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補食物
溫補食物,是應用溫熱性食物進行補益的方法,適用於陽虛或氣陽虧損,如肢冷、畏寒、乏力、疲倦、小便清長而頻或水腫等症患者,也常作為普通人的冬令進補食物。 溫補性食物有羊肉、牛肉、雞肉、狗肉、鹿茸等;益腎食品有腰果、芡實、山藥熬粥、栗子燉肉、白果燉雞、大骨頭湯、核桃等。
目錄
包含種類
- 龍眼肉:補心安神,養血益脾。
- 荔枝:甘溫養血,益人顏色。
- 飴糖:補中緩急,潤肺止咳。
- 扁豆:健脾養胃,化濕解暑。
- 山楂:消食健胃,活血化淤。
- 胡桃:補腎助陽,斂肺止喘。
- 穀食類:面、蠶豆、豆油、酒、醋。
- 蔬菜類:生薑、大蒜、大蔥、韭、胡荽菜、芥子、胡蘿蔔、薤白。
- 果品類:李、橄欖、木瓜、烏梅、粟、葡萄、大棗。
- 食糖類:蜂蜜、白糖、砂糖。
- 禽獸類:雞肉、雉肉、羊肉、牛肉、鹿肉。
- 鱗介類:鯽魚、鰣魚、鯉魚、海蝦、鱔魚、鰱魚、胖頭魚、鯇魚、泥鰍、鮑魚[1]
溫補法
應用溫熱性食物進行補益的方法,較適用於因陽氣虛弱且有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等症狀的人群,宜在冬春季採用。羊肉、狗肉、河蝦、海蝦、大棗、龍眼肉等偏溫的食物具有溫補腎陽,禦寒增暖,增強性功能等作用,都是溫補法可以選取的食物。
「民以食為先」,如果飲食得當,就如同有了一個保健醫生,時刻幫助你提高身體素質,抵禦外界的各種疾病。同樣,飲食的宜忌,歷來也為百姓所重視。那麼春季的飲食宜忌是什麼呢? 唐代醫家孫思邈說:「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明代高濂《遵生八箋》中也記載:「當春之時,食味宜減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說:春季肝旺之時,要少食酸性食物,否則會使肝火更旺,傷及脾胃。此時可以多食一些性味甘平的食品。
所以,春令時節可以多食:
1、山藥:「溫補而不驟,微香而不燥」,具有健脾補胃,補虛弱的作用。
2、春筍:除了富含蛋白質外,還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如鈣、磷、鐵和多種維生素。 鮮食尤佳。
3、豌豆苗:時令性蔬菜,對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來說,榨取鮮汁飲用,最為適宜。
4、韭菜:溫中行氣,溫腎暖陽。對腰膝酸軟、陽痿、遺精有較好的功效。韭菜溫而益人,以初春早韭和即將下市的韭菜最好。 要順應春升之氣,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尤其早春仍有冬日余寒,可選吃韭菜、大蒜、洋蔥、魔芋、大頭菜、芥菜、香菜、生薑、蔥。這類蔬菜均性溫味辛,既可疏散風寒,又能抑殺潮濕環境下孳生的病菌。 5、香椿葉:具有消風、解毒、健胃理氣之功。春令時菜,食其嫩葉,入饌甚香,常作涼拌豆腐、炒雞蛋食用。然而香椿葉又是「發物」,有宿疾者勿食。 其他如扁豆、菠菜、菜花、芫荽、大棗、蜂蜜、豆、奶製品,禽蛋、瘦肉及水果均適宜春季食用。 依據中醫理論,春季也有些應忌食的物品。如春三月忌吃羊肉、狗肉、鵪鶉、蕎麥、炒花生、炒瓜子、海魚、蝦及辛辣物等。
性溫味甘的食物首選穀類,如糯米、黑米、高梁、燕麥、黍米;蔬果類,如刀豆、南瓜、扁豆、紅棗、核桃、栗子;肉魚類,如牛肉、豬肚、鯽魚、花鯉、鱸魚、草魚、黃鱔等。
早春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如韭菜、大蒜、洋蔥、魔芋、大頭菜、芥菜、香菜、生薑、蔥。這類蔬菜均性溫味辛,既可驅散風寒,又可殺菌。
晚春時節,多吃清解里熱、滋養肝臟的食物,如蕎麥、薺菜、菠菜、芹菜、菊花苗、萵筍、茄子、黃瓜、蘑菇等。 至於新鮮水果,雖有清熱生津解渴作用,但大多味酸而不宜在春天多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