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张店区第三中学
淄博市张店区第三中学教学设施齐全,仪器装备均按省一类标准配备,新建成的高档次多媒体微机室、校园网已联接国际互联网,实现了微机教学和电化教学的大跨越。学校的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社会效益均有显著提高。
目录
地理位置
西二路于共青团西路北200米路东
基础设施
该校是一所区属国办普通中学、市级规范化学校。现有初中教学班28个,在校学生1400余人,在职教职工104人。学校党、政、工领导班子健全,教师队伍结构良好,高、中级职称32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本科人数占52%,70%以上的教师具有计算机初级合格证书,35岁以下教师占73%。拥有6名省优质课获奖教师、3名区名教师、3名区学科带头人、4名市、区级教学能手。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如科研教改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师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待于进一步激发,管理工作还要加强计划性、主动性和协调性,德育工作还需加大力度,教育教学[1]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所有这些,都需要在今后工作中改进和加强
指导思想
依据全区教育事业“十五”发展规划,立足该校发展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本着积极、务实、开拓的原则制定本规划,力争通过五年的不懈努力,把张店三中建成能适应二十一世纪教育要求的创新型学校。
为此,该校确定了“质量立校、科研兴教、全面育人、创建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该校的立校之本。该校将牢牢抓住这一根本,以质量求生存,在激烈而残酷的教育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学校坚持以师为本、科研为兴师之本,以“科研工作常规化、常规工作科研化”为基本思路,兴科研,强队伍,提质量;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高规格、多元化趋势,该校的教育应是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数量众多的高素质毕业生;未来五年,该校将按“校有特色、师有特点、生有特长”的思路,创“规范+特色”学校、建“敬业+专长”师资、育“合格+特长”人才。
为更好地指导教学工作,该校确立如下教学指导思想:
变课堂为学堂,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突出“学”字。
变学会为会学,坚持在教学中不仅授“鱼”,更要授“渔”,突出“会”字。
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坚持让学生在读、想、说、做中学习,突出“动”字。
总体目标
遵循“质量立校、科研兴教、全面育人、创建特色”的指导思想,通过五年的努力和探索,形成“职责分明、目标明确、调控及时、成效显著”的目标管理体系,建立“按需设岗、竞争上岗、评聘分开、优教优酬”的用人机制,构建“必修+选修+活动”的课程体系,基本形成具有该校特点的良好的素质教育运行机制,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初步把张店三中建成在市、区有较大影响力、较高知名度的一流名校。
办学规模
2001-2002年达到学校最大规模,即初中四个年级28 个教学班1500名学生,教职工104人。2003年--2005年,办学规模有所缩小,教学班在26个左右,在校学生1400人左右,教职工96人。在完成教育行政部门下达的教育任务的基础上,逐步探索与专业院校、团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办学、培训,开门办学,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不同要求,使三中成为社区文化教育活动的中心。
学校管理
⑴进一步理顺学校内部管理体系,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初步形成具有该校特色的岗位目标管理办法。
⑵充实、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科学的考核、评价和奖励等方面的管理规范,以法治校,以情育人,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⑶全面深化五制改革,真正把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考核奖惩制、结构工资制落到实处。要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部署和要求,积极稳妥地搞好学校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
⑷通过科学规划,建章立制,有效管理,力争使学校管理水平有大的飞跃,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学校各项管理工作走在全区前列,基本形成切合该校实际的管理特色和管理理论。
队伍建设
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着眼点,以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为中心,以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重点,形成教师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健全奖惩机制,建立一支适应二十一世纪教育教学要求的新型教师队伍。
⑴教师牢固树立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能够担当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
⑵教师本科学历达标率达到90%以上,部分学科中有少量研究生或接受研究生课程培训者。
⑶专任教师通用基本功和专业基本功达标,30%以上的教师达到优秀级水平。全体专任教师能熟练操作投影仪、电视机、录像(音)机,45岁以下的教师达到中级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考核要求,能根据教学需要自行设计各种辅助教学的软件,通晓网络知识,自由地上网交流、获取信息,能借助校园网熟练地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
⑷教师有良好的知识素养、理论修养,有较为扎实的专业技能, 能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70% 的教师能出示区级以上的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涌现5-8名省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
⑸教师能根据学科特点、教育对象,在学校统筹规划下,承担相应的教育科研任务,每年都有1-2项科研成果,培养学者型专家型教师。
教育教学
⑴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充实德育内容,拓宽德育工作的途径,构建全方位、立体的德育工作体系,形成该校“博学笃行、敬业乐群”的良好校风。
⑵充实学校科研力量,加大科研教改工作力度,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学校承担3-4项国家、省级“十五”科研课题的实验和研究任务,拿出科研成果。学校每年出版一本教师论文集,提高整体科研水平,争创科研教改先进学校。
⑶完善教学管理体系,改进教学管理办法,形成具有该校特色的教学管理方式,有效地调控和指导教学工作。
⑷更新教育观念,在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的基础上,改革课程体系,认真开好必修课、活动课,逐步开设选修课,探索开设研究性、实践性课程,构建该校“必修+选修+活动”的新型课程管理体系,努力探求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方法,初步探索出一条适合该校特点的素质教育运行机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特色建设
充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立足学校实际,扬长避短,选准特色项目,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形成三中艺体、信息教育或其它方面的办学特色。
办学条件
2001-2005年,该校将多方筹措资金,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充分保证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办公无纸化、备课电子化、教学网络化、家校联系一体化,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创造良好教学环境,使该校整体办学条件居于全区乃至全市一流水准。
⑴理化生实验设备、语音室、微机室、电教室设备及艺体、图书阅览设施设备均按一类标准配备,确保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⑵以现有校园网配套为重点,搞好信息媒体设备的装备,每个班级和功能教室均装备大屏幕彩电和微机,力争教师每人一台微机。所有教师和学生都能随时随地借助网络自由获取信息、沟通交流,实现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试验与国内外重点知名学校远程同步教学。开展家校一体化的网络教学实验,使教育教学活动由校内向家庭、社会延伸,真正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体化、网络化。
⑶在注重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强教学软件建设。坚持自主开发与统一购置相结合的原则,搞好各个学科教学软件的装备,使各科教学软件系列化、网络化。
⑷认真搞好校园的美化、绿化工作,并把这一工作与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营造高雅、浓厚的教育氛围。
参考文献
- ↑ 环境教育教学内容设计,搜狐,2020-04-06
- ↑ 浅谈因材施教,搜狐,2017-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