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篇:(伊犁翠雀花(毛茛科、翠雀屬植物))
目錄
開花的種類——伊犁翠雀花(毛茛科、翠雀屬植物)
是毛茛科、翠雀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物,莖高可達80厘米,基生葉數個,有長柄,莖生葉有較短柄;葉片腎形或近五角形,總狀花序狹有花;苞片較小,狹披針形,萼片藍紫色,上萼片卵形,花瓣黑色,近無毛;瓣片寬卵形,種子只沿稜有翅。7-8月開花。
分布於中國新疆西部。生海拔2000米一帶山地灌木叢中或多石礫山坡。在蘇聯中亞地區也有分布。
伊犁翠雀花(學名:Delphinium iliense Huth)
- 中文名:伊犁翠雀花
- 拉丁學名:DelphiniumilienseHuth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毛茛目
- 科:毛茛科
- 族:翠雀族
- 屬:翠雀屬
- 組:密花翠雀花組
- 分布區域:新疆西部
形態特徵
莖高22-80厘米,疏被平展或稍向下斜展的白色硬毛,通常不分枝。基生葉數個,有長柄,莖生葉常1(-4)個,有較短柄;葉片腎形或近五角形,長3-6.5厘米,寬5.5-11厘米,三深裂稍超過中部,中央深裂片菱形或楔狀菱形,三淺裂,有卵形疏牙齒,側深裂片斜扇形,不等二裂近中部,兩面疏被糙毛;葉柄長達12厘米,被與莖相同的毛。總狀花序狹,有5-12花;軸無毛或下部疏被糙毛;基部苞片三裂或披針形,長約2厘米,其他苞片較小,狹披針形,長0.7-1.2厘米,邊緣有平展的白色長毛;花梗長1-3.2厘米,無毛;小苞片生花梗上部距花3-5毫米處,狹披針形或線狀倒披針形,長約7毫米,寬約1.2毫米,邊緣疏被白色長毛;萼片藍紫色,上萼片卵形,其他萼片倒卵形,長1.2-1.7厘米,無毛或頂端疏被緣毛,距圓筒狀鑽形,與萼片近等長或稍短;花瓣黑色,近無毛;退化雄蕊黑色,瓣片寬卵形,二淺裂,上部疏被長緣毛,腹面有黃色髯毛,爪比瓣片稍短;雄蕊無毛。心皮3,近無毛。種子只沿稜有翅。7-8月開花。 [1]
分布範圍
產自中國新疆西部。在俄羅斯中亞地區也有分布。生長於海拔2000米一帶山地灌木叢中或多石礫山坡。
飛燕草除了是物種Consolida ajacis (Linn.) Schur的名稱,也為飛燕草屬、翠雀屬下其他物種別稱,
如:凸脈飛燕草、短距翠雀花等,亦為平武紫堇的別稱。
具體列表如下:
凸脈飛燕草:Consolida rugulosa (Boiss.) Schrod.
毛茛科 Ranunculaceae 飛燕草屬
別名:飛燕草
平武紫堇:Corydalis pingwuensis C. Y. Wu
紫堇科 Fumariaceae 紫堇屬
別名:斷腸草、飛燕草、藍花紫堇
還亮草:Delphinium anthriscifolium Hance
毛茛科 Ranunculaceae 翠雀屬
別名:魚燈蘇、車子野芫荽、臭芹菜、飛燕草、蛇銜草、野彩雀、翠雀、還殼草
翠雀:Delphinium grandiflorum L.
毛茛科 Ranunculaceae 翠雀屬
別名:貓眼花、百部草、雞爪蓮、翠雀、[甫鳥]鴿子花、伯日-其其格、翠雀草、翠雀花、大花翠雀、大花翠雀花、大花飛燕草、飛燕草、鴿、子草、鴿子花、黃連、雞爪連、藍鴿子花、藍蝴蝶、木黃連、山疙瘩花、土黃連、土黃蓮、小草烏、小鳥草、搖咀咀花、搖嘴嘴、花、鸚哥草、玉珠色窪、扎槓、小鳥草、彩雀、後衣花、辣子草、蘿蔔花、小鳥花、Siberian、larkspur
短距翠雀花:Delphinium forrestii Diels
毛茛科 Ranunculaceae 翠雀屬
別名:短距翠雀花、飛燕草、卡普的洛
* 伊犁翠雀花:Delphinium iliense Huth
毛茛科 Ranunculaceae 翠雀屬
別名:伊犁翠雀花、飛燕草
寬苞翠雀花:Delphinium maackianum Regel
毛茛科 Ranunculaceae 翠雀屬
別名:寬苞翠雀花、寬苞翠雀、馬氏飛燕草、飛燕草、寬包翠雀
天山翠雀花:Delphinium tianshanicum W. T. Wang
毛茛科 Ranunculaceae 翠雀屬
別名:天山翠雀花、飛燕草、天山翠雀
角萼翠雀花:Delphinium ceratophorum Franch.
毛茛科 Ranunculaceae 翠雀屬
別名:角萼翠雀花、虎耳蘭、角花翠雀、虱子藥、飛燕草 [2]
雲南翠雀花:Delphinium yunnanense Franch.
毛茛科 Ranunculaceae 翠雀屬
別名:月下參、小草烏、雞腳草烏、雲南翠雀花、倒提壺、飛燕草、嘎嘎草、驚藥、米草烏、細草烏、雲南飛燕草、雀岡、雲南翠雀
伊犁飛燕草(中藥材)
異名:飛燕草(《新疆中草藥》)。
基源:為毛茛科翠雀屬植物伊犁翠雀花的全草。
原植物
伊犁翠雀花 Delphinium iliense Huth. (D.longiciliatum W.T.Wang)
形態 莖高22~80cm,疏被白色硬毛,通常不分枝。葉片腎形或近五角形,長3~6.5cm,寬3.5~11cm,3深裂稍超過中部,中央深裂片菱形,3淺裂,有卵狀疏鋸齒,側深裂片斜扇形,不等2裂近中部。總狀花序狹,有5~12花;花梗無毛;小苞片生花梗上部距花3~5mm處;萼片藍紫色,上萼片卵形,距圓筒狀鑽形,與萼片近等長或稍短;花瓣片寬卵形,2淺裂,爪比瓣片稍短;雄蕊無毛,心皮3,近無毛。種子只沿棱有翅。花期7~8月。(圖見《中國植物志》.第27卷.382頁.圖版89)
生境與分布:生於海拔2000m一帶山地灌叢中或多石礫山坡上。分布於新疆西部。原蘇聯中亞地區也有分布。 [3]
【化學】
地上部份含翠雀考林啶鹼(Delcoridine)(1)、翠雀考林鹼(Delcorine)、去氫翠雀考林鹼、牛扁次鹼(Lycoc-tonine)、接骨靈(Eldeline)、棕靈鹼(Browniine)、伊犁翠雀鹼(Ilidine)等8種生物鹼。
【藥性】
性味 全株:微苦,寒。
功效 清熱燥濕,止痢。
主治 濕熱痢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