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涮羊肉
图片来自中文百科

涮羊肉[1]是一种流行于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传统火锅,因食材主要以羊肉为主,故而得名。实际上,传统涮羊肉也讲究白菜、豆腐、粉丝等几类羊肉以外的食材。现代也开始将牛肉片作为涮羊肉的一种食材。同时,过去穷人未必吃得起肉,也常常只涮其他食材,所以北京人管涮羊肉也叫涮锅子。

具体而言是就将食材放入已盛有沸水的锅内,待涮熟后捞出沾调料就著烧饼食用。备料简单、器具方便、熟得快、搪时候,尤其是人们冬季的最爱。

传统上,涮羊肉都使用一种特别的铜质炭火涮锅,在现代家庭内已多被电炉取代。

据传元世祖忽必烈南下时突然思念家乡的羊肉,因而叫厨师去煮,但敌人忽至,刚杀好羊而来不及下锅,于是厨师把羊肉切成薄片,放到滚水中涮,忽必烈吃完后便急忙迎战。打完战回营后,忽必烈叫军厨再做一次,忽必烈和将领们吃后赞不绝口,于是赐名涮羊肉

清代时期,康熙乾隆二帝所举办的几次规模宏大的千叟宴中就有羊肉火锅,后流传至市肆。

目录

营养价值

涮羊肉是一种具有北京特色的饮食。

本草纲目记载,羊肉有益精气、疗虚劳、补肺肾气、养心肺、解热毒、润皮肤之效。

唐代虚诜的本草食疗中,记载“凡味与羊肉同煮,皆可补也。

1.羊肉性温,冬季常吃羊肉,不仅可以增加人体热量,抵御寒冷,而且还能增加消化酶,保护胃壁,修复胃粘膜,帮助脾胃消化,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2.羊肉营养丰富,对肺结核、气管炎、哮喘、贫血、产后气血两虚、腹部冷痛、体虚畏寒、营养不良、腰膝酸软、阳痿早泄以及一切虚寒病症均有很大裨益;具有补肾壮阳、补虚温中等作用,男士适合经常食用。

中医考究

羊肉味甘、性温,入脾、胃、肾、心经,温补脾胃,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所致的反胃、身体瘦弱、畏寒等症。

温补肝肾,用于治疗肾阳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冷痛、阳痿等症。

补血温经,用于产后血虚经寒所致的腹冷痛。

中国古代医学认为,羊肉是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益劳损、暖中胃之佳品,是一种优良的温补强壮剂。

食谱相克

羊肉(后腿):羊肉不宜与南瓜西瓜鲇鱼同食,食则容易使人气滞壅满而发病;忌与梅干菜才同食;吃羊肉不可加醋,否则内热火攻心;不宜与荞麦豆瓣酱同食。

本品反半夏、菖蒲。忌铜器;吃完羊肉后不宜马上喝茶,也不宜边吃羊肉边喝茶。 芥菜:芥菜不能与鲫鱼、鳖肉同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