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法語:La Troisième République,有時寫做La IIIe République)是1870年法蘭西第二帝國在普法戰爭中崩潰後建立的政體,直到1940年7月10日法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納粹德國擊敗,隨後維希法國成立[1]

1870年至1871年的普法戰爭給法蘭西第二帝國帶來了巨大的政治動盪。1870年拿破崙三世倒台後,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繼續普法戰爭。戰後,普魯士人侵占了法國的阿爾薩斯(保留了貝爾福特的領土)和洛林(東北部,即現在的莫澤爾省),導致了法國社會動盪和巴黎公社的建立。第三共和國的早期政府考慮重建君主制,但關於君主制的性質和王位的合法占有者的分歧無法解決。因此,最初設想作為臨時政府的第三共和國,反而成為法國的正式政府。

1875年的法國憲法規定了第三共和國的組成[2]。國會由一個眾議院和一個參議院組成,組成政府的立法部門,並由一位總統擔任國家元首。在法國前兩任總統阿道夫·梯也爾帕特里斯·麥克馬洪的任期內,他們呼籲恢復君主制。但是隨着民眾逐漸接受了共和制以及一系列共和主義總統的統治,到了1880年代,呼籲恢復君主制的聲音便逐漸消失。

第三共和國建立了許多法國殖民地,包括法屬印度支那、法屬馬達加斯加、法屬波利尼西亞,以及在爭奪非洲的過程中在西非的大片領土,所有這些都是在19世紀最後20年獲得的。20世紀初,民主共和聯盟主導了整個政壇。最初,民主共和聯盟被認為是一個中間偏左的政治聯盟,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它變成了主要的中間偏右政黨。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到20世紀30年代末,民主共和聯盟和激進派之間的政治分化非常嚴重。二戰爆發後不到一年,德國軍隊占領了法國大部分地區,取而代之的是夏爾·戴高樂的自由法國和菲利普·貝當的維希法國的敵對政府。

在19世紀70年代,阿道夫·梯也爾將共和主義稱為「最不可能使法國陷於分裂的政府形式」;然而,事與願違,第三共和國的政治出現了嚴重的兩極分化。左翼繼承了法國革命的改良主義,而右翼植根於農民、羅馬天主教會和軍界,代表着法國的保守勢力。 儘管法國選民之間存在嚴重分歧,並不斷有人試圖推翻第三共和國,但它仍存在了70年之久,直到2019年,它仍然是自1789年舊政權崩潰以來,法國持續時間最長的政體。

目錄

政治

1870年至1871年的普法戰爭導致法國戰敗,皇帝拿破崙三世和他的法蘭西第二帝國被推翻。1870年9月1日,拿破崙在色當戰役中被普魯士人俘虜後,由萊昂·甘必大領導的巴黎代表於1870年9月4日成立了臨時國防政府。 代表們隨後選擇了路易斯-朱爾斯·特羅楚將軍擔任總統。第三共和國的第一個政府在包圍巴黎期間(1870年9月19日- 1871年1月28日)統治。 當巴黎與法國其他未被占領的地方被切斷時,戰爭部長萊昂·甘必大乘熱氣球成功地離開了巴黎,在盧瓦爾河畔的圖爾市建立了臨時共和政府的總部。

1871年1月法國投降後,臨時國防政府解散,並舉行了全國選舉,目的是建立一個新的法國政府。當時被普魯士占領的法國領土沒有參加這次選舉。由此產生的保守派國民議會選舉阿道夫·梯也爾為臨時政府首腦。由於巴黎民眾普遍的革命和左翼政治氛圍,右翼政府選擇凡爾賽宮作為其總部。

1871年5月10日,新政府與新成立的德意志帝國通過談判達成了一項和平協議:《法蘭克福條約》。為了促使普魯士人離開法國,政府通過了一系列金融法律,例如有爭議的到期法,來支付賠款。從1871年3月下旬到5月,巴黎工人和國民警衛隊發動起義,建立了巴黎公社。巴黎公社維持了兩個月激進的左翼政權,直到1871年5月被梯也爾政府血腥鎮壓。對公社的鎮壓給勞工運動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

視頻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相關視頻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然而失控的民眾和戰爭隨之到來
歷史上的今天:1871年5月10日,法德法蘭克福條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