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海盗2号美国宇航局研发的海盗号火星探测器的第二个,于1975年9月9日发射,主要研究火星温度、磁场、风速、风向、X射线光谱[1],于1976年8月7日进入火星轨道,1976年9月3日触地于乌托邦平原。完成同它姐妹探测器一样的任务,意外地,地震检波器的正常工作使它记录了一次火星地震。航天器拥有一个用于从轨道上拍摄火星表面、运载着陆器以及进行与地球通讯中继的人造卫星海盗计划是火星探测史上最昂贵的计划,也是1990和2000年代前最成功,提供信息最多的火星探测计划,

目录

轨道器

美国宇航局海盗2号的轨道器主要功能是运送着陆器到火星,侦测定位以确认着陆地点,为着陆器进行通讯中继,以及进行其自身的科研项目。轨道器基于较早的水手9号航天器,其横截面为约2.5米的八边形。总重2328千克,其中1445千克为推进剂和姿态控制气体。轨道器总高度3.29米。四个太阳能电池翼沿轨道器轴对称布置,相对的太阳能电池翼展宽为9.75米。每个翼板上安装两块1.57 ×1.23米面积的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板由34,800块太阳能电池构成在火星可提供620瓦特功率。电能也贮存于两个30安培小时镍镉电池。主推进器为使用二元推进剂(甲基肼和四氧化二氮)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发动机推力1323牛顿,换算为Delta-V为1480米/秒。发动机可双轴摆动9度。 姿态控制由12个小压缩氮喷嘴、太阳寻获传感器、巡航太阳传感器、老人星跟踪器和由六个三轴稳定陀螺仪构成的惯性部件和两个加速规。

通讯系统包括一个20瓦特S波段(2.3GHz)发射机、两个20瓦特行波管放大器。为了无线电科学研究和通讯实验设置的X波段(8.4GHz)下行链路。S波段(2.1GHz)上行链路。1.5米双轴稳定抛物面天线、固定低增益天线、两个1280兆位磁带记录器和一个381MHz中继无线电装置。

科学仪器包括成像、大气水蒸气、红外热成像装置安装在具有温度控制的指向性扫描平台中。科学仪器总重72千克。航天器的发射机也进行无线电科学研究。

指令处理经由各自独立的两个同样的数据处理器,各具有容量为4096字的存储器用于存贮上行命令和已获取的数据

着陆器

着陆器是六面的铝质结构,每面1.09米高,0.56 米长。由三条支撑脚支持。三个支撑脚构成边长2.21米的等边三角形。着陆器由两个钚-238放射性衰变电池供电。电池安装在着陆器基础结构两侧,由防风板覆盖,高28厘米直径58厘米。可提供4.4伏特,30瓦特的连续电源。四个8安时28伏特蓄电池提供峰值负荷。 推进由使用单组元联氨推进剂的火箭发动机提供。发动机喷嘴共12个,排列成四组。三组喷嘴可提供32牛顿推力,产生Delta-V180米/秒。这些喷嘴也通过推力控制进行移动和旋转控制。下降与着陆由三个(安装于基座的长边,呈120度分离布置)具有18个喷嘴的单组元联氨推进剂发动机提供动力,推力于276牛顿至2667牛顿间可调。联氨推进剂经过净化,以防污染火星表面。着陆器于发射时携带86千克推进剂,盛装于2个钛质燃料箱中。燃料箱安装于放射性衰变电池风挡的两端。 着陆器控制经由惯性部件、四个陀螺仪、空气减速装置、雷达高度表、下降与着陆雷达和推力控制。 发射后与进入火星大气层前,着陆器被热护盾保护。热护盾用于着陆器进入大气层时进行气动减速,也用于防治地球微生物污染火星表面。出于防范微生物污染考虑,着陆器经过7天华氏250度“烘培”消毒[2]。发射时,一个“微生物防护罩”包裹着热护盾,直到半人马上面级将轨道器/着陆器联合射出地球轨道后抛弃这个为海盗号计划开发的行星保护方法也用于其他任务。通讯经由一个20瓦特S波段发射机和两个20瓦特行波管放大器一个双轴稳定高增益抛物面天线安装在基座一侧的吊竿上。一个全向低增益S波段安装在基座上二者均可直接与地球通讯。一个UHF波段(381MHz)天线提供由轨道器中继的单工通讯。数据存储于40兆位容量的磁带记录器中。着陆器计算机具有6000字容量的存储器用于指令存贮。携带的仪器用于着陆器主要科学研究目的:生物研究、化学成分分析(有机与无机)、气象、地震学、地磁学以及地貌、火星表面和大气物理。仪器包括:两个360度圆柱扫描相机安装在基座长边附近、自中部伸展的带有收集探头的采样臂、温度传感器、磁体、气象探测器地面温度传感器、风向、风速传感器装置于一条支撑腿上。地震传感器、磁体、相机测试目标、放大镜安装在相机背侧,接近高增益天线。生物学实验设备、气像色谱分光镜和X射线荧光分光镜安装在环境控制隔间中。气压传感器安装在着陆器底部。科学仪器总重91千克。

视频

海盗2号 相关视频

移民火星?美国2030年载人登陆火星计划!
火星探测器是如何发射并着陆到火星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