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游记二题文(熊平)

游记二题文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游记二题文》中国当代作家熊平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游记二题文

在秦皇岛小住,已游过北戴河南戴河多个景点儿了。金梦海湾,一个风光旖旎游人熙攘的所在,我差不多每天清晨都会“到此一游”,计步器显示我步行的数字,不超一万,也过八千。于是,好奇和贪玩之心更甚,想去游一游碣石山和碣石。这两个去处,一个是山,一个是海,按地图测算,直线距离约八十公里,除了遐迩传闻的秀美风光,对我深深吸引,从书本儿上和网络上获得的一知半解的人文故事,更是让我心向往之。

那天中午,赴孙女公婆家吃过宴席,谢过亲戚们的盛情,我便让儿子开车,按导航指引,直奔碣石山去。

碣石山究系哪座山,座落何处,千百年来时有争论。我们那天下午去的碣石山,其主峰仙台顶,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城北郊区。

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山腰有秦皇行宫旧址,山上有魏王观海台古迹;另外还有水岩寺、娘娘庙、龙潭洞、天桥柱和韩文公祠。这些宫、台、祠、庙等等,是近年的新造还是昔时的遗存,不得而知,我想拜谒的是碣石山。因我们到达碣石山下景区门前,已是下午四点多钟,时间已不甚充裕,得知登山没有索道,海拔虽只六百来米,但山势嶙峋陡峭,徒步上山得绕行十几公里,即使是捷足者也要两个小时,我自知力不从心,老伴儿和儿子他们对上山亦表否定。景区工作人员见我们没有上山的打算,便接着介绍,说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在这里留有碑刻,自颂功绩。还有魏王曹操,平定乌桓班师回朝途经这里,写下了传世之作《观沧海》。他指了指左近门额上大书“净土道场”的牌坊,说里面有许多古建,欢迎我们前往参观。我见石阶深远,画栋雕梁的屋宇之后,高山耸立,小径盘砣。既然不能上山,仅参观一些斗拱飞檐的建筑又有何意义,于是,就近拍了些标志性照片,便悻悻然原路返回。

在路上,我突然想到,景区那位工作人员为什么称曹操为魏王?我明白了,曹操从未称帝,魏武帝是死后其长子魏文帝曹丕追尊的名号,效法周武王姬发尊其亡父姬昌为周文王的故事。死人不可能观沧海,还写出《观沧海》的诗来。曹操写《观沧海》时,还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魏王,汉献帝还在。后人称他“魏武”,一是叙述方便,二是表示景仰,也是行文习惯,约定俗成。我又琢磨,秦皇汉帝记功之碑,即使尚存,抑或今人复制,能有几人知之,倒是曹操的《观沧海》十四行诗,却能千古流传——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哉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想象丰富,情景交融,可以想见,曹操其时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历史的烟尘,湮没了秦皇汉帝自颂功绩的碑刻,却未能湮没曹操的诗作,反而更加清晰明朗,铭刻在人们心中,连我们已故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也写了《浪淘沙·北戴河》,表示赞许——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我正默诵曹操和毛泽东的名句,车过昌黎县城,见有“韩愈街”路牌,又让我想起了这位自称“郡望昌黎”的唐代文豪,为谏迎佛骨被贬潮州写给侄孙韩湘的一首七律——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昔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这首诗情深意切,凄怆悲壮,让人叹息而不禁动容。

我的纷纭思绪,在今古的时空里几番穿越,这才回到眼前当下。

车出昌黎县城,心想碣石山我未能登顶觌视,多少有些遗憾,便决定次日目标东戴河,去一睹碣石风姿。

次日八点,我们驱车上路,亦凭导航指引。京哈高速公路走完,进入省道县道,继而乡道村道,十点多钟,顺利到达。

碣石,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东戴河区一个叫止锚湾的海上。

沙滩上游人如织,海面上快艇如梭。从沙滩望去,碣石是由大小高低形状各异的五块巨石构成的一个群体,靠左的一块最为高大,五块巨石像是漂浮于碧波之间,随风荡漾。

我请教一位保洁员,他抬手指向碣石,说这堆大石头,除了就叫碣石,还叫孟姜女坟,过去清明时节,还有人来此祭拜。此时大海是平潮,碣石离沙滩不过半公里多点儿,大海退到最低潮时,有人会卷起裤腿蹚到碣石身边,亲近碣石,触摸碣石,还可捞鱼摸虾。他看了我一眼说:你不行,年岁大了,即使退潮时你还来这里,这水你也绝不能蹚,就算你蹚过去了,涨潮回来你的脚步没有水快,怕出危险。你想看个究竟,花两张钱乘坐快艇绕上一圈儿,不就得了。

为了一睹碣石真容,我听了保洁员的建议,让儿子陪同,花了两张大钞,登上一艘快艇。虽是微风轻拂,海面上已是后浪推着前浪,由远而近,直扑沙滩,快艇破浪前行,激起更高的浪头,一次次迎面打来,对着我的头脸猛泼狂浇,让我衣裤尽湿,我不禁惊叫,慢点儿!慢点儿!直到离碣石数十米处,快艇才减速慢了下来,我和儿子一边细看一边抢着拍照。但见碣石嶙峋交错,凹凸参差。还想看得仔细些,快艇又突地加速,雪白的浪头从前舷那里冲天而起,我无奈只得闭目屏气,任凭那不断打来的浪头,对我披头盖脑淋了又淋。这么一去一来两番洗礼,让我回到沙滩好一会子,还心存余悸。

要知巧,问三老。想着孟姜女坟的传说,我又请教了景区一位臂戴红袖章鬓上有白发的管理员。他说,这事未必是真,但我们这里老辈人都信,说孟姜女哭倒了山海关那边一段百尺长城,秦始皇恨得咬牙切齿,必欲杀之而后快,后见孟姜女美艳非常,便改了主意,要纳之为妾。孟姜女怒斥秦始皇,说他残暴不仁,江山必不长久,随之便投海自尽。时人对孟姜女称颂有加,说她既节且义,遂葬其尸身于碣石之上,还在离此二十公里的山海关那边,修建了孟姜女庙,供奉这位伟大的女性。

前后两天,我游了被曹操省掉山字的位于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和被老百姓神化了的辽宁省绥中县的碣石,进一步知道两个碣石的各自渊源,名虽相同实则有别,彼此并不相瞩望。但两个地方风景都好,又都有故事。游过之后我也想说,幸哉至哉,歌以咏志!

山海关情思

盛夏时节,我来到这个以一位皇帝尊号命名的城市——秦皇岛,已小住多日了。

秦皇岛市,有两个行政区同时是全国闻名的风景区,一个是北戴河区,一个是山海关区。

北戴河,连同南戴河多个风光绮丽的去处,我都游过了。现在,我伫立良久的地方,正是山海关关楼之下。我怀着敬畏的心情,一次次仰视并拍照关楼门额上五个雄浑的大字——天下第一关。

据史料记载,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征虏大将军徐达与副将常遇春,还有胡大海,奉朱元璋旨意,维修永平和界岭等长城关隘之后,再于河北省秦皇岛之东北,新建一座北倚燕山南入渤海的最大城关,与九年前所建甘肃省酒泉西北的嘉峪关遥相呼应。建关地址刘伯温军师早已选定,因此关建成倚山入海,故朱元璋称之为山海关。

山海关工程浩大,数万民工和工匠流血流汗将近三年,主体部分才告完成。其后两百多年,不是关就是城,不是城就是关,增建维修少有间断。就某个历史层面而言,长城及其关隘,见证了明朝如何走向兴盛又如何走向衰亡。

山海关的关墙,多以长方形块石为基,再以浸湿的城砖浆砌,采用一层砖一收缩的工艺,每层砖收缩的幅度,约为三个毫米。其所谓浆砌,并非用的水泥沙浆,那时,现代意义上的水泥尚未问世,用的是糯米熬化掺以石灰白矾打成的糨糊。此外,山海关一些关键部位浆砌砖石,还加用了榫卯结构。山海关工程,那个时候,敢说坚不可摧。

今人测量,山海关关墙最高处二十二米,多数墙段高一十四米;关墙顶部的厚度、应该说宽度,一般为七米,若遇山梁岭脊,宽处十多米、二十多米、三十多米的都有。我们走在城墙上不禁惊讶,这哪里是城墙,分明是蜿蜒伸展的跨山越谷的城顶公路和城顶广场。

除了关楼也称箭楼是“万丈高楼从地起”之外,有的城顶广场,还建有斗拱飞檐的料敌城楼。

城顶公路和城顶广场内外两侧都有女儿墙,又叫边墙,内侧的边墙略矮,以屋脊形的砖石封顶,外侧的边墙较高,封顶用的亦是屋脊形的砖石,不同的是,另砌有一个一个等距离的凹字形垛口。

我们在城顶公路上缓步而行,来到一个最开阔处,这里估计有三四个足球场大,无疑是铲平了的一个山头儿,听说名叫点兵场,清一色规整的石块铺地。点兵场中央,有一长约十米宽约三米高约两米的石台,台上并列三尊石像,中间是徐达,右边是常遇春,左边是胡大海,他们面向关楼,还像当年建关守关时的样子,气宇轩昂,雄姿英发。

站在这里向关内看去,让人目不暇接,除了市廛人家,楼台亭阁,还有连海的湖塘和接山的园林,人群车阵熙来攘往,极其繁华。

站在外侧边墙处,从垛口向关外眺望,见数公里外低矮的山脊上和苍莽的树林里,有城墙若隐若现。据说,山海关景区,圈入了二十六公里长城。这里看到的山脊上和树林里的城墙,不知是否在景区圈内。收回目光向城下俯视,见到的是围绕城关的茂密葱茏的竹梢树杪,乌泱泱如同海浪随风涌动。

城顶公路在操场左前方转了个胳膊肘的大弯,继续向前延伸。

我们是从东罗城进入关楼,顺左侧石阶登上城顶的。时而走在城顶公路上,时而走在城顶广场上,还参观了城顶的临闾楼和靖边楼,走走停停约两个小时,算是走了山海关城池大半个周遭。站在这里的最高处,对照航拍的山海关全图,可分辨外城、内城和瓮城,还有隐隐约约的敌楼和炮台。

山海关还有南翼城、北翼城和西罗城,要去须得徒步,大暑天十几公里,我们只好割爱,驱车径直去了老龙头。

老龙头与长城东端入海处的九门口相接,城墙及其两侧亦如山海关建制。雕梁画栋的澄海楼面向大海居高临下,上有“雄襟万里”的横匾,其下城顶偏右,有“天开海岳”的竖碑。老龙头离山海关主体约三公里,山海关入海处与老龙头入海处彼此相望,势成犄角。这里是万里长城的起点,也是山海关的配套工程或者说组成部分。一位游客边拍照边风趣地说:这里是老龙头,嘉峪关是老龙尾,从龙头到龙尾全长六千七百公里,真厉害啊!对那位游客的说法,我笑着点头,表示赞同,跟着补了两句:老龙头是万历年间修建,嘉峪关是洪武年间修建,这个龙头和那个龙尾,时间距离两百年了!

从老龙头旁门下石阶拐弯走完甬道,来到海滨沙滩广场,我在一张条椅上坐下,两条腿真就不想动了,可我的思绪却片刻未停,随着轻拂的海风和涌动的海浪一起飞扬。我诧异,我感叹,山海关连同老龙头,作为一个整体,其气势的雄伟宏大,构筑的奇巧精湛,特别是连山接海的总体布局,作为城池关隘,绝对是天下第一!

有资料记载,山海关为徐达设计并领工修筑,老龙头乃戚继光规划并率军建造。我有点儿疑惑,点了百度,徐达是1332年出生,戚继光是1528年出生,前者年长后者一百九十六岁,不,应该说早生一百九十六年。山海关兴工是1381年,徐达时年四十九岁,老龙头兴工是1579年,戚继光时年五十一岁。二人先后兴办工程之说若能成立,我只能认为,戚继光与徐达虽是阴阳相隔,因为心之所谋都在大明,力之所使也都在大明,于是你建大端,我补遗缺,使其完善,将一座千古不没的山海关和老龙头献给大明,成为大明的京都拱卫。

吃罢午饭,已是下午三点多了,钻进车子取路回城,我的思绪又随着车窗外面闪过的景物飞扬不止。

史称,长城为春秋末叶的燕国首先构筑,跟进的是赵国。秦统一六国之后大规模延伸连接,名曰秦长城。其后,各朝各代或多或少都有增建或是修缮,至明朝再次也是最后一次大建大修,被史家称为明长城。燕国的版图,正是现在的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东北以及辽宁省西南的广大地区,山海关和老龙头地理位置恰在其间。真有点儿巧合,万里长城的修建,始在燕地,终也在燕地。

我想得最多的,是长城的历史和战略意义

不论哪个朝代的长城,虽说起过一定的防御作用,但最终都未能靠它保住江山,秦、汉、唐、宋、元,无一例外。至于明朝,除了长城,还修建了山海关和老龙头,挡住努尔哈赤的马蹄了吗?没有!山海关兴建二百六十三年,也就是老龙头兴建六十五年,便国祚不续,江山易主。

我们中国真正的万里长城,真正的天下第一关,是人民和军队。人民和军队的心与国家的心紧贴一起,信念统一,意志共同,文官不贪财,武官不惧战,再加上领导者居安思危,不松警惕,不忘战备,惩治汉奸,防止内乱——这就是耸立在一切敌人面前的万里长城和天下第一关![1]

作者简介

熊平,1958年开始写作,有小说、散文、诗歌、辞赋和小品,散见于省内外报刊和多种选本,现为湖北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