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范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范蠡
少伯
別名 鴟夷子皮、陶朱公
時代 春秋
國家 楚國
身份 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

范蠡(lǐ)(前536年7月26日楚靈王五年-前448年楚惠王四十一年),字少伯,又名鴟夷子皮陶朱公,早年居楚時,尚未出仕,人稱范伯。以經商致富,廣為世人所知,後代許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稱之財神。傳說佐越王勾踐定計滅後與西施泛五湖而去,事見《越絕書》《吳越春秋》。

范蠡出生於前536年7月26日(農曆前536年九月初一)[1]春秋楚國宛地三戶邑(今河南南陽淅川縣大石橋鄉至寺灣鎮間)人,是歷史上早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經濟學家。他出身貧寒,但聰敏睿智、胸藏韜略,年輕時,就學富五車,上曉天文、下識地理,滿腹經綸,文韜武略,無所不精。然縱有聖人之資,在當時貴胄專權、政治紊亂的楚國,范蠡卻不為世人所識。范蠡之著作今已散佚,計有《兵法》及《養魚經》二書,於《文選》中可略見該二書之引句。晉人蔡謨之後因認為「計然」為范蠡著作之書篇名,因此相傳有《計然》一書散佚,漢唐、三國等史料多以計然(計倪)為人名,清朝以前多數著述也多半認為計然為范蠡之師,《陶朱公生意經》則是根據陶朱公的經商思想加工整理而成,又稱《陶朱公商經》、《陶朱公商訓》或《陶朱公經商十八則》並非范蠡著作,《范子計然》出自馬總的《意林》一書,作者也非范蠡。

個人經歷

成就越王霸業

周景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吳國越國發生槜李之戰(今浙江嘉興),吳王闔閭陣亡,因此兩國結怨,連年戰亂不休,周景王二十六年(西元前494年),闔閭之子夫差為報父仇與越國在夫椒(今江蘇太湖洞庭山)決戰,范蠡反對越王勾踐先行出兵,勾踐不納,遂大敗,僅剩5000兵卒,被圍會稽山。范蠡勸勾踐暫時投降吳國,勾踐許之。[2]

隱退

范蠡認為在有功於越王之下,難以久居,「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他深知勾踐其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難與同安樂,遂與西施一起泛舟齊國[3],變姓名為鴟夷子皮,帶領兒子和門徒在海邊結廬而居。戮力墾荒耕作,兼營副業並經商,沒有幾年,就積累了數千萬家產。他仗義疏財,施善鄉梓,范蠡的賢明能幹受齊人賞識,齊王把他請進國都臨淄,拜為主持政務的相國。他喟然感嘆:「居官致於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對於一個白手起家的布衣來講,已經到了極點。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徵兆。」於是,才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齊王歸還了相印,散盡家財給知交和老鄉。

從商經歷

一身布衣,范蠡第三次遷徙至陶(今山東定陶西北),在這個居於「天下之中」(陶地東鄰齊、魯;西接秦、鄭;北通晉、燕;南連楚、越。)的最佳經商之地,操計然之術(根據時節、氣候、民情、風俗等,人棄我取、人取我與,順其自然、待機而動。)以治產,沒出幾年,經商積資又成巨富,遂自號陶朱公,當地民眾皆尊陶朱公為財神,乃中國道德經商——商人之鼻祖。史學家司馬遷稱:「范蠡三遷,皆有榮名。」史書中有語概括其平生:「與時逐而不責於人」;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千金之子不死於市

史記》記載,陶朱公次子因殺人而被囚禁在楚國。朱公說:「殺人抵命理所當然,但有千金身價的人不該在市場被處決。」於是想讓幼子帶一牛車的黃金去找楚國大臣莊生幫忙。朱公長子認為父親讓幼子去,是因為自己不成器,遂羞愧欲自殺,朱公在夫人勸說下只好改派長子去。長子到楚國後把重金交給莊生,莊生便遊說楚王實行樹立恩德大赦天下,不久就聽說弟弟可以獲得赦免。此時長子覺得這麼多的賄款太浪費,便重返莊生家說:「我聽說楚王要大赦天下,特來辭行。」莊生明瞭他的想法,就讓他自己進房內去取回金子。事後莊生感到受辱,於是又向楚王說:「臣在前來的路上,聽國人說陶地朱公兒子殺人,因此王要大赦天下,只因朱公之子而非恩恤天下。」,楚王大怒,在處死朱公次子後,才大赦天下。

當長子帶著弟弟的死訊回到家,母親和國人都感到悲哀,唯有朱公笑說:「我早就知道他弟弟會被殺,不是他不愛他弟弟,而是他有不能忍耐的事。他從小與我在一起,見過我的困苦和維生的艱難,因此不忍捨棄錢財。而幼子生在家道富裕、車馬完備之時,並不知財富的來源,因而不會吝惜捨棄金錢。我先前決定派幼子去,就是因為他能捨棄錢財,而長子不能。次子被殺也是情理中的事,無需悲哀,我日夜都在等他的死訊傳來。」

軍政思想

范蠡的軍事宗旨:強則戒驕逸,處安有備;弱則暗圖強,待機而動;用兵善乘虛蹈隙,出奇制勝。為後世稱道並沿用。范蠡著名的經濟思想:「勸農桑,務積穀」、「農末兼營」、「務完物、無息幣」、「平糶各物,關市不乏,治國之道也。」、「夏則資皮、冬則資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等至今對現代的經濟建設也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歷史網》范蠡
  2. 司馬遷. 《史記》. : 卷四十一·越王勾踐世家第十一. 
  3. 水經·沔水注》:「松江、自太湖東北流逕七十里,江水奇分,謂之三江口。《吳越春秋》稱范蠡去越乘舟,出三江之口,入五湖之中者也」。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