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鹿縣
涿鹿縣隸屬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地處中國河北省西北部、桑乾河下游,與張家口市下花園區和北京市郊區相接。縣城距張家口市區75公里,距北京市區130公里,總面積2802平方公里(2012年),總人口352061人(2012年)。民族以漢族為主,有滿族、回族、蒙古族、壯族等8個少數民族。2012年,涿鹿縣實現生產總值73.38億元。
距今200萬年前古人類就在涿鹿縣繁衍生息。五千年前,黃帝、炎帝、蚩尤在涿鹿征戰、耕作、融合,創造了中華民族共認的「龍」圖騰,開創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大融合。著名景點有黃帝泉、黃帝城遺址、中華合符壇、中華三祖堂、軒轅湖。
2017年10月獲得「國家園林縣城」榮譽稱號。[1]
2019年5月5日,《河北省人民政府關於贊皇縣等21個縣(區)退出貧困縣的通知》批准涿鹿縣退出貧困縣[2]。
目錄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2年末,涿鹿縣戶籍人口352061人,比2011年增加2603人。其中男性183739人,女性168322人,男女性別比例為52.2﹕47.8。總人口中非農人口63297人,增加2782人。2012年人口出生率11.69‰,人口死亡率5.69‰,人口自然增長率5.99‰。全年平均人口為350760人。
民族
涿鹿縣民族以漢族為主,有滿、回、蒙古、壯等8個少數民族。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涿鹿縣隸屬河北省張家口市,位於河北省西北部永定河上游,北京市西北部。地處北緯39°40′—40°39′,東經114°55′—115°31′之間,涿鹿—懷來盆地西部。北與張家口市下花園區交界,西北隔黃羊山與宣化縣相望,西南與蔚縣毗鄰,東南與北京市門頭溝區和保定市淶水縣接壤,東北與懷來縣相鄰。涿鹿縣南北長90公里,東西寬43公里,面積2802平方公里(2012年)。東距北京市中心136公里,西距煤都大同市214公里,北距張家口市67公里。
地形
燕山運動形成了涿鹿縣地貌的基本輪廓,大地構造屬燕山沉降帶,山西台背斜交界過渡地帶,山勢由楠向西北延伸呈現弧開、是個南、西、北三面環山的丘陵地地貌。境內有高、中、低和丘陵、盆地、河灘、階地等多種類型,海拔高度460~2882米(小五台山東台)。桑乾河、洋河匯合之處為新生代沉陷盆地、東部礬山為礬山——延慶盆地。中部丘陵起伏,溝壑縱橫,南部群山叢列、夾有大堡、倒拉嘴山間平原。以桑乾河南岸的五堡、保岱等地為界,北部慣稱河川區,中部稱丘陵區,從太平堡、虸蚄口、石門鄉以南為山區。
涿鹿縣山系以拒馬河為界,北部為燕山支脈,南部為太行山余脈,境內東南部山峰多屬軍都山復北斜的西段,入境後分成三支幹,即西北部涿懷北斜,黃羊山支幹;中部小礬山背斜、黑山支幹;東南部官廳北斜,靈山支幹均屬燕山山系。南部黃花梁、犁鏵山支幹等均屬太行山余脈。縣內主要山峰有黃羊山,小五台山東台,東、西靈山,韭菜梁山、韓家窪山、橋山等60餘座,海撥高度均在906米至2882米之間、最高山峰小五台東台海撥2487.9米。群山之間,河流兩岸形成十幾個大小盆地,其中涿鹿、礬山兩個斷陷盆地,是涿鹿縣兩大盆地。
涿鹿縣總的地勢為南北低、中間高、北起洋河、桑乾河、海撥460~500米,中間靈山、小五台山2240米以上,南至大河南500米,由西南向東北逐漸傾斜,大部分為丘陵山區。
氣候
涿鹿縣由於海拔高低相差懸殊,地形複雜,形成了垂直和水平分異的特點基本屬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多變,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熱量較少。春季乾旱,大風、低溫;夏季涼爽短暫,晝夜差懸殊,雨量集中,冰雹夏秋常有發生;秋季天高氣爽降溫快,霜凍常有危害;冬季嚴寒凍期長,冰封五個月而雪少。從多年平均氣溫看,涿鹿縣的夏季自6月21日至8月15日,共55天;冬季為10月16日至4月10日,共178天(其中11月下旬至3月上旬為嚴寒期);春季自4月11日至6月20日,共71天;秋季自8月16日至10月15日,共61天。年均日照2875小時,年平均氣溫9.1℃,極端最高氣溫39.2℃,年均降水量372.7mm,日最大降水量67.8mm,水資源總量7.45億立方米,風速為2.5米/秒,較大風速24米/秒。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涿鹿礦產資源比較豐富,主要有煤、鐵、錳、金、銀、鉛、鋅等;建築材料有石灰石、大理石、石膏;冶金輔助原料有熔劑白雲岩;化工原料有硫鐵礦、磷礦;其他非金屬礦石有沸石、海泡石等。煤主要分布在武家溝、胡莊,截至2009年,實有探明儲量2588.5萬噸,保有儲量2009.6萬噸。鐵共有17處,探明儲量290897萬噸。銀主要分布在輝耀相廣、欒莊上井溝一帶,遠景儲量250噸,含量82~588.72g/p。礦石類別有錳銀礦和蝕變岩銀礦。白雲岩 分布在礬山孟窯一帶,儲量505萬噸,氧化鎂含量29%,氧化鈣含量29%,可用於冶金溶劑配料。磷礦礬山磷鐵礦,探明儲量1152.4萬噸,遠景儲量27582.5萬噸,品位P2O511.87%,含鐵量13.01%,主礦體埋深575米~640米。大理石和花崗岩可開採儲量50億立方米,花色品種達23個,加工後可作為高檔裝飾材料。石灰石已探明石灰石資源是1.6億噸,太平堡礦區石灰石遠景儲量超過3.13億噸;頁岩礦位於臥佛寺鄉大穆溝,厚度約30米,儲量約287萬噸,為高鋁岩,可作為紅粘土的替代物使用。赤鐵礦位於輝耀鄉寇家溝,含鐵量25%~40%,儲量160萬噸。沸石位於武家溝鎮,儲量12.6萬噸,厚度3~5米,最大厚度10米,是極好的水泥混合材料。
水資源
涿鹿縣水資源總量為7.45億立方米/年,其中地表水資源為6. 76億立方米/年,地下水資源為0.69億立方米。
野生動物資源
截至2009年,涿鹿縣共有陸生脊椎動物150餘種,其中鳥類110餘種,哺乳類32種,隸屬4綱18目49科。獸類:豹子、狼、山羊、狍子、野豬、狐狸、獾子、野兔、黃鼠、山狸貓、松鼠。鳥類:鷹、貓頭鷹、啄木鳥、布穀鳥、寒號鳥、燕子、鵲、鴉、麻雀、鴿子、山雞、褐馬雞、黑鸛,其中鳥類褐馬雞、黑鸛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獸類狼、松鼠屬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經濟
綜述
2018年,涿鹿縣實現生產總值(GDP)91.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8億元,增長1.0%;第二產業增加值25.1億元,增長3.6%;第三產業增加值51.3億元,增長8.5%。三次產業結構16.2:27.5:56.3。
第一產業
2018年,涿鹿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6.0億元,比上年增長4.1%。其中,農業產值6.5億元,下降3.0%;林業產值8.8億元,增長5.8倍,牧業產值10.0億元,下降39.1%;漁業產值491萬元,增長10.3%;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6億元,增長29.2 %。 [18] 2018年,涿鹿縣糧播面積2.2萬公頃,較上年下降2.7%;糧食產量13.9萬噸,增長3.3%,糧食畝產達到419.4公斤/畝。油料產量1024噸,增長20.5%;蔬菜產量4.1萬噸,下降17.2%;乾鮮果總產量4.6萬噸,下降42.6%。奶類總產量2.6萬噸,下降67.0%;禽蛋總產量2.8萬噸,下降37.6%。
截至2018年,涿鹿縣有林地面積6.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53.5%。農機總動力19.5萬千瓦,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8萬公頃;其中,旱澇保收面積1.5萬公頃。全年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2.4萬噸。農村用電量1.1億千瓦小時。農村生活設施不斷改善,已實現村村通電、通電話、通汽車;99%的村通自來水,92%的村通寬帶,87%的村通有線電視。
第二產業
2018年,涿鹿縣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4%,工業企業產銷率比上年增長3.3%。工業結構進一步優化。裝備製造業產值增長6.8%,占規上工業的比重為49.2%;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下降5.2%,占規上工業的比重為11.3%;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3.3%,占規上工業的比重為53.3%。
2018年,涿鹿縣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稅總額7.8億元,比上年增長20.9%;實現利潤6.0億元,增長30.0%;稅金總額1.8億元,下降1.9%;其中,應交增值稅1.4億元,下降7.2%;主營業務利潤率15.6%,較上年同期提高7.7個百分點。
2018年,涿鹿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用電量33483萬千瓦時,增長1.2%;原煤消費量40.4萬噸,下降0.2%;綜合能源消費量36.1萬噸標準煤,下降2.1%;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7.1%。
2018年,涿鹿縣全年完成建築業增加值8.8億元,比上年增長1.8%。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房屋施工面積8.7萬平方米,下降62.1%;其中,新開工面積4.4萬平方米,增長41.9%,竣工面積3.2萬平方米,下降76.1%。
第三產業
2018年,涿鹿縣全年郵電通信平衡發展,特快專遞進縣8.0萬件,出縣2.3萬件;包裹進縣45.5萬件,包裹出縣1.0萬件;訂閱報刊12.9萬份、雜誌3.8萬份。 2018年,涿鹿縣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78.0億元,同比增長13.1%。其中,住戶存款餘額為127.8億元,增長14.4%;非金融企業存款28.2億元,增長6.5%。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109.6億元,同比增長16.9%。其中,住戶貸款63.3億元,增長19.2%;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46.3億元,增長13.8%。
社會事業
教育
截至2018年末,涿鹿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94所。其中,小學42所,初中6所,高中2所。各類學校在校學生43557人。其中,小學在校生23434人,入學率100%;初中在校生11206人,入學率100%;高中在校生6252人,入學率94.6%;職業中學在校生2665人。全縣教職工人數3286人。其中,專任教師2908人,本科以上學歷650人。
衛生
截至2018年末,404所。其中,衛生醫療機構31所,診所門診部112所,村衛生室261所。各類衛生機構擁有床位1480張,醫療衛生技術人員767人,鄉村醫生587人。全縣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25.7萬人,新農合參合率96.0%。
社會保障
2018年,涿鹿縣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96元,比上年增長9.3%;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039元,增長13.9%。其中,食品消費支出5876元/人。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66元,增長12.0%;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7054元,增長15.9%。其中,食品消費支出2611元/人。
交通運輸
涿鹿縣城距北京市中心125公里,京藏高速(G6)、京新高速(G7)、110國道、109國道、張涿高速、京蔚高速、涿京一級路縱橫交錯,涿鹿日益成為連接中西部與首都、東南沿海地區的交通節點,成為京西北地區東進西出、南下北上的重要樞紐。
截至2014年,涿鹿縣境內共有鐵路100.7公里,其中大秦鐵路橫貫縣境46公里,並在涿鹿火車站建有煤炭集運站,沙蔚鐵路穿越縣境54.7公里。國道公路109線過境67公里;4條省道過境118公里,其中下廣線(35.683km)、京原支線(36.686km)、寶平線(43.531km)、雞鳴驛支線(2.636km);7條縣道總長185.864公里(康祁線、永蘆線、涿黑線、西大線、羅河線、頭武線);縣城距京張高速公路入口僅19公里。
2018年,涿鹿縣全年公路總里程1477.7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條126.611公里,國道2條109.875公里,省道5條104.321公里,縣道6條182.623公里,鄉道24條368.7公里,村道293條554.3公里,專用公路4條31.340公里。年末擁有客運車輛207輛,客位1826個;按燃料類型分:其中,汽油車76輛,柴油車121輛,電車10輛。貨物營運車輛4957輛,運載噸位2.3萬噸,和上年基本持平。其中,載貨汽車1445輛,運載噸位1.3萬噸。
旅遊景點
黃帝泉
黃帝泉位於黃帝城東南500米處,古稱阪泉,民間又稱黑龍池,是當年黃帝族飲水之處。此泉冬不結冰,夏不生腐,久旱而不竭。常年水溫保持在12.3攝氏度-13.4攝氏度之間。泉水源於地下5000米,有七個大小不同的泉眼。泉水平地湧出,瀦而成池,水色清澈透綠,水質甘甜茲潤。日流量達4600~4800噸,為含鍶質重碳酸鈣鎂型天然優質礦泉水,泉邊建有省級地震觀測站,利用水中含有的氡氣監測地震。
黃帝城遺址
黃帝城亦被稱為涿鹿故城,是黃帝開基立業的根基,也是合符釜山後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都城。黃帝城遺址呈不規則方形,南北長510~540米,東西寬450~500米,總面積約30萬平米。城牆下層為疊土層,上層為夯土層,南、西、北城牆比較完整,東城牆南段浸於軒轅湖中,被列為河北省重點保護文物。
中華合符壇
中華合符壇位於三祖堂正南,是為了紀念黃帝在涿鹿釜山合符、中華民族實現首次融合這一偉大歷史事件,弘揚合符文化而建。一期工程占地總面積30萬平米,與中華三祖堂在同一條中軸線上。在縱貫中華合符壇的千年文化神道上,依次排列着嫘祖浣紗、三祖橋、華表、中華一統廣場、中華合符壇、民族圖騰柱、九龍柱等景觀。
中華三祖堂
中華三祖堂位於軒轅湖以東,黃帝泉北200米處,是中華三祖聖地黃帝城文化旅遊區的核心景點,分別由大門、甬道、平面祭壇、三祖堂組成,總面積7萬平方米,主體建築中華三祖堂仿照中國現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唐朝建築佛光寺建造,屋頂坡度平緩,出檐深遠,格調古樸莊重,雄偉壯觀。殿內供有黃帝、炎帝、蚩尤三位中華民族祖先塑像供遊人瞻仰。四壁彩繪 「涿鹿大戰」、「合符釜山」、「定都涿鹿」、「阪泉大戰」四幅大型壁畫。
軒轅湖
軒轅湖位於中華三祖堂與黃帝城遺址間,由黃帝泉匯集而成。1958年人工修建堤壩增加了蓄水面積。現湖面6.5萬平米,湖水容量108萬立方米,最深處12米。湖東、北兩岸石砌出高16米的石堤壩。石壩緩緩地深入湖中。湖邊楊、柳交錯,鬱鬱蔥蔥。
著名人物
黃帝
黃帝,姓姬(或雲公孫),號軒轅氏、有熊氏,原居於西北,後遷徙至涿鹿(今河北涿鹿東南)一帶。炎帝傳為神農氏,姜姓,號烈山氏或厲山氏。時南方強悍的九黎族,在其首領蚩尤率領之下,和炎帝爭奪黃河下游地區,炎帝失敗,向北逃串,向黃帝求救,並結為聯盟。黃帝統帥炎、黃二部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黃帝在大將風后、力牧的輔佐下,大敗蚩尤,結果蚩尤被殺。涿鹿之戰後,炎黃兩部落發生戰爭,黃帝擊敗了炎帝。從此,中原各部落咸尊黃帝為共主,炎、黃等部落在黃帝的領導下融合成華夏民族。故中華民族素自承為『黃帝後裔』,又因炎、黃兩部落融合成華夏民族,故也稱為『炎黃子孫』。
呂復
呂復(1879~1955年)字健秋,涿鹿縣城人。歷任中華民國教育部長、北京大學校長,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察哈爾省、河北省政府副主席。
楊纂
楊纂(512年—578年),北朝時廣寧(今張家口涿鹿縣)人。《北史》、《周書》有傳。他的父親是朔州鎮將,所以他很小就參了軍。楊纂慷慨有志略,尤其善騎射,勇力過人。20歲的時候,跟從晉州刺史高歡起兵於信都,因屢有軍功而升為安西將軍、武州刺史。
陸俟
陸俟(392年―458年),鮮卑族,北魏代郡(今張家口涿鹿縣山澗口村)人。《魏書》有傳。陸俟之父陸突,北魏道武帝時為歷威將軍、離石鎮將。北魏明元帝登基後,他襲爵關內侯,任給事中,負責選部、蘭台事務。
陸凱
陸凱(?―約504年),字智君,陸俟之孫,北魏代(今張家口涿鹿縣山澗口村)人,鮮卑族。《魏書》有傳。他15歲時就官拜給事黃門侍郎,為皇帝親近侍從。陸凱忠厚又剛正不阿,身居要職數十年。陸凱於北魏景明二年(501年),把一支梅花裝在信袋裏,暗暗捎給江南好友范曄。
王建
王建(?—238年),公孫淵的相國。公孫淵反魏,自號燕王,改元紹漢元年,司馬懿圍之。公孫淵派使王建、御史大夫柳甫乞降。後被司馬懿殺害。
王之海
王之海(1946——)涿鹿相廣人,著名畫家,天津美術學院畢業,曾任天津美術出版社編輯、編審、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