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属
楠属(拉丁学名:PhoebeNees),是樟科下的一属植物,约94种,分布亚洲及热带美洲,中国有34种3变种,产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以云南 、四川 、湖北 、贵州 、广西 、广东 为多。[1]
楠属植物很多种类为高大乔木,木材坚实,结构细致,不易变形和开裂,为建筑、家具、船板等优良木材,产于四川、贵州西北部中外驰名的楠木(P. zhennan S. Lee et F. N.Wei)便是著名的例子。
目录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或灌木。叶通常聚生枝顶,互生,羽状脉。花两性;聚伞状圆锥花序或近总状花序,生于当年生枝中、下部叶腋,少为顶生;花被裂片6;相等或外轮略小,花后变革质或木质,直立;能育雄蕊9枚,三轮,花药4室,第一、二轮雄蕊的花药内向,第三轮的外向,基部或基部略上方有具柄或无柄腺体2枚,退化雄蕊三角形或箭头形;子房多为卵珠形及球形,花柱直或弯,柱头钻状或头状。果卵珠形、椭圆形及球形,少为长圆形,基部为宿存花被片所包围;宿存花被片紧贴或松散或先端外倾,但不反卷或极少略反卷;果梗不增粗或明显增粗。
下级分类
- 毛花组 Sect. Caniflorae Meissn.
- 光花组 Sect. Phoebe
代表植物
楠木PhoebezhennanS. Lee
大乔木,高达30余米,树干通直。芽鳞被灰黄色贴伏长毛。小枝通常较细,有棱或近于圆柱形,被灰黄色或灰褐色长柔毛或短柔毛。叶革质,椭圆形,少为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7-11(13)厘米,宽2.5-4厘米,先端渐尖,尖头直或呈镰状,基部楔形,最末端钝或尖,上面光亮无毛或沿中脉下半部有柔毛,下面密被短柔毛,脉上被长柔毛,中脉在上面下陷成沟,下面明显突起,侧脉每边8-13条,斜伸,上面不明显,下面明显,近边缘网结,并渐消失,横脉在下面略明显或不明显,小脉几乎看不见,不与横脉构成网格状或很少呈模糊的小网格状;叶柄细,长1-2.2厘米,被毛。聚伞状圆锥花序十分开展,被毛,长(6)7.5-12厘米,纤细,在中部以上分枝,最下部分枝通常长2.5-4厘米,每伞形花序有花3-6朵,一般为5朵;花中等大,长3-4毫米,花梗与花等长;花被片近等大,长3-3.5毫米,宽2-2.5毫米,外轮卵形,内轮卵状长圆形,先端钝,两面被灰黄色长或短柔毛,内面较密;第一、二轮花丝长约2毫米,第三轮长2.3毫米,均被毛,第三轮花丝基部的腺体无柄,退化雄蕊三角形,具柄,被毛;子房球形,无毛或上半部与花柱被疏柔毛,柱头盘状。果椭圆形,长1.1-1.4厘米,直径6-7毫米;果梗微增粗;宿存花被片卵形,革质、紧贴,两面被短柔毛或外面被微柔毛。花期4-5月,果期9-10月。[2]
几十年来,楠木一直和滇楠及闽楠混淆不清,有把它当作滇楠的,也有把它当作闽楠的,亦有同时记载为滇楠和闽楠两个种,但所指标本都是产于四川及贵州西北部的本种。
楠木与闽楠关系十分密切,但区别仍然十分明显:闽楠叶为披针形或倒披针形,较狭而长,下面小脉十分明显,结成网格状;圆锥花序紧缩,不开展,长3.5-7(10)厘米,最下部分枝长2-2.5厘米;小枝无毛或被柔毛。楠木与滇楠在形态上差异很大,后者叶为阔倒披针形,长8-18厘米,宽(2)3.5-6(10)厘米,先端渐尖或短尖,侧脉较少而疏离;叶柄粗壮;花较小,长约3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