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母亲节忆母亲(翁衡临)

母亲节忆母亲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母亲节忆母亲》中国当代作家翁衡临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母亲节忆母亲

今天是母亲节,连日来,有关母亲节的话题一直充斥耳目。因为母亲离开我已有两年余,让我不敢随意触碰这个敏感词,那是我心灵最柔软的部分。朋友圈里看到很多亲友在秀母亲的照片或合影,并写有一段段对母亲的祝福语,我总是一闪而过不忍细读。我羡慕他们依然可以陪母亲过母亲节的同时,也为自己的母亲不能听到我的祝福而伤感。直到看到梅雨墨老师展示在朋友圈里的文章《我的母亲》,我才把目光停留在母亲身上。我知道,母亲是给我生命伴我成长的人,是我生命里最重要的人,尽管有时候不忍提起,可我总也回避不了,也不能回避,因为母亲值得我一生去怀念。

之所以看到梅老师的文章后让我立即驻足欣赏,一是因为梅老师留言说:“母亲已经离开我三年,对母亲的思念从未停止!”二是他又说:“听了一遍,还是忍不住泪流满面。”该文在网络发表的同时,还配备了音频,让人听了更容易感动。常常有人说,一篇好的文章,首先要能感动自己,其次才能感动读者。梅雨墨老师是我钦佩的散文大家,连他自己都被自己十年前写的文章而感动得泪流满面,我便想,那是一篇怎样感人肺腑的好文呢?我迫不及待地想了解,算是对母亲的一种怀念;也迫不及待地想学习,学习梅老师如何书写伟大的母亲。

母亲离开后,我也一直想写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可一直无从下笔。心中有太多的苦痛和悔恨,让我不知从何说起。母亲也有着曲折的一生,想好好把母亲写一写,又唯恐写得不好,因此迟迟没有动笔。直到母亲离开我一年以后,基于某种因缘,才终于提笔写有关母亲的文章,起名也叫《我的母亲》。没想到,我提起笔便洋洋洒洒,一发不可收拾,只五六天时间,便一口气写了两万八千多字。是啊,有关母亲的点点滴滴太多太多,要和母亲说的话也太多太多,只是以后再也没机会了,只能用文字与母亲对话,让母亲永远活在我的文字里,永远活在我的心里。

我的母亲是童养媳,十三岁便被外公送到父亲家。十三岁对家乡已经有了深刻的记忆和感情,所以母亲总想着逃回家。可是严厉的奶奶跟村里人都打过招呼,告诫村里人,如果谁看到我母亲逃跑,没有及时告诉她,她便要到人家家门口破口大骂。最后的结局是,母亲没有逃跑成功,而且每次被奶奶追回家都是一顿打骂。像所有的童养媳一样,母亲因此受尽了苦难。她有一个小姑子,也就是我的姑妈,虽然成年后她们的关系很好,小时候也难免受欺负。何况奶奶偏心严重,从不给母亲好吃好穿的。寒冷的冬雨天,母亲穿着漏水的胶鞋,坐在教室里冷得瑟瑟发抖。别的同学都带好饭好菜到学校,母亲常常只带一只红薯当午餐。红薯还不能拿大的,如果被奶奶发现,不仅会受到呵斥,还会被奶奶换成小的。放学回家,即便又冷又饿,也要被奶奶逼着去干活,如洗衣、割猪草等。母亲便是在这种饥寒交迫中度过了她苦难的少女时代。

想当年,母亲也曾有个相对幸福的童年。早年我的外公是一名裁缝,那个时代有手艺意味着有钱花,有饭吃。外公也特别疼爱母亲,在饭足菜饱的同时,时不时还会有些零食,让身旁的小伙伴羡慕不已。善良的母亲当然不会一个人享用,总是与小伙伴们一起分享,所以母亲的人缘特别好,从小到大、从大到老都如此。可是好景不长,外公后来因为不务正业、沉迷赌博,偶尔做衣服赚来的钱都不够还赌债,哪里还有钱用来养家糊口。无奈,他先后把两个女儿送了人,从此我母亲的生活开始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母亲虽然生活清苦,看起来也娇小瘦弱,可母亲很坚强。结婚后不久,父亲便应征入伍,只留下母亲在家,过起了牛郎织女的生活。这都不算什么,更艰苦的生活还在后面。我出生之前,大家庭还没有分家,那些只有男劳力才干得动的活,还可以由爷爷、叔伯他们干。可我出生后不久,便闹起了分家,家里除了分到一张床和一些瓶瓶罐罐外,几乎是家徒四壁。更为严重的是,从此我只能跟着母亲相依为命,所有的重活脏活都只能母亲自己干。虽然爷爷偶尔也会来帮忙,但早年因为关系复杂,爷爷也不好常来,一是自家田地也要耕种,二是怕其他儿媳有意见。母亲带着我要耕种四、五亩田地,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尤其是当弟弟出生以后,可怜的母亲带着两个儿子早出晚归、忙里忙外,一天下来总是累得精疲力竭,甚是辛苦。

一开始还没有单干,是集体劳动制。每天天不亮,母亲就要起床出工,即便哪天不舒服也要坚持。因为少出一天工,就意味着少拿一天的工分,本来就很贫苦的年代,母亲实在舍不得失去那宝贵的工分,也只能咬牙坚持。长此以往,母亲全身积下很多毛病,例如头痛、腰腿痛、慢性支气管炎等,进入中年后更是不断体现出来。可是没有办法,分工的时候队长也不管你有没有男劳力,都一视同仁地把工作细分到每家每户。别的不说,挖渠便是一种艰苦活,两三人深的渠道,要一锹一锹把里面的淤泥挖到渠岸上,要知道有多艰难啊!常常一天干下来,不仅两只胳膊酸疼得要命,两条腿和腰背部也酸胀得很,几乎都要瘫坐在地。

不过,一年里最辛苦的季节当属“双抢”,抢收抢种,重在一个“抢”字,要适应季节,只能抢时间。我和弟弟尚年幼,分担不了多少农活,所有的重活苦活都只能母亲一个人承担。母亲常常累得病倒了,也要挣扎着爬起来,因为割稻和插秧不能误了时令。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她知道,她的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在等着吃她收获的粮食才能慢慢长大。母亲也许瘦小,看似也一无所有,可她有坚强的毅力,有勤劳的品质,有深厚的母爱。她要用她无私的母爱把两个孩子养大成人,这是她具有坚强毅力的缘由,或者说动力。

虽然母亲小时候,奶奶对她并不好,可善良宽厚的母亲并没有记恨,她反而是最孝顺的儿媳。当有的儿媳对奶奶谩骂,甚至克扣她的粮食时,母亲却一如既往地善待着她的婆婆,孝敬着我的奶奶。她不仅孝敬老人,她也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包括素不相识的人。只要有人到家里来讨饭或者借东西之类,母亲总会毫不吝惜家里的粮食,热情地招待他们,给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她经常教导我们要与人为善。她常对我们说:进门便是客,不要跟别人吵架,一只碗敲不响,惹不起还躲不起吗?她要求我们远离争端,友善做人,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平平安安过一辈子。正如梅老师的母亲对他所说:“与人说话要和气,做人心地要善良,与人处世要真诚、坦荡。”也许天下绝大多数母亲都一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一个善良、有爱心、乐于助人的人。我的母亲当然也不例外,甚至比大多数母亲做得更好。

小时候因为能力有限,没能帮母亲承担多少农活,等我长大后有力量帮助母亲干重活时,我已远在千里之外求学。后来更是在外省定居,一待便是二十年。二十年来,每年最多只能回去一两次,而且每次只能待三五天。总以为母亲只有六十多岁,还比较年轻,以后有机会可以多陪陪她,可是当母亲突发重病时,才后悔当初没能常回家看看,没能多照顾母亲。虽然在母亲重病的三年里,我也回去过二十次,也是为了多陪伴母亲,多带母亲去求医问药,以尽量减少遗憾。但当母亲真正离开我的时候,我依然感到悲痛欲绝,依然觉得很遗憾,依然后悔在母亲健康的时候没能多陪陪她,多关心照顾她。如果我多花些心思和时间好好照顾母亲,也许母亲不会那么早身染重病。母亲的离去,留给我太多的伤痛,留给我太多的自责。虽然早就知道“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道理,虽然也一直想尽量做好,可到头来依然痛悔自己做得远远不够。

尽管亲戚朋友、左邻右舍都说我是个孝子,可回顾自己近二十年的表现,我觉得自己与“孝子”的差距还很大,真是愧对“孝子”二字,愧对母亲。然即便如此,我只是对母亲尽了一点微薄的孝心,倒让母亲觉得有些内疚,岂不是让我更加感到心痛和惭愧?因为母亲对我说:“我真没用,老是拖累你,让你来来回回地跑,没日没夜地照顾我……”这是多么伟大、无私的母亲啊,只知道奉献,从不希求回报。要知道,真正该内疚的人是我自己,真正该自责的人也是我自己。我即使在母亲病重的三年时间里,每时每刻都陪在母亲身边,也不能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何况我做得还远远没这么好!

而梅雨墨老师却比我做得好,他虽然工作很忙,也会尽量抽时间去看望老母亲。而且他婉拒同学们的好意,没有与同学们一起去唱歌,同学们也表示理解。可在以往,我却以路途遥远、工作繁忙为借口,一年到头难得回家一次。当真正失去母亲的时候,我才发现,任何悔恨和自责都没有用,只会增加自己的痛苦。所以,虽然母亲已经走了两年多,可我感觉母亲好像刚刚离开我一样,我的悲痛也好像一点没有减轻,只是有时候不敢想起而已。当然,该自己承担的悲痛和悔恨必须由自己承担,怪不得别人,只能怪自己平日里做得不够好。

想到自己人到中年,没有给母亲带去多少幸福,反倒给母亲带去太多的思念和苦痛,心中更是悔恨不已。我常年在外,聚少离多,难得与母亲见一次,还要让母亲承受离别之苦,我又于心何忍呢?又如梅雨墨老师在文章中描述的那样,每次离别的时候,我也不敢看母亲强忍泪水的眼睛,更不敢一步一回头,只能等走远了,母亲看不清我的面目时,我才敢回头向母亲挥一挥手,与母亲依依道别。因为我早已泪眼婆娑,不想让母亲看到后,也流出伤感的眼泪,更不想让母亲为我担心。

再有,在我出生的时候,还差点要了母亲的命。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因为母亲得了子痫,由妊高症引起的。那时母亲口吐白沫,牙关紧闭,四肢抽搐,被伯父等一帮人急送到医院抢救,才捡回我们母子两条命。可当时为了保证呼吸道通畅,大夫硬生生地敲掉了母亲两颗门牙,从此母亲靠两颗假牙度过了悲苦的一生。母亲为我如此,而我却未能好好赡养迈入老年的母亲,能不让我深深地悲痛、悔恨和自责吗?

母亲在,家才在,母亲走了,我到哪里再去寻找家?如今老家只有父亲,即便我能寻到家乡,家再也不完整。没有完整的家,能不让我伤痛吗?母爱无法替代,况且父亲常年在外工作,是母亲从小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与母亲的感情也就可想而知。母亲走了,我的天仿佛塌了,我的脸上再也没有了笑容,如果偶尔有也是强作欢颜。正如有首歌所唱:从此以后,我将没有快乐起来的理由。说到歌,有时候我很害怕听到有关母亲的歌,有时候又想用听有关母亲的歌来想念母亲。我特别害怕听到“天之大”这首歌,每次听的时候我都泪流满面。“妈妈,你的怀抱,我一生爱的襁褓。”……“天之大,唯有你的爱,是完美无瑕。”唱得多么感人啊,让我尽管害怕听却又很想听。也许每次泪流满面,也是一种情感的发泄,要不然憋在我心里更难受,甚至容易憋出病来。

还有几个小时,母亲节就要过去了。别人过母亲节都兴高采烈,即使不能陪母亲一起度过,至少也可以打个电话问候一声“母亲节快乐”,甚至还可以邮寄一份礼物给母亲,让母亲开开心;而我过母亲节却过得很彷徨,关注不是,不关注又不是,总希望这天早点过去。今天真心感谢梅雨墨老师,是他让我有勇气面对母亲节,有勇气执笔写下有关怀念母亲的文章。我虽然不能打电话给母亲祝母亲节快乐,但我可以在文章中祝福母亲,祝母亲在天堂安好。我可以借助文字,抒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以此怀念我的母亲。

只是往后的每一年,我又该如何度过母亲节呢?母亲不在的母亲节,总是令人悲痛,总是不想经历。难道以后每年的母亲节,我都只能靠书写母亲的文章度过吗?显然很难做到,也不是个办法,也许我应该选择勇敢地面对才是。往后的每个母亲节,我都把它当作怀念母亲的日子,想着母亲对我的种种好,想着母亲带给我的温暖,想着母亲教我的人生哲理,我的生活也就会越来越好。

我知道,母亲并没有走远,她只是化作天上的一轮月亮,依然每时每刻照亮着我的前路,温暖着我的生活。下次过母亲节的时候,我便可以仰望月亮,向母亲道一声“母亲节快乐”,同时告诉母亲,我会坚强地过好每一天。[1]

作者简介

翁衡临,祖籍江西,现居江苏扬州。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