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樂 檢校停雲新種杉松,戲作。時欲作親舊報書,紙筆偶為大風吹去,末章因及之
永遇樂 檢校停雲新種杉松,戲作。時欲作親舊報書,紙筆偶為大風吹去,末章因及之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作品之一。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有《稼軒長短句》十二卷。出生在濟南,成長期正值中原淪陷,北方人民的災難給他留下深刻印象。[1]
目錄
信息
正文
投老空山,萬鬆手種,政爾堪嘆。何日成陰,吾年有幾,似見兒孫晚。古來池館,雲煙草棘,長使後人淒斷。想當年、良辰已恨,夜闌酒空人散。
停雲高處,誰知老子,萬事不關心眼。夢覺東窗,聊復爾耳,起欲題書簡。霎時風怒,倒翻筆硯,天也只教吾懶。又何事,催詩雨急,片雲斗暗。[2]
【注釋】
①約作於慶元三、四年間(1197—1198)。時稼軒罷居瓢泉。停云:瓢泉新居中的堂名。陶潛有《停雲》詩四章,並自序曰:「思親友也。」稼軒素來仰慕陶潛,藉以用作堂名,亦兼取其「思親友」之意。作親舊報書:給親友寫回信。 起筆應題,以下由停雲新松而興嘆人事。念及新松「何日成陰」,遂生遲暮之感。池館草棘,良辰不再,則有古今興衰之恨。烈士暮年,懷抱蕭索如此。下片承上作自我排遣,然置身「停雲」,「夢覺東窗」,復起親友之思,致有提筆作書之舉。以下語雖詼諧,不亦有所寄情?天性如此,不容他徹底投閒偷懶。
②「投老」三句:嘆老來惟以料理松杉為事。投老:臨老,到老。政:通「正」。爾:如此。
③「何日」三句:我已年老,何日才能見到青松成蔭。杜牧《嘆花》:「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陰:同「蔭」。
④「古來」三句:古來多少水榭樓館,轉眼成為荒草荊棘,引人傷感。淒斷:淒涼斷魂。
⑤「想當年」兩句:當年良辰美景煙消雲散,空成遺恨無限。夜闌:夜深。
⑥「停雲」兩句:老來投閒惟靜,不問世間萬事。萬事不關心眼:化用王維《酬張少府》:「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
⑦「夢覺」三句:夢醒無他事,惟思親友。此化用陶潛《停雲》詩「閒飲東窗」而思良朋之意。聊復爾耳:聊且如此而已。語出《世說新語·任誕篇》:阮仲容家貧居道南,諸阮家富居道北。七月七日,北阮曬衣,皆紗羅錦綺。仲容用竹杆掛出一件布制的短褲。人怪而問之,他答曰:「未能免俗,聊復爾耳。」辛詞借用其語,表示閒居無聊的情思。題書簡:寫信。即題序雲「作親舊報書」。
⑧「霎時」三句:怒風吹去紙筆,寫不成書,似天教我懶。
⑨「又何事」二句:謂急雨催我寫詩。這兩句化用杜甫詩意:「片雲頭上黑,應是催雨詩。」(《陪諸貴公子八溝攜妓納涼晚際遇雨》)何事:為什麼。斗暗:突然昏暗。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中年後別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人。南宋官員、將領、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辛棄疾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於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3]
隱居生活
1178年決定在信州(今江西上饒)定居。1181年冬,41歲的辛棄疾因受-被免職,歸隱上饒。淳熙十五年(1188)冬,其友陳亮從故鄉浙江永康專程拜訪辛棄疾,兩人於鉛山長歌互答,稱第二次鵝湖之會——辛陳之晤(見後文「名士相會」);鵝湖之會後又陸續出山兩次做官。
1203年,主張北伐的韓侂胄起用主戰派人士,已六十四歲的辛棄疾被任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年邁的詞人精神為之一振。辛棄疾先後被起用為紹興知府、鎮江知府等職。第二年,他晉見宋寧宗,慷慨激昂地說了一番金國「必亂必亡」(《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並親自到前線鎮江任職。
宋寧宗開禧元年(公元1205年),辛棄疾任鎮江知府,時年六十五歲,登臨北固亭,感嘆對自己報國無門的失望,憑高望遠,撫今追昔,於是寫下了《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篇傳唱千古之作。但他又一次受到了沉重打擊,在一些諫官的攻擊下-離職,辛棄疾懷着滿腔憂憤回瓢泉。1207年秋,68歲的辛棄疾,身染重病,朝廷再次起用他,任他為樞密都承旨,令他速到臨安(杭州)赴任。詔令到鉛山,辛棄疾已病重臥床不起,只得上奏請辭。開禧三年秋天,農曆九月初十,愛國詞人辛棄疾帶着憂憤的心情和愛國之心離開人世,享年68歲。據說他臨終時還大呼「殺賊!殺賊!」(《康熙濟南府志·人物誌》)。後贈少師,諡號忠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