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植物篇:红背桂花(大戟科、海漆属植物)

开花的种类——红背桂花(大戟科、海漆属植物)

是大戟科海漆属常绿灌木植物。红背桂花全体无毛;单叶对生,狭长椭圆形,先端尖,基部楔形,缘有细浅齿;叶表面深绿色,背面紫红色,有短柄;花单性异株;蒴果球形,由三个小于果合成,红色;几乎全年花期。

因其叶上面亮绿色,下面紫红,花的形状乍看似桂花,故名“红背桂花”。红背桂花原产于亚洲东南部,中国广西南部有分布。红背桂花喜温暖湿润的半阴环境,耐阴能力强,忌烈日暴晒,极不耐寒,稍耐旱,忌水涝;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深厚肥沃、排水顺畅的壤土中生长较好。

红背桂花以扦插的方式繁殖。红背桂花全株可入药,主治麻疹、腮腺炎、扁桃体炎、心绞痛、肾绞痛、腰肌劳损;也是一种实用价值较高的观叶、观花植物。红背桂花在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常作为盆栽,置于窗台、阳台或庭园处。

红背桂花(学名:Excoecaria cochinchinensis Lour.)

“红背桂花”
 
圖片來自 老胡说说体育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红背桂花
  • 拉丁学名:Excoecaria cochinchinensis Lour.
  • 别 名:青紫木、红背桂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目:大戟目
  • 科:大戟科
  • 属:海漆属
  • 种:红背桂花
  •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 亚 目:大戟亚目亚
  • 科:大戟
  • 亚科:族乌桕族
  • 分布区域:中印半岛,中国广东、广西、云南
  • 命名者及年代:Lour. Fl. Cochinch.1790

植物学史

因其叶上面亮绿色,下面紫红,花的形状乍看似桂花,故名“红背桂花”。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高1~2米;全体无毛。单叶对生,狭长椭圆形,长6 ~ 13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缘有细浅齿;叶表面深绿色,背面紫红色,有短柄。花单性异株。蒴果球形,由3个小于果合成,红色。径约1厘米。花期几乎全年。

繁殖方法

红背桂花以扦插的方式繁殖。

扦插繁殖:扦插紧殖为王。扦插最佳时间为春芽尚未萌动前,选择嫩枝扦插;其次可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扦插,此时须选用当年春季萌发生长的嫩枝作为插穗,才能达到理想的成活率。

水插繁殖:一般于6-7月间,剪取当年生带踵嫩枝,长约10cm,保留上部1-2个小叶片和顶芽,插穗基部切成斜面,插入玻璃瓶内,插穗入水深度3-5cm。插后放置在散射光处,每隔一周左右换一次清水,经40天左右即可长出细嫩的新根,此时从水中取出移栽到盆中即可。 [1]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红背桂花枝叶飘飒叶背红艳清新秀丽华南常用于庭院、公园、居住小区绿化。北方常盆栽摆放于庭院厅堂、居室、门廊、院落观赏。

观赏

红背桂花是一种实用价值较高的观叶、观花植物。红背桂花在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常作为盆栽,置于窗台、阳台或庭园处。

药用:红背桂花全树入药。味辛、微苦,性平,有小毒。有通经活络、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麻疹腮腺炎扁桃体炎心绞痛肾绞痛腰肌劳损等。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奇花异草红背桂花养殖事项

红背桂花(学名:Excoecaria cochinchinensis?Lour.)

又名“红背桂”“青紫木”“紫背桂”,是大戟科,海漆属下的一种常绿灌木。高达1m,叶对生,纸质,叶片狭椭圆形或长圆形;花单性,雌雄异株,聚集成腋生或稀兼有顶生的总状花序;蒴果球形,种子近球形,花期几乎全年。

花单性,雌雄异株,聚集成腋生或稀兼有顶生的总状花序,雄花序长1-2cm,雌花序由3-5朵花组成,略短于雄花序。雄花:花梗长约1.5mm;苞片阔卵形,长和宽近相等,约1.7mm,顶端凸尖而具细齿,基部于腹面两侧各具1腺体,每一苞片仅有1朵花;小苞片2,线形,长约1.5mm,顶端尖,上部具撕裂状细齿,基部两侧亦各具1腺体;萼片3,披针形,长约1.2mm,顶端有细齿;雄蕊长伸出于萼片之外,花药圆形,略短于花丝。雌花:花梗粗壮,长1.5-2mm,苞片和小苞片与雄花的相同;萼片3,基部稍连合,卵形,长1.8mm,宽近1.2mm;子房球形,无毛,花柱3,分离或基部多少合生,长约2.2mm。蒴果球形,直径约8mm,基部截平,顶端凹陷;种子近球形,直径约2. 5mm。花期几乎全年。

红背桂花株型优美,枝叶茂密,清新秀丽,极具观赏价值,常用于庭院、公园、居住小区、校园、办公区、草坪、林缘等处绿化。

红背桂花全树入药。味辛、微苦,性平,有小毒。有通经活络、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麻疹、腮腺炎、扁桃体炎、心绞痛、肾绞痛和腰肌劳损等。 [2]

栽培技术

1、温度:红背桂的耐寒性质不是很高,冬季的时候需要注意保暖,正常生长的温度是在15℃~25℃之间,冬季也需要将温度保持在十五度以上,如果低于五度的话很容易就会冻伤。

2、浇水:红背桂喜欢湿润的生长环境,土壤不能太干燥,一般需要每隔七天到十天就浇水一次,每次浇水要足量,不能只浇一半,需要浇透了,不过也不能有积水的出现,因为它的生长比较密集,如果有积水出现的话,很容易就会烂根。

3、光照:红背桂具有一定的耐性质,所以夏季的时候不能直接接受强光的照射,但也不能不接受光照,温暖的散光就能够让它长的很好,所以差不多每天接受四个到六个小时的光照就可以了。

4、施肥: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根据植株的生长状况来决定施肥,如果在定植之前已经施足了基肥的话,就不需要继续施肥了。如果没有施基肥的话,养分不够长势也不会很好,这时就需要每个月给它追加肥料了。

红背桂的功效与作用

【出处】始载于《云南药用植物名录》。

【拼音名】Hónɡ Bèi Guì

【英文名】all-grass of Cochinchinese Excoecaria

【别名】叶背红、金锁玉、箭毒木、天青地红。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红背桂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xcoecaria cochinchinensis Lou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红背桂花 灌木,高可达1m。小枝具皮孔,光滑无毛。叶对生,稀3枚轮生,稀互生;叶柄长3-10mm;托叶小,近三角形,边缘具稍显着撕裂小齿;叶片薄,长圆形或倒披针状长圆形,长5-13cm,宽1.5-4cm,先端渐尖,基部钝或楔形,边缘疏生浅细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紫红色,侧脉6-12对,略明显。花单性异株;雄花序长约1-2cm;苞片卵形,比花梗长,基部两侧各具1枚腺体,小苞片2枚,线形,基部具2枚腺体;雄花萼片3,披针形,缘具撕裂状小齿,花丝分离;雌花序极短,由3-5朵花组成,花梗长l-2mm;苞片卵形,比花梗短;小苞片与雄花同;雌花萼片3,阔卵形,边缘具小齿,子房球形,无毛,花柱3,分离,基部多少连合,长约2.2mm,外弯而先端卷曲,紧贴于子房上。蒴果球形,顶部凹陷,基部截平,直径约8.5-10mm,高约7mm,红色,带肉质。种子卵形,光滑。花果期全年。

【生境分布】我国各地有盆栽。

【性状】

鸡尾木 常绿灌木,高达3m。全株无毛。叶对生或近对生;叶柄极短;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2-14cm,宽1.5-3cm,先端尾状渐尖,基部楔形,两面绿色,边缘有浅锯齿,幼叶背脉常紫红色,羽状脉弧形连接,不达叶缘。花腋生,绿色。蒴果小,近球形,柱头宿存。花期3-4月。

【化学成份】从同属植物土沈香 E. Aga-llocha L. 中分离出二萜原酸酯。

【性味】辛;微苦;平;有毒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经络;活血止痛。主风湿痹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适量,鲜品捣敷。 [3]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辛、微苦、性平,有小毒。有通经活络,止痛的功能。用于麻疹、腮腺炎、扁桃体炎、心绞痛、肾绞痛;腰肌劳损。

【摘录】《中华本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