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海西經濟區是以福建為主體,面對台灣,鄰近港澳,範圍涵蓋台灣海峽西岸,包括浙江南部、廣東北部和江西部分地區,與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兩個經濟區銜接,依託沿海核心區福州、廈門泉州溫州、汕頭五大中心城市及其以五大中心城市為中心所形成的經濟圈構築地域分工明確、市場體系統一、經濟聯繫緊密的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的經濟綜合體。海峽西岸經濟區是一個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的綜合性概念,總的目標任務是「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海峽西岸經濟區是經濟一體化、投資貿易自由化、宏觀政策統一化、產業高級化、區域城鎮化、社會文明化。

中文名 海峽西岸經濟區

外文名 The Economic Zone on the West Side of the Straits

別 名 海西經濟區

所屬地區 中國華東、華南 地理位置台灣海峽西岸

面 積 約 270000 km²

下轄地區 福建省及浙江南部、廣東東部、江西部分地區

電話區號 0591、0797、0754、0577等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9677.94 萬

著名景點 武夷山鼓浪嶼湄洲島福建土樓

機 場福州長樂國際機場、廈門高崎國際機場、揭陽潮汕國際機場等

目錄

規劃簡介

海峽西岸經濟區(簡稱海西經濟區或海西)是中國福建省政府於2004年提出的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戰略構想[1] 。2009年5月4日公布,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並原則通過《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經過進一步修改後,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發布。2009年5月14日,中國政府網全文刊登《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2011年3月,國務院正式批准《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2011年4月8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全文發布《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規劃指出,要將海峽西岸建設成為科學發展之區、改革開放之區、文明祥和之區、生態優美之區,成為中國新的經濟增長極。2011年7月29日上路的福建省內的9個城市居民赴金門、馬祖和澎湖個人游,不得中轉至台灣本島(俗稱:小三通自由行)。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設想由來已久,海峽西岸經濟區20座城市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福建就曾提出過 閩南金三角的概念,此後又形成過海峽西岸繁榮帶的設想。 根據形勢的發展,上述設想逐漸擴展成海西經濟區的發展戰略,這是歷屆省委、省政府長期探索福建發展之路積累的成果。1992年8月,那時的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閩東南地區開放開發。那年10月底,那時省委五屆七次全會作出了加快閩東南開放開發的戰略部署,指出「加快閩南金三角地區、湄洲灣和閩江口地區開放開發,逐步形成海峽西岸的經濟繁榮帶」,這是福建改革開放進程中探索發展路徑的又一重大階段性成果,通過梯度推進、山海協作,實現經濟起飛,帶動全省發展。

主體範圍

海峽西岸經濟區以福建省為主體,地理範圍包括福建福州、廈門、泉州、漳州、莆田、寧德、龍巖、三明、南平,江西上饒、鷹潭、撫州、贛州,廣東汕頭、梅州、潮州、揭陽20個地級市。 海峽西岸經濟區,是指台灣海峽西岸,以福建為主體包括周邊地區,南北與珠三角、長三角兩個經濟區銜接,東與台灣 島、西與江西的廣大內陸腹地貫通,具有對台工作、統一祖國,並進一步帶動全國經濟走向世界的特點和獨特優勢的地域經濟綜合體。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的綜合性概念,基本要求是經濟一體化、投資貿易自由化、宏觀政策統一化、產業高級化、區域城鎮化、社會文明化。經濟區以福建為主體涵蓋廣東、江西2省的部分地區,人口約為6000~8000萬人,預計建成後的經濟區年經濟規模在17000億元以上。推進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推進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

四個關鍵

關鍵在「活」、關鍵在「和」、關鍵在「實」、關鍵在人。以「活」開拓發展之源,創新體制機制,鼓勵創新創造,激發各種活力,激活各種要素,讓所有活力競相涌流;以「和」提升發展之勢,增強發展合力,在合力推進中求和諧,圍繞發展求和諧;以「實」打牢發展之基,注重實際、實幹、實效,從實際出發,求實求效,促進發展取得實效,讓人民群眾得到實惠;以「人」構築發展之本,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形成選人用人公正導向,樹立推動工作的形象、對人民負責的形象和公正廉潔的形象。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國務院《意見》,着力推進兩岸交流合作,促進兩岸互利共贏;着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水平;着力統籌城鄉和區域發展,提高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性;着力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發展的動力和活力;着力改善民生,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着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努力把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成為科學發展之區、文明祥和之區、生態優美之區。

國家支持

海峽西岸經濟區是以福建為主體,面對台灣,鄰近港澳,範圍涵蓋廣東東部和江西部分地區,與珠 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兩個經濟區銜接,依託福州、廈門、泉州、汕頭四大城市所形成的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的經濟綜合體,它是一個不同於行政區 劃的具有地緣經濟利益的區域經濟共同體。福建省是在2004年初提出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戰略。到2009年來,海峽西岸經濟區的主體福建省加大投資力度,改善基礎設施,力促經濟發展,壯大經濟區的總體實力。過去的5年也是福建省經濟發展最快的5年,福建省生產總值從6053.14億元到首超萬億,達到10863億元;財政總收入從622.76億元到突破1500億,達到1516億元;海洋經濟總量進入全國沿海省市第3位,海峽西岸經濟區漸成規模。會議指出,在當前兩岸關係出現重大積極變化的新形勢下,應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進一步發揮福建省比較優勢,賦予先行先試的政策,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促進福建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會議強調,海峽西岸經濟區是兩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試區域,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會議要求,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要重點做好以下七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發揮獨特的對台優勢,加強兩岸產業合作和文化交流,努力構築兩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二是加快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適應兩岸直接「三通」的需要,提高發展保障能力。三是充分發揮後發優勢,高起點發展特色產業,提升經濟整體素質。四是統籌區域內協調發展,推動跨省區域合作,加快形成區域、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新格局。五是創新體制機制,先行試驗一些重大改革措施,繼續發揮海峽西岸經濟區對外開放的先行作用。六是加快社會事業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七是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人居環境優美、生態良性循環的可持續發展地區。會議決定,《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經進一步修改後,由國務院發布。

視頻

航拍福州,這座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城市,擁有別具一格的江南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