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銀行大樓
滙豐銀行大樓(曾稱市府大樓),是一幢位於上海外灘12號的知名建築,是外灘占地最多、門面最寬、最為壯觀的大樓。大樓於1921年5月5日開工,由英資公和洋行設計,英商德羅·考爾洋行承建,於1923年6月23日建成。其曾於1923年至1955年期間作為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在中國上海的分行大樓,1955至1995年期間作為上海市人民政府的辦公大樓。今天大樓是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的總部駐地。1989年,滙豐銀行大樓入選第一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滙豐銀行大樓曾被稱是「從蘇伊士運河到遠東白令海峽最講究的建築」,建築面積23415平方米,曾是遠東最大的銀行建築,也曾是世界上第二大銀行建築,僅次於英國的蘇格蘭銀行大樓[1]。至今依然被公認為是外灘建築群中最漂亮的建築,其精緻的穹頂壁畫一直被人所津津樂道。現在,滙豐銀行大樓與其北面的江海關大樓一同是每年跨年期間外灘4D燈光秀的舉辦地。
目錄
歷史
1886年的第一代滙豐銀行大樓
1928年外灘建築群中的滙豐銀行大樓
1864年,滙豐銀行在香港成立。次年的4月3日,香港上海滙豐銀行上海分行開業,剛開始租用了匯中飯店的前身中央飯店(今外灘19號)的底層作為辦公地點。該建築高3層,為英式建築,是當時上海最豪華的酒店。
銅獅
上海滙豐銀行大樓興建的同時,出於風水考慮,向英國訂購了兩尊青銅獅,安放於大樓正門前,作為鎮獸。兩尊銅獅分別以當時滙豐香港總經理史提芬(Alexander G Stephen)和上海分行總經理施迪(Gordon H Stitt)命名,雕塑者為韋斯達(William Wagstaff),鑄造者為周燕翔(Chou Yin Hsiang)。1935年滙豐仿照這兩尊銅獅又鑄造了兩尊同樣的獅子,安放於新建的香港德輔道中(Des Voeux Road Central)香港滙豐總行大廈前。
1941年日本占領上海(公共租界)和香港,在1943年物資緊張時,曾試圖將兩地的銅獅運至日本回爐取銅。滙豐在香港的兩尊銅獅連同維多利亞女王和滙豐銀行大班昃臣(Sir Thomas Jackson)的銅像被運至大阪,存放於碼頭倉庫,1946年被美軍發現,在麥克阿瑟命令下運回香港,但身上留有彈痕。滙豐在上海的兩尊銅獅遭日軍鋸割,但沒有被拆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這兩尊銅獅被上海市文管會移至上海滑稽劇團倉庫,1980年代轉交上海博物館[2]。1997年浦東發展銀行獲得滙豐銀行大樓的使用權後,曾希望將原獅移回銀行大門前,後經協商,由浦東發展銀行出資仿照原樣鑄造了兩尊新銅獅。鑄造過程中,出於對歷史的尊敬,原日軍破壞的鋸痕也一併保留呈現。
視頻
滙豐銀行大樓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滙豐銀行和 「外灘最講究的建築」,上海政協,2013-4-19
- ↑ 滙豐兩尊88歲銅獅重聚首,騰訊網,201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