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源市沁園中學
濟源市沁園中學始建於1982年,位於濟源市黃河大道南側地處濟源市政治、文化、教育中心 。現占地120餘畝,建築面積50000餘平方米。學校布局合理,環境幽雅,區位優越,交通便利,設施先進,功能齊全。
目錄
學校簡介
學校始建於1982年,占地80餘畝,建築面積7000 余平方米,地處濟源市政治、文化、教育中心,布局合理,環境幽雅,區位優越,交通便利,設施先進,按省一級學校標準建有教學大樓、辦公樓、學生宿舍,有400m標準跑道及風雨球場;還開通了校園網,擁有多媒體電教室、電腦室等功能室20餘間;學校校醫室24小時服務,每間宿舍配有電話、電扇,學生餐廳能同時容納300人就餐,一流的設施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了物質保障。
學校現有34個教學班,在校學生 1671人,教職工140 人,專職教師121 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8人,中學一級教師38人,省、市各類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名師共30餘人,學歷達標率100%,一流的師資為學校的教學工作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學校本着「拉近師生距離,關注師生生活,密切師生關係,提升師生素質,構築和諧教育」的宗旨,提出了「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一切為了祖國的騰飛」的育人理念和「人和為本、管理為范、師資為根、科研為先、教改為魂」的辦學思路,堅持以科學的人本管理為突破口,貫徹「以人為本,科學到位,重在激發,巧於引導」的管理理念,逐步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取得了明顯的辦學效益,一流的管理為學校的快速、健康、和諧發展注入了勃勃生機。
學校內抓管理,外樹形象,譜就了「爭創高品位、有特色、現代化一流學校」的嶄新篇章,教育教學質量連年穩居全市前列,「文化+特長」的體教合一、藝教合一的辦學格局已初見規模,取得了顯着的成效,先後為國家隊、河南省體工隊、省體校和高一級學校培養輸送240名體育優秀人才,為國家培養5名一級運動員和51名二級運動員,並奪得國家級季軍8個,省級冠軍28個,數十次組團參加省內外體藝大賽,榮獲多項獎勵;全力實施課題帶動戰略,五項國家級課題研究成效顯着,具有鮮明個性的體藝特色辦學體制,備受社會各界好評。學校受到了中央電視台、中國教育電視台、河南電視台、教育時報等多家新聞媒體關注報道,被原國家教育司司長李一本同志譽為「人才騰飛的基地」。學校也獲得了「全國群眾體育工作先進單位」、「貫徹國家體育工作條例先進單位」、「全國中學生籃球協會會員學校」、「河南省青少年體育項目訓練基地」、「河南省籃球傳統項目學校」、「河南省教育科研基地學校」、濟源市首批命名的「示範學校」、 「地市級文明單位」、「地市級花園式單位」、「教學質量先進單位」、「濟源市教育科研基地學校」、「濟源市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市綠化先進單位」、 「市教育科研先進單位」等上百項榮譽稱號。
隨着城市的改造,各小區相繼落戶沁園,轄區住戶不斷增加的大好時機,學校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而(2008)7號市委辦公會議紀要和(2008)38號市政府專題會議紀要中關於高標準新建24規制沁園中學的決議,又為學校描繪了新的藍圖——新建沁園中學按24規制72個班規劃設計,規劃用地面積約138畝,總建築面積40000餘平方米,計劃在2008年6月底前完成新建沁園中學項目的立項、規劃設計等前期工作,10月份前開工建設,2009年暑期招生。
2濟源市沁園中學發展規劃2009年——2013年編輯
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以人為本,和諧發展,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創建特色學校,增強辦學內涵,豐富文化底蘊,提高辦學品位,為學生髮展奠基,辦人民滿意的學校,為建設教育強市、教育強區做貢獻。
辦學定位
以搶占課堂改革、教育和諧、質量一流「三個制高點」為發展動力,積極探索、實踐「以科學引領發展思路,以制度保障有效管理,以內涵提升辦學品位,以創新構建學校特色」的治校策略,全面構建「隊伍高素質,管理高水平,辦學有特色,質量爭一流,發展促均衡」的和諧教育,努力把沁園中學打造成為教育理念先進、師資力量雄厚、管理機制科學、校園文化高雅的高品位、有特色、現代化全市名校、省一流學校,爭創國家級一流學校。
辦學理念
為學生生命成長奠基,為教師終身成長鋪路,為教育改革發展創新。
工作思路
辦學具體策略
1、遵循和諧、有序、激活、創新的四項基本要求,構建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的運行機制。
(1)和諧:師生和諧,校園和諧,家校和諧。
(2)有序:學有規範,教有規格,管有章法。
(3)激活:激活動機,激勵活力,激發潛能。
(4)創新:創建有效的素質教育運作體系,借鑑先進的辦學經驗,注入現代的教育理念於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過程,注重教師專業成長發展。
2、樹立四種觀念
(1)管理觀:堅持「內涵發展」辦學觀;堅持「與時俱進」的特色觀,堅持「全面發展」的質量觀。
(2)教育觀:堅持教育就是發現人的價值;教育就是發揮人的潛能,教育就是發展人的個性。
(3)學生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主體積極性,使學校成為學生全面發展的場所,讓每一位在校讀書的學生個個學有所得、人人學有所成。
(4)教學觀:堅持立足課堂改革,開發並教好每一門課程。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實施有效教學策略,因材施教。
3、打造主題文化精神
牢固樹立「三種觀念」:舒適安逸適應不了教育的發展,支差應付開展不了學校的工作,思想僵化成就不了學校的事業。
不斷強化「四種意識」:教書育人、奉獻社會的責任意識;高瞻遠矚、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不斷超越、勇創一流的爭先意識;標新立人、銳意進取的創新意識。
大力培育「五種精神」:與時俱進的拼搏精神,精誠合作的團隊精神,潤物無聲的奉獻精神,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求真務實的實幹精神。
重點工作具體目標和措施
(一)學校管理
目標:大力倡導「素質高處是自律」的人本管理思想,以「凡事有準則、凡事有程序、凡事有人監督、凡事有人負責」為管理準則,探索有效管理模式,促進教育教學和諧發展。
措施:建立健全「績效工資制度」分配方案,全面實施「五維一體」教師評價體系,創新班級建設、教學常規、課堂教學、教師辦公管理方法,確保管理步入自動化、現代化、科學化、民主化快速健康發展軌道,使學校迅速形成「聚精會神抓質量,一心一意謀發展」的良好氛圍。
(二)隊伍建設
總體目標:逐步建成一支有理想、有朝氣、有作為、有魅力的師資隊伍。融洽幹群關係,協調師生關係,打造團隊精神。
領導隊伍建設
目標:優化結構,建設一支既能做行政管理工作,又能做學科帶頭人,既有較高素質教育理論,又有較強的實踐能力的領導集體。
措施:以「十要」為準則(工作要有思路、辦事要有原則、做事要講方法、崗位要強績效、遇事要研究、操作要規範、群眾要依靠、服務要周到、對人要和善、作風要正派),大力實施「三子」工程(攀上梯子——多學一點,學早一點,學深一點,站高一點,看遠一點;俯下身子——深入課堂,率先嘗試,躬身實踐,指導研究;放下架子——走進教師群體,深入教學課堂,問題多請教,決策多商量,意見多聽取),全面深化「兩深入、兩走訪、兩談心」活動,傾聽「民」聲,了解「民」情,當好「指揮員」、「聯絡員」,做好「服務員」。
教師隊伍建設
目標:依據教師成長發展規劃,努力建設一支具有高尚師德,擁有高水平的專業素質和教育創新能力的教師隊伍。計劃到三年後教師達到25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220人左右,中級職稱以上教師計劃三年後增加到100餘人,任課教師學歷100%達標(其中青年教師本科以上學歷比率達到98%以上)。市級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名師比率達到20%以上,培養10名省級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為學校的發展奠定人才優勢,也為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提供強有力的師資保障。
措施:
1、加強師德師能建設,使「三種觀念」、「四種意識」、「五種精神」長久深入、持續不斷地影響教師,真正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並以此理念為引領,深入開展「三賽」、「三爭」、「三創」等爭先創優活動,着力培養一批有魅力的師德標兵、有活力的青年教學能手、有創造力的教研及管理楷模、有影響力的教學名師、有帶動力的教研組和班級,打造「精品教師」、「精品班組」, 全面提高教師的道德水平和育人能力。
2、依據學校教師隊伍和教師專業成長規律,按照1~5年骨幹、10~15年學科帶頭人、15~20年研究型、20年以上專家型教師的目標時限,建設一支結構合理、可持續發展的教師隊伍。
3、重視青年教師發展,根據青年教師的發展需求,採取多種措施提高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樹立優秀青年教師典型,為青年教師的成長構建平台。
4、加強骨幹教師培養,培養具有一定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能力,能創造性開展工作的骨幹教師隊伍。構建各級骨幹教師培養規劃,為學校教師隊伍的健康發展形成一支分批次、有梯度,從數量和質量上都過硬的後備骨幹教師、領導隊伍。
5、要實行分層管理,將管理重心下移,部門負責,責任到人,加強協調,增強合力,強化年級組的管理職能,發揮更多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工作積極性,提高管理的效能。
6、加大學習考察力度,積極應對新形勢下提出的新挑戰,打造、儲備一流領導隊伍、班主任隊伍、骨幹教師隊伍,分批次組團到先進地區學習,做到理念超前、措施得力、效果明顯。
7、發揮黨支部、工會在學校發展上的紐帶作用,積極維護教職工的合法權益,關心教職工生活,組織教職工開展管樂、太極拳等有益的文體活動,為教師送健康、送溫暖,多渠道豐富教職工精神文化生活,營造學校和諧發展氛圍。
(三)德育工作
目標:強化德育工作的前瞻性、實效性,構建一個符合時代要求的德育網絡;形成一支一流的德育隊伍,力爭在2012年以前有20%班主任成為理念先進、特色明顯、全市有影響力的名班主任;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和諧發展的學生群體;建立預防為主的心理干預機制與重大突發事件應急機制;營造具有特色的校園文化,努力營造規範有序的育人環境、和諧純淨的文化環境、安定良好的治安環境,實現創建全市素質教育示範校、省級德育示範校,省級文明學校的整體目標。
措施:
1、構建科學的德育網絡,積極構建學校、社會、家庭一體化的教育體系,健全家長委員會,完善家校聯繫制度,讓家長參與學校的教育數學管理。有針對性開好形式多樣的家長會,加強家訪工作,開展以創建學習型家庭為主題的家庭教育指導,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2、加強德育隊伍建設,充分利用班主任工作研究室,加強特色班級創建,同時通過專家報告、外出參觀、專題研討等多種形式,切實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充分發揮政教處、校團委、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中重要作用,通過多種形式德育實踐活動體驗,培養道德情感,提高道德素質。
3、優化學生成長評價體系,逐步探索最優化、多元化辦學模式,以禮儀教育和綜合實踐活動為突破口,深入開展「百家講壇」進校園、詩韻飄香進班級、班級文化大交流活動及大力實施「爭先奪星,共築和諧」明星工程,全面提高廣大學生的科技素養、人文意識,努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和諧發展的學生群體。
4、以「人文、和諧、力行」為文化建設主題,在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文化特色的辦學思想指導下,建立具有以人為本、求真務實、時代創新、和諧發展為內涵特徵和以誠信文明、綠色校園、民主管理、自強力行為外顯特徵的學校文化。
(四)教學工作
目標:
堅持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不動搖,堅持教學改革的核心地位不動搖,堅持教學基本建設的優先地位不動搖,以優化教學管理為着眼點,把課堂教學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開展課堂教學改革,積極構建適應素質教育的教學模式,努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實踐的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力爭2009年中考一中分數線,學生平均分、鞏固率有新的突破,綜合評估位於全市前三,在1——2年教學質量綜合評估影響力名列前茅,在3——5年教學質量綜合評估在全省有一定的知名度[1]。
措施:
1、聚焦課堂教學,深化教學改革,有序推進「超前學習,有效導入、有效提問、有效品味、有效練習」為主要內容的「一超四有效」教學模式,並在此基礎上積極探索新的有效教學模式,打造快樂有效課堂,構建幸福和諧教育。
2、不斷改進和加強教學管理,樹立有效教學理念,貫徹既定的教學策略。注重教學流程中各個環節落實,加強教學常規的檢查與評估,夯實教學常規基礎。
3、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切實做好校本教研工作,以新課程改革目標為導向,以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為宗旨,進一步轉變教學觀念,既要重視教師的教,更要關注學生的學。從「問題」入手,開展教學研究,做好已結題的省級教研成果的實驗推廣及已確立申報立項的「十一五」課題研究工作。
4、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為切入點,充分挖掘校內、校外、網絡等課程資源,促進學生個性成長,提高學生綜合能力,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花」(產生社會影響)有「果」(科研創新成果),同時大力開發《文明禮儀》、《詩韻賞析》、《籃球藝術韻律操》、《太極文化》等校本課程,並取得一定成效。
(五)辦學條件
目標:
按照學校原有的三年發展計劃,將在原有基礎上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設施設備的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學校環境的美化、淨化和人文化要求,確保新建學校在2009年暑期投入使用,力爭2012年以前完成新校區二期建設,把新學校建成美的花園、愛的家園、學生們的樂園。
措施:
1、做好新校址建設工作,使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建設精品工程(精品校園)的精神落到實處,確保新建學校在2009年暑期投入使用,力爭2012年以前完成新校區二期建設,新校區建設全面竣工。
2、加強新校區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結合上級部門,以省級綠色學校、園林學校為標準,有品位、高標準地做好新建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及綠化、景點的規劃工作,使整個校園環境融文化氣息、服務功能、育人功能於一身[2]。
3、加強學校教育教學設施、設備建設,根據創建全國教育強市建設的標準要求,配全、配好教育教學設施、設備,注重現代化教學設備裝備,音、體、美、勞技教學設備裝備,力爭2011年以前把學校打造成設備現代化的全省一流學校。
4、在學校總的 「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辦學指針下,緊緊圍繞「服務」二字,加大新形勢、大規模環境下後勤服務的政策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後勤服務保障體系,培育務實、高效、優質的後勤保障服務團隊。
5、建立健全職責分明,帳物相符,價格準確,購物完備,責任到人的制度體系。配足配齊日常用品,及時發現被損壞物品,及時排除故障及安全隱患,保障正常的教學秩序。
實施階段
第一階段(2009、1——2010、1)新建校區一期工程投入使用,七年級規模達到24規制,八、九年級規模有所擴大,教育教學質量再創新高,師資隊伍有所加強,學生素質有所提高,辦學綜合影響力初步得到學生、家長、社會的認可,爭創全市名校。
第二階段(2010、1——2012、1)力爭使新建校區建設全面竣工並投入使用,辦學規模達到24規制72個教學班,教學質量進明顯提高,辦學綜合影響力得到學生、家長、社會的認可和讚譽,教育教學質量在全市居於領先地位,進入省一流學校行列。
第三階段(2012、1——2013、12)師資隊伍明顯優化,學生素質全面提高,學校和諧發展,社會聲譽較高,辦學綜合影響力得到學生、家長、社會的廣泛讚譽,在全國有一定的知名度。
視頻
濟源市沁園中學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素質教育是重點,備考重中之重有哪些?,搜狐,2021-02-07
- ↑ 園林式單位評選標準,道客巴巴,2017-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