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橫渠書院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橫渠書院

地點: 陝西眉縣橫渠鎮

地位: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前身: 崇壽院

橫渠書院位於陝西眉縣城東26公里處的橫渠鎮,元代以後改為張載祠,又稱張子祠,以宋式仿古形式為主,兼有清代建築特色。[1]

目錄

基本信息

它是我國北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關學領袖張載的講學之地,是陝西省人民政府1992年公布的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前身為崇壽院,張載年少時曾在此讀書,晚年隱居後,一直在此興館設教。他死後,人們為了紀念他,將崇壽院改名為橫渠書院。元代元貞元年(1295),開始在原橫渠書院舊址上建張載祠,歷史上張載祠曾修復14次。元代泰定三年(1326),在張載祠內恢復橫渠書院,成"後祠前書院"格局。1990年,陝西省文物局正式批准立項修復張載祠,現已完成大殿、講學堂(兩座)、山門等建築的修復及彩繪工程。整體建築以宋式仿古形式為主,兼有清代建築特色。1998年,縣政府決定搬遷橫渠地段醫院及地稅所,至此,基本上恢復了張載祠的歷史規模(15畝)。

地理位置

橫渠書院位於陝西眉縣城東26公里處的橫渠鎮,元代以後改為張載祠,又稱張子祠,南靠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東與道教聖地樓觀台相連,西與西府名勝諸葛亮廟、釣魚台、周公廟、金台觀毗鄰。

景色

祠內現存清康熙帝御匾一塊及橫渠書院筆筒、院印、硯台等;另存有北宋以來文人墨客留下的石碑50餘幢,講學堂內辦起了張載及關學思想文化展,大殿內雕有塑像並繪製了長達60米的巨幅壁畫。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祠內矗立的七棵千年古松飽經風霜,仍傲然屹立,成為歷史的見證。清代眉縣舉人王象賢歸里後,隱居橫渠書院為山長,曾有聯贊曰:"雲樹森森,默想閒居氣象;水田漠漠,堪追往日經綸。"按照規劃,還將增建碑廊、學聖殿、精講堂、眉縣博物館陳列室、鐘鼓樓等。同時,已經成立的陝西關學研究中心、西安社科培訓學院眉縣培訓部、橫渠書院等機構已開始運行。

詩詞和楹聯

一、詩詞

寥寥村落實堪傷,東畝西疇大半荒。

惟有橫渠祠下水,滔滔二派與天長。

--明代 阮勤

學釋談兵用世竦,中庸看罷道無餘,潛心井地布前代,立論訂頑示廣居。

理窟遺言人事備,驢鳴妙契性天虛。關西夫子高風遠,景仰斯文拜里閭。

--明代 白鎰

道啟鄉先哲,名垂世大儒,宮牆猶闕里,祠宇故橫渠。

撤坐緣歸正,懸銘為砭愚,生平勤仰止,何日一摳趨。

--清代 許宗魯

過橫渠書院懷鄉賢張載

洛水難留秦客船,微行踏闊自通天。探玄獨認氣生物,養性豈唯僧坐禪。

烽火青衿思入漠,金風白髮杖巡田。關中多少老夫子,盡立此門成一賢。

--當代 嚴海燕

二、楹聯

張子祠

道並二程,關學無殊洛學;

法制三代,性功即是事功。

--清代 王傑

橫渠書院

三代可期,井田夙願經時略;

二銘如揭,俎豆能往闡道功。

--清代 王傑

張子祠

近馬帳而傳經,砭愚訂頑,百代均霑化雨;

設虎皮以講易,經明德立,群倫共被春風。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