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渭南市隶属于陕西省,古称下邽、莲勺。位于东经108°50′-110°38′和北纬34°13′-35°52′之间,地处陕西关中渭河平原东部,是陕西省的“东大门”,早在秦汉之际,渭南就已享有“省垣首辅”,“形胜甲于三秦”的美誉。总面积约13134平方千米,户籍人口560万(2010年六普数据)为陕西省农业大市和人口第二大市。辖临渭区、华州区2个市辖区,大荔、富平、白水、潼关、蒲城、澄城、合阳7个县以及韩城、华阴2个县级市,其中韩城为省内计划单列市试点,享有设区市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行政级别升格为副市厅级建制,财税体制省直管。

渭南位于八百里秦川最宽阔的地带;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华夏”之称即来源于渭南,“华”即取自西岳华山之“华”,“夏”则取自夏阳之“夏”,而对于中国历史文化进程产生十分重要影响的三圣(史圣司马迁,字圣仓颉,酒圣杜康)也都从渭南走出并终于华夏文明史大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渭南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是中原地区通往陕西乃至大西北的咽喉要道,又是新欧亚大陆桥的重要地段,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段的关键组成部分,还是西北唯一一个拥有三大国家级经济区叠加政策(“关天经济区”,“陕甘宁革命老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的地级市。[1]

目录

历史沿革

渭南作为县名,始于前秦苻坚甘露二年(360年),以县城在渭水之南而得名。

夏(约前21—前16世纪),传说属雍州,为有扈氏族活动区,境内有芮国、虞国等诸侯方国。商(约前16—前11世纪),纳入中央王朝的核心统治区域,西部为骊戎国之地。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属当时的京畿之地,境内诸侯国列布,著名者如韩城之韩国、芮国,华州之郑国。东周(前770—前256),春秋时东部属晋,西部属秦。秦孝公十年(前668)秦伐土邽戎,在今渭河以北置下邽县,县治在今故市镇附近的故县村。次年置郑县,辖今渭河之南地。战国时,渭南东部先属魏,魏襄王五年(前314年)献于秦,辖渭河以南、洛河以东地区。

秦(前221—前206),渭河以南属骊邑,渭河以北属下邽。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设内史,辖骊邑、下邽等,此时,北部还设有莲勺县,据《汉书·地理志》载:“当属内史”。西汉高祖元年(前206),项羽进军关中,封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骊邑、下邽一度属之,莲勺亦当属之。二年,汉设渭南、河上二郡。郑、骊邑属渭南郡,莲勺属河上郡。九年(前198年)撤二郡,复隶内史。前197年七月,骊邑更名新丰。建元六年(前135年),分内史为左右。新丰、郑、下邽属右内史,莲勺属左内史。太初元年(前104年),改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冯翊。新丰、下邽、郑属京兆尹,莲勺属左冯翊。新莽始建国元年到地皇四年(9—23年),设烈郡、新丰、下邽、莲勺各县属之。东汉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下邽并入郑县,属京兆尹;莲勺数左冯翊。密畤县,当时在此时并入新丰,属京兆尹。建和元年(147年),又恢复下邽县,改隶左冯翊。魏(220年—265年),改京兆尹为郡,左冯翊为冯翊郡。新丰、郑县隶雍州京兆郡、下邽、莲勺隶雍州冯翊郡。

晋(265年—316年),新丰、郑县仍隶雍州京兆郡,下邽、莲勺仍隶雍州冯翊郡。东晋前秦苻坚甘露二年(360年)正月,割新丰、郑县地,置渭南县(县域在今老城北),隶雍州京兆郡。下邽、莲勺仍属雍州冯翊郡,后秦时,渭南、下邽隶属未变,唯据《太平寰宇记》载:“姚苌废莲勺县。”北魏登国元年(386年),因避道武帝拓跋珪名讳,改下邽为夏封县,迁治于雄霸城(今巴邑镇)。太和三年(479年)复设莲勺县,废夏封入莲勺,隶雍州冯翊郡。孝昌三年(527年)改渭南县为南新丰县,并设渭南郡,治所迁至今县城东南四里明光塬上。西魏大统三年(537年),复设夏封县,与莲勺同隶雍州冯翊郡。废帝二年(553年),分置灵源、中源二县,改南新丰县为渭南县。三县均隶雍州渭南郡。北周建德三年(574年),废渭南郡、灵源、中源入渭南县,属雍州京兆尹。同年因莲勺界内屡有“群盗”,置延寿郡,郡治在夏封县,领夏封、莲勺。

隋初,置雍州,不久改为京兆郡,渭南属之。开皇三年(583年),废延寿郡。大业元年(605年),改夏封为下邽,与莲勺同属冯翊郡。大业十年(614年),将下邽县治迁到今下吉城,隶同州。

唐武德元年(618年),渭南改隶华州。垂拱元年(685年)华州改为太州。神龙元年(705年)又复为华州。天授二年(691年)七月,析渭南、庆山置鸿门县,县治在零口镇。同时设鸿州,领渭南、庆山、鸿门、高陵、栎阳等县。大足元年(701年),废鸿州及鸿门县,渭南属雍州。开元元年(713年),渭南隶京兆府京兆郡。自武则天垂拱元年将华州改为太州后,州名几经更改,下邽县隶属未变:开元元年,为华州华阴郡;天宝元年(742年),州废郡存;乾元元年(758年),又改名为华州,上元二年(761年),再改为太州;宝应元年(762年),复名为华州;宝历元年(825年),复为太州;乾宁四年(897年),为兴德府;光化三年(900年),为华州。五代后梁时,渭南隶大安府;后唐、后晋、后汉一直隶京兆府,后周显德二年(956年),改隶华州。下邽县一直隶华州。北宋建隆元年(960年),改华州为镇国军;至道三年(997年),陕西路华州华阴郡;皇佑五年(1053年)该镇国军为镇潼军,渭南属之。熙宁六年(1073年)撤渭南,入郑县。

元丰元年(1078年)恢复渭南县,隶永兴军路华州华阴郡。下邽县,一直隶华州华阴郡。金皇统二年(1142年),改永兴军路为京兆府路,改镇潼军为金安军,渭南、下邽属之。元中统元年(1260年),改金安军为华州。至元元年(1264年),并下邽入渭南,曰并管。十六年(1279年),改京兆路为安西路,二十三年(1286年),置陕西等处行中书省。黄庆元年(1312年),改安西路为奉元路,渭南隶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奉元路华州。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革“并管”名,下邽化为渭南县,县境始跨渭水南北,隶陕西省等处承宣布政史司西安府华州,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十一月直隶西安府。

清,渭南县、富平县隶陕西省西干鹿道西安府,其余十州县隶属陕西潼商道同州府。

民国初属关中道,1928年属陕西省。

1948年到1949年,渭南市境内陆续解放,各县人民政府废除了民国时期的保甲制,实行区、乡、村三级制。渭南分区时6县共设82区2市621乡,大荔分区时8县共设72区2市580乡,富平县设13区2市96乡。除已划出的临潼、蓝田县外,境内共设136区6市1011乡。

1950年5月渭南专区对县以下行政区划进行了缩编,全区13县共设105区908乡,富平县设10区97乡。剔除临潼、蓝田二县,境内共设92区787乡。

1956年,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各县相继对区划进行了调整,并小乡为大乡,乡下辖高级农业合作社。

1958年9月各县相继撤乡,成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公社下设生产大队、生产队。同年11月,并小县为大县,今境内共设渭南、蒲城、大荔、韩城四县。县以下区划随即进行了调整,并小社为大社,下设管区、大队、生产队,除临潼、蓝田二县,境内共设42个公社234个管区。

1961年8月恢复华县、华阴、潼关、合阳、澄城、白水、富平县后,各县对县内行政区划重新整编,撤销管区,实行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制。境内的11个县(除临潼、蓝田)共设208个公社,渭南、蒲城、富平三县在公社之上还设有区工委。1975年11月区工委撤销。1980年1月将蒲城县的高楼河、肖家堡、阿庄、广阳4个公社划归铜川市。到1982年,全区13县共辖304个公社(镇)3939个生产大队21918个生产队。

1984年渭南、韩城改县为市(县级),驻地城关镇改为街道办事处。按照政社分设的规定,各县(市)普遍撤销公社、大队、生产队,实行乡、村建制,全区共设街道办事处2个,乡180个,镇55个,村3139个。

1988年移民返回库区,大荔县增设了6个乡,华阴县增设了3个乡。

1990年12月27日,撤销华阴县,设立华阴市(县级),以原华阴县的行政区域为县级华阴市的行政区域。

1994年12月17日,撤销渭南地区和县级渭南市,设立地级渭南市,市人民政府驻东风街83号。原渭南地区的华阴、韩城两个县级市由陕西省直辖,渭南市代管。

2012年5月25日,陕西省委省政府下达有关文件规定,韩城市成为陕西省内计划单列市试点,行政级别升格为副市厅级建制,拥有与设区市等同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独立财税管理体制实现省直管,省级相关文件不经过渭南直接下发韩城市。

2015年10月,国务院批复省人民政府《关于渭南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请示》,同意撤销华县,设立渭南市华州区,以原华县的行政区域为华州区的行政区域。

行政区划

截至2016年,渭南市下辖2个市辖区(临渭区、华州区)、7个县(潼关县、大荔县、澄城县、合阳县、蒲城县、富平县、白水县),并代管2个县级市(韩城市、华阴市) 和四个市委、市政府直接派出具有县级管理权限与职能的行政机构(国家级渭南高新区、省级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卤阳湖现代产业综合开发区、华山风景名胜区 ),面积13134平方千米。

临渭区

杜桥街道、人民街道、解放街道、向阳街道、站南街道、双王街道、良田街道、崇业路街道、白杨街道、桥南镇阳郭镇故市镇下吉镇三张镇交斜镇辛市镇崇宁镇孝义镇吝店镇官底镇官路镇丰原镇阎村镇龙背镇官道镇

华州区

华州街道、杏林镇赤水镇高塘镇大明镇瓜坡镇莲花寺镇柳枝镇下庙镇金堆镇

潼关县

城关街道、秦东镇太要镇桐峪镇代字营镇

大荔县

城关街道、许庄镇朝邑镇安仁镇两宜镇羌白镇官池镇冯村镇双泉镇下寨镇韦林镇范家镇苏村镇赵渡镇埝桥镇段家镇

蒲城县

城关街道、永丰镇罕井镇党睦镇孙镇、高阳镇]]、龙阳镇苏坊镇兴镇荆姚镇陈庄镇椿林镇洛滨镇尧山镇龙池镇桥陵镇

澄城县

城关街道、王庄镇韦庄镇寺前镇冯塬镇交道镇尧头镇赵庄镇安里镇庄头镇

白水县

城关街道、尧禾镇杜康镇西固镇林皋镇史官镇雷牙镇北塬镇

合阳县

城关街道、甘井镇坊镇洽川镇新池镇黑池镇路井镇和家庄镇王村镇同家庄镇百良镇金峪镇

富平县

城关街道、庄里镇张桥镇美原镇流曲镇淡村镇留古镇老庙镇薛镇到贤镇曹村镇宫里镇梅家坪镇刘集镇齐村镇

韩城市

新城街道、金城街道、龙门镇桑树坪镇芝川镇西庄镇芝阳镇板桥镇

华阴市

岳庙街道、太华路街道、罗敷镇孟塬镇华西镇华山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渭南市位于东经108°50′-110°38′和北纬34°13′-35°52′之间,地处陕西关中渭河平原东部,东濒黄河与河东古邑运城、陕州故地三门峡、帝尧都邑临汾相毗邻,西与千年帝都西安、咸阳相接,南倚秦岭与商洛为界,北靠桥山与革命圣地延安、铜川接壤。南北长182.3公里 ,东西宽149.7公里,总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渭南地势以渭河为轴线,形成南北两山、两塬和中部平川五大地貌类型区,中部渭河冲积平原是八百里秦川最宽阔的地带。地势属于华北地台的陕甘宁盆缘区,地质呈现南北隆起,中部断陷的阶梯状地堑构造。南北高,中间低,东西开阔,呈仰瓦状。海拔330—2645米之间。外围是台塬,垦耕历史悠久。南部黄土台塬与洪积扇相间,素有“长捻原”之美称。南北边缘为石质山地。

天气特征

渭南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宜。无霜期199-255天, 春季气候多变,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风送爽,冬季晴冷干燥,年均气温12-14℃,年雨量600毫米左右,年日照2200-2500小时。气候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但伏旱、秋涝和夏季干热风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较大。[2]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截至2002年底,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种共51种。其中储量大、易开采的20多种。煤、钼、金、石为优势矿种。素有“黑腰带”之称的渭北煤田绵延200千米,年产煤炭千万吨以上,开发利用规模居陕西省之首;钼矿已探明储量1,000,115金属吨,居中国第二位;金矿石探明储量21.7万金属吨,占陕西省48.4%;地热水和医饮兼用矿泉水资源丰富,其中大荔矿泉水日出水5.6万吨,被誉为“中国之冠,世界罕见”。能源矿产4种,金属矿产8种,稀有、稀散、稀土元素8种,非金属矿产31种,矿产地238处。已探明并列入储量表的矿产38种,产地221处。钼、铅、铜、铌、硒5个矿种储量居陕西省第1位,其中钼居中国前3位;铁、铝土矿、铼储量居陕西省第2位;金矿储量居陕西省第3位;煤、大理石和石墨储量居陕西省第4位。

煤层气分布在澄合、韩城矿区1000平方公里范围内,预测韩城矿区煤层气资源总量2080.27亿立方米,预测可开采储量为1907.66亿立方米。

黑色金属矿产主要是铁矿,具有规模小、品位低、埋藏浅、组分单一的特点。矿区3处:韩城市阳山庄铁矿、潼关太要铁矿和华阴市铁岔沟铁矿。中型矿床1处,小型矿床2处。截至2002年底,保有储量3312万吨。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有铜、铅、钼、铝土矿和钨矿共5种,产地13处,前4种矿产有探明储量。

铜矿:矿区1个,即金堆城钼矿之伴生铜矿,截至2002年底,保有储量18.7万吨,是陕西省最大的铜矿。

铅矿:矿产地3处,华阴市华阳川大型铀铌铅共生的铅矿1处,潼关县蒿岔峪金矿伴生铅矿产地2处。截至2002年底,保有储量61.9万吨(铅金属量)。

钼矿:产地6处,大型1处,中型2处(与铀矿共生1处)、矿点3处。陕西华县金堆——洛县黄龙铺钼矿田位于小秦岭西北端华山南坡,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华县金堆城钼矿床、桃园钼矿床为矿田的重要支柱。截至2002年底,保有资源储量88.25万吨。

铝土矿:产地2处,截至2002年底,资源量59.9万吨,分布在渭北韩城市、澄城县一带,均为小型矿床。贵金属矿产主要是金、银矿。金矿是渭南市优势矿种之一,截至2002年底,矿产地26处,有砂金1处。岩金主要分布在小秦岭金矿田西段,以潼关县分布最多,华阴市和华县也有分布。截至2002年底,保有资源/储量约23吨(金属量)。金矿大多伴生有银、铜、铅、锌、硫等矿产。银矿资源主要以伴生矿形式出现,保有资源储量为15吨(金属量),独立银矿点仅2处,位于华县白花岭及木子沟。

非金属矿产:冶金辅助原料矿产主要是耐火粘土和熔剂白云岩等。

耐火粘土:有中型矿产地1处,为澄城县三眼桥矿区;矿点1处。截至2002年底,保有资源储量339.5万吨。

熔剂白云岩:中型矿1处,为韩城市阳山庄熔剂白云岩矿区;矿点1处,为蒲城尧山白云岩矿。

化工原料矿产共有5种,分别是硫铁、磷、盐、泥炭、腐植酸煤,产地15处,仅有硫和腐植酸煤有探明储量。

硫铁矿:分单一硫矿和伴生硫矿。单一硫矿主要分布在澄城县、蒲城县,有小型矿床1处和矿点1处。截至2002年底,澄城县三眼桥硫矿黄铁矿资源储量134万吨矿石,停采。伴生硫矿有3处,截至2002年底,保有资源储量2206.1万吨硫,金堆城钼矿中伴生硫矿占2204.1万吨硫。

磷矿:矿点1处,为潼关县玉石峪磷矿点,含矿层西起潼关李家村乡的玉石峪,向东经桐峪,延至河南境内。另外,韩城市阳山庄铁矿中的磷灰石亦可综合利用。

盐矿:矿点4处,主要分布在富平、蒲城、大荔,以富平卤泊滩为主。

泥炭:矿点2处,分布于渭南市城区南约13公里~15公里处。临渭区奓寺、严琛坡一带泥炭矿资源远景储量为681.72万吨,另外还有临渭区大王乡泥炭矿。

腐植酸煤:矿点2处,蒲城县蔡邓腐植酸煤矿探明储量211万吨,地质工作程度低。

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产有20余种,探明储量的主要有水泥用灰岩、饰面用大理岩、石料片麻岩等。另外还有花岗岩、蛭石、石墨、硅石、高岭土等。

水泥用灰岩:矿区9处,截至2002年底,资源储量5394万吨,主要分布在中、北部的韩城、蒲城、白水、富平一带。

饰面用大理岩:在富平、华县、潼关有分布,富平县老庙兰山大理石矿属中型矿床。潼关—华县一带太华群中的大理岩易于露天开采,远景较好。截至2002年底,保有资源储量533万立方米。[3]

地热资源

以温泉形式出露地表,已知的有蒲城袁家坡温泉,水温27℃~31℃;汤里温泉,水温26℃~34℃;常乐温泉,水温43℃;合阳洽川瀵泉,水温29℃。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勘探与开发结合,获得了一些成果,如:渭南市迎宾馆、煤田129队、兵工051基地地热井。

境内地热水水面高程在海拔380米左右,故被称为“380”奥陶系灰岩水,分布在合阳、澄城、蒲城、大荔、韩城、白水、富平7县(市)境内。据省煤炭和地质部门勘探资料,年可开采量1.25亿立方米~1.57亿立方米。位于合阳县洽川镇附近黄河岸边的瀵泉,是一个有7处出水的上升泉群,分别呈南北向北东向排列,出露于黄河心滩及漫滩上,总流量达3485.78立方米/小时,高程为348米~352米,水温29℃~31℃,矿化度小于1克/升,流量稳定,水化学类型属重碳酸—硫酸氯化物型,与区域奥陶系灰岩地下水的水质相同。1986年洽川镇农民利用地处瀵泉附近的地下水资源,自筹资金打成9眼自喷地热水井,出水量150立方米/小时,浇地333公顷。1990年10月在独店乡秦南村鸿沟打成1眼机井,井深480米,涌水量80立方米/小时,经省有关部门检测属天然矿泉水 。

位于澄城县交道乡西塘村西坡下洛河干流东侧的温泉,涌流量1.43立方米/秒,年涌水量达4508.65万立方米,水温29℃。同时,矿区也有出露。权家河煤矿年涌水量770万立方米,董家河煤矿年涌水量310万立方米。三处合计年涌水量5589.65万立方米。蒲城县沿洛河的东陈镇袁家坡、永丰镇温汤村和平路庙乡常乐村都有温泉出露,水温26℃~43℃,总流量2.2立方米/秒,水化学类型属重碳酸—钠镁型,矿化度0.9克/升。水位高程360米~375米,属奥陶系灰岩断层裂隙水。大荔县洛河南岸段家乡育红村北一级阶地打成自喷温水井4眼,水温41℃,单井涌水量239.9立方米/小时~588.5立方米/小时,日涌水量5.4万吨,自喷水压高出地面29米,矿化度0.97克/升,水化学类型属碳酸、重碳酸—钠钙型。经国家鉴定为医、饮兼用型优质天然矿泉水。2002年,大荔洛北已有18个乡镇240个行政村的40万人饮用上优质矿泉水。渭南市政府招待所地热井,井深2451米,水量55立方米/小时,实测井口水温为92℃,水质属C1-Na+型水,为优质医疗保健热矿水 。

生物资源

野生动物300多种,受国家保护的丹顶鹤、黑鹳、青羊、大天鹅等23种珍禽珍兽驰名全国。人工饲养的畜禽20多种,其中秦川牛、关中驴、奶山羊等量大质优。

渭南市植被区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林木区系成分主要为华北和西北的温性、寒性树种。全市有野生维管植物190多科800多属2500种。栽培植物150种,其中粮食作物17种,经济作物7种,蔬菜作物39种。中药材215科931种。野生动物360种。家畜家禽48种。农业昆虫12目109科1800余种。各种微生物125种。乔灌木61科147属389种。藤木植物主要有柴藤、葛藤等。草木植物繁多,野生果树17种22个品种。人工栽培干鲜果树20种226个品种。四旁绿化树种20多种。观赏植物50科120属400种1000多个品种。据统计,全市具有价值较高或有发展前途的植物631种。这里所选录的种类,仅以现阶段利用价值较高的野生植物为主;对少数价值高的特种经济作物和一般栽培作物而有新用途者也适当选入;同时,也收录了一部分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种类。

水资源

渭南除黄、渭、洛三大过境河流外,还有发源于秦岭的沋河、赤水河、罗夫河、潼河等。

主要还有千河、漆水河,石头河及发源于北部山区的大峪河、滹水河、白水河、盘河、芝水河、孔走河等。 渭南市水资源总量20.06亿立方米,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4.4%。其中分布于黄龙山区0.74亿立方米,渭北高塬沟壑区2.55亿立方米,渭北台塬区4.57亿立方米,渭河平原区6.63亿立方米,渭河南塬区1.32亿立方米,秦岭山区4.25亿立方米 。

地表水资源:渭南市多年平均径流量8.88亿立方米,占全省地表水资源量的2.11%。平均径流深67.6毫米,较全省204毫米平均径流深低136.4毫米。境内因受降水的地域分布与地形、地貌等下垫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年径流与年降水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南北呈带性差异,径流深由南、北山地向渭河平原递减。秦岭山地年平均径流深325毫米;渭河南塬年均径流深103毫米;北部黄龙山区年均径流深85毫米;渭北台塬区年均径流深37毫米;渭河平原平均径流深20毫米。

地下水资源:渭南市地下水和总补给量为15.08亿立方米。其中降雨入渗补给10.69亿立方米,河流渗漏补给0.81亿立方米,渠道渗漏补给1.50亿立方米,农田灌溉渗漏补给0.92亿立方米,井灌回归补给0.61亿立方米,库塘渗漏补给0.18亿立方米,山前侧向补给0.37亿立方米。从年总补给量中剔除潜水蒸发量1.72亿立方米,矿化度大于2克/升水量1.73亿立方米,全市地下水有效资源量为11.63亿立方米。分布于黄龙山丘区2.12亿立方米,渭北台塬区2.71亿立方米,渭河平原区4.51亿立方米,渭南塬丘区1.14亿立方米,秦岭山岭区1.16亿立方米。境内地下水可开采量为埋深小于100米,矿化度小于2克/升,井深小于300米等条件下的水量,选用平均开采系数0.571,全市地下水可开采量为6.56亿立方米,占地下水有效资源量56.4%。

土地资源

渭南市有林地面积26.32万公顷,林木蓄积量84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15.9%。天然草场14.8万公顷。耕地面积54.61万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34.4万公顷。

区域人口

根据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渭南市2012年常住人口为5286077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5394806人相比,十年共减少108729人,减少2.02%。年平均减少0.20%。

渭南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445151户,家庭户人口为497997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4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79人减少0.34人。

渭南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682710人,占50.75%;女性人口为2603367人,占49.25%。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48下降为103.05。

渭南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743257人,占14.06%;15-64岁人口为4076063人,占77.11%;65岁及以上人口为466757人,占8.83%。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11.71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9.0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70个百分点。

区域经济

综述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349.01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2.38亿元,增长4.7%,占生产总值的15.0%;第二产业增加值743.23亿元,增长15.3%,占55.1%;第三产业增加值403.40亿元,增长9.6%,占29.9%。人均生产总值25327元,比上年增长11.7%。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623.43亿元,占生产总值的46.2%,比上年提升0.6个百分点。

2015年,生产总值达到1469.08亿元,是2009年的2.3倍,年均增长12.6%。人均GDP由11728元提高到27452元,年均增长12.4%。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2.06亿元,是2009年的2.55倍,年均增长1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03.22亿元,是2009年的2.5倍,年均增长16.5%。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5472元和8705元,年均增长13.4%、17.4%。

第一产业

渭南市已形成了粮食、棉花、苹果、烤烟、花生、秦川牛、奶山羊、笼养鸡、生猪、渔业10大商品基地。2013年粮食播种面积520千公顷,比上年下降0.3 %。其中,夏粮293千公顷,下降1.6%;秋粮227千公顷,增长1.5 %。粮食总产量211.17万吨,下降5.9%。其中,夏粮97万吨,下降13.9%;秋粮114.16万吨,增长2.3%。

2013年渭南市蔬菜面积113.40万亩,比上年增长2.0%,产量225万吨,增长5.0%;水果面积260.4万亩,增长4. 7%,产量283.10万吨,增长0.4%;瓜类面积52.70万亩,增长11.9%,产量130.99万吨,增长11.4%。

2013年大牲畜出栏8.32万头,较上年增长0.1%,其中牛出栏8.28万头,增长0.2%,猪、羊、家禽分别出栏251.64 万头、60.26 万只、968.80万只,同比依次增长5.0%、4.6%、4.1%;年末大牲畜存栏28.56万头,较上年增长0.6 %,其中牛存栏28.45万头,增长0.6%,猪、羊、家禽存栏依次为216.30万头、102.70万只、1199.93万只,分别下降0.1%、4.7 %、5.9%。肉、蛋、奶产量分别为21.57万吨、10.52万吨、39.26万吨,依次增长4.6%、4.8%、3.8%。

第二产业

2013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56.83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03.30亿元,增长16.3%。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728.47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重工业1514.26亿元,增长8.6%;轻工业214.21亿元,增长4.2%。八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87.05亿元,增长8.0%。其中,能源工业572.03亿元,增长11.1%,化工工业127.70亿元,增长11.1%;装备制造业93.58亿元,增长1.6%;有色冶金工业631.98亿元,增长4.1%;食品工业157.07亿元,增长3.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90.56亿元,增长39.0%;医药制造业4.13亿元,增长4.5%;纺织服装工业10.00亿元,下降19.5%。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55.51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利税65.05亿元,下降8.2%;实现利润19.71亿元,下降23.3%;亏损企业亏损额29.22亿元,下降8.7%。

2013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6.40亿元,比上年增长12.4%。资质以上建筑业累计总产值213.81亿元,下降3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40.48亿元,下降46.7%。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共签订合同额373.40亿元,下降4.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70.73万平方米,下降1.9%。

第三产业

2013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69亿元,增长10.0%;电信业务总量8.60亿元,增长6.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9.97万户,其中城市家庭28.93万户,农村家庭37.92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64.01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35.92万户;年末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133.98万户,比上年末增加9.43万户。电话普及率25部/百人。互联网宽带用户数42.17万户。

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7.23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26.60亿元,增长22.3%。

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74.94亿元,比上年增长17.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92.29亿元,增长8.3%。 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42.59亿元,增长9.1%;餐饮收入324.64亿元,增长16.1%。

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8%。八大类价格指数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9%,居住类上涨1.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8% ,衣着类上涨1.6%,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0%,交通和通信类上涨0.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2.6%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6%。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2.1%,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1.9%。

201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22.40亿元,较年初增加174.67亿元,增长13.0%,其中储蓄存款余额990.62亿元,增加114.19亿元,增长13.0%。金融机构贷款余额726.02亿元,增加103.49亿元,增长16.6%,其中短期贷款323.22亿元,增加59.74亿元,增长22.7%,中长期贷款361.21亿元,增加59.71亿元,增长19.8%。

2013年渭南市保险业保费收入40.57 亿元,比上年增加5.16亿元,支付赔款6.97亿元,较上年多赔1.30亿元。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1.19亿元,赔付6.22亿元;人寿保险保费收入29.38亿元,赔付0.75亿元。[4]

社会事件

卫生事件

2013年末渭南拥有卫生机构4137个,其中医院84 个,社区服务中心(站) 65个,卫生院187个;拥有床位19724张,其中医院12741张,卫生院5325张;卫生技术人员24504人,其中医师6878人(执业医师5203人)。年末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417.89万人,参合率达 98.75%。

教育事件

2012年末渭南市有全日制高等院校1所,在校学生1.70 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64所,在校学生5.5万人;普通中学368所,在校学生32.1万人;小学1175所,在校学生27.7万人;幼儿园1037 所,在园幼儿16.2万人;特殊教育学校6所,在校学生44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81%,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7.84%。小学辍学率11.41%, 初中辍学率为8.23%。2012年高考文理两科类各批次上线人数继续处于全省前列,渭南市一批本科上线7582人,比2011年增加1225人,二批本科上线 18387人,比2011年增加了2324人。渭南市2012年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2245人。

位于市内高等院校有渭南师范学院、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科技事件

2013年渭南市地方登记的科技成果共35项,其中,农业、生物新品种6项,新产品6项,新工艺6项,新技术6项,行业标准2项,新材料1项,国家标准1项,其他5项。

2013年登记各类技术合同54项,合同成交总额6272.21万元。其中,技术开发合同20项,成交金额3648.53万元;技术转让合同12项,成交金额2031.68万元;技术服务合同22项,成交金额592万元。

2013年受理专利申请量1554件,其中发明专利411件,实用新型专利 561件,外观设计专利582件;专利授权量529 件,其中授权发明45件,实用新型324件,外观设计160件。

文化事件

2013年渭南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5.10亿元,比上年增长27.2%,占生产总值的2.6%。

2013年末渭南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一元剧场文化惠民演出1094场。文化馆12个,文化站149个,艺术表演场馆12个。公共图书馆11个,藏书75.1万册。市级无线广播电台1 座,广播节目 2 套,市级无线电视台 1 座,电视节目2套;全市电视综合覆盖率96.75%,广播综合覆盖率94.95%,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覆盖率100%。

社会保障

2013年末渭南城镇职工参加养老保险43万人,其中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39.3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9.70万人;参加工伤保险27.80万人;参加生育保险11.97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139.94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58.88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81.06万人。

2013年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39个,共有床位0.24万张,收养0.2万人。2013年末纳入城市低保3.02万户、6.94万人,人均月保障标准360元;纳入农村低保9.25万户、27.45万人,保障标准每人每年最低2020元。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23所,五保对象0.64万人,其中集中供养0.14万人,供养标准每人每年最低5200元,分散供养每人每年最低4700元。

基本设施

境内交通发达,陇海铁路、包西铁路、侯西铁路、宁西铁路、大西客专、郑西客专、黄韩侯铁路、连霍高速、西禹高速、渭蒲高速、榆商高速贯穿南北。连霍、西禹高速公路,108、310国道,101、106等7条省道,同陇海、西延、西韩、西南等6条铁路纵横交错,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县县通铁路,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43.2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为268.4公里,均居陕西省各市之首。渭南中心城市距省会西安60公里,距咸阳国际机场90多公里。[5]

历史文化

民俗文化

渭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的又称“华夏”即源于渭南:“华”即华山,“夏”指“夏阳”特指横亘于这区间的狭长地域。由这里产生的文明即就是“华夏文明”,因此渭南也有“华夏之根”的称谓。因其卓著,故延伸为后世中华民族之典。距今约80万年前的“蓝田猿人”,曾在市域内繁衍生息;“大荔人”头骨化石,是 距今约20万年前的原始人类化石;“禹门口洞穴堆积”是旧石器时代遗址;沙苑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亦影响深远。

秦腔、老腔、同州梆子、碗碗腔、迷糊戏、阿宫腔等多种戏曲剧种蕴积深厚,是中国北方梆子剧声腔的发源地;石雕、木雕、面花、皮影等民间艺术独具匠心。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老腔等1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潼关万盛园酱菜制作技艺等84项,名列陕西乃至中国前列。

沙苑文化,龙山文化,西岳庙,太史祠,仓颉庙等,如绝本的经典,记载着华夏文明悠久的历史;蒲城桥陵等数十座唐帝王陵墓,如遥远的星座,闪烁着神奇的亮光。盛唐的古韵,盛世帝国雄风,迷人的大唐历史文化风采。

《诗经》开篇之作《关关雎鸠》即产生在这里。这里亦是“郑”姓、“杨”姓之祖籍。

名优特产

  “大红袍”花椒

盛产于韩城市,以肉厚、果大色红,脬香味浓而驰名中外,有“中华名椒”之美誉。  

富平羊奶粉

由富平县红星乳品厂生产,1987年获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的称号。色泽纯正,颗粒均匀适中,冲调性好,乳香浓郁,甜度适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乳糖及多种维生素,是老幼皆宜的滋补佳品。 

富平庄里合儿饼

以富平庄里产的柿子经12道工序精制而成。因以两个柿脐相对,合在一起馐,故名“合儿饼”。合儿饼具有霜白质优,肉质丰润盘软,味醇而易消化,久储不霉的特点。尤以庄里三庄村的柿饼最为优质。广受国内外客户好评。

金丝蜜枣

金丝蜜枣采用大荔核小肉厚的优质鲜枣加工制成,色泽晶莹,质地柔韧,甜润适口,有浓郁的蜜枣香味。 

黄花菜

金针菜,盛产于大荔沙苑地区。此菜针长,色佳、肉厚,味香,品质好,营养价值高,并有健胃、利尿、通乳、消肿痛之功效。  

同州西瓜

盛产于大荔县,因于古同州时种植,故意得名。以个大、皮薄、甘甜而名传遐迩。

赤水大葱

产于华县赤水镇。株高、茎粗、鲜嫩、味鲜香甜、含有多种营养成份,并且刀不沾,久贮不变质,远近闻名,销往全国。 

白水杜康酒

杜康酒为我国历史文化名酒。杜康乃白水县人,为中国造酒始祖。杜康酒是以白水优质杜康泉水酿造而成的纯粮食酒,高、中、低度齐全,设备先进,工艺精绝,并以清澈透明,芳香纯正,入口绵甜,醇厚柔和,回味悠长而久负盛名。  

白水石头镜

采用白水天然优质水晶石精制而成,造型美观大方,并具有保健之功效。是颇受游人喜欢的旅游纪念品。  

白水菜刀

白水菜刀有百年以上制作历史,工艺特别,以锋利、美观、耐用且大中小型号齐全而闻名。  

蒲城酥梨

盛产于蒲城县。其果大形美、果面金黄、皮薄肉白、酥脆味甜、多汁爽口、含糖量高,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潼关酱菜

为潼关县传统土特产,源于唐代进献皇帝的贡品。其色泽鲜润、红中透黄、咸度适中略带甜味、质脆爽口、口味醇厚。品种有八宝酱菜连皮酱笋等。曾于1916年获巴拿马世界名特食品博览会银质奖,享誉海内外。  

钟楼香烟

由澄城卷烟厂出品。烟丝以云、贵优质烟叶为原料,科学配方,工艺先进,精工调制而成。现已开发高、中、低档钟楼系列产品,年生产能力15万箱,产品销入全国23个省市区,出口新加坡、俄罗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他们又研制开发出了“华山”牌系列高档香烟,销售良好。  

渭南美腊瓷

又称科学不碎瓷,是以纯密胺为基材,经科学合理的先进技术工艺精制而成的美腊瓷系列餐具,具有易清洗、无毒性、无气味等优点。美腊瓷营养保健茶具是将人体所需的十多种微量元素置于壶中,利用物理及化学功能,通过饮水达到有病医病,无病防病的健身目的。渭南美腊瓷系列餐荼具倍受人们喜爱,已成为渭南主要的旅游纪念品。

风景名胜

渭南有多处古长城、古战场遗迹;列入开发和保护的文物旅游景点619处,其中有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个,尤以被称为“五岳第一庙”的西岳庙、气势恢宏的蒲城唐代帝王陵墓、一代史圣司马迁的祠和墓、纵贯南北的魏长城遗址等最为著名。西岳华山是融休闲、度假、娱乐、游览于险峻秀的西岳华山一体的旅游胜地。

黄河龙门旅游景区,有 “北国小三峡”之称;汉太史司马迁祠,正在改扩建中。

蒲城卤阳湖国家湿地公园 景色宜人、赏心悦目、龙首黑峡谷景区 风光秀丽 神奇无比。

渭北唐代帝王陵墓群,全国重点文物---唐睿宗桥陵、唐玄宗泰陵,展现出大唐帝国风范、盛唐雄风、迷人的历史文化风采。令游客为修复了的盛唐石雕慨叹不已,引发思古之幽情,激起振兴中华之豪情。

洽川风景名胜区,有160多平方公里的河滩湿地,有丹顶 鹤、黑鹳、天鹅、鸳鸯、灰鹤等11种国家一、二类珍稀鸟,成群繁衍栖息,被国家科委列为珍稀鸟类重点保护区。还有处女泉、瀵泉、福山翠柏以及现代宏伟的抽黄一、二级站等,是沐浴、疗养、钓鱼和旅游的好地方。

中国第一批书法艺术名碑《云麾将军李思训碑》、《大唐代国长公主碑》和《华山碑》、《苏孝慈墓志》,《大唐故金仙长公主志石之铭》、《高力士碑》、《义门王氏先茔碑》、《曹全碑》、《蒲城王氏祠堂碑铭》等,都是弥足珍贵的艺术珍品,为保护、传承中华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6]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