毽子
毽子,古稱拋足戲具,是一種用羽毛或紙、布等插在圓形的底座上做成的遊戲器具。踢毽子是在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台灣、朝鮮半島傳統盛行的一種遊戲。古代文人也稱為「燕子」,並有詩句「踢碎香風拋玉燕」的描述。
目錄
歷史
中國的踢毽子運動歷史久遠。相傳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朝,人們就有一種邊跳邊踢的舞蹈,這可能就是踢毽子的雛形。1913年山東濟寧喻北屯城南張村一個東漢墓中出土了23塊石畫,上繪八人在表演踢毽子,他們動作和諧舒展、瀟灑自然。朝鮮半島則於五代十國傳入。
1936年,足毽運動傳入歐洲,當時一位來自江蘇省的中國運動員在1936年柏林夏季奧運會上進行了表演。 在德國和其他國家,人們開始學習足毽這項運動。
1961年6月,中國中央新聞製片廠拍攝了一部有關足毽的電影,名為《飛毽》(The Flying Feather),並在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了金獎。1963年足毽被列為中國指定發展的體育項目及制定中小學體育課程。
在亞洲有相當知名度,以及歐洲的新興熱潮下,國際毽球聯合會(ISF)於1999年成立。在2000年,第一屆世界足毽錦標賽於匈牙利舉行。從此以後,不同國家輪流舉辦兩年一度的世界足毽錦標賽。
足毽運動在21世紀初逐漸被受初步承認,在2003年東南亞運動會中曾被列入比賽項目,但只是非指定傳統項目。在2019年法國巴黎舉辦的世界足毽錦標賽已是第十屆[1]。
製作
傳統手工制毽方法是首先用一塊布片裹住一枚銅錢,裝布頭從銅錢中間的孔中翻上來,再拿雞毛或條狀的紙、布穿在錢孔中,然後用線紮好即可。也可用裁成圓形的舊報紙穿孔疊起代替銅錢。也有以紙代替雞毛的做法。除了使用雞毛之外,還可使用鵝毛、鴕鳥毛、較硬的塑料布剪成的細長條穗子等等各種物料代替雞毛。但現代的毽子製作已經基本實現了工業化的生產方式,手工製作的特色毽子已經只限於作為裝飾品和擺設。而現代比賽用毽子則由4組相同長度的白色羽毛在上,底座則是用膠或橡膠製成。毽的重量大概是15克至25克之間,長度則是15至21公分。
在中國,毽子的種類很多。現在除了市場出售的毽球和毽子外,一般花毽愛好者都是喜歡用自己做的毽子。因為自己製作的毽子,美觀實用,得心應手,很適合自己的踢法。
動作
不算躍起動作在內,踢毽子的基本動作共有8種,即:
盤:用腳內側向內抬起向上或向前踢毽子;
繃:用腳面向前抬起踢毽子;
拐:一腿向身體外側彎曲抬起,用腳外側向前踢毽子[2];
抹:一腿從支撐腿後面繞過,用腳內側或腳底踢毽子;
被(發音為「杯」):一腿向身後擺動彎曲,用腳底向身前踢毽子;
勾:背對毽子即將飛行的方向,向上抬腿用腳面向身後踢毽子,此動作是毽球比賽僅有的兩種進攻動作之一;
踹(也叫「踏」或「踩」):一腿向上彎曲抬起,用腳底向前踢毽子,謂之「正面踹毽」;身體向一側轉體90度,以該側腿作支撐,另一腿向轉體後的前方抬起,用腳外側向右方也即轉體前的正前方踢毽子,謂之「側踹」;身體向後轉體180度,以該側腿作支撐,用另一條腿的腳底向後也即轉體前的正前方踢毽子,謂之「背(發音為「倍」)踹」。在毽球比賽中有一種將腿向上伸直,然後用腳底向前踢毽子的動作,謂之「高腿踏毽(或『踩毽』)」,是從藤球模仿的動作。
其他還有以左右腳完成的對稱的踢毽動作,以及躍起的各種踢毽動作。
視頻
毽子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2019法國巴黎第十屆毽球世錦賽男子雙打冠亞軍決賽,bilibili,2019-08-24
- ↑ 教學視頻 | 踢毽子基本功之拐踢篇 ,搜狐,2018-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