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學外國語學院荷蘭研究中心
深圳大學外國語學院荷蘭研究中心(The Netherlands Studies Center)鬱金香、風車、奶牛、水壩、紅燈區和大麻,種種文化符號拼貼成一個亦真亦幻的荷蘭形象。地處西歐的荷蘭國小民寡,國土面積不過 41547平方公里,人口數約1600萬。但卻具有悠久的民主傳統,在西方現代經貿史上起跑領先,在自然科學[1]和社會科學領域成就斐然,在全球政治、經濟和文化格局中的地位不容小覷。
目錄
一帶一路 開放包容
荷蘭位于海陸絲綢之路的交匯處,過去和現在都在國際經濟、科技、政治、文化、藝術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新時代「一帶一路」的國家發展戰略大背景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文化GDP日漸成為國家可持續性發展和包容性增長的核心指標,在中國文化「走出去」和樹立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方面,在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帶規劃和發展中,荷蘭的歷史和現實經驗具有借鑑意義和參考價值。
深圳大學地處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是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帶的中心樞紐,占據「海上絲綢之路」橋頭堡的戰略位置。深圳大學以「特區大學、窗口大學、實驗大學」着稱,在國別和區域研究有着特殊的區位和資源優勢。深圳大學有多位教授在荷蘭學習和工作的經歷,畢業於萊頓大學、代爾夫特大學、格羅寧根大學、烏特勒支大學、阿姆斯特丹大學等世界名校。荷蘭萊頓大學漢學系歷史悠久,實力雄厚,且擁有歐洲最大的中文圖書館,對於大中華區政治、經濟與文化的研究可與香港大學比肩。這批「荷歸」學者與荷蘭學界長期保持密切聯繫,為中荷文化交往、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着眼國際 聚焦荷蘭
荷蘭研究中心立足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帶樞紐——深圳,着眼國際,聚焦荷蘭,將充分發揮自身的人才優勢和專業特長,整合和優化現有的荷蘭文學、歷史、哲學、法學、經濟學及語言教學方面的學術資源,促進跨學科協同發展,培育新興的交叉學科。我們圍繞社會服務和咨政服務兩大中心任務,從校內到校外,從國內到國外,從相關及相近領域拓展國別研究和區域研究的範疇,尋求新視野、新理念、新方法,推進成果利用和轉化。抓早、抓好、抓實隊伍建設,打造一支「中荷通」學術團隊,在語言、文學、社會學、法學[2]、城市治理等多個領域進行雙向交流和深度合作。
研究團隊
深圳大學荷蘭研究中心由顧問團、學術委員會、兼職研究員和特約研究員四塊組成。從荷蘭治理研究、荷蘭漢學研究、中荷語言文化對比研究、一帶一路與中荷外交四大方向進行荷蘭的研究,研究團隊具有多樣化的學術背景,研究領域覆蓋面寬,跨學科協同發展的基礎好,年齡結構合理,科研實力突出。同時,中心着力打造強大的顧問團隊,聘請中荷政府官員和着名學者擔任中心咨政或學術顧問,同時聘用一批長期在荷蘭生活和工作的「荷蘭通」為特約研究員,內外貫通,跟蹤和把握荷蘭政治、社會、文化、經濟方面的大事件,為深圳市乃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發展戰略提供鮮活、準確、及時的荷蘭國情和民情報告。
互學互鑒 互利共贏
中心與荷蘭文學出版與翻譯基金(NLPVF)會合作,組織和策劃花城出版社「雙獅」譯叢及廣西師範大學「荷蘭文化文化叢書」的翻譯和出版,目前已翻譯出版圖書近***冊,其中《達爾文的夢幻池塘》榮獲三項境內外佳作獎;《阿姆斯特丹:一座城市的小傳》在上海世博會上被作為荷蘭王國國禮。
發起於荷蘭,世界上規模最大、最有威望的新聞攝影比賽之一荷賽獎,至今天已舉辦了60屆,是國際專業新聞攝影比賽中最具權威性的賽事,其作品已成為人類所處時代和歷史的見證。中國攝影人在20年前就和荷賽獎結下不解之緣,通過荷賽獎展示了很多中國故事,中心將在此基礎上積極推進兩國攝影作品的交流,為推動中荷文化藝術交流分享舔磚加瓦。
交流活動
中心積極推動中荷友好文化交流活動:參與組織了深圳友好城市荷蘭阿爾梅勒市長代表團、荷蘭首相呂特高級商務代表團、荷蘭阿姆斯特丹市長商務團、廣東省友好省烏特勒之省長代表團、荷蘭海牙前副市長何艾倫代表團等多場政府交流活動,參與組織2011年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荷蘭主賓國活動,2014年南方文學周之「荷蘭文學中國行」活動等多場文化交流活動,為中荷雙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奠定堅實的基礎。
信息通道
未來,中心將持續升級信息通道:建立荷蘭研究數據庫,創辦荷蘭研究中心網站,開通微信公眾號,儲備圖書影視材料,建立實物展台,加大實時視頻交流。進一步打開學術窗口:夯實荷蘭治理研究、荷蘭漢學研究、中荷語言文化對比研究、一帶一路與中荷外交等研究板塊,依託世界着名學術出版社Brill創辦荷蘭研究方面的英文刊物,並通過編輯出版《荷蘭漢學名家錄》《荷蘭研究叢書》《中國人在荷蘭》《荷蘭社會調查》系列叢書。提高解決區域實際問題的綜合研究能力,提高參與重大決策能力,積極面向各級黨政機構開展多層次的、多形式、多渠道的咨政服務。拓展與中央編譯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新華社、環球網等機構的合作,為黨和政府的重大決策提供有較大學術影響力的建設性咨政報告,締造咨政智庫。藉助《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網等官媒和平台塑造本中心的國際形象,打造系列品牌文化藝術交流活動、人文社科高端論壇、專題工作坊,不斷促進中荷兩國在文化、教育、藝術、經濟、科技等領域的合作和交流,一步一個腳印推進實施,一點一滴抓出成果,搭建中荷友好的文化橋樑!
參考文獻
- ↑ 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的區別 ,搜狐,2020-05-26
- ↑ 專業介紹 | 法學專業 ,搜狐,2018-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