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武穴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 武穴市

別名: 廣濟縣

方言: 廣濟方言

行政區類別: 縣級市

武穴市屬於湖北黃岡市代管的縣級市,是長江中游港口城市。縣境位於長江中游北岸,大別山南麓,鄂東邊緣,地扼吳頭楚尾,歷來是鄂、皖、贛毗連地段的「三省七縣通衢」。全市東西最大橫距43公里,南北最大縱距42公里,版圖面積1200.35平方公里,武穴港長江十大深水良港之一, 同時中國最長的鐵路京九鐵路和中國最長的高速滬渝高速出入口,使武穴成為中國少見的「三長」交匯之地,處在中國實施梯度開發的戰略的「結合部」,成為湖北長江經濟走廊建設和邊緣發展戰略的重點傾斜地區。另外武穴市是中國綠化模範縣市、湖北省園林城市、黃岡市文明城市,中國武術之鄉、中國科技先進市、中華詩詞之鄉。[1]

目錄

地理位置

武穴位於長江中游北岸,大別山南麓,鄂東邊緣,四周與蘄春、黃梅、陽新、九江、瑞昌等地為鄰。地扼吳頭楚尾,歷來是鄂、皖、贛毗連地段的「三省七縣通衢」。武穴港是長江十大深水良港之一,在長江北岸武漢至安慶433公里的區間內,唯有武穴港可停靠5000噸以上的客貨輪船,客流量在湖北僅次於武漢港。早在明代成為臨江重鎮,清初發展成為「商賈雜處鱗聚之要埠」,1876年9月13日中英《煙臺條約》闢為外輪停泊港口,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列入開發計劃,民國中期成為鄂省「七大商埠」之一,素有「入楚第一門」、「鄂東門戶」之稱。城西田家鎮一帶江窄水急,扼長江之咽喉,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被喻為「楚江鎖鑰」。今日,全國最長的鐵路京九鐵路和全國最長的高速滬蓉公路入口,使武穴成為全國少見的「三長」交江之地,處在全國實施梯度開發的戰略的「結合部」,成為湖北長江經濟走廊建設和邊緣發展戰略的重點傾斜地區。

旅遊景區

橫崗聳翠

橫崗山,位於梅川東北十里許,系大別東走支脈。山勢陡峻,有石壘小徑盤紆達頂巔——天柱峰。全山林木茂密,野花叢生,綠陰匝地,翠色慾流。朝暉夕照,氣象萬千。山巔有林隱寺、聖母殿等寺觀。故名之曰:「橫崗聳翠」。系以詩曰:

拄杖盤旋上翠微,松篁滴翠濕沾衣。

擎天一柱連雲翠,翠滿橫崗路徑迷。

白石堆瑤

梅川東門一里許之白石山,系石英岩質,岩石暴露,剔透玲瓏,如瓊瑤堆疊。日光照射,耀人眼目。故名之曰:「白石堆瑤」。系以詩曰:

山依梅浦疊瓊瑤,疑是璇宮落碧霄。

妒煞三冬香雪海,光搖鱗甲玉龍嬌。

靈山浮度

梅川東隅五里許之靈山山麓,有溪水一灣,潺緩流淌,清沏見底。溪中有巨石一拳,狀如船形,重約數千斤,既非人力所能運至,又非溪中原有石體,無根無砥,不知是何時從何處移來,有人疑為隕石,但又不見載之史志,鄉人均雲系由溪水浮來,則又悖於物理,姑妄言之,姑妄聽之。行人抵此,無不摩挲嘆異。故名之曰:「靈山浮渡」。系以詩曰:

何處浮來海上槎,疑團不解說喧譁。

石船料是移仙侶,勝會靈山禮釋迦。

梅浦清流

流繞梅川鎮東南西三面之沙河,水淨沙明,間有卵石平鋪河底,水荇縈迴,游魚可數。夾岸廣植梅樹,暗香浮動,疏影橫斜,隆冬飛雪,宛若玉樹臨風,故名之曰:「梅浦清流」。系以詩曰:

橫斜疏影臥清流,縷縷幽香襲敝裘。

十里春風橋畔路,尋梅踏雪約朋儔。

(註:沙河上原有春風橋)

龍湫夜雨

龍湫寺,坐落余川鎮干仕垸附近,寺祀費季龍君偶像,神座下有暗泉一眼,遊人投以銅錢,則叮噹作響,串串不絕。寺側有名為螺絲旋溪澗一曲,乾旱不涸,溪水淙淙作響,靜中諦聽,如雨聲淅瀝。故名之曰:「龍湫夜雨」。系以詩曰:

龍湫古剎樹蒼蒼,風物清幽六月涼。

曲澗暗泉聲淅瀝,絕如風雨近重陽。

東沖積雪

東沖山(今名太平山),主峰名一尖。海拔1063.4米,系縣境最高點。其東面一山峰,白沙裸露,狀如銀屑,山高風急,沙隨風飄,蒙蓋東沖一尖,皚皚皆白,終年有如積雪不化,入夜翹首仰望,儼如「明月照積雪」,寒光閃爍,冷氣逼人。其側有南朝宋代傑出詩人鮑照讀書台遺址。故名之曰:「東沖積雪」,系以詩曰:

碧落銀砂覆一尖,瑤台瓊閣自年年。

嬌陽似火難融化,積雪原為白玉田。

鳳港波濤

位於大法寺鎮張勝垸之鳳咀港,富產魚類,港水清沏,波光粼粼,香稻四圍,綠柳沿岸。鄉人多以捕魚為業。白晝則漁舟點點,入夜則漁火熒熒。風雨晦暝,則波濤洶湧;雨過天晴,則一碧萬頃,水天一色,景色醉人。故名之曰:「鳳港波濤」。系以詩曰:

波光萬頃泛漣漪,古木森森障四圍。

漁舍門前閒曬網,賣魚沽酒蕩船歸。

靈泉古洞

大法寺鎮張秀九垸,八角林山山麓有溶洞一處,洞內溶岩自然百態,人物有童叟仕女,動物有走獸飛禽,靜物有几案書劍,形象維妙維肖,鬼斧神工,誠大自然之傑構,洞深邃莫測,寬處可容百人,窄處亦能陳設四五席。更有支洞若干處,有傴僂可入者,亦有僅能匐匍可進者。洞中泉水,終年外溢。故名之曰:「靈泉古洞」。系以詩曰:

桃花源占武陵春,武穴靈泉傲武陵。

鍾乳天然呈百態,洞中疑有避秦人。

武湖明月

武山湖,古名青林湖,以湖畔依青林山而得名。後以湖中聳峙武山,遂改名為「武山湖」。湖闊水深,武山青凸水面,宛若「水晶盤裡擁青螺」。且以盛產魚類,故有「金湖」之稱。湖周黃蘆白荻叢生,武山林木蔥籠,沙鷗翔集,錦鱗游泳,陸地則牧笛悠揚,水上則漁歌互簽。夜間漁火星星。槳聲款乃;晴宵皓月懸空,靜影沉壁,遊蹤駐此,其樂何極!故名之曰:「武湖明月」。系以詩曰:

漁舟夜泛武山湖,月影波心璧玉浮。

蘆荻叢中眠雁鶩,菱歌曲曲起汀洲,

積布漁磯

田鎮西五里處之馬口村,其北側有積布山,南瀕長江,有石磯一座,狀似方台,伸入江中,其上可供數人垂釣,亦為漁舟維纜處所。江濤間漁船出沒,入夜漁火隱現不定,與星空上下爭輝,置身其間,頗有心曠神怡之趣。故名之曰:「積布漁磯」。系以詩曰:

揚子江邊積布磯,漁舟解纜趁晨曦。

浪尖撒網渾忘險,潑刺鮮魚滿載歸。

歷史文化

歷史

武穴歷史悠久,據考古學家最近在境內大金鎮尺山遺址發現,遠在新古器時代3000-5000年以前,武穴就有人類活動。在夏商周時代屬荊州管轄;春秋戰國屬楚國;秦朝屬九江郡;漢代屬江夏郡(《湖北通志》載:「廣濟為漢蘄春、潯陽二縣地);三國時屬吳,隸屬蘄春郡;

西晉時期,廣濟境地仍分屬蘄春、尋陽二縣。東晉太元三年(公元378年)改蘄春名為蘄陽。義熙八年(公元412年),尋陽縣治遷至江南柴桑,原江北境地劃入蘄陽。至此,改蘄陽縣名為齊昌。陳太建五年(公元573年),齊昌地屬陳。公元579年,北周占齊昌地,將廣濟境地從齊昌縣劃出,立為永寧縣,隸屬蘄州齊昌郡。

隋初,永寧縣屬蘄州總管府(後改稱蘄州、蘄春郡)。隋末,廢永寧縣制,併入蘄春縣。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又分蘄春,復置永寧縣,屬淮南道蘄州。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因與河南永寧縣和江南東道永寧縣同名,唐玄宗乃親自取佛教語「廣施佛法,普濟眾生」之意改名廣濟縣,屬蘄州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改蘄州郡為州,廣濟仍隸屬。

五代十國,屬淮南道蘄州。

宋代,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屬淮南西路蘄州。高宗南渡後,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廢縣為鎮,不久恢復縣置。元代,廣濟屬河南江北行省蘄州路。

明代,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蘄州路為府,廣濟屬該府。洪武九年降蘄州府為州,廣濟屬湖廣布政使司黃州府蘄州,不久改屬河南布政使司。洪武二十四年還屬湖廣。

清代,初屬蘄州,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屬黃州府。清末廢府立道,廣濟屬湖北省江漢道。

民國初,廣濟仍屬江漢道。1926年廢道,廣濟直屬湖北省。1932年10月,實行省、專、縣三級制,廣濟屬第三行政督察區。1936年改屬第二行政督察區。1940年屬鄂東行署。1945年11月屬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一直隸屬湖北省黃岡地區。

1987年10月23日,撤銷廣濟縣,設立武穴市。

民俗文化

本地流行採茶調(或稱調兒戲、廣濟採茶戲)、文曲戲、黃梅戲等地方劇種。有獨立的黃梅戲團(現已改為武穴市文曲戲劇團)。曾於2007年舉辦湖北省第六屆黃梅戲藝術節。武穴市地處古代荊州和揚州的分界,武穴市現在大部分居民都是明朝以前從江西贛撫平原(瓦屑壩)一帶遷入,保留着明顯的贛地風俗和語言(贛語)。民風重教,婚喪、生子、節日、房屋落成等儀式保留較多傳統漢族習俗。飲食注重土菜,不避辛辣。由於同時地處大別山南麓和長江岸線,菜餚兼用山貨、河產和海產。地方特色菜餚有:墨魚燉肉、蓑衣丸子、苕粉丸子、卷煎、廣濟山藥、兩路醬鴨、大金板鴨、豆豉、腐乳、辣椒糊、魚頭等。

武穴地處鄂皖贛毗連地區,先民多來自五湖四海。其傳統習俗與其他地區交流融合,兼收並容,以漢俗為基本里俗,具有一定的地方特徵。康熙《廣濟縣誌》載稱:「廣濟俗多朴茂,民愛稼穡,士喜讀書,以孝友為先,然其人椎(註:意為樸實)而戇(意為厚道而剛直)」人民群眾敦厚淳樸,勤勞克儉,重孝義,知廉恥,勇悍倔強的習性世代相傳。

武穴民風民氣純正,文化底蘊深厚。

傳統文化上講,武穴自古受吳、楚文化雙重影響。清朝嘉慶《湖北通志》里對廣濟民風的評價是「民風近古樸而好任俠,舊族世家至於黎民皆知以讀書為榮」,「秉大義以發天下之大難,發大難而不計其功,有其功而亦不以其自拘自滯」。

唐代廣濟境內廟宇林立,永寧(今武穴市)司馬道信受佛教禪宗三祖僧璨傳衣缽,居黃梅破額山,黃梅弘忍受道信傳衣缽,移居黃梅東山,創立「東山法門」,是為禪宗四祖、五祖。道信門徒五百,弘忍門徒逾千。

山靈水秀培育了南宋著名將領余玠、清代經學家劉醇驥和被稱為「楚棟之傑」的清代詩人張仁熙等一批名將文人。著有《醫學概要》的清代武穴名醫楊際泰,與龐安時、李時珍萬密齋並稱為「鄂東四大名醫」。

從商業文化上講,武穴是鄂東近代史上接受西方文化最長、商業文化發展最早的地方。自光緒二年(1876年)簽訂中、英《煙臺條約》後,帝國主義列強勢力紛紛進入武穴,先後有美、德、日等27家外洋號、商家在武穴開設分支機構。武穴人既受到帝國主義的直接掠奪,又最先受到商品文化薰陶,地方民族工商業隨之發展。光緒元年(1875年)興辦「廣濟興國煤礦」,比慈禧太后「奏准」開辦我國第一個礦產業開灤煤礦還早三年。後又開始近代爐煉鑄造。光緒十七年(1891年),清廷在武穴設武漢江漢關武穴分關,取代1861年所設江漢關武穴總卡。1897年開辦郵局。1912年興辦和豐米廠與太古躉船。1918年創辦光明電燈廠。1928年倡修梅武公路,開辦汽車股份有限公司。1929年梅武公路竣工,全線通車,是年廣濟縣電話局、武穴電話局設立,經營長途電話業務。這些都是在鄂東開先河的。「武穴三把刀」聞名長江中下游一帶,後傳至東北。培養了以「理髮名師」蔡竹坡、「實業巨頭」郭鼎存、「商家總管」陳正齋、「竹藝大師」章水泉等為代表的一批有膽識、有技藝、有商品經濟頭腦的實業家。

從革命文化上講,武穴是辛亥革命人士的誕生地之一、紅十軍發祥地之一、大別山革命根據地之一。造就了辛亥革命活動家居正、辛亥通電駢文聖手饒漢祥、著名外交活動家郭泰祺、社會政治學家劉文島、民國賢才張導民(人稱民國「廣濟五傑」)和共和國將軍陳康、藍僑、陳金鈺、張春森、杜國平等一批傑出賢達。

從科學文化上講,武穴歷來重視科技和教育。宋初武穴就推行了先進的農耕、水利、「火耕」、「水耨」、「築陂灌田」技術和魚苗撈捕技術;明代利用水力裝置水碓;清代「織絲絹」;民國時期工業技術改造在全省較為領先,被定為湖北科研基地綜合試驗縣市。近年來,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較快,創辦了全省首家縣市級高新技術產業園,榮獲「全國科技先進市」、「全國農村技術市場試點市」的殊榮。孕育了清代碩儒金德嘉、戒毒神醫楊際泰、化學博士吳伯藩、著名林學家干鐸、著名新聞記者郭超人、著名表演藝術家方掬芬、新中國廣播電影事業奠基人陳播、胸外科專家查樹蘭等一批名人學者。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