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新县
永新县所属江西省吉安市管辖区域,东汉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始置永新县。因境内主川禾水又名永新江而得名。面积2195平方千米,总人口45.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1万人。邮编343400。代码:360830。辖10个镇、13个乡,14个居委会、345个村委会。
目录
历史沿革
- 春秋战国时期,永新地域先后属吴、越、楚。秦朝,属九江郡。公元前206年项羽立英布为九江王,永新地属九江国。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改九江国为淮南国,领豫章等4郡,永新地属之。其后,增庐陵县,永新地属庐陵,隶淮南国像章郡。汉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年),豫章郡庐陵县属吴王国。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豫章等地直属朝廷。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孙策分扬州像章郡设庐陵郡,并置西昌县,永新地属西昌。
- 建安九年(204年),分扬州庐陵郡地置永新县,县治在今沙市下排洲与澧田洲头交界的高洲。吴宝鼎二年(267年),分长沙郡的安成、萍乡,豫章郡的新喻、宜春,庐陵郡的平都、永新,共6县置安成郡,隶扬州。晋太康元年(280年),安成郡划归荆州,永新县属荆州安成郡。元康元年(291年),分扬州和荆州10郡置江州,永新县属江州安成郡。
- 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废安成郡置吉州,永新并入吉州太和(今泰和)县。大业三年(607年),废州复郡,永新隶属庐陵郡太和县。唐武德五年(622年),分太和县地置南平州,永新县属之。显庆二年(657年),永新属江南道吉州,县治改设禾川镇。五代十国时,永新县先属杨吴,后属南唐。
- 宋代,吉州永新县始属江南路,后属江南西路。建炎四年(1130年)改属鄂州路。绍兴元年(1131年)属江南西路吉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永新县属江西行中书省(江西行省)吉州路。元贞元年 (1295年),吉州路改称吉安路,永新升为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永新复为县,隶江西行省吉安府。洪武九年,永新县属江西布政使司吉安府。清朝,永新县仍属吉安府。
- 民国二年(1912年),废府,各县直属于省。1914年,永新属庐陵道。1926年,各县仍直属于省。1932年,永新属第十行政区。1935年,永新属第三行政区。
-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永新属苏区。1928年,永新县隶属湘赣边界特区。1931年,属湘赣省苏维埃政府管辖,省会设在永新县城禾川镇。
- 解放后,先后属吉安专区、吉安地区、井冈山地区(1968年)、吉安地区、吉安市(2000年)。
管辖区域
- 1984年,设立澧田镇,管辖澧田、江南、澧西、九西大队和澧田街的范围(赣府厅字[1984]165号)。1985年6月19日,澧田乡更名为合田乡(赣府厅字[1985]340号)。1988年12月10日,撤销合田乡,其行政区域划归澧田镇管辖(赣民函[1988]138号批复)。1992年9月3日,撤销文竹乡、怀忠乡,设立文竹镇、怀忠镇(赣民字[1992]165号批复)。
- 1997年11月25日,撤销埠前乡、泮中乡、龙门乡、高桥楼乡、东里乡、沙市乡,设立埠前镇、泮中镇、龙门镇、高桥楼镇、东里镇、沙市镇(赣民字[1997]231号批复)。至此,全县辖10个镇、19个乡: 禾川县、澧田镇、文竹镇、怀忠镇、东里镇、泮中镇、沙市镇、龙门镇、高桥楼镇、埠前镇、白沙塘乡、曲江乡、坳南乡、石桥乡、日光乡、龙源口乡、三湾乡、烟阁乡、在中乡、才丰乡、高溪乡、龙田乡、台岭乡、江畔乡、芦溪乡、象形乡、莲塘乡、莲洲乡、高市乡。
- 1998年12月7日,撤销石桥乡,设立石桥镇;龙田乡政府驻地迁至下兰家。
- 2000年,全县辖11个镇、18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30046人;其中: 禾川镇 49150 东里镇 15607 石桥镇 18908 泮中镇 12741 澧田镇 27408 龙门镇 16995 沙市镇 17473 文竹镇 17544 埠前镇 18902 怀忠镇 18358 高桥楼镇 14519 日光乡 5376 坳南乡 5834 曲江乡 5115 白沙塘乡 3930 才丰乡 13770 烟阁乡 13556 龙源口乡 8721 在中乡 13463 三湾乡 4704 江畔乡 11262 台岭乡 8287 龙田乡 14344 高溪乡 17440 莲州乡 15051 高市乡 11914 莲塘乡 9700 象形乡 19397 芦溪乡 20577(人)。
- 2001年12月3日,撤销东里镇,划归禾川镇;撤销日,光乡,划归石桥镇;撤销泮中镇、龙源口乡,合并设立龙源口镇,龙源口镇政府驻地迁至墩上;撤销江畔乡,划归澧田镇;撤销曲江乡(除公益、早禾田村委会),划归白沙塘乡,并更名曲白乡,乡政府驻白沙塘;曲江乡的公益、早禾田村委会划归坳南乡;撤销莲塘乡,划归象形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