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紅豆
海紅豆 |
中文學名:海紅豆 拉丁學名:Adenantherapavonlna 別稱:孔雀豆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薔薇目 科:豆科 屬:海紅豆屬 |
海紅豆(Adenantherapavonlna)屬於豆科的一種落葉小喬木,高5-10m。嫩枝微被柔毛。種子近圓形至橢圓形,長5-8mm,寬4.5-7mm,鮮紅色,有光澤。海紅豆種子鮮紅色而光亮,甚為美麗,可作裝飾品。[1]
本變種過去定名為原變種,據Nielsen (1980) 的研究改正,其與原變種不同之處在於後者的花梗及花萼無毛,萼長0.8-1毫米,花瓣長圓狀披針形,長3-4.5毫米,莢果較闊,寬13-16毫米,開裂前不太卷,種子近圓形,長8.3-8.5毫米,寬7.1-8毫米。 海紅豆有小毒 ,但不含相思豆毒蛋白,應與種子形態相近但有大毒的雞母珠(相思子)進行區分。[2]
目錄
形態特徵
海紅豆有二回羽狀複葉,具短柄;葉柄和葉軸被微柔毛,無腺體;羽片3-5對,小葉4-7對,互生,長圓形或卵形,長2.5-3.5cm,寬約1.5-2.5cm,先端圓鈍,兩面均被微柔毛。
總狀花序單生於葉腋或在枝頂排成圓錐花序,被短柔毛;花小,白色或淡黃色,有香味,具短梗;花萼長不足1mm,與花梗同被金黃色柔毛;花瓣5,披針形,長2.5-3mm,無毛,基部稍合生;雄蕊10枚,與花冠等長或稍長;子房被柔毛,幾無柄,花柱絲狀,柱頭小。
莢果狹長圓形,盤旋,長10-20cm,寬1.2-1.4cm,開裂後果瓣旋卷;種子近圓形至橢圓形,長5-8mm,寬4.5-7mm,鮮紅色,有光澤。花期4-7月。果期7-10月。
產地分布
生長習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喜光,稍耐蔭,對土壤條件要求較嚴格,喜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
栽培技術
播種
選種:播種前首先要對種子進行挑選,最好是選用當年採收的種子。種子保存的時間越長,其發芽率越低。選用籽粒飽滿、沒有殘缺或畸形的種子。選用沒有病蟲害的種子。
消毒:消毒包含兩個概念,一個是指對種子進行消毒,另一個是指對播種用基質進行消毒。家庭對種子消毒常用60℃左右的熱水浸種一刻鐘,然後再用溫熱水催芽12~24小時。對播種用的基質進行消毒,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到鍋里炒熱。
催芽:用溫熱水把種子浸泡12~24個小時,直到種子吸水並膨脹起來。常見容易發芽的種子除外。
播種:對於細小的種子,可以把牙籤的一端用水沾濕,把種子一粒一粒地粘放在基質的表面上,覆蓋基質1公分厚,然後把播種的花盆放入水中,水的深度為花盆高度的1/2~2/3,讓水慢慢地浸上來(這個方法稱為「盆浸法」)。
對於種粒較大的種子,直接把種子放到基質中,按3×5公分的間距點播。播後覆蓋基質,覆蓋厚度為種粒的2~3倍。播後可用噴霧器、細孔花灑把播種基質質淋濕,以後當盆土略干時再淋水,仍要注意澆水的力度不能太大,以免把種子衝起來。
扦插
常於春末秋初用當年生的枝條進行嫩枝扦插,或於早春用生的枝條進行老枝扦插。在春末至早秋植株生長旺盛時,選用當年生粗壯枝條作為插穗。把枝條剪下後,選取壯實的部位,剪成5~15公分長的一段,每段要帶3個以上的葉節。剪取插穗時需要注意的是,上面的剪口在最上一個葉節的上方大約1公分處平剪,下面的剪口在最下面的葉節下方大約為0.5公分處斜剪,上下剪口都要平整(刀要鋒利)。進行硬枝扦插時,選取的健壯枝條做插穗。每段插穗通常保留3~4個節,剪取的方法同嫩枝扦插。
溫度:插穗生根的最適溫度為20℃~30℃,低於20℃,插穗生根困難、緩慢;高於30℃,插穗的上、下兩個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爛,並且溫度越高,腐爛的比例越大。扦插後遇到低溫時,保溫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來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來; 扦插後溫度太高溫時,降溫的措施主要是給插穗遮蔭,要遮去陽光的50~80%,同時,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5次,晴天溫度較高噴的次數也較多,陰雨天溫度較低溫度較大,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
濕度:扦插後必須保持空氣的相對濕度在75~85%。插穗生根的基本要求是,在插穗未生根之前,一定要保證插穗鮮嫩能進行光合作用以製造生根物質。但沒有生根的插穗是無法吸收足夠的水分來維持其體內的水分平衡的,因此,必須通過噴霧來減少插 穗的水分蒸發:在有遮蔭的條件下,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5次,晴天溫度越高噴的次數越多,陰雨天溫度越低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但過度地噴霧,插穗容易被病菌侵染而腐爛,因為很多種類的病菌就存在於水中。
光照:扦插繁殖離不開陽光的照射,因為插穗還要繼續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分和生根的物質來供給其生根的需要。但是,光照越強,則插穗體內的溫度越高,插穗的蒸騰作用越旺盛,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於插穗的成活。因此,在扦插後必須把陽光遮掉50~80%,待根系長出後,再逐步移去遮光網:晴天時每天下午4:00除下遮光網,第二天上午9:00前蓋上遮光網。
移栽:小苗移栽時,先挖好種植穴,在種植穴底部撒上一層有機肥料作為底肥(基肥),厚度約為4~6公分,再覆上一層土並放入苗木,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放入苗木後,回填1/3深的土壤,把根系覆蓋住、扶正苗木、踩緊;回填土壤到穴口,用腳把土壤踩實,澆透水;澆水後如果土壤有下沉現象,再添加土壤;最後用小竹杆把苗木綁紮牢固,不使其隨風搖擺,以利新根生長。
管理
在深秋、早春季或冬季播種後,遇到寒潮低溫時,可以用塑料薄膜把花盆包起來,以利保溫保濕;幼苗出土後,要及時把薄膜揭開,並在每天上午的9:30之前,或者在下午的3:30之後讓幼苗接受太陽的光照,否則幼苗會生長得非常柔弱;大多數的種子出齊後,需要適當地間苗:把有病的、生長不健康的幼苗拔掉,使留下的幼苗相互之間有一定的空間;當大部分的幼苗長出了3片或3片以上的葉子後就可以移栽。
溫度:由於它原產於熱帶地區,喜歡高溫高濕環境,因此對冬季的溫度的要求很嚴,在有霜凍出現的地區不能安全越冬。
光照:對光線要求不嚴,喜歡陽光充足,也耐半蔭。
肥水:對於盆栽的植株,除了在上盆時添加有機肥料外,在平時的養護過程中,還要進行適當地肥水管理。對於地栽的植株,春夏兩季根據乾旱情況,施用2~4次肥水:先在根頸部以外30~100公分開一圈小溝(植株越大,則離根頸部越遠),溝寬、深都為20公分。溝內撒進25~50斤有機肥,或者1~5兩顆粒複合肥(化肥),然後澆上透水。入冬以後開春以前,照上述方法再施肥一次,但不用澆水。
修剪:冬季修剪,在冬季植株進入休眠或半休眠期,要把瘦弱、病蟲、枯死、過密等枝條剪掉。
春、夏、秋三季這三個季節是它的生長旺季,肥水管理按照「花寶」——清水——「花寶」——清水順序循環,間隔周期大約為1~4天,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在冬季休眠期,主要是做好控肥控水工作,肥 水管理間隔周期大約為3~7天。
化學成份
海紅豆種子含豆甾醇(stigmasterol),豆甾醇葡萄糖甙(stigmasterol glucoside),衛矛醇(dulcitol),多糖(polysaccharide)及蛋白酶抑制劑(protease inhibitor)和8種胰蛋白酶同效抑制劑(trypsin isoinhibitor)DE1-DE8,種仁中含衛矛醇,豆甾醇葡萄糖甙,α-菠菜甾醇(α-spinasterol),β-谷甾醇及豐富的蛋白質(protein),脂肪酸有棕櫚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花生酸(arachidic acid),二十四烷酸(lignoceric acid),二十八碳烯酸(octacoseno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二十碳烯酸(eicosenoic acid),種子油中還含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而種子油中總結合脂肪酸的50%以上為亞油酸(linoleic acid),還含少量亞麻酸(linolenic acid)。
海紅豆木質部分中含有洋槐黃素(robinetin),查耳酮(chalcone),紫鉚花素(butein),福建茶素(ampeloptin),二氫洋槐黃素(dihydrorobinetin),2,4-二羥基苯甲酸(2,4-dihydroxybenzoic acid),樹皮中含有葡萄糖(glucose),刺囊酸(echinocystic acid),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及它們的葡萄糖皂甙和豆甾醇葡萄糖甙,根中則含有齊墩果酸和刺囊酸,葉子中含有二十八醇(octacosanol),衛矛醇,β-谷甾醇葡萄糖甙(β-sitosterol glucoside)和豆甾醇。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海紅豆根主治面部黑斑,花斑癬,頭面游風,痤瘡,皶鼻。外用: 適量,研末塗。本品有毒,一般不內服。
海紅豆根有催吐、瀉下作用;葉則有收斂作用,可用於止瀉。疏風清熱,燥濕止癢,潤膚養顏。
經濟價值
心材暗褐色,質堅而耐腐,可為支柱、船舶、建築用材和箱板。種子鮮紅色而光亮,甚為美麗,可作裝飾品,在生活中,其所製作的手鐲等首飾品比較常見。非洲人用作調味品,觀果的園景樹。
參考來源
- ↑ 紅豆生南國。情人節,我們在新加坡說一說相思豆, 新加坡眼,2016年2月23日
- ↑ 海紅豆 ,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