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教
殉教又称殉道,意指为了宗教或信仰而不畏迫害和杀戮,以致牺牲生命。
一些被公众认为是圣人的人[1],可能从没有得到任何教会认可。即使在天主教内,不同教区和不同主教团对不同圣人的敬礼也不一定相同。有些教团通常只敬礼本教团所认可的圣人;有些圣人则只在其家乡受到敬礼。在东正教[2]中,于教区内去世的成员,一般会在所属教区的礼仪中被曕仰。
目录
基督教
最初无论是圣经还是世俗界,殉教者(martyr)一词的意思都是目击者。其新的意义取自耶稣受难。于是早期基督徒认为是殉道者的原型。
天主教
天主教认为第一个为教会殉教的基督徒是斯德望,圣经使徒行传中记载,他因为传讲耶稣基督是弥赛亚被犹太人用石头砸死。但是天主教教义着重尊重生命,更反对用自杀的方式来表现对信仰的维护。这原意原则上要避免不必要的生命冒险。但是教义中又强调基督徒不应以言行“为主作证为耻”。基督徒认为殉教者是为死而复活的基督作证,他们与基督因爱德而结合,为信仰真理和基督的道理而作证,因勇毅而忍受死亡。
教会将那些为证实他们的信仰而至死不屈的人的记录集合起来,制成殉道录。
新教
2007年塔利班挟持韩国人质事件中两人因为到当地传教而遇害,因此可以被认为是殉教。在伊拉克被斩首的韩国公民金鲜一也是因为传播基督教而被杀害。
佛教
南越僧人释广德是近代最广为国际所知的佛教殉道者之一,他为了抗议信奉天主教的独裁总统吴廷琰对国内佛教徒的排挤政策,于1963年6月11日在首都西贡(今胡志明市)市内的一条街道上自焚而死。他的自焚场面被两名美国记者用录影和文字纪录下来,而在越南当地和国际间激发了对吴氏政权的反弹,并促使了吴廷琰及其政权最终被推翻并处决。
伊斯兰教
根据伊斯兰教义,“舍希德”(可升奶蜜河流的天堂。 但阿拉伯语“舍希德”一词的本意为“见证者”,因为天灾、疾病、被无辜杀害的人均属于“殉教”的范畴。《古兰经》第4章74节提及:“谁为主道而战,以致杀身成仁,或杀敌致果,我将赏赐谁重大的报酬。”
被广泛提及在天堂的人可享用72个处女,则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古兰经》第五六章(马坚译中文版)“他们将在恩泽的乐园中......还有白晢的、美目的妻子(houris)......我使她们重新生长,我使她们常为处女......”。“72”这个数字见于逊尼派六大圣训集之《提尔密济圣训集》第21章“给天堂中的人们的最小奖赏,是一座有8万名奴隶和72位妻子的住所......”,不过该等圣训被绝大多数圣训学家认为是伪造的。克里斯托夫 · 卢森堡则将houris解读为古叙利亚语词汇,意为“白葡萄干”。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伊斯兰教中,自杀是极大的罪行,是对真主绝望的表现。自杀性袭击者据此很难被主流穆斯林认为是所谓“烈士”。
视频
殉教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中国的“圣人”和西方的“圣人”有何差别?看中西评判标准的差异,搜狐,2020-06-05
- ↑ 东正教把斯大林“封圣”,其实他本想彻底把宗教从苏联清除 ,搜狐,2018-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