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山荊子
毛山荊子中藥名。為薔薇科蘋果屬植物毛山荊子Malus mandshurica (Maxim.) Kom. ex Juz.的果實、葉、花。植物毛山荊子,分布於東北及內蒙古、山西、陝西、甘肅等地。具有和胃止吐,止瀉之功效。主治嘔吐,泄瀉。
目錄
形態特徵
毛山荊子,別名遼山荊子《河北習見樹木圖說》,棠梨木(吉林)。喬木,高達15m。小枝嫩時密被短柔毛,老時逐漸脫落,紫褐色或暗褐色。單葉互生;葉柄長3-4cm,具疏短柔毛;托葉線狀披針形,邊緣具疏腺齒,早落;葉片卵形、橢圓形至倒卵形,長5-8cm,寬3-4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邊緣有細鋸齒,基部鋸齒淺鈍近於全緣。花兩性;傘形花序,具花3-6朵,無總梗,集生在小枝頂端;花梗長3-5cm,有疏生短柔毛;花白色,直徑3-3.5cm;萼筒外面有疏生短柔毛;萼裂片5,披針形,內面被絨毛;花瓣5,長卵形,長1.5-2cm,基部有短爪;雄蕊30;花柱4,稀5,基部具絨毛,較雄蕊稍長。梨果橢圓形或倒卵形,直徑8-12mm,紅色,萼片脫落。花期5-6月,果期8-9月。[1]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00-2100m的山坡雜木林中,山頂及山溝也有。分布於東北及內蒙古、山西、陝西、甘肅等地。
相關論述
《長白山植物藥志》:「據國外文獻報道,果、花、葉和莖入藥。葉和花蕾用於痙攣性酸痛和急性腹瀉。」
入藥部位
果實、葉、花
功效
和胃止吐,止瀉[2]
主治
嘔吐,泄瀉[3]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炮製
採集加工:夏、秋季採收,曬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