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江源區位於吉林省東南部,白山市境西部,地理坐標東徑126°23′-127°11′、北緯41°48′-42°13′。東與撫松縣為鄰,西北與柳河縣交界,西南與八道江區相連,南與臨江市毗連,北與靖宇縣接壤。東西長69千米,南北寬44.4千米,總面積1348平方千米。總人口25萬人。轄4個街道、6個鎮:江源街道、孫家堡子街道、城牆街道、正岔街道、灣溝鎮、松樹鎮、砟子鎮、石人鎮、大陽岔鎮、大石人鎮。區政府駐孫家堡子街道。

地處長白山西部,老嶺山脈、龍崗山脈過境。老嶺以東為松花江水系,老嶺以西為鴨綠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渾江、湯河。屬北溫帶大陸性東亞季風氣候[1],年平均氣溫4℃左右,年均降水量850毫米左右,無霜期120天左右。鴨(園)大(栗子)鐵路、白(山)灣(溝)鐵路、201國道、204省道和303省道公路過境。名勝古蹟、紀念地有吉林省大陽岔寒武-奧陶系地質界線剖面自然保護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原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副總司令兼第二軍軍長王德泰將軍墓、日偽統治時期死難礦工紀念地、石人血淚山。

目錄

歷史沿革

1945年後,為臨江縣孫家堡子鎮。1946年1月23日,為臨江縣三岔子區(第五區,駐孫家堡子)。1947年6月,為臨江縣第十區(三岔子鎮)。1956年設立三岔子鎮,屬臨江縣(1960年撤縣改為縣級渾江市)。1962年10月,三岔子公社轄4個生產大隊。1979年12月,三岔子鎮轄2個生產大隊(森工、育林)。

1985年,渾江市改為地級市,設立八道江區、臨江區、三岔子區。三岔子區(縣級)轄松樹、三岔子、灣溝、孫家堡、砟子、石人6個鎮和4個鄉,駐地孫家堡子鎮。1985年2月,城牆鄉併入三岔子鎮。三岔子區轄森工街道、城牆街道、正岔街道、育林街道、三岔子林業局。1986年1月,三岔子區轄6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60個村。1994年1月31日渾江市更名為白山市,隨之渾江市三岔子區更名白山市三岔子區。

1996年1月4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政函[1996]l號]文件通知:民政部於1995年12月30日[以民行批[1995]87號]文批覆: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白山市三岔子區,設立江源縣。以原三岔子區的行政區域為江源縣的行政區域。縣政府仍駐孫家堡子鎮。江源縣仍由白山市管轄。江源縣面積1348平方千米,人口約26.9萬人,轄7個鎮、3個鄉:孫家堡子鎮、灣溝鎮、松樹鎮、三岔子鎮、砟子鎮、石人鎮、大陽岔鎮、大石人鄉、大石棚子鄉、榆木橋子鄉。共有147個居委會、60個村委會。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全縣總人口259538人,其中:孫家堡子鎮30579人、三岔子鎮60066人、灣溝鎮53220人、松樹鎮33167人、砟子鎮35263人、石人鎮26131人、大陽岔鎮6652人、大石棚子鄉3988人、榆木橋子鄉5026人、大石人鄉5446人。

2000年12月22日,吉林省民政廳下發[吉民行批[2000]12號]文件,經吉林省政府批准,同意撤銷大石棚子鄉、榆木橋子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石人鎮管轄。撤銷大石人鄉,設立大石人鎮;將原石人鎮管轄的光環街道辦事處劃歸大石人鎮管轄。鄉鎮合併、鄉改鎮後,鎮政府駐地不變。

2003年底,江源縣面積1348平方千米,人口27萬人,代碼220625。轄8個鎮:孫家堡子鎮、三岔子鎮、松樹鎮、灣溝鎮、砟子鎮、石人鎮、大陽岔鎮、大石人鎮,共有60個行政村。

2006年6月5日,國務院(國函[2006]44號)批准:同意撤銷吉林省江源縣,恢復設立白山市江源區,以原江源縣的行政區域為江源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孫家堡子鎮。轄8個鎮:孫家堡子鎮、三岔子鎮、灣溝鎮、松樹鎮、砟子鎮、石人鎮、大陽岔鎮、大石人鎮。共有4個社區、23個街道辦事處、60個行政村。

2006年6月23日,吉林省政府下發《關於撤銷江源縣設立白山市江源區的通知》:(一)同意撤銷江源縣,恢復設立白山市江源區,以原江源縣的行政區域為江源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孫家堡子鎮。(二)江源縣恢復為白山市市轄區後,繼續享受縣(市)的各項政策。(三)區劃變動後,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不變。(四)要按行政區劃變更程序,做好撤銷孫家堡子鎮、設立街道辦事處工作。

2007年3月8日,吉林省民政廳批覆,經省政府批准,同意撤銷孫家堡子鎮,設立江源街道、孫家堡子街道;撤銷三岔子鎮,設立城牆街道、正岔街道。2008年5月7日,吉林省民政廳(吉民行批[2008]1號)批覆,經省政府批准,同意將松樹鎮管轄的齊心村劃歸灣溝鎮管轄。

全區現轄4個街道、6個鎮:江源街道、孫家堡子街道、城牆街道、正岔街道、灣溝鎮、松樹鎮、砟子鎮、石人鎮、大陽岔鎮、大石人鎮。區政府駐孫家堡子街道。

視頻

江源區 相關視頻

白山市江源區
白山市江源區風光紀錄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