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峰流量
洪峰流量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目前,世界上只有兩種文字,一種是方塊文字,如漢字[1]、日文和韓文,還有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西夏文[2]、契丹文,喃字等;另外一種是字母文字,主要包括拉丁字母文字、阿拉伯字母文字、粟特字母文字等。
目錄
名詞解釋
當發生暴雨或融雪時,在流域各處所形成的徑流,都依其遠近先後匯入河槽,這時河水流量開始增加,水位相應上漲。隨着匯入河網的徑流從上游向下游匯集,河水流量繼續增大。當流域大部分高強度的徑流匯入時,河水流量增至最大值,稱此時流量為洪峰流量,單位為立方米/秒。
成因
用坐標紙繪出流量過程,可見洪水過程中間高、兩頭低,形似山峰,故稱為洪峰。洪峰對應的流量為洪峰流量。洪水成因不同,洪水漲落過程相應不同。相似的降雨過程,在濕潤地區和乾旱地區流量過程卻不大相同。乾旱地區峰形尖瘦,濕潤地區峰形平緩,主要原因是這兩類流域的洪量中地面徑流和地下徑流比例不同。濕潤地區洪水地下徑流比重大,而乾旱地區洪水幾乎全部是地面徑流;流域下墊面不同,洪水過程也不同。
特點
山區河流由於地面和河床坡降比較陡,且匯流較快,形成急劇漲落的洪峰,而平原河道與此不同,洪峰出現時間晚,漲落平緩;另外,流域面積大小不同,洪水過程形狀也各異。小河的集水面積小,河槽匯流快,河網調蓄能力低,洪水陡漲陡落,而大河的集水面積大,調蓄能力也大,流量過程歷時長,漲落平緩。
科技名詞
科技名詞,是指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屬於科技術語。是科學技術形成、記錄、積累、交流、傳播的前提和基礎,是科學思維的基礎和工具。
統一、規範科技名詞是國家科技基礎條件的重要內容,是推動科技創新和構建新時代中國科技話語體系的基礎性工作,也是中國融入全球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性舉措,意義重大而深遠。
1990年6月23日,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國家教委、新聞出版署發出《關於使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名詞的通知》。
2020年6月2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京發布2019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和語言生活狀況,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近6萬條科技名詞。
參考文獻
- ↑ 日文是怎麼來的,日本人是如何把漢文,改換成他們自己文字的,搜狐,2021-03-15
- ↑ 與漢文同宗同源的西夏文,國人看它如天書,俄羅斯人卻如數家珍,搜狐,202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