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泡桐为高大乔木,泡桐花比较大朵,花色主要为淡紫色和白色两种颜色。材质优良,轻而韧,具有很强的防潮隔热性能,耐酸耐腐,导音性好,不翘不裂,不被虫蛀,不易脱胶,纹理美观,油漆染色良好,易于加工,便于雕刻,在工农业上用途广泛。在工业和国防方面,可利用制作胶合板、航空模型、车船衬板、空运水运设备,还可制作各种乐器、雕刻手工艺品、家具、电线压板和优质纸张等;建筑上做梁、檩、门、窗和房间隔板等;农业上制作水车、渡槽、抬扛等,泡桐叶、花可作饲料。泡桐的叶、花、木材有消炎、止咳、利尿、降压等功效。

中文学名: 泡桐
拉丁学名: Paulownia
别 称 : 白花泡桐、大果泡桐等
界 : 植物界
门 : 被子植物门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 : 合瓣花亚纲
目 : 管状花目
科 : 玄参科
属 : 泡桐属
种 : 泡桐

目录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但在热带为常绿,树冠圆锥形、伞形或近圆柱形,幼时树皮平滑而具显著皮孔,老时纵裂;通常假二歧分枝,枝对生,常无顶芽;除老枝外全体均被毛,毛有各种类型,如星状毛、树枝状毛、多节硬毛、粘质腺毛等,有些种类密被星状毛和树枝状毛,肉眼观察似绒毛,故通称绒毛,某些种在幼时或营养枝上密生粘质腺毛或多节硬毛。叶对生,大而有长柄,生长旺盛的新枝上有时3枚轮生,心脏形至长卵状心脏形,基部心形,全缘、波状或3-5浅裂,在幼株中常具锯齿,多毛,无托叶。花3 (1)-5 (8)朵成小聚伞花序,具总花梗或无,但因经冬叶状总苞和苞片脱落而多数小聚伞花序组成大型花序,花序枝的侧枝长短不一,使花序成圆锥形、金字塔形或圆柱形;萼钟形或基部渐狭而为倒圆锥形,被毛;萼齿5,稍不等,后方一枚较大;花冠大,紫色或白色,花冠管基部狭缩,通常在离基部5-6毫米处向前驼曲或弓曲,曲处以上突然膨大或逐渐扩大,花冠漏斗状钟形至管状漏斗形,腹部有两条纵褶(仅白花泡桐无明显纵褶),内面常有深紫色斑点,在纵褶隆起处黄色,檐部二唇形,上唇2裂,多少向后翻卷,下唇3裂,伸长;雄蕊4枚,二强,不伸出,花丝近基处扭卷,药叉分;花柱上端微弯,约与雄蕊等长,子房二室。蒴果卵圆形、卵状椭圆形、椭圆形或长圆形,室背开裂,2爿裂或不完全4爿裂,果皮较薄或较厚而木质化;种子小而多,有膜质翅,具少量胚乳。[1]

地理分布

均产我国,除东北北部、内蒙古新疆北部、西藏等地区外全国均有分布,栽培或野生,有些地区正在引种。白花泡桐在越南老挝也有分布,有些种类已在世界各大洲许多国家引种栽培,主要用其木材。

生长环境

泡桐是阳性树种,最适宜生长于排水良好、土层深厚、通气性好的沙壤土或砂砾土,它喜土壤湿润肥沃,以pH 6-8为好,对镁、钙、锶等元素有选择吸收的倾向,因此要多施氮肥,增施镁、钙、磷肥。由于泡桐的适应性较强,一般在酸性或碱性较强的土壤中,或在较瘠薄的低山、丘陵或平原地区也均能生长,但忌积水。泡桐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也较大,在北方能耐-20℃-25℃的低温,从我国东北辽宁南部、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至西北部分地区都能生长,各地都有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种类。

品种介绍

泡桐的常见品种

1、兰考泡桐

兰考泡桐(P. elongata)。树干通直,树冠宽阔、圆卵形或扁球形。树皮灰褐色。小枝节间长。叶卵形或宽卵形,先端钝或尖,全缘或分裂,上面绿色或黄绿色,有光泽,下面被灰黄色或灰色星状毛。花序狭圆锥形,花蕾洋梨状倒卵形,花大,长8~10厘米,花萼钟状倒圆锥形,浅裂约三分之一,花冠钟状漏斗形,浅紫色。蒴果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3~5厘米,直径2~3厘米,外有细毛而无粘腺,不粘手。种子小,椭圆形,连翅长5~6毫米。集中分布在河南省东部平原地区和山东省西南部。安徽北部,河北、山西、陕西、四川湖北等省均有引种栽培。垂直分布海拔可达1400米。

2、楸叶泡桐

楸叶泡桐(P.catalpifolia)。树干通直,树冠圆锥状。叶似楸树叶,长卵形,叶片下垂,先端长尖,全缘,上面深绿色。花冠细长,管状漏斗形,淡紫色,长7.5~8厘米。蒴果较小,椭圆形,长4.5~5.5厘米。以山东胶东一带及河南省伏牛山以北和太行山的浅山丘陵地区为主要产区,平原地区较少。河北山西陕西等省也有分布。

3、毛泡桐

毛泡桐(P.tomentosa)。树干多低矮弯曲,树冠伞形。小枝、叶、花、果多长毛。叶卵形或广卵形。花序为广圆锥形,花蕾近球形,萼深裂,被毛不脱落,花冠钟状,鲜紫色或蓝紫色。蒴果卵圆形,外被乳头状腺,粘手。分布于黄河流域至长江流域各省,以陕西及河南西部为主要产区。

4、白花泡桐

白花泡桐(P.fortunei)。树高可达27米,胸径达2米。幼枝、嫩叶被枝状毛和腺毛。叶心状长卵形,先端渐尖,全缘,圆锥状聚伞花序,花冠白色或淡紫色,腹部皱褶不明显,花萼浅裂。蒴果椭圆形,长6~10厘米,果皮木质较厚。长江流域以南各省(自治区)为主要产区。北自河南南部大别山区,南至广东、广西,东起台湾,西至云南、四川,均有分布。垂直分布广西可达海拔1150~1520米,湖北西部及四川东部达600~1300米,四川峨嵋山可达2000米

5、川泡桐

川泡桐(P.fargesii)。全体密被棕黄色星状绒毛,枝条及叶表面无毛。叶心形,广卵形,不粘。聚伞花序无总梗或很短。花冠白色或紫色,钟状,在基部弯曲处以上骤然膨大,花萼钟状,裂片卵形深裂,不反卷。蒴果卵形,长 4厘米,果皮革质。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北西部和湖南西南部。垂直分布可达海拔1200~3000米。

6、台湾泡桐

台湾泡桐糯米泡桐(广西)、铁泡桐(四川)。树冠伞形。叶卵圆状或广卵状心形,成熟叶背面毛为直带关节的单毛,只有单个分叉的毛、星状毛和腺头毛混生,叶粘手。花序枝为广圆锥状,分枝稀疏、粗壮。聚伞花序无总梗。花萼深裂过半,不脱毛。花冠长3—5厘米,为本属最小者,蒴果卵球形,果小长2—2.5厘米,宽2厘米。果壳薄壳质,不足1毫米,结实多。种子长圆形,种翅褐色,包括种翅长2.5—3.5毫米,宽2.5毫米,也为本属最小的。本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东南各省,包括: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南等省区,鄂西南、川东南也有分布。大多生长在海拔200—1000米的山地,多野生。本种从果的大小来看。显然存在大果和小果两个类型。[2]

繁殖方式

泡桐有多种繁殖方法,以播种育苗与埋根育苗较为常见。

播种育苗

泡桐的播种育苗一般在2-3月进行。播种前需要对种子先进行催芽和消毒处理。将种子放入35-40℃左右的温水中浸泡约半小时,冷却后再放入15-25℃左右的温水中继续浸泡12-14小时,捞出种子后每天再用大约35℃的水冲洗1-2次,不翻动,一般3-5天后种子萌动以后就能播种了。或是采用湿沙催芽,大约需要10-15天,定期浇水,保持相对湿度在90-95%之间。播种育苗采取条播法,播后需要用细火烧土或是薄盖一层谷灰,并适当压实,最后覆盖上稻草。

埋根育苗

从落叶后到发芽前都可以进行采根。通常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进行,采集1、2年苗木出圃后留下种根,或是从生长健壮的大树中选取2-3厘米粗的侧根,再将其剪成长度约为15-20厘米的根段,平剪大头,小头则采取斜切方式,并晾晒2-3天。埋根方式可以采取直埋或斜埋,不过以直埋为佳。上端不露或微微露出地面,防止倒埋,控制好合理的间距,适宜的株距约为0.8-1米,行距为1米左右。此外,也可以选取20厘米左右粗的生长健壮的一年生枝条,然后将其剪切成长度为20厘米左右的插穗,以进行扦插育苗。[3]

栽培技术

一、时间选择

泡桐一般从头年秋季落叶后到第二年春天发芽前栽种较为适宜,特别在冬季未结冰前栽种,成活率较高,生长旺盛。近几年,有的地方在秋季落叶前带叶栽种泡桐,效果也好。因为这时泡桐基本停止生长,而由光合作用所生成的营养物质,已向根部蓄集,经断根刺激后,有机物质很快补充到断根处,产生愈合组织,能在冬季到来前生长出新根,到春季树液流动时,新根已有吸收养分的能力,提早生长,成活率达95%以上。

二、整好地块

如在“四旁”栽植,一般是随整地随栽树。打穴栽种,穴的规格是。长,宽、深各一米,每穴施基肥10~20公斤,适量施些磷肥,能提高术材质量。如在山地种植,可按带状梯田整地,挖深坑,将石块刨去,多换土,要求松土层在70厘米以上。这样,能起到蓄水保墒的作用。

三、栽种密度

如在“四旁”单行栽植,株距一般为3-4米,双行栽植,株距一般为3米,行距为5米。还要交叉排列成三角形。如实行林粮间作,更要掌握好造林密度。凡以林为主的,株距和行距各6米,每亩可栽26棵泡桐,凡林粮并举的,株距5米,行距10米,每亩可栽13棵泡桐,而以粮为主的,株距4米,行距30米,每亩可栽6棵泡桐,以有利于机耕和灌溉,及不影响农作物产量为原则。

四、挑选树苗

一般用一年生苗或两年根一年于的平茬苗栽种。山地造林,大苗容易招风摇摆,影响成活,可采用栽小莆平茬培育高千的办法。栽种时,苗木不能栽得太深,以埋到离根颈深10—15厘米为好。如天气干旱,墒情差,可先用水把栽种坑浇满,等水渗完后,再把树苗垂直放在穴中央,填土埋根,使根系与土壤密接,最后用碎土封成土丘状,以利保墒。采用以上方法栽种泡桐,一般成活率在95%以上。

五、施肥要求

追肥的数量和次数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树木大小而定,并随树龄的增加而加大施肥量,追肥的时间应在泡桐的速生期进行,一般在4—8月份,最好是在雨前进行,如果是干旱季节最好不施,因为在干旱季节土壤湿度低,肥料分解慢,不利于吸收,大部分流失浪费。施肥量(化肥)每株250-400克,次数2—3次,第一次在4月初进行,以氮肥为主;第二次在6月中旬进行,以氮肥为主;第3次在8月初进行,以钾肥为主,以便促使泡桐的木质化。

具体方法:既在离树干基部50—70公分挖20—30公分的圆形沟,然后均匀施入肥料,复土覆盖。注意不要切伤树根,不要把肥接触到主根上。追肥一般在4~6月份施用,可用各种速效肥,也可用腐熟后的土杂肥和人粪尿等。[4]

病虫害防治

一、泡桐丛枝病

又称扫帚病, 是泡桐的严重病害。病原为类菌体, 对苗木和幼树的生长影响很大, 病株轻者生长缓慢, 重者甚至死亡。有病苗木为丛生状, 茎叶细小黄化, 当年冬季地上部分会枯死。幼树发病后, 多在主干或主枝上部丛生小枝小叶, 形如扫帚或鸟窝。

防治方法:

①培育无病苗木。选无病母树的根作为繁殖材料。种子育苗不易发生丛枝病。

②树枝初发病时应及早剪除。

③选用抗病树种。据调查, 白花泡桐较抗病。

④试用药剂防治。带病根插穗用50℃左右的温水浸10 分钟。病株用石硫合剂残渣埋在病株根部土中, 并用0.3 度石硫合剂喷洒病株, 能抑制病害发展。

⑤在生长季节不要损伤树根、树皮和枝条。

二、泡桐炭疽病泡

泡桐炭疽病在栽植地普遍发生, 尤其幼苗期更为严重, 常使泡桐育苗遭受毁灭性损失。炭疽病主要危害泡桐苗木的叶片、叶柄、嫩茎, 5~7 月多雨或苗木细弱过密时容易发生。叶片上病斑初为点状失绿, 后扩大为圆形, 呈褐色, 周围黄绿色直径为1mm , 后期病斑中间常破裂, 病叶早落。嫩叶叶脉患病后,叶片常皱缩成畸形。叶柄、叶脉及嫩梢上病斑初为淡黄色圆形小点, 后纵向延伸, 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中央凹陷。发病严重时病斑连成片, 常导致嫩梢和叶片枯死, 在雨后或高温环境下, 病斑上( 尤其是叶柄和嫩梢上的病斑) 常产生粉色分生孢子堆, 形成黑色小点。

实生幼苗木质化前发病, 初期被害苗叶片变暗绿色, 后倒伏死亡; 若木质化后发病, 茎、叶上病斑发生多时, 常呈黑褐色枯死, 但不倒伏。大树也能发生病害, 引起早期落叶。

防治方法:

①播种苗密度要适当。出苗后要及时间苗、施肥、中耕、排水、培育壮苗、提高抗病力。

②带病菌圃地的处理。播种前将硫酸亚铁( 5~5.7kg/亩) 均匀撒在地表, 然后翻入土中。

③出苗后每隔10 天左右喷一次1∶1∶200 倍的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800~1 000倍液。

三、泡桐黑痘病

主要发生于树木的叶、叶柄、茎及幼树的嫩梢,导致枯梢。发病盛期比炭疽病晚些,病菌在病梢上越冬。叶上病斑近圆形, 呈黑褐色,常破裂成不规则的穿孔。叶柄和嫩茎上的病斑呈椭圆形,凸起如疮痂状, 黑褐至黑色, 是此病的主要特征。在潮湿天气,病斑上产生一层很薄的白粉, 即病菌的分生孢堆。病害严重时,常导致皱叶及枯梢。

防治方法:

①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圃地育苗。在连年发病严重的圃地, 应实行轮作防病。幼苗出土后加强管理, 及时除草、松土、间苗, 促使幼苗生长健壮,增强抗病性能。

②冬季应彻底清除和烧毁病苗及病枝叶, 并进行深翻,以减少翌年病源。发病初期要及时拔除病株, 以防止病害蔓延。

③幼苗出土后, 可用1∶1∶150~200 的波尔多液或65% 可湿性代森锌500 倍液喷洒苗木,每半个月喷1 次, 一般可喷3~4 次。

四、泡桐腐烂病

感病部位在主干、主枝、侧枝及枝桠分叉处,尤以第一层的主侧枝受害比例大,小枝极少受害。症状有溃疡型和枝枯两种类型, 但通常表现为溃疡型。在早春发病初期, 病斑处树皮呈现暗褐色水渍状,病部有肿胀,病斑椭圆形。4 月以后病斑可继续扩大,树皮呈深褐色,病皮组织腐烂,有酒糟气味, 手压有湿润感。至7月随气温升高, 病斑组织干枯下陷, 有时发生龟裂。 此时病斑上可产生密集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当空气潮湿时,分生孢子器内排出黑色卷丝状的胶状物,此即孢子角。枝枯型症状发生在生长极衰弱的植株和小枝上,病斑不呈水渍状,形状不规则,亦无明显边缘,病部蔓延迅速导致枝条枯死。

防治方法:

①注意适地适树, 移栽时避免伤根太多或碰伤树干。栽后及时灌水, 保证及时成活。

②科学整枝, 修剪应逐年进行, 做到勤修、轻修、适时修、合理修; 剪口要平滑; 修下的枝条及时处理; 特别注意清除病枝、枯枝。

③应及时清除重病泡桐。彻底清除严重染病的林分。对感病较轻的植株或林分, 应加强管理,提高树木本身的活力, 可及时砍除病株或刮除病部, 然后进行喷药或涂药处理。目前防治腐烂病的常用药剂有10% 碱水、1% 退菌特、5% 托布津等, 效果较好。

五、地老虎

地老虎又名土、切根虫。属鳞翅目,夜科。种类很多,有小地老虎、大地老虎和黄地老虎等。分布广,食性杂,是农林的主要害虫之一。3种地老虎中以小地老虎危险最严重。

小地老虎在1年发生4代,以蛹、幼虫越冬。幼虫食性杂,白天潜伏土中,夜晚出土活动,嘴食泡桐幼茎,造成缺苗现象。幼虫老熟后,入土作出茧化蛹。成虫白天隐伏暗处,喜趋糖蜜,卵散产在杂草上或土块上,一雌虫可产卵400-1000多粒。

防治措施

1、清除杂草,消灭产卵场所。

2、清晨在幼虫入土前,进行人工捕捉幼虫。

3、毒饵诱杀,青菜25千克,切碎后加90%敌百虫晶体0.5千克拌匀,傍晚均匀撒入苗圃,毒杀幼虫。

4、糖醋液诱杀成虫,配方是:3份,1份,1份,面粉2份,90%敌百虫晶体1份调制而成,夜晚诱杀成虫。

六、蝼蛄

蝼蛄属直翅目,蝼蛄科。有华北蝼蛄和东方蝼蛄两种。分布广,食性杂,危害泡桐播种的种子和苗木的根。华北蝼蛄约3年发生一代,东方蝼蛄每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和若虫在土中越冬,翌年春季开始活动危害,成虫、若虫活动多在夜间,开掘土面成纵横隧道,啃食泡桐嫩芽和幼苗枯萎而死,造成严重缺苗。

防治措施

1、药剂处理土壤。每亩用90%敌百虫晶体1-1.5千克在犁地前撒入土面,犁入土中毒杀蝼蛄。

2、毒饵诱杀。用90%敌百虫晶体0.5千克,加少许拌匀即成。或用90%敌百虫晶体0.5千克,铡碎的鲜草25-40千克,加水少许拌匀,在傍晚撒在地表,毒杀蝼蛄。

七、娇驼跷蝽

娇驼属半翅目,娇蝽科。危害泡桐、苹果等多种林木、果树,是泡桐苗木析重要害虫。每年发生3代,以成虫在地被物,枯枝落叶、杂草丛以及墙角屋缝等隐蔽场所背风向阳处潜伏越冬。翌年4月初娇驼跷蝽开始出蛰。温度较低时,常飞往温室入向防背风等温暖的地方活动。4月中旬,向初萌发的泡桐幼芽上集聚、取食、交配。5月初产卵。卵期一周,6月上旬为第1和第2龄若虫盛期。共有5龄,第1和第2龄期各6天,第3龄期5天,第4和第5龄期各4天。春季完成一代需33天左右。第2代若虫盛期在7月上旬,第3代若虫盛期在7月下旬,这代成虫活动至10月上旬陆续向蔬菜和麦田地或背风向阳处寻找越冬场所越冬。

防治措施

1、结合冬耕,清除地面落叶杂草,消灭越冬成虫。

2、选育枝叶多腺毛的抗虫泡桐品种,降低危害。因这些品种腺毛发达,而且具粘性,虫体不易活动,虫口数量较少,危害亦轻。

3、掌握若虫发生盛期,及时喷洒80%乐果乳剂1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

八、泡桐叶甲

又称泡桐二星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危害泡桐、梓、楸,是泡桐的重要害虫之一。成、幼虫危害泡桐叶片。

每年发生2代,以成虫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出蛰,飞到新萌发的叶片上取食、交配、产卵。幼虫孵化后,啃食表皮,5月下旬幼虫老熟,6月上旬成虫出现。第2代成虫于8月中旬至9月上旬至9月上旬羽化。10月底至11月上、中旬潜伏于石块下、树皮缝内及地被 物下或表土中越冬。成虫白天活动,产卵于叶背面,数十位聚集一起,竖立成块。幼虫孵化后,群集叶面,啃食上表皮,残留下表皮6、7月间常和幼虫同时发生,危险甚烈,常把表皮啃光。泡桐叶甲的卵期和蛹期寄生率较高,对抑制泡桐叶甲的数量有相当大的作用。

防治措施

1、人工捕杀幼虫、蛹或成立。

2、幼虫和成虫危害时期,喷洒90%敌百虫晶体或50%马拉硫磷各1000倍液。

3、保护利用寄生蜂

九、中华波缘叶甲

与泡桐叶甲相似,1年1-2代,以成虫越冬。翌年4月中旬出蛰,下旬开始产卵,第一代幼虫5月下旬开始化蛹。6月上旬第1代成虫羽化,下旬开始产卵。7月上旬见幼虫,下旬化蛹。8月上旬第2代成虫羽化,10月中、下旬陆续越冬。成虫需取食约半月后开始交尾。产卵于树干树枝和叶柄上,每雌产卵200粒。初孵幼虫啃食叶肉,幼虫负粪,危害不及成虫严重。对寄主有较大的选择,喜取食叶面无毛、无粘腺的四川泡桐,不喜食毛泡桐。天敌种类较多。

防治措施:

1、注意适地选择抗性较强的泡桐品种,以减少受害。

2、保护利用天敌。如啮小蜂。

3、9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40%乐果乳油10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杀成虫、幼虫,效果均较好。

4、震落捕杀成虫。

十、泡桐网蝽

泡桐网蝽又叫角菱背网蝽,属半翅目网蝽科。泡桐网蝽在我省一年发生3代,第一代成虫出现于6月中旬,第二、三代分别出现于7月下旬和8月下旬。成虫、若虫多集中在叶片背面靠近叶柄的叶脉处取食,7~8月危害最重。被害叶片初期背面出现暗红色小点,正面出现黄色小斑,后期叶片卷曲、变褐,干枯脱落,状如火烧,严重时死亡。兰考桐受害率高达95%。泡桐网蝽飞翔能力不强,主要靠苗木、原木运输传播。

防治办法:

1、在5月下旬喷施3%的高渗苯氧威4000倍液,或2.5%的溴氰菊酯3000倍液,每20天喷1次。

2、对泡桐苗木要严格检疫,否则不得外运。秋末清除田间枯枝落叶,集中烧毁。

3、冬季深翻土壤消灭越冬成虫,降低虫源。[5]

主要价值

观赏作用

泡桐的树姿优美,花朵较大,多呈淡紫色和白色,美丽惹眼,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同时泡桐树还能够净化空气,具有较好的抗大气污染的能力,是城市和工矿区绿化的优良树种。

经济价值

泡桐的木材的纹理通直且不挠也不裂,具有均匀的结构,易于加工,再加上其具有不易燃烧,不易变形,油漆染色良好,隔潮性优良等优点,特别适合制作航空、舰船模型、胶合板、救生器械等。桐材的纤维素含量高、材色较浅,是造纸工业的好原料。可供建筑、家具、人造板乐器等用材。泡桐的木质比较疏松,具有很好的声学性,共鸣性强,是制作乐器的优良材料之一,小枝的泡桐则可以用来制作炭笔

药用价值

泡桐的叶、花、果和树皮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泡桐花具有很好的抗菌抗病毒作用。泡桐花含有熊果酸物质,能够缓解人们烦躁不安的情绪,同时对癌细胞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泡桐果具有降压的功效,适合高血压患者,并且其体内含有一种叫做丁香甙的物质,有止血的功效。泡桐花具有临床作用,可以制成注射剂、片剂、药膏、水剂等形式的有效药物。可应用于鼻炎、支气管肺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肠炎等各种炎症。[6]

视频

1.泡桐花儿开了[7]


2.泡桐家族新成员——四倍体泡桐[8]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