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沙洪浜街道

沙洪浜街道

图片来自网络

中文名 :沙洪浜街道

所属地区:上海市普陀区

沙洪浜街道位于上海市普陀区区中南部。面积1.48平方公里。1959年8月建立街道,以旧河道沙洪浜命名,街道办事处设在白玉路100号 [1]

目录

基本概况

沙洪浜街道 的东与东新村街道毗连、西与长风新村街道接壤、南临吴淞江与胶州路街道及长宁区为邻、北与曹杨新村街道相接。,下辖20个居民委员会,共有居民2.14万余户,6.8万余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8万余人。昔时,吴淞江支河西沙洪浜、林家港、南林家港分布境内,19世纪末,全境为农村风貌。20世纪初,吴淞江两岸兴建工厂,曹家渡北岸,逐渐形成市集,居民渐增。20年代末建造了曹家渡桥,稍后又在境内辟筑西光复路(今光复西路)、中山路(今中山北路)、曹真路(今曹杨路)。曹家渡桥北堍一带,工商业逐渐兴盛,大批劳动人民聚居,居民住宅多为砖木结构简屋和棚户。沙洪浜街道于1984年被评为市爱国卫生先进集体,1988年获“上海市卫生街道达标”证书和“烟尘排放达标”证书。1993年5月21日,沙洪浜街道办事处更名为白玉路街道办事处。

历史人文

解放后,城市建设向吴淞江北岸发展。50年代中,境东辟筑武宁路,建造武宁路桥;武宁路西侧,兴建了区机关大院。稍后,建造了沪西工人文化宫和沪西工人影剧院;在曹杨路东侧兴建了区体育馆少年宫。使境东北成为区政治、文化中心。80年代初,又在境北建造中国船舶总公司第九设计研究院、区科技馆、图书馆,改建了区体育馆。50年代起,人民政府和一些企事业单位在境西部和中部先后建成大批砖木结构的二三层楼房。稍后,又在普雄路两侧、曹杨路、白玉路一带,兴建普陀一~四村。80年代,大规模改建旧房,先后将境东谈家渡和西沙洪浜、境南隆德路一带、境西劳动村和中林家港等几个棚户区旧房全部或大部分拆除,改建成多层与高层相结合的住宅楼群,其中有高层楼房12幢,为众多棚户区居民改善了居住条件。境内河道先后被填没,辟筑为道路,并扩建了曹杨路等多条道路,1980年曹杨路桥改建竣工,使曹杨路与吴淞江南岸新辟的江苏北路接通,境内路段成为本区南北向的交通要道之一。境北和东部有14条公交线路经过设站停靠,交通便利。西部受阻于沪杭铁路,交通不便。

社会事业

境内有上海印钞厂、江南造纸厂等市、部属工厂13家,区属工厂13家。其中上海友谊制衣厂是上海第一家与外商建立补偿贸易关系的街道工厂,生产国际名牌衬衫,畅销国外。1980年以来,街道大力兴办第三产业,1990年,全年营业收入2281.29万元,利润210.45万元,上缴税金138.37万元。境内农副产品市场交易兴旺,有个体商贩427户,曹杨路桥北堍有上海最大的三官堂桥禽蛋市场。商业原只集中在曹杨路、西谈家渡路口一带,今自三官堂桥禽蛋市场到中联大厦,商店连成一片,行业日益齐全,已成为区内主要商业网点之一。境内有曹杨中学等中学5所、小学5所、幼儿园7所、聋哑学校1所、少体校军体校各1所、托儿所11所(其中简托4所)、街道医院1所及街道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境西有司法部司法鉴定研究所。武宁路(武宁路桥至中山北路,跨东新村街道)于1985年由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市容、交通、卫生”文明街。普雄路于1990年亦被评为文明街。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