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漁政船是中國科技名詞。

漢字是用於記錄漢語,進行書面交流,傳承民族文化的書寫符號系統[1],也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國書法藝術[2]的載體,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蘊藏着許許多多的文化內涵。

目錄

名詞解釋

漁政船是指在漁業專屬水域執行漁政任務的船舶,又稱漁業保護船。主要用於漁場巡視並監督、檢查漁船執行國家漁業法規的情況,保護和水域環境,制止酷漁濫捕、違法排放油類、廢棄物及其他有害物質,維護漁場生產秩序,處理漁業生產糾紛;也用於監督、檢查國際漁業協定的執行情況,維護本國的漁業權益。有的漁政船兼負漁業生產指揮、發布漁情和氣象通報以及海上醫療、海難救助等任務

類型

一般按大小分為3類:大型的總噸數在千噸以上,中型的數百噸,小型的只有幾噸至幾十噸。大、中型一般用於外海漁場,小型用於近海或內陸江、河、湖泊和水庫漁業。

性能

為適應監督、檢查並在必要時追捕、扣留違章的需要,漁政船的航速較高,大中型通常為14~20節,小型有的達20餘節;穩性和適航性也高於或相當於漁船。為了便於在漁船密集的漁場中巡航和在水上與漁船相靠,操縱性能較好,干舷較低。

設備

一般包括遠距離攝影、錄象、錄音設備和測量水質、檢查漁具並能記錄違章漁船確切位置和航跡的專用儀器、設備和工具。夜間執行任務時需用照明彈和大功率探照燈,對付暴力威脅或抗拒漁政檢查的輕武器以及比較先進、齊全的導航設備。大中型漁政船配有電台、雷達、無線電測向儀、音響探測儀、掃描聲納、衛星導航、通訊設備等。有的船還配有高速小艇和直升飛機。

發展

福建鋼質漁政船經歷了由國內外引進購買到自行建造的發展過程。民國15年(1926年),陳嘉庚先生創辦的集美學校高級水產航海部向法國購買一艘274噸鋼質拖網漁船作為學生實習之用。嗣後,福建鋼質漁船的建造和引進停頓了30年。

1959年,福建省水產局委託上海滬東造船廠,建造一艘113型鋼質混合式漁船,命名為閩指一號,作為福建省駐浙江省辦事處的漁業生產指導船。同年,國家水產部又撥給111型鋼質混合式漁船一艘,與閩指一號配對。隨後,此二船被福建省漁業公司生產籌備處改為閩漁201、閩漁202號漁業生產船。

60~70年代,福建省漁業發展很快,為了加強對海上漁業生產的指導與管理,1979年,福建開始建造用於漁政管理的漁政船。福建省漁輪修造廠為福建省水產廳漁政處承造2艘漁政船(漁政801、802)。船長40.49米,型寬7米,型深2.9米,吃水1.6米,滿載排水量350噸,主機為6300CI,功率440千瓦(600HP)。兩艘漁政船於1979年11月同時開工,1981年4月竣工。

1983年,福建省漁輪修造廠又為福建省水產廳漁政處承造3艘漁政船,於12月竣工交付使用。其中660千瓦漁政船2艘(漁政809、漁政817),主要參數:船長39.9米,型寬6.1米,型深3米,吃水1.6米,滿載排水量193噸,航速12節,主機3A12功率3×220.8千瓦(300馬力);185千瓦漁政船1艘(漁政808),主要參數:船長28.8米,型寬6米,型深2.6米,吃水1.8米,滿載排水量134噸,航速10.2節,主機6160A-14功率185千瓦(250馬力)。

翌年,福建省漁輪修造廠再為福建省水產廳漁政處建造1艘185千瓦(250馬力)漁政船(漁政816)。主要參數:船長28.8米,型寬6米,型深2.6米,吃水1.8米,滿載排水量130噸,航速11節,主機6E150功率185千瓦(250馬力)。於12月完工交付使用。

福建省漁輪修造廠,自1979年至1984年末,共建造6艘漁政船,合計功率2572kW(3498馬力),滿載排水量1350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