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行
洋行(foreign firm),是外国商人在中国设立的商行商号,是华人与西方洋人的国际贸易商行、公司、代理行,历史开始于中国清朝,从事出口、入口及转口商品的商业贸易组织,是物流、供应链上的参与者。
相当于现在的「出入口贸易公司」、「国际贸易公司」。
目录
简介
解放前,外国的资本家在中国开设的商行,也指专跟外国商人做买卖的商行。
在民国时期,由于以孙中山、袁世凯、蒋介石等头像铸造的大洋被广泛投入市场,所以在部分地区,洋行和当时的钱庄是同一个意思。
举例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续集·难女》:“余舅金氏,以大海之洋行为业,自置洋船五,在东西洋贸易。”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九回:“此刻有一个外国人,要在上海开一家洋行,要请一个买办。”
茅盾 《搬的喜剧》:“同样叫做‘天龙洋行’的电话号码倒有五六个之多。”
形成
1782年,广州始设柯克斯·理德行。1784年第一艘美国商船中国女皇号驶抵广州,该船船货管理员几年后与人合办一家行号,从事代客买卖。
到18世纪末,广州英美代理行号已达24家以上,主要经营鸦片贸易。鸦片战争以后,五口通商初期对华商品贸易并未能迅速发展。洋行数字增长不多,且往往在捞足财富后便自行解散。因此,暴力掠夺是当时洋行发展的基本特点。
1848年广州即已出现地区性的专业轮船公司枣省港小轮公司。随着外商贸易活动的重心之向北转移,1850年大英轮船公司进而开辟了香港、华记等大洋行几乎既经营货运,又兼营银行与保险业务。
至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前,在总数200余家的洋行中,少数大洋行已奠定了垄断地位。但当时洋行投资仍主要限于贸易和船运等流通领域,在生产领域未取得大的进展。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无论已开口岸和新开口岸,都出现竞设行号的高潮。在全部洋行中,英商最多。这些洋行已开始经营轮船、船舶修造、码头仓栈、保险、银行以及为贸易服务的加工制造等各种行号企业。各个企业行号大都由多家洋行联合集资创办,独资创办者很少。
竞争导致联合,交叉投资促进垄断,垄断意味着更加剧烈的竞争。在一些大洋行资本的支持下,有些企业一开始就是在兼并其他企业的基础上创办起来的,有的则是在创办以后从事兼并活动,从而形成若干洋行资本集团。
发展
从19世纪70年代初期起 ,为适应中西交通及贸易方式的变革及对华贸易难以全面大幅度增长的情况,在华洋行特别是资力雄厚的老牌大行,开始实行代理华商经营制度,调整原有的经营方向。
到70年代中、后期贸易萧条时期,一些大洋行都把各自的力量从商品贸易的投资及收取佣金的代理业务转移到加工制造、航运、保险、金融等贸易的辅助业务上去。所谓代理经营,就是既不承担风险,又可自营,而以代理华商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华商或出资购买轮船由洋行代理经营,或置货由洋行代理订购运销。在这个阶段里,轮船运输业仍然是洋行商人扩张势力的重要领域,与此同时,洋行商人向生产领域的投资增加。
自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的55年中 ,洋行商人投资创办的各类工厂企业共计191家,其中1870年以后创办的计116家。
扩张
甲午战争以前,为突破封建经济结构及封建政治体制的阻力,越来越多的洋行商人以天津为跳板向清宫廷所在的北京开展活动。他们以借款为诱饵,与内务府建立起联系,以便争夺对清政府开始酝酿举办的海防、洋务事业及国家建设项目的投资权。不少洋行已开始经营军火生意。
甲午战争以后,在华洋行势力又获得了进一步的扩张。据统计,外商洋行1911年增至2863家 。英商原来的优势地位受到日商的严重挑战。
19世纪末叶,中国逐渐成为帝国主义自由投放其过剩资本的国际场所。开办厂矿企业的直接投资与借款等间接投资空前扩大起来。在这方面,外国在华洋行起到了仅次于外国在华银行的作用。从《马关条约》获得“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特权的洋行商人连年不断地投资设厂。其业务范围远远超过甲午以前的为贸易服务的加工制造业。
迄1911年清王朝覆灭的16年当中,包括棉纺、采掘、冶炼、食品、造船等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外资企业共计120家 ,资本额近1亿元;有的企业资本在百万元以上。某些企业资本甚至超过千万元,数额之大,表明了洋行企业在各个地区或行业中的垄断地位。其中有些企业显然是在国际托拉斯的参与下创办、发展的,有些则纯粹是国际金融财团的分支机构。
同时,在中国铁路权益的争夺中,一些洋行亦参与了外国在华铁路投资。由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的十五、六年间,时间虽然不长,但从广度及深度上考察,洋行势力的扩张是前所未有的。中国政治经济显然进一步半殖民地化。
然而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工商业在一场广泛的抵制美货、收回利权运动中,也获得初步发展。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但在华洋行势力的扩张并没有中止。
著名的贸易行
- 现存
- 怡和洋行(Jardine Matheson),旧名「渣甸洋行」,百慕大资,原英资(现无大股东,但仍有英籍实际控股股东)
- 德记洋行(Tait & Company)台资 ,原英资
- 捷成集团(Jebsen Group)旧名「捷成洋行」,德 、丹麦 、英混资
- 会德丰(Wheelock)港资,原为英 、加拿大 、华混资
- 太古洋行(Butterfield & Swire),现太古集团,原英资,现无大股东,但仍有英籍 、澳籍实际控股股东)
- 香港中华煤气(The Hong Kong and China Gas Company, Limited)原为是英籍中东 、中亚 、南亚犹太资,现为英华混资
- 已结业
- 礼和洋行(Carlowitz & Co.)德资
- 于仁洋行 (Union Insurance Society CO.)英资
- 瑞记洋行(Arnhold & Karberg & Co.)德资
- 旗昌洋行(Russell & Co.)美资
- 天祥洋行(Dodwell & Co., Ltd.)英资
- 颠地洋行(Dent & Company)又名「宝顺洋行」(Dodd & Company),英资
- 东兴洋行(Julius Mannich & Company)德资
- 唻记洋行(Wright & Company)美资
- 怡记洋行(Elles & Company)英资
- 和记洋行(Boyd & Company)英资
- 天利洋行(MacPhail & Company)英资
- 勒士拉洋行(Lessler & Company)德资
- 美利士洋行(Milisch & Company)德资
- 费尔哈士迪洋行(Field Hastis & Company)美资
- 水陆洋行(Brown & Company)英资
- 嘉士洋行(Case & Company)英资
- 琼记洋行(Augustine Heard & Company)美资
- 罗宾内洋行(Robinet & Company)美资
- 得忌利士洋行(Douglas Lapraik & Co)英资,为英商「轮船公司」。
- 新沙逊洋行
- 鲁麟洋行(Reuter, Brockelmann&CO)德商,以化工、染料为主业
- 禅臣洋行(Siemssen& Co)德商,以机械、工业设备为主业
清治时期台湾的主要洋行
洋行名称 | 国籍 | 创设日期 | 行址 | 主要负责人 | 主要业务 | 备考 |
---|---|---|---|---|---|---|
怡和洋行 | 英 | 咸丰十年 | 打狗 | 马哲逊Dond Matheson(伙主)
莫利逊Alexander Morrison(代理人,驻台南,监督台南 淡水业务) 培士多C. H. Best 吴雷M. Woodley(光绪二十一年,及公元一八九五年仍在职) |
樟脑
保险代理 |
初设于打狗。同治元年设代理人驻淡水,后设于大稻埕。 |
甸德洋行 Dent & Co. | 英 | 咸丰十年 | 打狗 | 希尔巴 P.F. de Siira(代理人)
约翰·陶德(1864年以甸特洋行首任代理商的身分再次抵台) |
樟脑
糖 |
被设于打狗。同治元年置代理人驻淡水,同治五年停业。 |
宝顺洋行 Dodd & Co. | 英 | 同治八年 | 淡水
大稻埕 |
约翰·陶德 | 茶 | 甸德洋行于1867年倒闭后,陶德设立了宝顺洋行。 |
天利行 | 英 | 同治三年以前 | 打狗 | 詹姆士·马克亥尔 James W. Mcphail
尼尔·马克亥尔 Neil McPhail |
樟脑 | 同治六年停业。 |
勒士拉洋行 Lessier & Co.(后称 Lessier and Hagen) | 德 | 同治三年以前 | 打狗 | 勒士拉M.L.Lrddier(创办人)
希尔巴 P.F. de Siira(同治三年入伙) |
樟脑
糖 |
|
柯尔曼亚力基洋行 Kieimann & Co. | 德 | 同治四年 | 打狗 | |||
美利士洋行 Miisch & Co. | 德 | 同治四年 | 淡水 | 美利士(James Milisch,创办人,汉堡人) | 樟脑
海运 拓殖 |
1865年10月6日抵淡水设美利士洋行[3] 1870年6月因亏空甚钜,怡和洋行停止其代理权,改宝顺洋行代理。[4] |
费尔‧哈士迪洋行 Field Hastis & Co. | 美 | 同治四年 | 淡水 | 费尔·哈士迪斯 Field Hastis | 樟脑
煤 |
1865年于鸡笼设立[5] |
德记洋行 Talt & Co. | 英 | 同治六年 | 安平
打狗 大稻埕 |
马逊 J.C. Masson
布尔士 R.H. Bruce |
茶
保险代理 |
安平五洋行之一。同治十一年迁至大稻埕
英国国民银行之代理店 |
和记洋行 Bovd & Co. | 英 | 同治六年 | 安平
大稻埕 |
罗拔‧克莱Robert Craig
卡利F. Gardiner |
茶
保险代理 |
安平五洋行之一。本店设于厦门 |
怡记洋行 Elles & Co. | 美 | 同治五年 | 打狗 | 詹勒美利欧士 G. Remedios(创设当时负责)
泰 W. H. Tavior(同治五年起负责) 阿兰‧培因 Adam W. Bain(同治五年底起任助理) |
樟脑
茶叶 |
安平五洋行之一。1883年结束营业。 |
怡记洋行 Bain & Co. | 英 | 安平 | 阿兰‧培因 Adam W. Bain | 保险代理
电线工程 |
安平五洋行之一。Elles & Co. 1883年结束营业后,该行职员阿兰·培因沿用「怡记洋行」这个中文名在安平开设自己的洋行(Bain & Co.),但跟原本的怡记洋行无关。曾承办浘尾福州间水路电线工程,光绪十三年竣工。 | |
唻记号 Wright & Co. | 英 | 安平 | 希士顿 Robert J. Hasting | 糖
杂商 |
安平五洋行之一。 | |
东兴洋行 Juilus Mannich &Co. | 德 | 安平 | 东兴 Julius Mannich
培达逊J. Peterson |
樟脑
糖 轮船 |
安平五洋行之一。 | |
水陆洋行 Bown & Co. | 英 | 同治八年 | 安平
大稻埕 |
达林 Darling | 茶
保险代理 |
本店设于厦门。
光绪二十一年破产。 |
嘉士洋行 Case & Co. | 英 | 似为同治八年 | 安平
大稻埕 |
茶
保险代理 |
汇丰银行代理店。
今存英商嘉士洋行仓库。 | |
得忌利洋行 DouglasLapralk & Co. | 英 | 大稻埕 | 得忌利 Dougias Lapraik | |||
刘达‧布罗格尔曼洋行 Reuter Brockeimann & Co. | 德 | 大稻埕 | 奥利 R.N. Ohly | |||
公泰洋行 Buttler & Co. | 德 | 大稻埕
淡水 |
布德拉 Count A. Buttier
澳利 R.N. Ohly |
樟脑 | 与雾峰林家林朝栋共同开採大湖、卓兰、东势至集集一带的樟脑。[7] | |
汉昌商行 Hankred & Co. | 英 | 范嘉士 Hankered | 煤 | 光绪十三年刘铭传曾奏请准此洋行承办煤,未获准。 | ||
瑞兴洋行 | 德 | 光绪十二年 | 台南 | 赫斯乐博劳兹 | 樟脑 | 富商沉德墨与德国人合资开设。唻记洋行隔壁的瑞兴洋行与旗昌洋行后来都被唻记代理或併入[8] |
奈伊兄弟洋行 Nye Brothers & Co. | 美 | 吉顿‧奈伊 | 鸦片
糖 茶 |
道光13年在广州成立奈伊兄弟洋行,可能为第一位登陆台湾的美国商人。咸丰5年(1855年6月27日)与美商威廉士洋行(William, Anthon & Co.)、罗宾内洋行(W. M. Robinet & Co.)贿赂裕铎,取得独占南台湾贸易及使用打狗港的特权。[9][10] |
相关
参考文献
- ↑ 福尔摩沙传奇─台湾的历史源流. ebooks.lib.ntu.edu.tw: 177. [2018-12-07].
|chapter=
被忽略 (帮助) - ↑ 资料来源:台湾省通志
- ↑ 美利士洋行. nrch.culture.tw. [2018-12-07].
- ↑ 宝顺洋行. nrch.culture.tw. [2018-12-07].
- ↑ 海国容才--福州船政与基隆煤矿 - 我家门口的历史 港都基隆旳故事 - udn部落格. blog.udn.com. [2018-12-07] (Chinese (Taiwan)).
- ↑ 原英商嘉士洋行仓库. www.tshs.ntpc.gov.tw. [2018-12-08].
- ↑ 经典杂志【阅读地图】舆地之图 细緻精美的官方古地图 –. www.rhythmsmonthly.com. [2018-12-08].
- ↑ 阿果阿猫台南包车 (yago0214). [台南景点] 洋行、洋行与洋行 @ [阿果阿猫] 台南包车旅游工作室 :: 痞客邦 ::. [阿果阿猫] 台南包车旅游工作室. [2018-12-08] (Chinese (Taiwan)).
- ↑ Nickel: 田中奏摺的撰写人 - 李仙得 Charles W. Le Gendre. Nickel. [2018-12-10].
- ↑ 第四章 洋人在高雄经商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