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一座山綿延的走向(宋紅軍)
作品欣賞
沿着一座山綿延的走向
「五峰山,鳳凰山,踞三界,眺涇渭;瓜婆陵,遙相望,望古都,思長安。」這首兒時常哼的歌謠就像深入往事的線索,讓我的思緒穿越時空接近家鄉五峰山的脈絡。
家鄉的五峰山,位於陝西乾縣、禮泉、永壽三縣的交界處。這裡佳木繁茂,蓊蓊鬱郁;泉水清澈,從不間斷;山中奇秀,多有勝跡。古志曾云:上有靈湫,禱雨多應。今有寶泉寺、石炕、鳳凰窩等十二處景觀,是西安咸陽的後花園,夏季避暑休閒的好去處。登上山頂,極目遠眺,可見山脊向西綿延遠去,嶺浪無邊;遠處的秦嶺,雲遮霧障;近處的乾陵梁山,歷歷在目;一輪溫暖的朝陽,輕撫着山坳里綠樹掩映的一座古老寺院,顯得滄桑而沉寂,不由讓人思緒萬千。
我的家鄉宋家園子是永壽縣馬坊鎮一個小村莊,五峰山就在村子的東面,仿佛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千百年來蹲在那裡,靜靜地守望着村莊。在我的印象中,五峰山漂浮的一朵雲,刮過的一陣風,或潑灑的一場雨,都與天氣有關,與農事有關。在那個年月,物質匱乏,信息閉塞,五峰山用它獨特的形式預報鄉村的天氣,比現在氣象台的天氣預報還要准。尤其是在農忙季節,一村人早上出門,晚上進門,都要眺望東方,仔細地看一看五峰山,根據它的氣色,還有它頭頂雲朵的亮度和走向,來判斷陰晴風雨的天氣變化,從而合理地安排活路和出行。天長日久,村里人摸索出了一些規律,編成了順口溜,說起來朗朗上口,記起來也很容易。其中有:五峰山早霞,全天守家;五峰山黑臉,風雨不遠;還有五峰山戴帽,農民睡覺等。我這個農村鼻嘴娃,不僅把這些農諺熟記於心,還對五峰山充滿了一種莫名的敬畏和感激。
撩開時光的窗幔,五峰山的每一個角度,每一個層面,都有智慧的留痕。它的身邊,經常走動的是一些肩扛鋤頭手握犁杖的農人,他們生活在五峰山的範圍里,他們的精神從未離開過腳下的那片土地。在他們眼裡,五峰山是神聖的,是一種可以帶來幸福生活的福祉;同時,它又指引着美好嚮往的方位。他們每一日對山遙望,察顏觀色,正是緣於一種需要。小時候,鄉親們怎麼看待這座山,我也就怎麼看待。鄉親們說五峰山是由五個山峰組成的,我就掰着自己的五根指頭,然後一座山頭一座山頭地數。他們津津樂道的是這裡飛出過五隻鳳凰,我就想象着鳳凰美麗的樣子。五峰山,五鳳山,都是我平時叫順口的名字。
最讓我刻骨銘心的是,母親在昏黃的油燈下,每每穿針引線的時候,就會給我講述五峰山的故事。相傳唐高宗李治年輕時,身體虛弱,經常患病。他剛一繼位,就想為自己修一座地下宮殿,作為日後他和皇后武則天的合葬墓。那時候,人們相信風水,相信墳脈。李治和武則天自然明白,這陵地風水的好壞,直接關係着大唐江山的穩固和他們子孫後代的興衰。經過再三商議,挑選了兩名富有學識的風水先生:袁天罡和李淳風,高宗下旨要他們在全國範圍內尋找墓地。兩人一個向南一個向北,分頭尋找。第二年先後回京,都說找到了最佳的墓地。袁天罡說他在選好的地點埋了一枚銅錢,李淳風說他在選好的地點釘了一根鐵釘。高宗便命重臣前去察看,神奇的是,李淳風的鐵釘正好釘在袁天罡埋下的銅錢眼裡。高宗和武則天聽後大喜,給兩位風水先生賞錢封官。
這二位風水先生所選之地就是現在的五峰山,高宗李治便調集大量人力在此大興土木。當陵穴挖到七尺一寸深時,遇到一塊巨大而厚重的石板,難以繼續開鑿,上報當朝。唐高宗龍顏大怒:皇帝的墓穴怎麼能和普通老百姓的一般深度,隨命繼續開鑿。誰敢違抗,只得遵旨。工匠們費了很大的周折,總算撬開了石板,底下出現了一個大洞,從洞裡飛出了五隻金色的鳳凰,一直飛到了乾縣梁山。風水先生認為打開石板跑了脈氣,最終將陵穴選在了梁山,修建了高大雄偉的瓜婆陵。母親說的瓜婆陵,就是乾陵,村里人都是這麼叫的。那塊巨大的石板被留在五峰山頂稱為「石炕」,石洞被稱為「鳳凰窩」,五鳳山便因此而得名。這美麗動人的傳說,給五峰山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多少次細心地琢磨它,我對母親的話深信不疑,以為她說的是真的。從此,我只要踏着彎彎的田埂,在挖野菜累了的時候,尋一面向陽的高坡席地而坐,時而看看五峰山,時而瞅瞅乾陵,暖暖的陽光照在身上,心中是無邊無際的自由和愜意。流水經年,我對大地的敬畏和感恩倘若還在血液中流淌,那肯定是因為五峰山,順着鄉親們炙熱的目光,我領悟了農事裡外的許多道理,懂得了父母的熬煎和作難。那時,我從未見過土地像現在這麼慷慨大方,把豐收的果實袒露在面前,滋潤着村莊一個一個日子,但我心中小小的快樂,在困難的歲月里,依然如花綻放,噴香吐蕊。
只要我抬頭,五峰山就在眼睛裡。一年四季,它在太陽和月亮的剪影里恆久地突兀着,堅持着一點有些朦朧而神秘的美感。我打心底里認為:家鄉土地上的一切,都是五峰山給予的。這些小時侯的生活印記,刀刻般地留在我的心田裡。只要回到家鄉,一切都還像當年一樣,在歲月里周而復始地輪轉。
滄海桑田,歷史的車輪輾轉於蒼茫大地,把希望帶到了今天。歷盡滄桑的五峰山,見證着今人的智慧和膽魄,見證着家鄉的往昔和今朝的變化。沿着五峰山綿延的走向,我就能觸摸到家鄉跳動的脈搏,仿佛看見美麗的鳳凰在五峰山上空飛翔,我的心不由得朝着遠方的家門悄然蠕動。[1]
作者簡介
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