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皇專制制度
沙皇專制制度(царское самодержавие),是指起源自莫斯科公國的一種君主專制獨裁形式,在沙皇專制制度下,所有的權力和財富分佈被沙皇(即「全俄羅斯皇帝和獨裁者」)控制。比起一個受立法機關和憲法約束的君主,沙皇的權力要大得多。他們甚至擁有西方君主沒有的宗教權力。俄羅斯從伊凡三世時期開始實行此一制度,廢於俄國革命(1917)時期。有部分歷史學家視此制度的傳統為影響日後蘇聯極權主義[1] 的因素。
目錄
歷史
在金帳汗國時代,蒙古管理系統的一些理念傳入俄羅斯(可汗權力上天授予,不容分割)。專制主義在俄國在17世紀和18世紀逐步發展起來,取代了伊凡三世建立在拜占庭式傳統的莫斯科公國政府。
在彼得大帝的統治時期,在建立官僚公務員體系的基礎上,降低了貴族勢力並加強了沙皇的中央政權,還加強了國家對東正教的控制,葉卡捷琳娜大帝其在位往往被視為俄羅斯的高點專制的,在1785年頒布的憲章,在法律上肯定了貴族前幾年已經獲得的權利和特權,然而事實上,真正的權力歸國家所有的官僚機構。後來的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建立了國務院作為諮詢立法機構。但在亞歷山大二世時代才建立獨立的司法系統,在1905年前俄羅斯也沒正式憲法。
職能
沙皇專制制度的核心是沙皇本人,具有絕對的權威,享有無限制立法、司法、行政權力。沙皇也被認為是所有臣民的父親。
此外與西歐不同的是,俄羅斯沒有政教爭權問題。
沙皇專制制度在俄羅斯已有許多支持者。主要倡導者和理論家包括世界著名的作家:杜思妥也夫斯基、尼古拉·卡拉姆津、阿克薩科夫,他們都認為,一個強大和繁榮的俄羅斯需要一個強而有力的沙皇,自由民主以及共和哲學不適合俄羅斯。沙皇被看作是負責所有老百姓生活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