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段兴枝

来自网络的图片

段兴枝石油会战初期"五面红旗"之一。陕西省洋县人。1930年生。1949年参加革命,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到大庆参加石油会战。 [1]

历任1206钻井队队长、钻井一大队副大队长、钻井指挥部副指挥、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中矿区副指挥、江汉石油管理局副局长等职。 [2]

目录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江汉石油管理局副局长

出生日期----1930年

出生地点----陕西省洋县

逝世日期 ----2004年5月30日

职   业 ---- 企业管理人物

生平

1960年春,为早日开钻,在没有运输设备的情况下,组织职工人拉肩扛安装钻机,竖起井架,与各钻井队展开劳动竞赛。

当竞赛进入高潮时,1203队突然发生了井喷,急需要泥浆压井,而他们泥浆池里的泥浆已经用完,1203队职工非常着急。

段兴枝知道后,立即亲自带领工人去支援,并把本队的重晶石粉送给了兄弟队,使井喷很快解除。为了保证安全生产,段兴枝经常一天24小时和工人顶在井上。

他检查检查这里,看看那里,钻台上下什么活都干。看见泥浆稠了,他就挽起裤腿下到泥浆池里去搅拌泥浆……在钻16号井时,已是10月中旬,夜里刮起了六七级大风,寒流初上,天气寒冷。

开完生产会后,段兴枝立刻就从队部一口气跑到井场。正赶上起钻,他就登上二层平台,帮助工人进行高空操作。

前空里,冷风刺骨,寒气逼人。段兴会坚持和工人一起操作,忙个不停,出了一头汗。工人们说:"天气虽冷,但是干部在身边,我们心里就觉得格外温暖"。

段兴枝善于把冲天的革命干劲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当时被人们誉为"智勇双全的钻井队长"。他带领职工大搞技术革新,把大钻机小鼠洞接单根的工艺移植到BY-40钻机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首创了冲鼠洞的新工艺,在全油田和全国石油系统推广。会战中,打一口井的时间逐步缩短到3-4天,而钻机搬家一次却要7-8天。

为了更多地打好井,必须提高搬家的速度。这时候设备仍然是比较缺乏。

段兴枝广泛吸取技术员、老工人的意见,带领全队职工反复研究试验,创出了用自己的柴油机的动力索引自己的钻机前进的"钻机自走"的新方法,缓解了油田拉运设备少的矛盾,曾在钻井队普遍推广。

他还和工人们一起,针对夏季雨多,道路泥泞,电测车到不了井场的情况,想出了利用游动滑车拉电测车到井场的办法,保证了电测顺利进行。

在生产中,他率领的钻井队多次创出优异成绩,被会战指挥部授予"钢铁钻井队"的光荣称号。他多次被评为石油部五好标兵、模范标兵。曾当选为湖北省第五届人大代表。

逝世

段兴枝同志于2004年5月30日零时10分在北京逝世,终年74岁。

2004年6月2日,大庆会战"五面红旗"之一的段兴枝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周永康送了花圈。

送花圈和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的还有中石油和中石化的领导。

段兴枝同志1930年1月出生于陕西省洋县一个农民家庭,1949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10月转业后被分配到石油一师。

1954年1月至1991年1月,在长达37年的时间里,他转战玉门、四川、大庆、江汉、中原油田,为新中国的石油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1960年4月,段兴枝同志奔赴大庆油田参加会战。他所带领的1206钻井队在大庆油田首创两天打完一口中深井,钻机当天拆搬、当天安装、当天开钻等多项新纪录,被原松辽石油会战指挥部树为"会战五大标兵"之一。

1960年7月28日,原石油工业部向石油系统发出向王进喜、段兴枝等5名同志学习的号召。"五面红旗"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石油人。

段兴枝同志把自己的一生全部献给了祖国的石油事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为我国石油事业奋斗终生的诺言。

段兴枝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奋斗不息的奉献精神,将永远铭记在石油人心中。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