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源村
具體介紹
浦源村位於悠服飾悠鯉魚溪的下游。源於紫雲山麓鯉魚溪,匯數十條山澗清泉奔流而下,峰迴水轉,至浦源村口水勢頓減,五彎六曲穿村緩流而過。就在這長里許、寬丈余的有限水域中神奇地遨遊着上萬尾五顏六色的鯉魚,「聞人聲而來,見人景而聚」,竟相覓食,彩鱗翻飛,仿佛在娓娓訴說着一個神奇的故事。
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遠在河南開封的朝奉大夫鄭尚公舉家走至吳厝底(今鯉魚溪下游右側約半里),開荒種田,過着「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日子。並在這裡築小壩放養鯉魚。到了鄭尚會的第三代,又遷往現在的浦源村,並奠定了浦源村的雛形,從此,世代便在這塊周寧最富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有趣的是,下游的鯉魚也遊了上來,好像很通人情。
或許是人魚同樂的獨特人文景觀,明、清兩代地方政府均有明文保護溪中鯉魚。村民也將鯉魚視為知己,絕不許有絲毫的破壞。村人不僅保護了溪中的鯉魚,遇外鄉人賣自養的鯉魚,會出錢買下到「放生池」放生。甚至,到外鄉也不食鯉魚。
如今鯉魚溪中漫遊着七八千尾鯉魚。鯉魚搖擺着淡紅的尾鰭,優雅地在清波中穿行。如遇山洪,溪水猛漲,湍急的洪水向下游奔去,大小鯉魚就紛紛咬住溪邊蒲草,那種誓不離開的決心讓觀者動容。
浦源村的村中修有鯉魚冢[1],把老死的魚安葬在其中,鯉魚冢建在溪畔兩株古柏之下,隆起的土丘埋葬八百年來數以萬計的鯉魚。
浦源村不但以神奇錦鯉聞名遐邇,且民風古樸,老人的服飾至今仍保留着清末式樣的藍色長褂。村景幽雅的浦源村中名勝古蹟頗多[2],這些古蹟被保護得如同溪中的鯉魚一樣完好,極具觀賞和藝術價值。
視頻
浦源村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鯉魚死後,村民行三拜九叩之禮,誦魚祭文,葬入「魚冢」,800多年沒變 ,搜狐,2019-04-01
- ↑ 浦源村,有一座華東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宗祠! ,搜狐,2017-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