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帝國
法蘭西帝國 |
本名 法蘭西帝國 首 都 巴黎 國慶日 1804年5月8日 國 歌 《出征頌》 官方語言 法語 貨 幣 法郎 時 區 零時區 政治體制 君主專制政體 國家領袖 拿破崙一世、 主要民族 法蘭西人 主要宗教 天主教 國土面積 本土86萬平方公里(1812年) 滅亡原因 滑鐵盧戰役大敗 |
法蘭西帝國:(1804~1815、法文:Premier Empire français)是拿破崙建立的一個君主制國家,又被稱拿破崙帝國,在19世紀的歐洲影響甚大。帝國本土包括今天的法國、比利時、盧森堡、德國萊茵河左岸、意大利部分領土,鼎盛時期影響範圍占據大半個歐洲。 [1]
目錄
簡介
1804年5月18日,《共和十二年憲法》頒布,宣布成立法蘭西帝國,取代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拿破崙稱帝,成為法國人民的皇帝(L'Empereur des Francais),結束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執政府的統治。對外多次打敗了反法同盟軍隊,傳播民族獨立和自由民主的思想。
因法國大革命讓歐洲各王室感受到威脅,故歐洲諸國組建反法聯盟妄圖撲滅法國共和政權。第一帝國在對第三次反法同盟中取得勝利,擊敗奧地利、普魯士、俄羅斯、葡萄牙等國,其中包括1805年奧斯特里茨戰役及1807年弗里德蘭戰役等。歐洲戰爭於1807年7月,《蒂爾西特條約》的簽訂下結束。
法國對外的一連串戰爭被稱為拿破崙戰爭,把法國的影響力擴至整個西歐及波蘭。 在侵俄戰役慘敗後,第六次反法聯軍於1814年3月31日攻入巴黎,4月6日拿破崙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厄爾巴島,波旁王朝復辟。
1815年3月20日,拿破崙從厄爾巴島返回巴黎復位,史稱百日王朝。6月18日,拿破崙一世在滑鐵盧戰役戰敗。6月22日再次退位,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第一帝國正式告終。
發展歷史
霧月政變
1769年8月15日,拿破崙·波拿巴出生於法國東南部地中海科西嘉島(MéditerranéeCorse)上,24歲時拿破崙在土倫戰役中一戰成名,成為當時最年輕的將軍。
1799年11月9日,在大革命中迅速崛起的年輕將軍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掌握政權。在法國建立執政府,自任第一執政官,後又改為終身執政官。 1804年12月2日羅馬教皇庇護七世在巴黎聖母院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拿破崙一世加冕。並廢止共和曆,恢復格里曆(即公曆)。
拿破崙上台後的首要問題就是暫時結束多年來的戰爭,他同沙俄人講和,與奧地利人締結《呂內維爾條約》(TraitédeLunéville),與英國也達成了和平協議。但在歐洲封建貴族眼中,拿破崙仍然是一位恐怖的人物。
拿破崙稱帝
1803年,英法之間再度發生戰爭。為戰勝法國,英國不斷尋求盟國,組成新的反法同盟。 1804年5月,拿破崙稱帝。次年,奧地利、普魯士和英國簽訂盟約,俄羅斯也隨即加入反法同盟。新生的拿破崙帝國面臨當時歐洲最強國家的聯合夾擊。
此時,拿破崙也在為入侵英國積極準備,他在海峽沿岸集結大量兵力以及幾千條帆船和駁船,讓部隊進行海上和登陸兩棲作戰訓練。拿破崙率軍不斷打擊英國在歐洲大陸的盟國。他率部隊從烏爾姆向東推進,在摩拉維亞突然襲擊俄奧聯軍,取得了奧斯特利茨大捷。這次大捷之後,俄國殘餘部隊退入波蘭,奧地利與法國締結了和約,拿破崙從奧地利取得威尼斯地區,把威尼斯併入了受他控制的意大利王國。 1806年,進攻神聖羅馬帝國,逼迫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茨二世退位,僅保留其奧地利皇帝稱號,神聖羅馬帝國滅亡。
1807年,拿破崙與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在俄國與普魯士邊境涅曼河的一個木筏上進行私人會晤。在會談中,拿破崙想方設法打動亞歷山大,抨擊英國是歐洲一切糾紛的製造者。會談結果,雙方簽訂《提爾西特條約》:法蘭西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結成了反對英國的同盟,這一同盟在表面上維持了5年。但亞歷山大很快發現,他在這個同盟中贏得的不是和平,而是時間。
大陸體系
與拿破崙在歐洲大陸上取得的輝煌勝利相反,1805年10月,法國海軍在特拉法爾加海戰中再次敗於英國海軍名將納爾遜。眼見從海上入侵英國已成泡影,拿破崙將對英戰術轉向經濟戰,對英國實行嚴格的「大陸封鎖」,不准英國船駛進歐洲各港口。
1806年,拿破崙頒布《柏林敕令》,禁止與他結盟的或附屬於他的歐洲任何地區輸入英國貨物。第二年,他根據《提爾西特條約》,命令俄國和普魯士加入「大陸體系」。幾個月後,曾經與英國一道加入「反法同盟」的俄羅斯、普魯士和奧地利等國相繼向英國宣戰。
拿破崙還要求葡萄牙和丹麥兩個中立國也加入「大陸體系」,但一直唯英國馬首是瞻的葡萄牙拒絕服從命令。為了懲治葡萄牙,控制整個歐洲海岸線,完善「大陸體系」,拿破崙率軍越過比利牛斯山,征服西班牙和葡萄牙。這場戰爭使得法國陷入了一場永無休止的戰爭泥沼,英勇無畏的西班牙人民拖住了拿破崙30萬精銳部隊。與此同時,英國決定不惜一切代價穩住其歐洲大陸最後的這座橋頭堡,不斷增兵援助葡萄牙軍隊和西班牙反法游擊隊。
由於工業革命,英國積累了大量財富,其財政儲備足夠資助歐洲各國打敗拿破崙。在拿破崙統治下的歐洲各國人民也越來越不安定,越來越想獲得民族獨立,啟蒙運動和大革命的思想開始在被統治國廣為流傳。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也對他的法國盟友很不滿意,因為他除了於1809年吞併芬蘭以外,再沒有從聯盟中得到其他利益。
帝國中衰
1811年,俄國正式退出「大陸體系」,英俄恢復商業關係。拿破崙決定率軍遠征沙俄。他在東普魯士和波蘭集中了一支號稱70萬人的大軍,於1812年6月侵入俄羅斯。9月,法、俄兩軍在博羅季諾會戰,俄國軍隊在庫圖佐夫公爵的指揮下成功阻擋了法軍的攻勢。在攻入莫斯科後,拿破崙才發現他占領的是一座空城。莫斯科人用烈火迎接了這位皇帝,拿破崙醒來後看着被火光映紅的天空不禁大喊:「燒掉自己的家園!……多麼野蠻!這是什麼樣的民族呀!」
俄羅斯的寒冬讓拿破崙吃盡了苦頭,在進入俄國的61.1萬法軍中,死於戰爭傷亡、飢餓和被風雪折磨的有40萬人,被俘10萬人。與此同時,歐洲所有反拿破崙的力量又重新集合起來。俄軍尾隨法軍挺進到中歐,普魯士和奧地利也轉而與沙俄聯合作戰,意大利也爆發了反法暴動。英國軍隊在威靈頓的率領下越過比利牛斯山,進入法國本土。 1812年12月,拿破崙秘密離開在俄羅斯風雪中艱難撤退的軍隊,依靠雪橇和馬車穿越歐洲到達了巴黎,組建了一支新軍。但是新軍缺乏訓練,隨他征戰多年的許多優秀軍官又在西班牙和俄羅斯的戰爭中大批傷亡。
1813年10月,法軍在萊比錫會戰中戰敗。第二年4月,拿破崙宣布退位,被流放到意大利海岸附近的厄爾巴島上。
百日王朝
1815年3月1日,拿破崙秘密逃離厄爾巴島,在法國儒昂港登陸。海關衛兵見登陸的是拿破崙,立即向他脫帽致敬。拿破崙以洪亮的聲音向當地士兵發表演說,士兵們熱烈歡呼,並加入了他的行列。 1815年3月3日,拿破崙在法國登陸的消息傳到巴黎,波旁王朝政府驚恐萬狀,立即派軍隊前去阻止。但拿破崙所到之處,士兵們聞風而動,紛紛加入,有的指揮官甚至不等拿破崙到來,就把自己的團隊集中起來,高呼「皇帝萬歲」,到前線去迎接拿破崙。
1815年3月20日晚9時,拿破崙在隨從和騎兵的前呼後擁下進入巴黎,重新登上帝位。
1815年6月18日,拿破崙又於滑鐵盧會戰敗於英國和普魯士聯軍之手。6月22日,拿破崙第二次退位。10月,他被流放到英國在南大西洋中的領地聖赫勒拿島。
1821年5月5日,拿破崙在島上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