棣花古鎮(小雅)
作品欣賞
棣花古鎮
知道棣花這個地名,源於在賈平凹先生的文章。
此地位於陝西丹鳳縣城西,是賈先生的故鄉。「棣花古鎮」並不難找,從城中驅車向西幾分鐘就到了。
棣花古鎮就在路邊。幾面羊皮鼓錯落有致,其中四個立着的鼓面上各有一字,形成「棣花古鎮」的門面倒也別致。在左邊有樹立的招牌,有「商淤古道」、「宋金邊城」字樣,招示棣花鎮的源遠流長。
「棣花古鎮」並不是原生態的小村鎮,而是展示當地歷史文化特色的旅遊景區。如今許多鄉村都是以旅遊帶動經濟發展,棣花古鎮也以「兩街、一館,荷花塘」等特色吸引遊人。
並不是每一個小城都有悠久的歷史,而棣花古鎮可以為傲。最早的棣花鎮北通秦晉,南連吳楚,是重要的商淤古道、宋金邊城。那時,赴京的官人商賈,文人墨客進出長安時必在「棣花驛」憩息。想象着做短暫停留即須離開此地的男人,與在此結識的紅顏依依不捨,頻頻回望路邊的棣棠花,這可以是電影中的長鏡頭。
宋金街的金戈鐵馬征戰時期的畫面重現,但卻沒有血肉與溫度,拼殺嘶喊也只能幻聽。遊人能獲得的,是通過文字與雕塑的展示與介紹,了解曾經的歷史。
走過宋金街,信步走向「賈平凹文學藝術館」。讀過賈平凹先生不少文章了,感覺他是個性情中人,有才好古,納言重情。其文章讀着不隔,感覺親切。常說人傑地靈,棣花鎮出了著名作家賈平凹,雖然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對於好讀書的人,畢竟有着如磁場一樣吸引力。
一面照壁映在眼前。這是面仿銅壁面,畫面右邊是穿長衫的賈平凹先生坐在書桌前,左手夾煙,右手握筆,略有沉思狀。壁面下方是梅蘭竹菊的植物花卉,想來這是賈先生所愛吧,恰好我也喜歡這花草中的「四君子」,便覺得好。其餘的大部分畫面是書籍及賈平凹的著名作品,有《秦腔》、《古爐》、《極花》、《商州》、《廢都》等重要作品。展示着賈平凹先生厚重的創作成就。
轉角來到「賈平凹文學藝術館」,這是一灰磚瓦砌成的門樓,飛龍在天于飛檐峭壁。檐下左右各有一紅燈籠。進得大門,是一間回字形雕花窗的平房「賈平凹影像館。左右有對聯曰「音樂傳美名,影視記滄桑」,這裡珍藏着一些賈平凹成長曆程和生命過往的珍貴圖片和資料。一個年輕的女孩子大約是管理人員,給我們播放央視《朗讀者》節目裡斯琴高娃朗讀的賈平凹的散文《母親》,此篇文章感情真摯動人,高娃老師朗讀的也很好,我也曾經朗誦過。從展示的圖片中,得知賈平凹先生的多才多藝:善作文和字畫,會二胡冬不拉。這些愛好可以讓人耐得住寂寞,不問人家是非。名人也是凡人,也想過自己喜歡的日子。在他的《自在獨行》散文隨筆扉頁寫到「平凹先生素來喜靜,最怕有人來敲他的房門」,我是能夠理解的。
在賈平凹先生的一些文章里,知道他從小就有文才,也知道他看重風水,他的故居是不是風水寶地呢?有傳說確實如此,說是附近的魁星樓飛檐翹角恰好朝向賈家,有文曲星之兆。民間總會對非凡的人物編些傳說以此神話,其實每個人的成功還是來自於個人的天份與努力。在院子裡有一石頭,旁有木牌上書《丑石》文章,這應是賈平凹先生早期作品,看得出有「提煉主題」的牽強,名家也是一步步從低走到高處的,偶讀先生最近的隨筆散文,則是隨心所欲,毫無雕琢痕跡。已達到文章修煉的第三個境界是「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這種返璞歸真不是誰都可以達到的。
「平凹之家」是個四合院,有主室、客廳、廚房等房間。這裡並不是賈先生原生態的住處,而是在此地盤上新修建的。房屋保持着商州普通農家院落風格。在主室左邊,有個小屋,有許多賈平凹先生的書。來此參觀的遊客,可以購買心儀的書籍。負責的人是賈平凹先生的弟媳婦,年齡大約五六十歲,乾淨利落。她並不想跟遊客說過多的關於書籍之外的話題,只介紹那些書,極力想多賣出一些。這些書幾乎涵蓋了賈平凹先生的所有作品,本來可以在網上購買還便宜些,但這裡的書的扉頁有賈平凹先生的簽名和印章,另外在平凹故居買這些書也有紀念意義。遂挑選了七八本重要作品帶上。
賈平凹先生寫過一部小說《高興》,書中人物劉高興的原型也在此附近居住,並且也被營造成參觀景點。「劉高興」與賈平凹小時候就認識,有媒體採訪他時,問及他與賈平凹的關係,他說:「假如賈平凹是魯迅,我就是閏土嘛」,讓人忍俊不禁,覺得他憨厚中帶着精明。他也寫了本書《我和平凹》,退休在家修練字畫,也沾了賈平凹先生的光,一本書賣50元,字畫也賣500元一幅。基本可以衣食無憂。
賈平凹先生曾寫過一片荷塘,這片荷塘依然在,並且由小荷塘變成「千畝荷塘」。此時正是盛夏,荷葉蔥籠,荷花亭亭,走在岸邊,站在橋上,有荷風送爽,覺的此處真是好風好水好人間。
棣花古鎮的清風街是個仿唐宋時期的小街。白牆灰瓦的房屋下掛着紅燈籠和旗幡,有現榨現賣的「老街油坊」,有寺坪的「蕎麥涼粉」、「手擀雜糧面」,有在石臼里手工打製作的牛皮糖、花生瓜子糖等。我是個零食控,毫不猶豫的買了兩盒棣花點心。小街上有一些雕塑很有個性,有「白雪蒸饅頭」、「妙手問診」等展現出當地民風民俗。有個老人身背籮筐,身邊有隻白狗緊緊跟隨,隱入巷陌。此時陽光照耀,恍惚間不知今昔何處。心裡在想,若在這樣的鄉村小巷生活,衣食無憂的話,未嘗不好。
作者簡介
小雅,漢族,字兆文、號草螢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