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湖濱晴雨是三評西湖十景之四,位於杭州,全天開放,是國家級AAAA風景區,著名景點包括風波亭,馬可波羅紀念像,李泌引水紀念標等,在西湖和城市的接壤之地,不但可以一覽西湖的三面雲山,更是品鑑陰晴雨霧的好地方。西湖風景最宜慢慢細品,尤其是多雨時節,漫步湖濱,但見煙雨濛濛,水天一色,西子湖如西子風鬟霧鬢,若隱若現,更有一種迷人的「朦朧美」[1]

中文名稱:湖濱晴雨

地理位置:杭州

開放時間:全天

景點級別:國家級AAAA風景區

著名景點:風波亭,馬可波羅紀念像,李泌引水紀念標

地 位:三評西湖十景之四

目錄

景色

簡介

湖濱景區

有些西湖的主要景點,它們散落在西湖的岸邊,為這秀美的景色增添了人文文化,使之更有托襯的元素。2003年西湖綜合保護工程啟動湖濱新景區建設,範圍從北山街斷橋起至一公園沿湖用地。

湖濱地區保留下來的老建築主要是民國以後的民居、旅館、店鋪、小別墅等類型。整治中,這一帶的風貌得到了某種程度的保持,並賦予其新的內涵。小庭院、小巷、小天井、灰色的兩坡頂、騎樓、灰磚牆、檐口、石庫門、木門窗等建築元素都會再現在新湖濱的各個角落。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騎樓的建築形式,在整治中特別強調要「似曾相識」。

旗下營

杭州「旗下營」:順治七年(1650),杭州在西城牆即今湖濱景區東側區域修築滿洲駐防營城,成為城中之城,內駐八旗軍及其家屬,所以又稱「旗下營」,共有5座城門、7座水門。這曾是清代杭州區域布局變化最大的事件。辛亥革命後,旗下營與杭州城牆、城門一起陸續被拆。

1892年的杭州地圖為底本,完整地反映了清末杭州的街巷、府衙、水系等。那時的杭州面積只有今天杭州主城區的1/9。那時的西湖東面,有一塊當時叫「旗下營」的區域是當時的市中心。「旗下營」北至今天的慶春路,南抵定安路,西面以西湖為界,東界則在浣紗路與中山路之間。時至1934年,杭州有了點變化,原本荒涼的城北湖墅路一帶熱鬧起來。

但當時的市中心仍在清末的「旗下營」一帶。旗人最初在杭州扮演的角色無疑是征服者。他們於1645年到達杭州並從出降的明朝官員手中接收了這個城市。1648年,清廷決定在杭州設立旗營,因其為「江海重地,不可無重兵駐防,以資彈壓」。自那時起杭州旗營就是清帝國中規模較大的駐防之一,其駐防將軍手下一直有3000多將士。在清代最初幾十年中,杭州旗營的兵力對清朝征服東南沿海地區起過重要作用。他們在打擊明遺民的抗清活動,鎮壓三藩叛亂,以及收復台灣等戰役中都立下了汗馬功勞。不過他們在為鞏固清王朝作貢獻的同時也對杭州百姓大為滋擾。駐防營的設立造成了杭州城市空間結構的重大改變。清廷下令旗人圈占城內百姓的住宅為駐防營,駐防官員於是選擇了城內自錢塘門至涌金門這個居民十分稠密的城區作為營址。

康熙仁和縣誌》載:「此方之民,扶老攜幼,擔囊負簽,或播遷郭外,或轉徙他鄉,而所圈之屋,垂二十年輸糧納稅如故。」

六公園

六公園是個開放式的公園,沒有圍牆,在西湖邊,景色很好,而且是周末杭州的英語角,有很多大學生和老外在這裡聊天、切磋!

六公園周遭確實繁華,有博大的購書中心,舒心的茶樓,輝煌的賓館,宏偉的商業樓,時尚的服飾城,不過最讓人沁心的還是西湖的美麗風景。沿六公園走進西湖一帶,最近的可以看到斷橋,還有音樂噴泉。六公園附近的景色確實優美,綠蔭蔥蔥,百花爭艷,西湖水碧波蕩漾,煞是漂亮。走在湖岸,感受着自然美,真是讓人流連忘返。

李泌引水紀念標

在仁和路與湖濱路交叉口西,杭州自隋建州以來城市日益發展,但杭州城區是由淺海灣演變成的陸地,地下水咸苦不堪飲用。唐德宗朝李泌任杭州刺史後,組織民工自涌金門至錢塘門分置水閘,掘地為溝,溝內砌石槽,石槽內安裝竹管(至北宋改用瓦筒),引西湖水至城內各地,並置六個出水口,即西井、金牛池、方井、白龜池、小方井、相國井,俗稱六井。李泌此舉,解杭人鹵飲之苦,促進了城市的進一步發展,德澤百世。現六井僅相國井尚存,其餘均湮沒,故在昔日入水口處設李泌引水裝置和六井紀念標誌,以表今人銜德之意。

風波亭

原是南宋時杭州大理寺獄中的亭名。在這裡宋高宗趙構聽信奸相秦檜讒言,誣陷岳飛謀反,一代名將岳飛及其兒子岳雲、部將張憲在風波亭內被殺害。岳飛被害前,在風波亭中寫下8個絕筆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在恢復杭州西湖湖濱景區的人文景觀時,杭州市政府在充分聽取多方面的意見後,按照宋代樣式和風格在錢塘門附近重建了風波亭和風波橋,以此表達對岳飛的敬仰之情。並在風波亭旁恢復紀念岳飛之女岳銀瓶的孝女井。

《金陀續編》載:「岳飛有一女孝娥。孝娥自幼聰穎,通書史知大義。父先死於冤獄,他慟哭欲絕。含憤叩闕上書,被邏卒所阻,怨恨之下,抱着父親生前留給她的銀瓶投井。明正德十四年,按察使梁材築亭覆之,榜曰「孝娥井」,俗稱孝女井。後亭廢井湮」。原井圈外壁有清同治年刻的「孝娥赴義處」五字,上覆孝女亭,內置清碑刻二方,今存民國年間重修之孝女亭與碑刻一。

聖堂路別墅紀念群

位於杭州湖濱聖塘路臨湖一隅,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官僚資本家在此營建了各種西洋小樓別墅。

惜別白公

詩人白居易於唐朝長慶二年任杭州刺史,到任後大規模疏浚治理西湖,並築堤建閘,灌溉農田。重修六井,深受百姓愛戴。唐長慶四年任滿赴洛陽之際,出現了「杭老遮車轍」的動人送別場面。

馬可波羅紀念像

位於聖塘路口。馬可·波羅是意大利著名旅行家,十三世紀的元初曾到過杭州,並把杭州稱為「世界上最美麗華貴的城市」。

音樂噴泉

西湖音樂噴泉,位於西湖三公園附近,即平海路與湖濱路交叉口附近的西湖沿岸,地處杭州最繁華地段。

歷史典故

湖濱晴雨湖濱位於西湖和城市的接壤之地,不但可以一覽西湖的三面雲山,更是品鑑陰晴雨霧的好地方。西湖風景最宜慢慢細品,尤其是多雨時節,漫步湖濱,但見煙雨濛濛,水天一色,西子湖如美人風鬟霧鬢,若隱若現,有一種特別迷人的「朦朧美」。有時即使一日之內,晴雨不定,由湖濱遠眺「黑雲翻墨未遮山」(宋代蘇軾),再觀「湖邊多少游觀客,半在斷橋煙雨中」(宋代范景文),「望湖樓下水如天」(宋代蘇軾),回望「一湖新雨後,萬樹欲煙時」(清代黃仲則),西湖「淡妝濃抹總相宜」的韻味,讓人傾倒。由晴及雨,由雨看晴,在湖濱領略晴雨西湖,最是壯觀,也最耐回味。

關於西湖的詩歌

湖濱晴雨

——揚眉

初春時節,

錢塘古郡山茵水恬草青鶯飛,

我沿着柳黃桃紅的南山路來到了集賢亭。

登亭遠看,

一湖澄清的柔波蕩漾在眼前,

閃爍着明眸細齒的光影,

是那清麗婉約的西子溫情地迎接遠方的客人。

蘇堤飛柳是她飄逸的秀髮,

痒痒地撩撥着我粗糙的面頰;

白堤長簪是她斜橫的飾物,

熠熠地吸引着我的目光;

三潭輝日是她火熱的眼光,

酥酥地撥動着我的心弦。

真想摟過她的泛着玉潤光澤的寶石雙肩,

撫摩她玲瓏剔透的肌骨,

輕吻她夕照山的紅唇,

貼近她細膩光鮮的湖波面頰……

那一湖的溫情揉入了我的情思,

哦,

我的西子,

我依戀的姑娘……

初夏時節,

錢王舊都細雨蕭疏草茂鶯旋,

我沿着柳翠桃碩的南山路來到了澄廬閣。

登閣遠望,

一湖幽綠的煙波涌動在眼前,

閃爍着沉靜潤齒的光澤,

是那青澀羞卻的西子恬靜地迎接遠方的友人。

蘇堤雨柳是她鬆軟的秀髮,

靜靜地遮掩了我疲倦的面頰;

白堤翠簪是她碧綠的飾品,

恬淡地吸引着我的目光;

三潭朦朧是她蓄淚的眸光,

悠悠地傷灼着我的心房。

一把摟過她的掛着水露光澤的寶石柔肩,

撫摩她冷玉冰翠的肌骨,

親吻她夕照山的寒唇,

貼暖她寒瑟輕抖的面容,

撫出西里湖明亮的額頭,

用男人的激情火熱她寒苦的心田……

那一湖的柔情揉入我的血海,

哦,

我的西子,

我憐愛的女人……

初秋時節,

錢塘涌金天高氣爽草長鶯低,

我沿着柳綠桃肥的南山路來到了叔影橋。

登橋遠眺,

一湖碧綠的輕波閃爍在眼前,

躁動着明亮皓齒的光彩,

是那溫柔賢淑的西子熱熱地迎接遠方的戀人。

蘇堤盪柳是她飄散的秀髮,

恣意地撩撥着我古銅的面頰;

白堤飛簪是她光彩的飾件,

強烈地吸引着我的目光;

三潭映日是她激情的眸光,

澎湃地激盪着我的心胸。

緊緊摟着她的透着瑪瑙光澤的寶石玉肩,

摩挲她清雅俊秀的肌骨,

熱吻她夕照山的香唇,

親昵她熱情奔放的絨頰,

散出西里湖挺俊的額頭,

用漢子的痴情感動她多情的心扉,

攏起她天竺峰的黑雲綠鬢,

攜着她去看那錢塘江的海浪,

擁她在我寬闊的胸膛傾聽澎湃的心潮……

那一湖的激情沖盈我的血液,

哦,

我的西子,

我摯愛的愛人……

湖水蕩漾眼波凝,煙色朦朧更多情

典故的出處:

《飲湖上初晴後雨》

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這裡的湖指杭州西湖。湖光山色相映,風景綺麗。全詩先寫「晴」,次寫「雨」,最後兩句結合起來概括,而用新奇的妙語讚美西湖無時不美的迷人景色。全詩的意境是:

在晴日的陽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蕩漾,閃爍着粼粼的金光。風景秀麗;在陰雨的天氣里,山巒在細雨中迷濛一片,別有一種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麼晴朗的西湖就如濃妝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妝的西施,都是同樣的美麗無比。

將西湖喻為美女西施,已成千古定論。湖因詩而名「西子湖」。

西施,名夷光,春秋時期越國人,今浙江諸暨苧蘿村人(今屬諸暨市城南苧蘿村)。同范蠡同卒於陶(定陶)。西施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稱西子。天生麗質。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臥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

西施天生麗質,稟賦絕倫,相傳連皺眉撫胸的病態,亦為鄰女所仿,故有「東施效顰」的典故。越王勾踐三年(前494年),夫差在夫椒(今江蘇省吳縣西南)擊敗越國,越王勾踐退守會稽山(今浙江省紹興南),受吳軍圍攻,被迫向吳國求和,勾踐入吳為質。釋歸後,勾踐針對「吳王淫而好色」的弱點,與范蠡設計策,「得諸暨羅山賣薪女西施、鄭旦」,準備送於吳王,越王的女宮認為:「真正的美人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體態。」西施只具備了第一個條件,還缺乏其他兩個條件。於是,花了三年時間,教以歌舞、步履、禮儀等。

西施發憤苦練,在悠揚的樂曲中,翩躚起舞,婀娜迷人,進而訓練禮節,一位浣紗女成為修養有素的才女,一舉手,一投足,均顯出體態美,待人接物,十分得體。然後,又給她製作華麗適體的宮裝,方進獻吳王。吳王夫差大喜,在姑蘇建造春宵宮,築大池,池中設青龍舟,日與西施為水戲,又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歡宴的館娃閣、靈館等,西施擅長跳「響屐舞」,夫差又專門為她築「響屐廊」,用數以百計的大缸,上鋪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鈴,放置起來,鈴聲和大缸的迴響聲,「錚錚嗒嗒」交織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痴,沉湎女色,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於國事,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

范蠡一是喜歡西施的美貌,二是怕勾踐像夫差除掉伍子胥一樣殺掉自己,就在吳國滅亡後掛印而去,帶着西施泛舟五湖,做生意去了。

這個記載最早見於東漢袁康的《越絕書》。裡面記載說,「吳亡後,西施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民間說:范蠡邀請好友文種一起離開楚國,東去越國,成為越國稱霸的最大功臣。但是范蠡發現勾踐的為人,薄情寡恩,自私自利,又相約文種離去。文種不願離開成功的事業。范蠡就更名改姓,帶着西施泛舟齊國。據說范蠡到了陶地,做起了生意,成為巨富,自號陶朱公。因為經商有道,民間尊陶朱公為財神。

有關西施與范蠡雙宿雙棲的說法在文學作品中出現最多。李白就說西施「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蘇東坡則寫得更明白:「五湖問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兩位大文豪都認為范蠡、西施這對愛侶駕一葉扁舟,優遊五湖而逝。

《西施詠》

王維

艷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

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

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着羅衣。

君寵益嬌態,君憐無是非。

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

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

西施不是傳說的巾幗女俠,而是喜歡在江南的溪邊浣紗的鄰家女孩。只是身逢亂世,美貌惹禍,小女子控制不了自己的命運,才引出了那麼多的是非曲直和歷史疑團來。一個弱女子能夠成為一個歷史現象,着實不易,也着實令人感慨。或許是那柔美的姿態與思國時的愁苦、歡娛時的晴爽與這變幻的湖光山色有着某種內在的聯繫,才導致千百年來人們為她謳歌,被她傾倒。

《詠西子》

揚眉

湖水蕩漾眼波凝,煙色朦朧更多情;

南北高峰瞄青黛,桃花流水冷橋橫。

滿隴桂雨遺香韻,蘇堤團柳雲鬢婷;

丹心映月三潭小,孤山一片雲雨聲。

西湖的山水仿佛就是西子的化身,他的婀娜身姿,變幻西湖晴雨的丰韻。西湖「淡妝濃抹總相宜」的韻味,讓人傾倒。由晴及雨,由雨看晴,在湖濱領略晴雨西湖,最是壯觀,也最耐回味。

有而長久以來,從南宋的「西湖十景」,到1985年的「新西湖十景」,講到了晴湖、月湖和雪湖,卻唯獨沒有說到雨湖。所以,這次的「湖濱晴雨」景名既是對蘇軾描寫西湖名詩「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一個再現,也是對西湖四時景色的一個補寫,當然西湖即使一日之內,晴雨也是不定的。

《望湖樓醉書》

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捲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這首詩描寫了夏日西湖上一場來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寫黑雲翻滾,第二句寫大雨傾盆,後兩句寫雨過天晴。大自然變化多麼迅速,詩人用筆又多麼神奇。

《夜泛西湖》

蘇軾

菰蒲無邊水茫茫,荷花夜開風露香。

漸見燈明出遠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月隱山黛,南屏山的寺院露出了斑駁的燈火,浩淼的西子湖水面泛着清幽的湖光。

《雨後湖泛》

清/黃仲則

風起水參差,舟輕去轉遲,

一湖新雨後,萬樹欲煙時;

有客倚蘭楫,何人唱竹枝,

蓮娃歸去盡,極浦剩相思。

在這裡重點點出了「一湖新雨後,萬樹欲煙時」的那種瞬間水汽蒸騰的景象。

《西湖》

明/范景文

湖邊多少游觀客,半在斷橋煙雨間,

盡逐春風看歌舞,幾人着眼看青山。

近處煙雨段橋,遠處青山郎俊,行走着遊人看客,仿佛是在仙山瓊境。

視頻

杭州三評西湖十景湖濱晴雨的雨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