匆一面,而且還隔着宮廷里的幃幔。他經常一個人在黃昏時小立,望着宮廷的方向凝神,初戀是徹底沒有希望了,這輩子也別再想與表妹雪梅見一面了。

目錄

詩詞正文

詩詞解釋

昏鴉掠過天空,遠而飛去,自己卻滿懷着怨恨,臨風獨立。

眼下是急雪翻飛,有如柳絮散落香閣。

晚風輕輕地,吹拂着膽瓶中的寒梅。

此時此刻,心字香燒成灰燼,自己的心也已冰冷。

文學賞析

這首詞,抒寫的是黃昏獨立思人的幽怨之情。題材常見,容若所取的也是尋常一個小景。但此尋常小景經他描摹,便極精美幽微。尤以結句最妙,一語雙關。「心字已成灰」既是實景又有深喻,既指香已燃盡,也指獨立者心如死灰。很是耐人尋味。此詞一般解作閨情詞,是女子在冬日黃昏思念心上人,然而,解作容若思念意中人也未嘗不可。

以「盡」與「立」描摹一種狀態。而「恨因誰」,則鄭重地提出問題。但是,並不馬上回答。而已「急雪」與「輕風」一組並列對句,展開畫面。即將內在情思物景化,令其與外部景物融合為一,又將外部景物情思化,謂其「乍翻」與「吹到」。究竟有情、無情,難以分辨。然後,直至結尾,才推出答案。謂心字香與香字心,都已死去。用的是雙關語,頗饒意趣。而言情如此,亦夠決絕。或以為說閨中情,代女子立言,謂於冬日黃昏,思念着遠遊人。

這首詞存在一個鏡頭轉換,如同拍電影一樣。前面兩句寫的是納蘭自己站立在黃昏漸漸籠罩的昏暗之下,望着漸漸飛遠的昏鴉,心裡充滿傷感,不停地嘆息。後面寫的卻是閨中的女子所住的香閨。這個女子是納蘭心愛的女子。納蘭把鏡頭對準了她的香閨,對準了香閨的一切物事:從窗外飄進來的柳絮、膽瓶、插在膽瓶內的梅花、落在書案上的梅花花瓣、已經燃完的心字香的灰燼。

銀笙聲聲襯着天涯遊子的心香飄搖,歸鄉之念綿延卻始終杳杳。某日醒來驚覺流光已把人拋閃。流光無情比起自覺心如死灰,更叫人心下惘然。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2]

納蘭性德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元文賞識。十八歲考中舉人,次年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錯過殿試。康熙十五年(1676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納蘭性德曾拜徐乾學為師。他於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匯編——《通志堂經解》,深受康熙皇帝賞識,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

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3]

納蘭性德生於順治十一年臘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納蘭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內閣學士徐乾學。十八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十九歲參加會試中第,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錯過殿試。康熙十五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這一時期的納蘭性德發奮苦讀,拜徐乾學為師。在名師指導下,他於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匯編——《通志堂經解》,深受皇帝賞識,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他還把自己熟讀經史的見聞感悟整理成文,編成四卷《淥水亭雜識》,當中包含歷史、地理、天文、歷算、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等知識,表現出相當廣博的學識和愛好。

視頻

清詞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