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
永生,是一種不死不亡,不腐不朽的狀態。只有神在本質上是不腐不朽的(提前六16),人類必須"持定永生」(提前六12)。不腐不朽是神的恩典(羅六23)。施洗約翰特別強調永生是我們現在必須開始的高質量生活,即使我們只能局部地鑑賞到這一點:"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約十七3)。"這見證就是神賜給我們永生;這永生也是在他兒子裡面。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信奉神兒子之名的人,要叫你們知道自己有永生」(約一五11,13)。
在耶穌時代,沒有天主教這回事,耶穌升天后,聖靈降臨,教會出現了,以後一直都稱為教會[1]。一直到主後三世紀末,教會組織受羅馬政治法律的影響,形成了羅馬大公教,後稱羅馬教,1054年才稱天主教。因此天主教又稱「羅馬天主教」[2]。
目錄
簡介
"但願尊貴、榮耀歸與那不能朽壞、不能看見、永世的君王、獨一的神,直到永永遠遠。阿們」(提前一17)!
"......那可稱頌、獨有權能的萬王之王、萬主之主,就是那獨一不死、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u堙A是人未曾看見、也是不能看見的,要將他顯明出來。但願尊貴和永遠的權能都歸給他。阿們!(提前六15-16)。
人對永生的盼望,是自有人類歷史以來就反映出來的,但基督教的永生觀,則是本於新約多於舊約。
初民對永生的渴求
死亡(Death343,Death)是生命的一個現實,過度害怕它的視之為禁忌,不許提及;但大多數人對死亡及死後的情形,卻充滿好奇與探索的勇氣。人不甘止於今生,期望死後能以另一形態繼續存在,這種心理反映在初民壁畫上的祭儀,或具體碩大如金字塔,以至各地各種宗教文獻。現代就是種種學科被視為高度發展,人對永生的渴求只是以另一形式出現,並不是沒有。
尋求永生其實是人嘗試為死亡尋找意義,因為人不能接受人死便如燈滅,什麼都不存在;人要從永生來為今生尋找價值的指針。
傳統的非洲宗教看死亡是不自然的事實,認為是仇敵的巫師造成的;他們認為人死後靈魂就離開身體,與眾祖先的靈魂走在一起,但這個靈魂世界,與活着的人不是分隔為兩個世界,而是活在一起。佛教(Buddhism238,Buddhism and Christianity)看死是一種解脫,是從種種情慾牽絆得到解脫,然後開始另一輪迴;佛教沒有永生之說,起碼不是基督教所說的永生,因為人死後只是進入另一輪迴。他們看真正的解脫是涅盤,是一種不再有任何改變或感覺的世界。印度教的「永生觀」,有點像老子所說的復歸於大一或道,印度教徒生前(由出生、成年、結婚、生子到死亡)都有一禮儀來保證最大的福祉、最少的纏累,因為他們亦看「生之輪」是一囚牢。最大的解脫就是歸回一切生之源,即與真體合而為一;有時他們以一滴水落在大海,或溪流回歸汪洋作比喻;故個人的生命算不得什麼,重要的是與「大我」或「真體」聯合為一。
視頻
永生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的千年恩怨,權力鬥爭一點都不輸政治,搜狐,2017-12-30
- ↑ 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區別在哪裡,搜狐,2020-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