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正福寺天主堂

正福寺天主堂
圖片來自baidu

正福寺天主堂,全名天主教北京教區正福寺基督君王堂,位於北京市海淀區西四環四季青橋東北角,隸屬天主教北京教區

目錄

簡介

正福寺天主堂在西四環四季青橋東北角方向,南臨曙光防災教育公園高爾夫球場。其北面為板井路,南面的曙光防災教育公園以南為紫竹院路,西面為西四環北路。正福寺天主堂處在西四環北路、紫竹院路、板井路圍成的三角形地塊中央。

1685年,6位法國耶穌會士來中國傳教,於1688年抵達北京。其中張誠白晉康熙帝選為西學老師留在宮中,其餘幾人到外地傳教。張誠逝世後,和其他國家來華的傳教士一樣被葬在滕公柵欄墓地。直到雍正初年,即1724年至1730年間,法國耶穌會在京西正福寺村旁獲得一塊土地,建造墓地,同時也供教士避暑靜修。墓地建成後,張誠的遺骨也從滕公柵欄遷葬此處。據說,先後共25位法國耶穌會士葬在正福寺墓地,其中包括圓明園大水法的設計者蔣友仁[1]

此地原為明朝初年徐達後人興建的家廟。清朝雍正十年(1732年),這裡被賜給法國天主教傳教士作為墓地,是專門安葬法國傳教士的公墓,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該墓地建成,嘉慶八年(1803年)、同治二年(1863年)重修。該墓地史稱「北堂墓地」或「法國人墓地」,墓地建有教堂、教會小學等等。

1835年,自澳門來到北京的孟振生神父在書信中詳述了當時正福寺墓地的情形:整個墓地平面為長方形,前半部分為住所,後半部分為墓園。穿過走廊是個四合院。四合院中心有個日晷,北面為餐廳,西面為住房,東面為圖書館。教堂是獨立的建築,位於四合院後面。房屋四周種滿果樹,一條爬滿葡萄藤的長廊通向後面的墓地。

1958年,墓地的教堂成為當地生產隊的集體食堂和倉庫。文化大革命期間,教堂被占用,原墓地的東西院牆及刻有「天主堂」三個字的界石被保留下來。1978年,教堂被拆除。1990年代,原來安葬在該墓地的張誠白晉等外國傳教士的36塊墓碑被遷至真覺寺的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保存。[2][3]

2002年,該墓地僅存的原先供神父居住的五間北房被歸還給天主教北京教區。過去被當作神父宿舍的這五間百年老平房中,教會將其中一間改為活動室,其他四間內牆打通作為祈禱所(臨時教堂),恢復為宗教活動場所。該堂區約有200餘名教友,主要是老教友,周末時由住在北京天主教神哲學院的正福寺本堂李建民神父和教友來教堂共同參與彌撒聖祭。2005年後,正福寺墓地南面的老牆及東、西兩段殘牆被全部拆除。至此原來墓地的所有地上建築及標誌已全部毀滅。由於教友增加,臨時教堂的老房子不敷使用。2010年4月21日,在本堂李建民神父的組織下,教友們開始對臨時教堂進行翻修,同年5月中旬竣工。該教堂門口掛有「天主教北京教區正福寺基督君王堂」牌子。

該墓地原面積35畝地,僅歸還給教會這五間北房,其他土地則一直沒有歸還。政府曾將這塊土地賣給國家檔案局,但被教友阻止,最終國家檔案館放棄在該處建館。2006年,北京市人民政府簽發了一份在正福寺教堂附近歸還4,000平方米土地給教會的文件,但此後一直未落實。2009年,教會又追回8畝教會用地。但在收回的兩塊地之間的房屋,即在文革期間被拆毀的教堂遺址上所蓋的平房,卻一直沒有歸還給教會。

2013年,曙光公司要將該教堂遺址上的平房拆掉,擴建為一座兩層樓房,引發教友不滿,要求歸還教產。該堂區教友自2013年11月基督君王瞻禮開始抗爭。十多位教友堅持每天到工地抗議,還有三至五位教友每天廿四小時堅守,持續了半年。一位教會消息人士說,20143月因召開全國人大全國政協會議(兩會),當地政府才叫開發商停工,並「表示在兩會後會安排雙方談判,但後來卻沒有這樣做,而開發商又繼續蓋建」。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神職人員說,2014年春節過後,曙光公司截斷教堂的供水、供電和通道,甚至聘請民工跟蹤女教友回家。教友曾報警求助,「但警察都不管」。2014年7月15日晚間,施工大隊的民工圍攻教會,毆打教堂值班人員。教會在2014年7月29日發出求救信,呼籲教友前往聲援。[4]2014年8月初,教友給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中央人民政府寫信,「把事情鬧大,後來北京天主教愛國會兩位秘書來了解事件」,開發商也就停工,但跟蹤行為並沒有停止。

經過協調,2016年12月6日,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北京市民族事務委員會(北京市宗教局)發出《關於批准天主教正福寺教堂復建工程項目建議書(代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函》(京發改(審)〔2016〕615號),同意北京市民族事務委員會(北京市宗教局)組織實施的天主教正福寺教堂復建工程項目。項目名稱為「天主教正福寺教堂復建工程」,建設單位為北京市天主教愛國會,建設地點為海淀區四季青鄉曙光村板井路西南側。新建總建築面積6812平方米,其中地上5000平方米,地下1812平方米。建設內容包括新建禮拜堂、神父修女生活用房、堂區辦公用房、教堂附屬功能用房、自養用房、鐘樓、人防、庫房及設備房。[5]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