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龍
生平事跡
嗜古博學,尤精於《詩》,嘗讀《詩》《生民》、《玄鳥》二篇,疑鄭《箋》跡乳卵生之說,不若《毛詩》謂姜嫄、簡狄從帝嚳祀郊禖之正。遂稽《傳》、《箋》同異,用力於是經者數十年,成《毛詩異義》四卷,《毛詩申成》十卷。
卒,年八十二。[3]
今人翻譯及評價
汪龍安貧樂道,不預外事,僅一應聘主講古紫陽書院。龔麗正為郡守,延請汪龍纂修郡志。汪龍全心投入,採訪殷殷,後事中止,汪龍仍搜集不止,取舊志闕訛之處予以補正,著成《人物誌稿》八卷,收藏在家中,其任事態度執著如此。
歸安丁傑來歙縣授徒,汪龍師從之學。嘉慶十八年(1813),汪龍年愈七十,獲交金壇段玉裁,讀其所注《說文》一書,將一向有疑義之處得到補正,為《異義》若干事,並重繕定本,「並熟於許氏《說文》,所著書數自手寫,點畫悉宗六書,無一筆苟。」(支偉成《清代樸學大師列傳》)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也大多採用汪龍之說。
汪龍生平嗜古博學,尤精於《詩》,著有《毛詩異義》四十卷、《毛詩申成》十卷。兩書皆篤守《傳》、《箋》,在訓詁、通假方面尤其精要,多有徽派樸學學者治學的特色。《毛氏申成》未見刻本,原稿舊藏其弟子鮑方榘家,輾轉歸廣東黃節,後所流傳,皆據黃節所藏原稿傳抄本。書中論詩,亦但取可以闡發者加以引申,故名《申成》,持論大體與《毛詩異義》互相發明,無甚差謬。如《清史稿》載:
嘗讀《詩·生民》《玄鳥》二篇,疑鄭箋「跡乳卵生」之說,不若毛傳謂「姜嫄簡狄從帝嚳祀郊禖」之為正,遂博稽傳箋同異,用力於是經者數十年。
徽派樸學大師之中與汪龍的觀點相近的有凌廷堪、汪萊、胡秉虔、胡匡衷、俞正燮等,他們形成了強有力的學術陣營,傳承和豐富着徽派樸學的內涵。[4]
《毛詩申成》簡介
毛詩申成 十卷。清汪龍(詳見《毛詩異義》)撰。此書大旨在於申明鄭箋。考其所學,師出歸安丁小尺,又與金壇段玉裁相交,因此他說詩,篤守傳箋,而尤其遵循訓詁通假之理。
此書雖名申成,但也只就可以闡發的加以引申,至於偏執之見,也並不苟同,大多選取正義釋文與諸家之說,加以更正。其說可兩通的,則存而不論,又考證鄭氏詩譜,分別放在風雅頌之前,可與《毛詩異義》互相參照。有的解釋也未免疏於考證。
雖然此書得失參半,但仍不失為學詩之人的一本有價值的參考書。此書未曾刊刻,原稿最初藏在其弟子鮑方榘家,後輾轉歸於廣東黃節,有傳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