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伊凡三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伊凡三世·瓦西里耶維奇(Иван III Васильевич,1440-1505年10月17日),莫斯科大公,在位時間1462-1505年,史稱"伊凡大帝"。

  伊凡三世是使俄羅斯取得了獨立的莫斯科大公,莫斯科大公國最終統一了雅羅斯拉夫爾、諾夫哥羅德、彼爾姆、特維爾這幾個俄羅斯公國,這幾個公國被伊凡三世以前的莫斯科大公們多次征服過並向莫斯科公國臣服。 蒙古人的金帳汗國(1219-1502年)不久由於內鬥而分裂成幾個小汗國(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諾蓋汗國、昔班尼國、克里米亞汗國),伊凡三世於是在1480年停止對金帳汗國的納貢,從而結束了兩個半世紀的金帳汗國統治,並在1502年滅掉了金帳汗國。

人物介紹

  1497年,伊凡三世頒布了法典(Sudebnik)史稱《伊凡三世法典》也稱為《1497年法典》用以鞏固實行中央集權統治的國家權力,建立了莫斯科大公國的政府機構。在這部法典中,規定了拜占庭的雙頭鷹國徽為俄羅斯國徽,並且將其圖案刻在了俄國國璽上。同年,一面鍍金的雙頭鷹徽記被安放在了克里姆林宮的斯巴斯基塔樓(Spasskaya Chamber)上。俄羅斯獲得了象徵自己國家的標誌。同樣在這部法典中,他還限制了農民的流動,規定只有在聖尤里節(俄歷11月26日)前後兩周期間,農民才可離開土地四處走動,開闢了莫斯科公國的農奴化進程。

  原配夫人去世後,1473年娶拜占庭的索非亞公主(此時拜占庭帝國已經滅亡,索非亞為亡國皇室旁支)。

  1500年,其子瓦西里三世為獲取大公權力公然造反,伊凡三世束手無策。

  1502年,伊凡三世被迫將大公稱號授予瓦西里,大權旁落的伊凡三世在抑鬱中死去。

第三羅馬

  1472年11月份,莫斯科大公國第二次慶祝伊凡大公的婚禮。伊凡三世的第二任妻子就是拜占庭帝國的末代皇帝的侄女索菲婭·帕列奧羅格公主。伊凡七歲那年,父親瓦西里二世在諸羅斯城邦的大公女兒中,選中了特維爾大公的女兒瑪麗婭作為伊凡未來的妻子。特維爾大公沒有表示反對,因為這樁婚姻象徵着莫斯科大公國和特維爾公國的和解。在伊凡即位後發兵攻打喀山汗國那年,瑪麗婭突然暴病身亡。伊凡本打算在戰事結束後,在羅斯諸城邦中找一個妻子,但羅馬天主教教廷出人意料地遣使來莫斯科,提出和索菲婭公主聯姻。

  1453年,奧斯曼帝國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395年~1453年)滅亡。拜占庭末代皇帝的弟弟帶着自己的女兒索菲婭,逃往羅馬天主教教廷避難。面對擴張勢頭咄咄逼人的土耳其,意大利首先感到焦慮,因為在奪取君士坦丁堡、滅掉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395年~1453年)之後,土耳其人攻占了巴爾幹半島,直接威脅着意大利各國的東部邊界。

  羅馬教皇西斯科特四世想通過聯姻這種方式,以拯救基督教文明的名義,說服莫斯科大公國在北線向信仰伊斯蘭教的土耳其發動戰爭,以減緩歐洲所面對的土耳其的威脅。此外,在拜占庭帝國滅亡後,以莫斯科為首的羅斯諸城邦成為東正教的最後支柱,而羅馬天主教教廷一直試圖將已經分裂達千年之久的天主教和東正教合二為一,建立一個以羅馬為中心的統一的基督教會。所以把索菲婭公主嫁到莫斯科大公國,鞏固歐洲西部和歐洲東部的莫斯科之間的聯繫,將為兩教合併打下基礎。

  很快就傳來了伊凡三世對教皇提議的回信。伊凡三世表示同意這樁婚事,但伊凡三世派來的特使提出一個條件:伊凡三世和索菲婭公主所生子女,不得繼承莫斯科大公之位。索菲婭公主沒有絲毫的猶豫,一口答應下來。據史書記載,索菲婭公主為人非常聰明,同時有很強的政治野心。在繼續留在羅馬教庭,寄人籬下和遠嫁不為人知的莫斯科大公國,實現政治抱負之間,索菲婭公主選擇了後者。在當時的歐洲人心目中,羅斯諸城邦雖然也信仰基督教,但那裡經濟落後,自然生存環境惡劣,居民屬於半開化的野蠻人,比起韃靼人來,文明程度高不了多少。所以很多人都驚訝於索菲婭公主的決定。

  遠在莫斯科的伊凡三世也在熱切地等待索菲婭公主的到來。迎娶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395年~1453年)的末代公主,在法律上意味着莫斯科大公國成為拜占庭的合法繼承人,莫斯科大公國至少在名義上從此可以成為羅斯諸城邦的首都,而伊凡三世的地位也將由大公而變成各個城邦集合起來的國君,而羅斯諸城邦可以名正言順地併入莫斯科版圖。至於西斯科特四世希望莫斯科大公國以拯救基督教文明的名義,發動對土耳其的戰爭,則這個想法實在過於天真。

  對莫斯科大公國來講,首要的戰略目標是統一羅斯諸城邦,建立中央集權的統一國家,抵禦外敵入侵,而不是以拯救宗教的名義,貿然發動對土耳其的戰爭。此外莫斯科大公國在當時也不具備和土耳其交戰的能力,至少要首先征服南方草原上的克里木汗國和哥薩克人,在當時這顯然是不現實的目標。 經過長時間的旅途,索菲亞公主抵達莫斯科。11月份,在莫斯科舉行了伊凡三世和索菲婭公主的盛大婚禮。

  在索菲婭加入莫斯科大公國以後,莫斯科大公國名正言順地稱為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395年~1453年)的繼承人,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395年~1453年)的雙頭鷹國徽也就成為俄羅斯的國徽,從此雙頭鷹也成為俄羅斯的一個象徵。在這個時期出現了"俄羅斯就是第三個羅馬帝國"的說法,這在以後相當長的一個時期里成為俄羅斯國家意識形態的一個主要方面。

  伊凡三世不滿足於"莫斯科大公"這個稱號,但又不想自稱"國王",伊凡三世在今後的正式文件中,他完整的自稱是"上帝垂恩之全俄君主及莫斯科大公國大公伊凡三世"。

  索菲婭公主嫁入莫斯科的時候,帶來了大量的書籍,都是在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395年~1453年)滅亡前夕從君士坦丁堡搶運出來的。一方面,這批書籍對俄羅斯的文化發展起到了一定作用,另一方面,莫斯科大公國對拜占庭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從這一點上說,莫斯科是第三個羅馬帝國的觀點還是有一定根據的。 自從索菲婭來了以後,莫斯科大公國的宮廷制度就按照拜占庭帝國的標準作了改革,從此莫斯科大公國的各種規章禮儀日漸完整,成為一個完整的體系。宮廷內舉行的各種儀式也要求進退有節,因而更加莊嚴更加隆重,體現出大國風度。

  索菲婭對宮廷制度的改革招致了很多人的不滿,守舊的大臣們採取消極對抗的辦法,對很多革新舉措拖延或者找各種藉口不予執行。索菲婭是一個政治野心很強的人,所以她逐漸認識到,想要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必須擺脫"外人"的形象,必須得到莫斯科臣民 的愛戴。而想要做到這一點,第一件事就是:必須為伊凡三世生個兒子。 伊凡三世也有這個願望,但他只是喜歡男孩而已。

  1474年,即伊凡三世和索菲婭公主婚後兩年,索菲婭公主終於生下了和伊凡的第一個孩子:是一位公主。讓反對索菲婭的貴族們感到高興的是,在接下來的兩年裡,索菲婭的兩個孩子還是公主。索菲婭不停地禱告,希望能生一個兒子。

  最終在1479年3月26日凌晨,索菲婭和伊凡的第一個兒子出世了。伊凡為了紀念自己的父親,把孩子叫作瓦西里。在接下來的幾年裡,索菲婭又為伊凡生了五個兒子和三個女兒。這樣,伊凡三世和索菲婭公主一共生養了十二位子女。 索菲婭對長子瓦西里給予很大希望,她希望瓦西里能夠代替伊凡和前妻所生的兒子伊萬,成為莫斯科大公。但是伊凡三世從未想到過廢黜王儲,所以索菲婭決定待機而動。

獨立

  1476年,金帳汗國遣使來到莫斯科大公國,目的是索要貢賦。 此時莫斯科大公國和金帳汗國已經斷絕關係很多年,莫斯科實際上已經完全獲得了獨立,儘管在名義上和金帳汗國還有藩屬關係。成吉思汗的長孫拔都西征,在1236年至1241年間征服了羅斯諸公國,1243年在伏爾加河和裏海的出海口處建都薩萊,自此建立了東起額爾齊斯河,西至第聶伯河、奧卡河和伏爾加河流域的龐大的封建軍事帝國。

  蒙古-韃靼大軍在征服羅斯諸城邦後,並沒有將它們劃入金帳汗國直屬疆域,並沒有派兵占領、指派行政官員,實行有效統治,金帳汗國的做法是和羅斯諸城邦保持藩屬關係。所有羅斯城邦的大公在即位前,必須在金帳汗國得到汗的誥命,或者在即位時有金帳汗的特使在場;各個公國必須向金帳汗國繳什一稅和貢賦,而且還要為金帳汗國服兵役和驛役,戰時還要向金帳汗國提供車馬和其他作戰物資。

  為了維護統治,金帳汗國利用手中的誥命權,適用各種挑撥手段,甚至使軍事手段,鼓動公國之間的不和,挑起紛爭。在金帳汗國統治期間,為了得到金帳汗國的誥命,弗拉基米爾大公國時期,直至後來的莫斯科大公國時期,幾乎每一個繼承人即位,都要引發公國間的攻伐戰爭。

  在金帳汗國成立半個世紀以後,在十四世紀初期,汗國實現了相對溫和的伊斯蘭化,這標誌着金帳汗國突厥化的完成。這一時期,突厥語成為金帳汗國的通用語言,一個信仰伊斯蘭教的韃靼民族自此誕生。金帳汗國橫跨歐亞,地域廣闊,境內民族繁多,但各民族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差距巨大,宗教信仰和歷史傳統各異,它的最終分崩離析是不可避免的。月即別汗在位期間,金帳汗國把莫斯科大公國指定為羅斯諸公國之首,即弗拉基米爾大公這個職位,通過莫斯科大公國向其他公國徵收貢賦、鎮壓叛亂,逐漸地莫斯科公國獲得了比其他羅斯城邦更高的地位,莫斯科公國也逐漸地發展成為羅斯諸城邦中最強大和富庶的公國。

  十四世紀中期以後,金帳汗國陷入內亂,韃靼王公貴族們為爭奪汗位大動干戈,造成政局動盪。十四世紀後期,來自中亞地區撒馬爾罕的帖木兒汗率軍橫掃歐亞大陸,兩次攻入金帳汗國腹地,最後一次攻占了金帳汗國的首都薩萊,將薩萊夷為平地。自此金帳汗國元氣大傷,一蹶不振。

  1423年,金帳汗國穆罕默德汗繼位。穆罕默德汗在位期間,金帳汗國徹底分裂,東歐平原上的喀山汗國和南方的克里木汗國從金帳汗國中分裂出去。此後,分裂浪潮一發不可收拾,相繼在原金帳汗國境內出現了阿斯特拉罕汗國、西伯利亞汗國等,在中亞還出現了數個烏茲別克汗國和哈薩克汗國。 雖然金帳汗國雖然已是強弩之末,但國力尚未消耗殆盡,仍然像以前一樣派出特使,前往莫斯科大公國索要貢賦。

  伊凡三世在即位之初,所求無非自保。但是隨着莫斯科公國的日益強大,他逐漸產生了統一羅斯諸公國的想法。自從索菲婭公主嫁入莫斯科公國、伊凡三世以"第三羅馬"自居之後,把諾夫哥羅德等羅斯城邦併入自己版圖、消滅強敵喀山汗國、與立陶宛和金帳汗國等抗衡的局勢已經不可避免。 為了有效地對抗金帳汗國和立陶宛大公國,伊凡三世不惜血本,花了大量金錢買通克里木汗國上層貴族,終於和克里木汗國結成同盟。在烏格拉河戰役中,克里木汗國的支持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此後克里木汗國也不斷侵襲立陶宛大公國,克里木汗蒙哥吉雷率領大軍,曾數次攻入立陶宛大公國腹地,攻克基輔等地。此外,伊凡三世還主動與從金帳汗國分裂出來的其它汗國保持良好關係,其中包括諾蓋汗國和西伯利亞汗國等,最終莫斯科大公國、克里木汗國、諾蓋汗國和西伯利亞汗國結成了聯盟。

  面對金帳汗國特使帶來的繳納貢賦的要求,伊凡三世並未多想,做出了拒絕。金帳汗國特使在驚詫之餘不禁怒火中燒,當堂和伊凡三世爭吵起來。一向以行事謹慎的伊凡三世也一反常態,動怒之餘把金帳汗國特使帶來的索要貢賦的國書撕毀,並下令將汗國特使處斬。 伊凡三世的舉動宣告了和金帳汗國正式脫離關係,也就是說,金帳汗國對莫斯科大公國長達兩個半世紀的統治結束了。但在當時很多人並沒有為此歡欣鼓舞,他們更多的是擔心金帳汗國的報復。

吞併他國

  伊凡三世苦心經營,把莫斯科周圍的一些城邦公國相繼併入版圖,伊凡三世最關心的就是把諾夫哥羅德併入版圖。伊凡三世推崇上兵伐交、屈人之兵而非戰的戰略思路,通過外交手段把羅斯托夫、雅羅斯拉夫爾、韋列亞等城邦收為己有。羅斯托夫城幾乎是被伊凡三世花錢買下來的。 因此,伊凡再次把目光投向了諾夫哥羅德諾夫哥羅德。

  自從莫斯科成為諾夫哥羅德宗主國之後,莫斯科將該城的司法審判和立法權收歸己有,但同時不觸動城中貴族的經濟利益,這當然不至於讓親立陶宛情結極強的諾夫哥羅德貴族們對莫斯科產生牴觸情緒。數年之後,城中分化除了親立陶宛和親莫斯科兩派貴族。前往莫斯科進行民事訴訟、經商的諾夫哥羅德人越來越多,政治經濟聯繫日益緊密,此時的莫斯科,看上去很像是首都。城中兩派貴族鬥爭的日益激烈,親莫斯科一派貴族主張改變諾夫哥羅德和莫斯科的法律關係,認為把諾夫哥羅德併入莫斯科版圖的時機已經成熟。

  1474年,從諾夫哥羅德來了兩個親莫斯科的貴族,這兩位貴族自稱受城中貴族會議委派,前來莫斯科覲見伊凡三世。在覲見中,兩位貴族極為謙恭,一改此前諾夫哥羅德對伊凡三世的"宗主"稱號,而是反覆稱伊凡三世為"陛下"。這等於間接承認了莫斯科對諾夫哥羅德的主權。伊凡三世對諾夫哥羅德的表態頗感意外,在興奮之餘,派出特使前往諾夫哥羅德,召集貴族會議,詢問諾夫哥羅德貴族是否如同這兩位貴族所說,承認莫斯科的主權。

  在貴族會議上,親立陶宛一派的貴族們激烈反對伊凡三世,聲稱從未派出特使前往莫斯科覲見伊凡三世,諾夫哥羅德也不會併入莫斯科版圖,諾夫哥羅德非常希望保留現有的半獨立的法律地位。伊凡三世的特使悻悻而歸。當晚,意猶未盡的親立陶宛派貴族們帶領家丁,逐戶衝擊了親莫斯科派貴族的住所,並搗毀了這些貴族們的多處房屋。諾夫哥羅德傳來的消息讓伊凡三世頗為震怒。

  1477年9月30日,伊凡三世向諾夫哥羅德發去詔書,宣布同諾夫哥羅德斷絕一切關係,從即日起雙方處於戰爭狀態。10月9日,伊凡三世帶兵離開莫斯科,前去諾夫哥羅德征討。11月27日,伊凡三世的軍隊抵達諾夫哥羅德,將城包圍起來。伊凡三世再次採取了圍而不攻,攻心為上的策略,逼迫諾夫哥羅德貴族們在糧草斷絕的威脅下,自己主動出城談判。1477年12月5日,如同1471年一樣,諾夫哥羅德再次派出城中主教,前往伊凡三世駐地談判。伊凡三世在談判中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強硬姿態,沒給諾夫哥羅德迴旋餘地。他直截了當地宣布:"朕欲永世為此城之主,一如朕永世為莫斯科之主。"談判毫無結果地持續了幾天之後,伊凡三世覺得應該在一些重大問題上作些讓步,以此換取諾夫哥羅德的妥協。伊凡三世宣布,諾夫哥羅德必須併入莫斯科版圖,但是城中貴族可以保留自己的領地,貴族子弟也不必為莫斯科軍隊服役,諾夫哥羅德人服兵役不必遠離本城。等到了第二年的1月4日,城中還沒有回信。伊凡三世考慮再三,在原有的條件上又加上了一條:城中教會所有的土地和財產,必須拿出一半來上繳給莫斯科。伊凡三世的這個主意算計得可謂恰到好處。諾夫哥羅德教會非常富有,而這一舉動又不牽扯城中貴族利益,這樣既能充實莫斯科的國庫,又不會招致主政的貴族們反對,實際是等於是犧牲了教會利益,雙方達成妥協。6日,處在饑寒交迫之中的諾夫哥羅德同意了伊凡三世的條件。15日,諾夫哥羅德全城舉行儀式,向伊凡三世宣誓效忠。 伊凡三世在接收諾夫哥羅德之後,委派了一位督軍,留在諾夫哥羅德,代表莫斯科處理政務,同時把城中的貴族會議召開地址遷到雅羅斯拉夫爾。作為莫斯科擁有主權的象徵,伊凡三世在撤軍時,把城中議政大廳上的大鐘拆下來,運回莫斯科。 就這樣,諾夫哥羅德從此併入莫斯科版圖。伊凡三世兵不血刃,未放一槍一彈,成功地把領土向北方擴張了數百里。這時莫斯科東部邊境上,除了諾夫哥羅德就是受其控制的卡西莫夫汗國,而莫斯科大公國的勁敵,喀山汗國,由於內訌不斷,對莫斯科的威脅已經大大減少了。

對峙

  兼併諾夫哥羅德之後,金帳汗國的阿合馬汗積極和立陶宛大公國建立聯繫,結成聯盟。雙方商定,金帳汗國和立陶宛大公國同時出兵,從東西兩線夾擊莫斯科。1480年夏,阿合馬汗親自領兵,前來攻打莫斯科。這次戰役註定是莫斯科公國和金帳汗國之間的決定性戰役。

  就這樣,兼併諾夫哥羅德之後過了兩年,莫斯科久候不至的金帳汗國終於領兵殺上來了。伊凡三世派兵迎敵,駐在科洛姆納。9月30日,正當前方戰事緊張之時,伊凡三世帶少數隨從人員突然返回莫斯科。憤怒的群眾包圍了他,指責他臨陣脫逃。羅斯托夫大主教瓦西安對他說:"基督的人民對你不滿,因為你出賣了他們並遠遠躲開。"馬克思寫道,在蒙古-韃靼韃靼人第三次入侵中,"看到一點點武裝衝突場面就發抖"的伊凡三世"丟下20萬大軍臨陣脫逃,當了可恥的逃兵"。《大師領讀世界通史》中則分析道,當烏格拉河結冰時,伊凡三世便命令其軍隊後退,以便在更有利的陣地上作戰。伊凡三世有意識地不轉入進攻;他同阿合馬進行不斷的談判,在兄弟們的軍隊未與他會合前,不希望開始軍事行動。在這場關鍵的戰役中,伊凡三世的謹慎差點斷送了他的國家。面對金帳汗國洶湧的攻勢,伊凡一度從前線逃回,幸虧羅斯軍隊旺盛的士氣及羅斯托夫主教瓦西安的鼓勵使伊凡重新回到前線。

  阿合馬汗的軍隊前鋒很快就抵達了距離莫斯科不足200公里的奧卡河南岸,看到河對岸的莫斯科軍隊嚴陣以待,阿合馬汗決定避開鋒芒,改為迂迴戰術。於是他下令移師西進,繞過莫斯科軍隊的集結地,從南方進入立陶宛大公國的領地,迅速推至烏格拉河南岸,意圖是從南方向莫斯科發動攻擊;同時還派人疾馳至立陶宛大公國,請求卡西米爾二世速發援軍,夾擊莫斯科。

  阿合馬汗抵達烏格拉河南岸後,發現河對岸竟然又出現了莫斯科的軍隊,既沒有渡河船隻,又無力跨河強攻,阿合馬汗只好下令就地安營紮寨,同時等待立陶宛援軍的到來。當時已經是深秋,阿合馬汗希望進入冬季後,烏格拉河上凍,屆時與立陶宛合兵一處,一鼓作氣消滅對岸的莫斯科軍隊。

  1480年10月26日,烏格拉河終於上凍了。莫斯科前線的騎兵後退到30公里後盧扎河畔的小城克里緬涅茨與莫斯科主力匯合。但阿合馬汗沒有馬上進兵,他正在等待立陶宛的援軍。而這時候,立陶宛的援軍正忙於應付莫斯科的盟友--克里木汗國的進攻,已經無力增援阿合馬汗了。 阿合馬汗在烏格拉河南岸等到了1480年11月11日,立陶宛援軍還是沒有到來。而面對寒冷的天氣,阿合馬汗躊躇再三,沒能下達過河追擊莫斯科軍隊的命令,在望北興嘆一番後,下令撤兵,兩手空空地回南方的金帳汗國去了。就這樣,雙方沒來得及兵刃相見,就結束了這場史稱"烏格拉河對峙"的戰役。 烏格拉河對峙標誌着金帳汗國對羅斯諸城邦240年的統治正式結束。 阿合馬汗從烏格拉河撤退後,在返回金帳汗國途中遭到西伯利亞汗國伊巴赫汗軍隊的狙擊,阿合馬汗戰敗被殺。金帳汗國不久因為內鬥而分裂為幾個小國,它們不但不再構成莫斯科的威脅,還開始成為莫斯科侵吞的對象。1502年,克里木汗國軍隊在蒙哥吉雷汗的率領下,攻克金帳汗國首都薩萊,享祚兩個半世紀的金帳汗國徹底滅亡了。

統一大業

  在烏格拉對峙後,伊凡三世持續統一大業。很快,伊凡三世確定了下一個目標:特維爾大公國。特維爾大公國在莫斯科西北方向不到200公里處,可以稱得上是莫斯科的西北門戶。

  1484年,伊凡三世獲悉,特維爾大公米哈伊爾同莫斯科的勁敵立陶宛大公卡西米爾四世私交甚深,此外還娶了卡西米爾四世的孫女為妻。伊凡三世以此為藉口,向特維爾公國宣戰。莫斯科軍隊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占領了特維爾。大公米哈伊爾希望立陶宛能夠出動援軍,擊退莫斯科軍隊,但這次如同以往,卡西米爾四世仍舊不願意和莫斯科發生衝突。米哈伊爾無奈,只好向伊凡三世請降。伊凡三世接受了投降,米哈伊爾同時也保證中斷和立陶宛的關係。但是第二年伊凡三世的手下就抓獲了米哈伊爾派往立陶宛的信使。這一次伊凡三世決定徹底占領特維爾。9月8日,莫斯科軍隊包圍了特維爾,10日莫斯科軍隊占領特維爾外城。第二天城中的貴族們紛紛來到伊凡三世的軍營中,懇請伊凡三世原諒並向伊凡宣誓效忠。當夜特維爾大公米哈伊爾逃往立陶宛。 9月12日,特維爾人在主教帶領下,傾城而出,向伊凡三世投降並宣誓效忠。伊凡將自己的長子,也就是王儲伊萬冊封為新的特維爾大公,此後特維爾的領地逐漸併入莫斯科版圖。伊凡三世相繼在各個城邦指派代表莫斯科的地方官,各個公國的獨立性喪失,逐漸形成了以莫斯科為首都的新型的俄羅斯國家。 在這一時期,喀山汗國勢力日益衰退,莫斯科大公國大力扶植汗國中的親莫斯科勢力,終於在1487年把親莫斯科的穆哈默德·阿明扶上汗位。這樣,在俄羅斯東部邊界上出現了兩個受莫斯科控制的汗國:彈丸之地的卡西莫夫汗國和喀山汗國。接下來伊凡三世把莫斯科的勢力滲透到烏拉爾山西部地區,相繼征服了彼爾姆,沃古爾,維亞特卡等地。短短十幾年時間裡,莫斯科大公國一躍成為東歐平原上的一個大國。

  1486年,一個居住在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西利西亞人,尼古拉·波佩里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來到莫斯科大公國。回到歐洲後,波佩里向歐洲人講述了他的所見所聞。在此前歐洲人普遍以為莫斯科大公國是和韃靼人類似的半開化民族,處於立陶宛大公國統治之下;波佩里的講述無疑是給充滿偏見的歐洲人上了一堂課。莫斯科大公國的強大,伊凡三世的富有給歐洲人留下了深刻印象。1489年,波佩里再次來到莫斯科大公國,覲見伊凡三世,這一次,他是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三世的特使的名義前來莫斯科的。在莫斯科,為了避人耳目,波佩爾秘密覲見了伊凡三世,並帶來了腓特烈三世的口信:如果伊凡三世向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請求冊封為王,則腓特烈三世將滿足伊凡三世的這個請求。按照當時統治整個歐洲的神聖羅馬帝國的邏輯,向帝國皇帝請求冊封成為國王,是"名正言順"地獲得一方領土統治權、獲得歐洲認可其統治合法的唯一途徑。當然,獲得神聖羅馬帝國冊封,從本質上講,是用歐洲對俄羅斯國際地位的法律承認換取形式上對神聖羅馬帝國的附庸地位。

  伊凡三世不需要這種承認,當然更不會屈尊於他人。儘管伊凡三世對歐洲君主們的傲慢和無知頗不以為然,但他還是做出了謙虛但不失尊嚴的回答:"上帝俯垂,祖宗蔭庇;朕以寡德,得承大統。惟君權神授,自古皆然;父祖皆仰承天運,未敢以執鐙而求全。故先人之所不為者,亦為朕所不欲也。"這就是說,我們祖祖輩輩都是因為上帝恩典而成為大公,不是靠誰冊封而繼位的,所以伊凡三世也不想得到別人的冊封和承認(這個有些吹噓成份,伊凡三世的父親瓦西里二世的大公位子就是靠着金帳汗國的誥命得來的)。伊凡三世覺得這還不夠,特意委託波佩爾代為轉達了一封給腓特烈三世的一封國書,在這份重要的對外文件中,伊凡三世自稱"上帝垂恩之全俄君主及莫斯科大公國大公伊凡三世",這就表明,伊凡三世不是什麼等待冊封的國王,而是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可以平起平坐的一位國君。在伊凡三世看來,這對神聖羅馬帝國已經是比較客氣的了,對其它周邊的小國,伊凡三世偶爾兩次自稱"沙皇"了。

  1487年間,正是莫斯科和立陶宛大公國第一次戰爭時期。伊凡三世念念不忘在西部和西北方向上開疆拓土,首要目標就是把所有俄羅斯城邦納入自己版圖,哪怕這些城邦位於立陶宛大公國統治之下,也要冒着和立陶宛開戰的風險,達到自己預定的軍事政治目的。另一方面,懾於立陶宛大公國的軍事實力,伊凡三世也不敢貿然大打出手。為了避免和立陶宛的全面戰爭,伊凡採取了"小步快跑"的戰略,加緊了在西部、西北和西南邊境上的蠶食活動。

  伊凡三世宣布,只要這些斯拉夫人建立的小公國承認以莫斯科大公國為首都的俄羅斯的主權,願意削去公國藩號,併入俄羅斯版圖,那麼莫斯科只保留在這些公國的國防和外交權力,同時允許原有的大公們保留自己的領地以及領地上所有財產。莫斯科大公國只向這些公國派出數量不多的軍隊,用於"保護"公國們有可能遭到的外來侵略。這樣,伊凡三世逐漸不再親自率領軍隊,征討周邊的大小公國,而是通過掌握外交和國防權力、向各地派駐軍隊、任命督軍的方式進行領土擴張。在這一時期,伊凡三世外交和軍事並用的手段發揮了效力:以別廖夫大公國等為首的西部城邦紛紛前來投降。

戰爭

  1492年,波蘭國王及立陶宛大公卡西米爾四世逝世。卡西米爾的兩個兒子瓜分了原本統一的波蘭-立陶宛王國,長子成為波蘭國王,次子亞歷山大成為立陶宛大公。王國的分裂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軍事實力,立陶宛實際上已經無力抵抗莫斯科的軍隊了。伊凡三世看到了一個擴大疆土的良機。他立即聯絡南方的克里木汗國,共同發兵進攻立陶宛。戰爭剛開始,莫斯科的軍隊就深入立陶宛領土,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的城邦。與歷次戰爭不同,這次伊凡三世不是親自領兵,而是像所有大國君主表現得那樣,為各路軍隊指定率兵作戰的將領,事先為這些將軍們下達戰略目標,同時在每占領一個城市以後,還要從莫斯科指派一個督軍前往統治。

  伊凡三世還是採用軍事手段和外交手段並用的策略,在加強對立陶宛軍事打擊的同時,還向克里木汗國、羅馬天主教教廷和神聖羅馬帝國治下的各國王國派出外交代表,對莫斯科的軍事行動做出解釋。這些代表們稱,莫斯科軍隊占領的城邦,原本就是羅斯城邦,居民以斯拉夫人為主,而且這些城邦原來就在立陶宛和莫斯科之間搖擺不定,所以伊凡三世的軍事行動是鞏固俄羅斯國家邊疆的合法舉動。

  伊凡三世的軍事行動獲得了巨大成功。莫斯科的軍隊占領了梅曉夫斯克、謝爾佩伊斯克、維亞濟馬、梅采茨克等城邦。立陶宛大公亞歷山大向伊凡三世求和,雙方停戰。亞歷山大認為他獨自無力和莫斯科對抗,於是想通過聯姻和莫斯科達成和解,保護自己的領土。亞歷山大派人向伊凡三世提親,提出要娶伊凡三世的長女為妻。談判持續到了1494年,伊凡三世勉強答應了亞歷山德的請求。當年2月5日,伊凡三世和亞歷山大簽訂和約,立陶宛承認莫斯科對梅曉夫斯克等城邦的主權,伊凡三世同意把長女嫁給亞歷山大為妻。

  自古以來的歷史證明,聯姻這種政治婚姻並非可靠的外交手段。很快,新婚的亞歷山大和妻子反目成仇,伊凡三世的長女離開立陶宛回到了莫斯科。立陶宛和莫斯科邊境上的一些小城邦紛紛倒向莫斯科,雙方鬥爭加劇,短暫的和平關係無法繼續維持下去。1500年,立陶宛和莫斯科之間終於爆發了全面戰爭。

  戰爭開始後,莫斯科在南方的盟友克里木汗國全力而出,極大程度上促成了莫斯科在軍事上的成功。烏克蘭各個城邦的大公們懾於莫斯科和克里木汗國雙重打擊的威脅,紛紛向莫斯科宣誓效忠,甘願成為莫斯科大公國的藩屬。

在伊凡三世準備在開疆拓土方面大展宏圖之際,家裡出現了重大變故。

王儲危機

  1490年,伊凡三世的長子、莫斯科大公國王儲伊萬患病臥床。伊萬是伊凡三世和前妻,也就是特維爾大公的女兒瑪麗婭所生,當年這門親事還是伊凡在七歲時由父親瓦西里二世做主定下來的。伊凡三世的第二任妻子,也就是拜占庭公主索菲婭,在法律上是伊萬的後母,向伊萬推薦了她身邊最好的一位拜占庭醫生,還是當年索菲婭嫁入莫斯科時從羅馬一起帶過來的。過了兩個月,王儲伊萬不治身亡。公國內頓時傳言四起,說索菲婭公主借治病為名,謀殺了伊萬,以便索菲婭和伊凡三世的長子瓦西里三世能夠成為王儲,繼位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遷怒於索菲婭,認為是索菲婭在幕後策劃了王儲之死的陰謀。但是沒有真憑實據,伊凡三世只能把治病的醫生處死。為了安撫伊萬的妻子葉蓮娜和城中貴族們,伊凡三世宣布,將孫子,也就是伊萬的兒子,年幼的季米特里(1483年生)立為王儲。後妻索菲亞希望自己的兒子瓦西里三世(1479年生)為繼承人,於是一場宮廷陰謀在秘密地醞釀之中。陰謀敗露後,索菲亞和瓦西里遭到貶逐和監禁。1498年,伊凡三世為孫子季米特里舉行了加冕儀式。1500年,瓦西里反叛,投奔立陶宛。伊凡三世不得不做出讓步,於1502年授給瓦西里大公稱號,並監禁了季米特里和他的母親。

  瓦西里三世即位之後,繼續伊凡三世的開拓疆土的事業。在西線,莫斯科軍隊節節勝利,在同立陶宛戰爭中占領的土地面積相當於當時立陶宛的三分之一領土。1503年,在丟掉了19個城邦、70多處領地、22個城鎮和13個鄉鎮之後,立陶宛大公亞歷山大向莫斯科求和。雙方再次簽訂和約,切爾尼戈夫、普季弗利、戈梅利、布良斯克等城邦併入俄羅斯版圖。這時的局勢對莫斯科公國極為有利:在西線的正面是要塞斯摩棱斯克,莫斯科軍隊駐紮地距離立陶宛首都維爾諾(現維爾紐斯)400公里處;在北線以諾夫哥羅德為依託,可以居高臨下從諾夫哥羅德-普斯科夫一線自北向南對立陶宛發動進攻。 1505年10月27日,重病臥床的伊凡三世撒手人寰,終年65歲。

評價

  伊凡三世在位41年,最大的成就就是把莫斯科大公國,後期已經是以莫斯科為首都的俄羅斯的版圖擴大了六倍。16世紀初期俄羅斯的西部邊界已經擴展到歐洲,諾夫哥羅德-普斯科夫-戈梅利-切爾尼科夫一線的第聶伯河沿岸已經成為俄羅斯的領土,在南方和奧斯曼帝國的藩屬國--克里木汗國接壤,俄羅斯的勢力發展到了頓河中下游。俄羅斯的東部邊界在伊凡三世發動的一系列軍事和外交攻勢後,喀山汗國已經完全成為莫斯科的藩屬國,俄羅斯的勢力還越過喀山汗國,抵達彼爾姆一帶的烏拉爾山區,再向東就是西伯利亞汗國的領地。在北方,當諾夫哥羅德併入俄羅斯版圖後,莫斯科的勢力也隨之擴張到和瑞典相鄰的卡累利阿地區。這樣,在瓦西里三世即位時,俄羅斯的領土面積已經和神聖羅馬帝國統治下的歐洲中西部不相上下,成為地處歐洲東部邊緣地區首屈一指的大國。歐洲大陸上的東西兩個不同文明的劃分已經初現倪端。

  伊凡三世的外交成就和其軍事成功相伴而行,外交成就對俄羅斯國家的發展發揮了軍事力量無法達到的長遠和巨大的影響。首先莫斯科沒有附和羅馬天主教教廷以拯救基督教的名義,建立反奧斯曼帝國聯盟的提議,反而和奧斯曼帝國保持着良好的經貿關係,這保證了俄羅斯在黑海沿岸的貿易順暢;接着和立窩尼亞騎士團控制下的漢薩同盟簽訂貿易協定,充分發揮了諾夫哥羅德和普斯科夫等城邦對外貿易的優勢,保障了俄羅斯商人們在波羅的海沿岸通商的順暢。此後伊凡三世利用北歐諸國對抗北方強國瑞典的心理,又和英國支持下的丹麥簽訂通商貿易協定,並使用軍事手段,一再削弱立陶宛和立窩尼亞騎士團的實力,逼迫立窩尼亞放棄漢薩同盟,奪得了在波羅的海地區的實際控制權,從而把曾經稱雄一時的立陶宛變成莫斯科對外交往的一個棋子。並且和神聖羅馬帝國治下的各個王國、羅馬天主教教廷、克里木汗國以及奧斯曼帝國等遠鄰保持的良好關係,使得對外貿易蓬勃發展,為俄羅斯帶來了巨額財富,這是俄羅斯得以鞏固發展的重要外部保障。

  最為重要的是,莫斯科大公國擺脫了長達240餘年的異族統治,獲得獨立。獲得新生的莫斯科以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395年~1453年)繼承人的身份登上了國際舞台,在半個世紀的時間裡征服了以莫斯科為中心,方圓千里的廣闊領土。這個15世紀初期還是東歐平原上偏安一隅的大公國,在16世紀初期一躍成為歐洲地區不可忽視的重要政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