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海狸鼠

又 称 : 南美巨水鼠、巨水鼠、海狸鼠、河鼠、水豚等。

分布地理 : 于南美洲温带。

入侵物种 : 台湾由行政院农委会引“动物保护法”第八条规定,公告禁养、输出、输入。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续委员会的入侵物种专家小组(ISSG)列为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种。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动物纲 Mammalia

目: 啮齿目 Rodentia

亚目: 豪猪亚目 Hystricomorpha

下目: 豪猪下目 Hystricognathi

小目: 豚鼠小目 Caviomorpha

科: 海狸鼠科 Myocastoridae Ameghino, 1902

属: 海狸鼠属 Myocastor Kerr, 1792

种: M. coypus

型态特征

海狸鼠是一种大型的草食半水生啮齿目哺乳类动物,其体型比一般家鼠大两倍,海狸鼠的外型与北美洲原生的麝鼠相似,但其行为较为进取。为减少海狸鼠对麝鼠的栖息地的干扰,美国南部有部分州分会在枪杀海狸鼠后把海狸鼠的尸体喂饲野生的美国短吻鳄,好让鳄鱼习惯了吃海狸鼠的肉并进而攻击这些外来的入侵者。这种做法,为当地一些动物权益关注者所非议。

体型壮硕,成鼠体长43~64公分,尾巴长25~43公分,总长可达140公分,体量可达10公斤。头略呈三角形,眼耳俱小。吻鼻部短,口周围毛白色,胡须极长,约10公分,门齿明显突起,表面呈深橙色。四肢短,前肢比后肢更短,具5指,前脚第一指退化,极短,第二到第五指较长;后肢5趾,第一到第四趾间有蹼。尾巴呈圆筒状,横切面圆形,与水狸鼠(beaver)的扁平状尾巴明显不同;尾上覆满鳞片,仅基部的毛较密,其它部分毛少 。

经济价值

20世纪初引入北美洲和欧洲。海狸鼠的毛皮是一种名贵的衣料,常用作大衣、帽子、围巾等的材料。 为更容易取得海狸鼠的毛皮,毛皮商人把海狸鼠运到北美洲、欧洲及包含日本在内的亚洲地区繁殖。

在前苏联的中亚国家哈萨克及吉尔吉斯,由于当地农民十分贫穷,所以剥掉毛皮的海狸鼠肉就成为了这些农民及低下阶层的肉食来源。

其破坏性

由于毛皮商对海狸鼠的圈养监管不完善,让海狸鼠有机会逃到野外,并适应了野生环境。会把田野的农作物都吃光,又或会造成生态灾难。

引入和危害

1953年开始,中国大陆从前苏联引进供观赏和特种养殖。80年代后期,中国出现饲养河狸鼠热潮。由于人们盲目引进饲养,而管理落后,导致病鼠残鼠增多,死亡率高。在南方饲养后,毛质变差,养大后的河狸鼠无人收购加工。饲养户经济损失惨重,热情下降,将剩鼠或杀或宰,亦有少数农户散放池塘野养;并有少数逃逸个体。野生的个体危害方式主要是采食和掘洞行为。[1]

河狸鼠啃食稻苗、马铃薯,导致大量减产,还啃食果树1m高以下的主干,造成果树成片枯死。这种行为显然对当地的自然植被构成威胁。掘洞行为常造成堤岸、码头设施和沿河公路和铁路遭到破坏。河狸鼠也会将多种传染性疾病传染给人类家畜

生态破坏 : 基于其破坏性,所以在多个国家已被列为入侵物种。禁止原因:挖掘堤岸,衍生水患;危害农作物。

目录

多国国呼吁民众禁止喂食=

美国德州Krauss Baker公园,近日被超过20只的海狸鼠大军占领,当地民众因觉得鼠鼠可爱而不断喂食;但海狸鼠实际上是病原体和寄生虫的媒介,极有可能对当地生态造成威胁,甚至引响人类生活,因此当局呼吁民众,禁止再喂食海狸鼠。

根据《镜报》报导,都市野生动物学家雷切尔·里希特(RachelRichter)表示,这些海狸鼠大约在一年前开始在公园出没,且非常受当地居民和游客喜爱,“KraussBaker Park公园(海狸鼠)食物充足的原因,是因为有人会定期前来喂食;但饲养野生动物并不容易,人们也没有注意到,这举动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海狸鼠是一种大型的草食半水生啮齿目哺乳类动物,体型大而粗壮,长约50公分,一天可吃掉3磅的食物,约是它们体重的25%,一年可以繁殖200只幼鼠。为了控管海狸鼠数量,防止它们对当地生态造成危害,动物专家已经著手呼吁民众禁止喂食海狸鼠。[2]

视频

落难海狸鼠被自己尾巴吓到 无辜萌样让网友好心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