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湘西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原圖鏈接

目錄

簡介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於中國湖南省西北部,地處湘鄂黔渝四省市交界處。1952年8月成立湘西苗族自治區,1955年改為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成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現轄7縣1市,國土面積1.55萬平方公里,是典型的「老、少、邊、山、庫、窮」地區,湘西是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重要論述的首倡地,是國家西部大開發、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先行先試地區,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州、省湘西地區開發重點地區和扶貧攻堅主戰場。[1]

湘西擁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鳳凰古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老司城里耶古城及13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湧現了熊希齡沈從文黃永玉宋祖英等一批政治文化名人。賀龍任弼時肖克王震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裡創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有力策應了中央紅軍長征,為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貢獻。

湘西是武陵山區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擁有24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土家族、苗族都有各自獨特的語言、習俗、服飾、建築、音樂、舞蹈。湘西有神奇的山水風光。擁有矮寨奇觀景區、猛洞河漂流、紅石林、坐龍峽等132個國字號文化旅遊品牌,是 「中國十佳魅力城市」和「最佳旅遊去處」。

湘西山地、農業、礦產等資源豐富,擁有中國馳名商標古丈毛尖和5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素有「錳都釩海」之稱,初步探明頁岩氣儲量4.8萬億立方米,占全省的70%,可采儲量超過1.4萬億立方米,價值高達3.5萬億元,開發潛力巨大。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面積:15462平方公里

外文名稱:Xiangxi Tujia and Miao Autonomous Prefecture

人口:263.45萬人(2015年)

別名:湘西州,大湘西,湘西

方言:西南官話-吉首話,湘語-辰漵片

行政區類別:自治州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所屬地區:湖南省

著名景點:鳳凰古城、里耶古城、苗疆長城、芙蓉鎮、老司城、呂洞山、猛洞河

下轄地區:吉首市和龍山、永順、保靖、花垣、鳳凰、瀘溪、古丈7縣

機場:湘西里耶機場

政府駐地:吉首市人民北路58號

 
湘西鳳凰原圖鏈接

火車站:吉首站、吉首南站

電話區號:0743

車牌代碼:湘U

郵政區碼:416000

地理位置:湖南省西部偏北,武陵山區

行政代碼:433100

大學:吉首大學,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

地區生產總值:512億元(2015年)

人均生產總值:19488元(2015年)

建制沿革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域,戰國時屬楚黔中郡,郡治在今常德市。

秦昭王三十年(前285),取楚巫中、黔中郡及江南地另置黔中郡,郡治在今沅陵縣西20里處。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分全國為36郡,後增4郡,共40郡。湖南省地分屬黔中、長沙2郡,湘西州境屬黔中郡,郡治設今沅陵縣西。

西漢,分全國為13部,部設刺史,直隸京師。湖南大部地屬荊州,小部地屬交州。荊州轄6郡1國,屬地在今湖南境有零陵、桂陽、武陵3郡及長沙國,湘西州境屬武陵郡。

漢高祖五年(前202),改黔中郡為武陵郡,郡治義陵(今淑浦縣),領13縣,屬地在今湖南境的有12縣,湘西州境分屬於沅陵(含今吉首、瀘溪地)、辰陽(含今鳳凰、花垣南部地)、遷陵(含今保靖、花垣北部地)、酉陽(含今龍山、永順、古丈地)等4縣。

東漢分全國為13部,部設刺史,後稱州牧,直隸京師。湖南屬荊州,州治漢壽,即西漢索縣故治(今常德市)。領7郡,屬地在今湖南境的有4郡。湘西州境仍屬荊州武陵郡。郡治移臨沅(今常德市)。領13縣,屬地在今湖南境的有12縣,在湘西州境有5縣,即沅陵、辰陽、遷陵、酉縣、充縣,與西漢同。

三國時,初屬蜀,後屬吳。吳分五州,州設刺史,直隸國郡。湖南屬荊州,治南郡(今湖北江陵縣)。領14郡,屬地在今湖南境的有10郡,湘西州境域分屬荊州武陵郡和天門郡。武陵郡,郡治同東漢,西漢故郡,領12縣,屬地在今湖南境有11縣,在今湘西州境有5縣:黔陽縣(今龍山縣地)、酉陽縣(今永順、古丈地)、沅陵、辰陽、遷陵3縣同東漢。天門郡,治灠中(今慈利縣西)。吳景帝永安六年(263)分武陵郡置。領3縣:灠中縣(今大庸縣永定區、慈利縣地)、充縣(今桑植地)、零陽縣(今慈利、石門、澧縣、臨澧等地)。

西晉分全國為20州,州設刺史、直隸洛陽。湖南分屬荊州、廣州。荊洲治襄陽(今湖北襄樊市),後移江陵(今湖北江陵縣),領22郡。屬地在今湖南境有9郡,湘西州境域仍分屬荊州武陵郡。武陵郡,郡治同三國吳。漢、吳故郡,領10縣。屬地在今湘西州境有5縣:鐔成縣(含今花垣、鳳凰地),黔陽、酉陽、遷陵、沅陵4縣與三國時期吳國同。

東晉有揚、荊、湘、江、梁、益、交、廣等州,州設刺史,直隸建康。湖南分屬荊、湘、江3州。屬地在今湖南境有13郡。今湘西州境仍分屬荊州武陵郡。州、郡治所及屬縣同西晉。

南朝時期,宋代,分江左所有地為22州,州設刺史,直隸建康。湖南分屬荊、郢、湘3州。屬地在湖南境有14郡國。湘西州境分屬荊州天門太守和郢州武陵太守。

孝武帝建元年(454)分荊、湘、江、豫州部分地置郢州,治江夏(今湖北武漢市)。武陵郡始分屬,領10縣,郡治及在湘西州境屬縣與兩晉同。荊州天門太守,州、郡治同晉,屬地在今湘西州境的縣亦同皆。

齊代沿襲宋制。

梁天監十年(511)前依齊制。天監十年後,湖南仍分屬荊、郢、湘3州。屬地在今湖南境共20州(郡級)、郡。今湘西州境分屬郢州夜郎郡、盧州(郡級)、武陵郡,南陽郡和荊州天門郡。夜郎郡、治夜郎(今吉首市),分沅陵縣置,領夜郎1縣(轄今吉首市地)。盧州(郡級)、治瀘溪。天監中分沅陵縣置,轄今花垣、瀘溪縣地和吉首部分地。武陵郡,治同宋、齊。領9縣,屬地在今湘西州境的有3縣:大鄉縣(黔陽縣改置,今龍山縣地),遷陵、酉陽縣與宋、齊同。南陽郡,治建昌,今辰谿縣西北。分辰陽縣置,含今鳳凰縣地。天門郡與宋齊同。

 
湘西鳳凰古城原圖鏈接

陳代,分江南所有地為22州。州設刺史。直隸建康。湖南分屬荊、沅、湘3州。今湘西州境分屬沅州夜郎郡、沅陵郡、南陽郡和北園的北衡州(郡級)。

統一中國後,分全國為冀、雍、青、兗、徐、梁、豫、楊、荊9州。湖南屬荊州,屬地在今湖南境的有8郡,湘西州境域分屬沅陵郡和澧陽郡。沅陵郡、治同南朝時陳,領5縣,屬地在今湘西境有3縣:沅陵縣(今沅陵、瀘溪、花垣及吉首部分地),大鄉縣(今永順、古丈、保靖、龍山縣地);辰谿縣(含今鳳凰、吉首部分地)。

唐朝貞觀元年(627)分全國為10道。開元二十一年(733)分為15道。道設採訪使,直隸京師。湖南分屬山南東道、江南西道、黔中道、黔中道黔州都督府。屬地在今湖南境有15州郡。今湘西州境地分屬山南東道的澧州澧陽郡,和黔中道的辰州盧溪郡、錦州盧陽郡、溪州靈溪郡。盧溪郡,治沅陵(今沅陵縣)。隋朝時為沅陵郡,天寶元年(620)改名。領5縣。屬地在今湘西州境有2縣:盧溪縣(今瀘溪、吉首、花垣地),麻陽縣(含今鳳凰地)。錦州盧陽郡,治盧陽(今麻陽縣境)。屬地在今湘西州境有3縣:渭陽縣(今鳳凰地),洛甫縣(今保靖地),招前縣(今鳳凰地)。靈溪郡,治大鄉(今龍山地)。領2縣:大鄉縣(今永順、古丈、龍山地),三亭縣(今保靖地)。

五代時,湖南屬楚,楚分所有地為28州1監。屬地在今湖南境的有潭、岳、辰、錦、衡、道、郴、溪、澧、永、郎、鄒、敘13州及桂陽監。今湘西州境域分屬辰、澧、溪3州。辰州,同唐辰州盧溪郡。澧州同唐澧州澧陽郡。溪州同唐溪州靈溪郡,五代析為3州;誓下州,(今永順古丈地);上溪州(今龍山地);保靜州(今保靖及花垣部分地)。

宋朝,初分全國為15路,神宗元豐元年(1078)為23路,南渡後只16路。路設安扶司,直隸京師。湖南分屬荊湖南路和荊湖北路。今湘西州境分屬荊湖北路辰州盧溪郡的盧溪縣(今瀘溪、吉首、花垣地),沅州潭陽郡的麻陽縣(含今鳳凰地),荊湖北路的保靜州(今保靖地),永順州、下溪州、南渭州、施溶州(今永順古丈地),上溪州(今龍山地);保靜州、永順州、下溪州、南渭州、施溶州、上溪州、均為羈縻州。

元朝,分中夏為1中書省,11行中書省,直隸京師(中央)。湖南分屬湖廣行省、四川行省。湖廣行省江南湖北道肅政廉訪司,治江陵(今湖北武漢市)。領8路1府1州。今瀘溪、吉首地屬辰州路。湖廣行省恩州軍民安扶司,治婺州(今貴州婺川縣),領67蠻夷官,屬地在今湘西州境有6蠻夷官:即五寨(宋沱洞、烏引洞、蘆獲洞、杜望洞、白崖洞均屬今鳳凰地),多著土村(今永順地),會溪(今永順地),施溶(今永順地),臘惹洞(今永順地),驢遲洞(今永順地)。湖廣行省新添葛蠻安扶司,治新添(今貴州貴定縣)。領132長官司。屬地在今湘西州境有3長官司:南渭州(今永順地),白崖(今龍山地),保靜州(今保靖、花垣地及古丈部分地)。四川行省永順等處軍民安扶司,治今永順,轄今永順、古丈等地。

明朝,除北京南京,分全國為13省,省設布政使司,後改承宣布政使司,直隸中央。湖南屬湖廣承宣布政使司,屬地在今湖南境有7府2州2司。今湘西州境分屬辰溪府的盧溪縣(含今瀘溪、吉首地);永順等處軍民宣慰使司(含今永順、古丈、龍山地);保靖州軍民宣慰使司(含今保靖、花垣、鳳凰地)。

清朝初,分全國為18省,後增奉天、吉林、黑龍江、台灣、新疆5省,共23省。省設布政使司,直隸京師。省下設道、府、州、廳、縣。湖南省轄4道9府4直隸州5直隸廳(散廳、散州)72縣。直隸州轄縣,直隸廳不轄縣;直隸州直隸廳直接隸「道」、「省」,不由府管轄;散廳散州受府、直隸州節制,實際同縣。今湘西州境分屬辰沅永靖道辰州府瀘溪縣;永順府永順縣、保靖縣、龍山縣,古丈廳;乾州、鳳凰、永綏3個直隸廳。

中華民國3年(1914),湖南廢除府、廳、州建制,保留道縣兩級。境域乾城、瀘溪、鳳凰、永綏、保靖、古丈、永順、龍山8縣屬辰沅道,治鳳凰。民國9年9月廢道存省縣兩級。辰沅道延至次年10月裁撤。民國24年5月,湖南省政府在沅陵設置湘西綏靖處,轄沅陵、慈利等19縣。分5個行政督察區。永順、保靖、龍山屬永保龍桑區;乾城、鳳凰、古丈、永綏屬乾鳳古綏區;瀘溪屬沅瀘辰漵區。民國25年6月,湘西綏靖處由19縣增至25縣,劃為4個行政督察區。瀘溪、永順、龍山屬第一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沅陵。乾城、鳳凰、永綏、保靖、古丈屬第三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乾城。民國27年2月,湖南劃為9個行政督察區。瀘溪、永順屬第三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沅陵。乾城、鳳凰、永綏、保靖、古丈、龍山屬第4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乾城。同年3月第三、第四行政督察區域變更。保靖、古丈、永順、龍山4縣為第三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永順。乾城、瀘溪、鳳凰、永綏屬第四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乾城。民國29年5月,湖南省85個縣調整為10個行政督察區。保靖、古丈、永順、龍山4縣為第八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永順。乾城、瀘溪、鳳凰、永綏4縣屬第九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沅陵。這次調整後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

歷史上境域內存在過的類似州級(地區級)建制的機構有:

羈縻州宣慰司

包括永順等處軍民宣慰使司和保靖州軍民宣慰使司。

永順等處軍民宣慰使司唐武則天天授:二年(691),析辰州置溪州,天寶元年(742),改溪州為溪州靈溪郡,乾元元年(758)復溪州名,轄大鄉、三亭2縣,隸黔中道。五代時析為3州:誓下州、上溪州、保靖州。均屬楚彭氏世襲溪州地。宋朝分上、中、下溪州,又有龍賜、天賜、中順、感化、保靖、永順等6州,懿、安、遠、新、治、富、未、寧、南、順、高州共20州,均為羈縻州,皆設刺史。以下溪州、刺史兼都誓主,餘19州皆隸屬,謂誓下州。彭氏世據溪州,自署刺史,兄弟子侄世代承襲。治所在今永順縣東南舊司城,隸荊湖北路。元至元年間(1264~1294)置永順路,後改永順保靖南渭安撫司。至大三年(1310),改為永順等處軍民安撫司,元至正十一年(1351),改為永順等處軍民宣扶使司,轄58旗,隸四川行省。

明洪武三年(1370)二月為州,十二月置永順等處軍民安撫司,治永順。洪武六年(1373)4為永順等處軍民宣慰使司,治永順。隸湖廣布政使司,後改屬湖廣都指揮使司。轄3州,6長官司:即南渭州(今永順部分地)、施溶州(今永順、古丈部分地)、上溪州(今龍山縣),驢遲洞(今永順部分地)、臘惹洞(今永順部分地)、蘿着黃洞(今永順古丈地)、施溶溪(今順地)、田家洞,(今古丈地)、自崖洞(今龍山地)共6長官司。

清雍正七年(1729)廢宣慰司,置永順府。治今永順靈溪鎮。轄永順、保靖、龍山、桑植4縣。隸辰沅永靖道。

保靖州軍民宣慰使司五代十國時,後梁開平元年(907)分三亭縣置保靜州(今保靖、花垣地),屬楚彭氏溪州。後周廣順三年(953),置保靜州安撫使,宋太祖建隆元年(960),改為羈縻保靜州,屬荊湖北路。元初,改保靜州為保靖州,屬湖廣行省,新添葛蠻安撫司,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置保靖州軍民安撫司。明洪武元年(1368),改為宣慰司,洪武六年,升為保靖州軍民宣慰使司,隸湖廣布政使司,後改屬湖廣都指揮使司。治保靖,轄五寨長官司(今鳳凰地)、竿子坪長官司(今鳳凰縣地)④。清雍正七年(1729)五月,廢保靖宣慰司置保靖縣。治保靖,隸永順府。

永順府

雍正七年(1729),改土歸流,裁永順、保靖、桑植3司,置永順府。屬分巡辰永靖道,隸湖南布政使司,轄永順、龍山、保靖、桑植4縣。雍正十三年,府屬分巡辰永靖兵備道。乾隆元年(1736),屬辰沅永靖兵備道。

道光二年(1822),析永順縣之羅依、西英、功全、沖正4保地置古丈坪廳(散廳),直隸永順府。民國2年(1913),改古丈坪廳為古丈縣。屬永順府。時永順府轄五縣:即永順、保靖、龍山、桑植、古丈。治永順、隸辰沅永靖道。民國3年,湖南省廢「府」、「州」、「廳」,府下縣直隸湖南省辰沅永靖道。

辰沅永靖道

康熙三年(1664),設分巡辰沅靖道,治沅州(今芷江),隸湖南布政使司。轄2府州11州縣。康熙四十三年,道治移遷五寨司城(今鳳凰)。清雍正七年(1729),置永順府舊其所屬。雍正八年,改分巡辰沅靖道為分巡辰永靖道,治鳳凰。雍正十三年,道廉兵備,改辰永靖道為辰永靖兵備道。清乾隆元年(1736)升沅州為府,改辰永靖兵備道為辰沅永靖兵備道,治鳳凰,隸湖南布政使司。清嘉慶元年(1796)升乾州廳、永綏廳、鳳凰廳為直隸廳來屬。至清末轄3府、1直隸州、4直隸廳、16廳(散廳)州、縣。3府即:辰州府,治沅陵。轄沅陵、瀘溪、辰溪、漵浦4縣。沅州府,治芷江。轄芷江、黔陽、麻陽3縣。永順府,治永順。領永順、保靖、龍山、桑植4縣和古丈坪廳。1直隸州,即靖州,治靖州。領靖州直轄地、綏寧、通道、會同3縣。4直隸廳:即乾州、鳳凰、永綏、晃州直隸廳。

民國3年(1914),湖南省廢「府」、「州」、「廳」,保留道,州廳改名為縣。改辰沅永靖道為辰沅道,治鳳凰。轄20縣:即鳳凰、乾城、古丈、永綏、保靖、永順、龍山、瀘溪、桑植、沅陵、辰溪、麻陽、漵浦、芷江、黔陽、靖縣、晃縣、綏寧、會同、通道。民國5年,裁武陵道,將所屬大庸、石門、慈利、桃源等4縣劃入,總24縣。民國11年,湖南省道制撤銷,屬縣直隸湖南省。

督察區、專區

督察區民國24年(1935),湖南省政府在沅陵設置湘西綏靖處,指定綏靖19縣,劃分5個行政督察區。治在今湘西州I境內的有第三、第五行政督察區。即永保龍桑區,專員公署設永順,轄永順、保靖、龍山、桑植4縣。乾鳳古綏區,專員公署設乾城(今吉首乾州),轄乾城、鳳凰、古丈、永綏4縣。境內瀘溪縣屬第二行政督察區,公署在沅陵。

民國25年5月,中華民國政府行政院正式頒布《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暫行條例》後,湖南省擴大在湘西的行政督察區域,重新調整為4個督察區。由原19縣增至25縣。境內瀘溪、永順、龍山縣被劃入第一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沅陵。乾城、鳳凰、保靖、古丈、永綏縣被劃入第三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乾城。

民國26年12月,湖南全省普遍設置行政督察區,以專員兼任駐地縣縣長。全省75個縣、劃為9個行政督察區。境內永順、瀘溪2縣被劃入第三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沅陵。乾城、龍山、保靖、古丈、永綏、鳳凰6縣劃入第四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乾城。

民國29年4月,湖南省調整行政督察區,劃全省為10個行政督察區。治在境內的有第八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永順,轄永順、保靖、龍山、古丈、桑植、大庸6縣。乾城、鳳凰、永綏、瀘溪4縣被劃人第九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沅陵。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

專區1949年12月底,湖南先後設置10個專區。治在境內的有永順專區。1950年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在沅陵設置湘西行政公署,轄永順、沅陵、會同3個專區。治在境內的永順專區,專員公署設永順,轄永順、保靖、古丈、龍山、桑植、大庸6縣。乾城、永綏、瀘溪、鳳凰4縣劃入沅陵專區。公署設沅陵。

湘西苗族自治區、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湘西苗鄉田園景色原圖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因此,1952年8月1日,經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劃乾城、鳳凰、永綏、瀘溪、古丈、保靖6縣地,成立湘西苗族自治區(地師級),區治設乾城縣所里鎮,隸湖南省,轄6縣,即乾城、鳳凰、花垣、瀘溪、古丈、保靖。9月湘西行署及所屬永順、沅陵、會同3專區撤銷,其永順、龍山、桑植、大庸4縣由湘西苗族自治區代管,至12月正式接管這4縣。1955年4月28日,根據憲法第五十三條規定,湘西苗族自治區改為湘西苗族自治州。州治州域不變。1957年9月6日國務院第五十七次全體會議通過湖南省人民委員會關於設置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並撤銷湘西苗族自治州的決定。9月20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正式成立,同時湘西苗族自治州宣布撤銷。

行政區劃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地處湘鄂黔渝四省市交界處。1952年8月成立湘西苗族自治區,1955年改為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成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現轄7縣、1市、1個經濟開發區,有115個鄉鎮(街道)。國土面積1.5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98萬人,其中以土家族、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占80%。湘西是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重要論述的首倡地,是國家西部開發、國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試點地區,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州和扶貧攻堅主戰場。[2]

地域環境

基本州情

2017年末,全州總人口為299.28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241.7萬人,占總人口的80.7%。全州常住人口有263.8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18.63萬人。

歷史文化厚重

鳳凰古城被譽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里耶古城一次性出土秦簡3.7萬枚、20多萬文字,填補了文獻中有關秦代歷史的大片空白,考古專家稱之為「北有西安兵馬俑,南有里耶秦簡牘」;八百年土司王都老司城,是我國大西南地區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土司城址,其觀賞性、真實性、完整性為中國現存城市遺蹟所罕見,是湖南省首個世界文化遺產。全州有里耶鎮、芙蓉鎮、浦市鎮、邊城鎮四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和南方長城等399處歷史文化古蹟。湧現出民國總理熊希齡、現代文豪沈從文、著名畫家黃永玉、民族歌唱家宋祖英等一批政治文化名人。湘西是革命老區,賀龍、任弼時、肖克、王震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裡創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為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貢獻。

民俗風情濃郁

湘西土家族、苗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有各自獨特的語言、習俗、服飾、建築、音樂、舞蹈,湘西州是文化部授予的湖南唯一的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區,花垣趕秋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擁有26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茅古斯被譽為「中國戲劇的活化石」,苗族鼓舞堪稱中華一絕,苗族「趕秋節」、土家族「舍巴節」等傳統節慶活動豐富多彩、獨具特色。保靖縣夯沙鄉夯沙村、龍山縣苗兒灘鎮撈車村、吉首市峒河街道小溪村等84個村寨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山水風光神奇

猛洞河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內的猛洞河漂流,被譽為「天下第一漂」;小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南十三省唯一倖存的免遭第四紀冰川侵襲的原始次生林;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吉首德夯,被人們稱為「天鑿奇峽」;矮寨大橋是世界上跨峽谷跨度最大的鋼桁梁懸索橋,創下了四個世界第一;還有國家森林公園坐龍峽、國家地質公園紅石林、國家濕地公園峒河等227個世界級、國字號旅遊品牌。

資源稟賦獨特

全州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70%,農業、水利、礦產等資源豐富,堪稱華中「生物基因庫」和「中藥材寶庫」,擁有中藥材資源2000多種。湘西處於全國罕見的氣候微生物發酵帶、土壤富硒帶和植物群落亞麻酸帶,「酒鬼酒」、「果王素」、「古丈毛尖」、「保靖黃金茶」、「湘西椪柑」、「湘西金葉」等都源於這寶貴的「三帶」資源。全州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達218.8萬千瓦,其中可開發量162.7萬千瓦,現已開發151.2萬千瓦。州域內已勘查發現48個礦種584處礦產地,其中錳、釩、汞、鋁、紫砂陶土礦居湖南之首,錳礦居全國第二,鉛鋅礦居全國第三,釩礦遍及全州,有「錳都釩海」之稱。初步探明頁岩氣儲量4.8萬億立方米,占全省的70%,可采儲量超過1.4萬億立方米,價值高達3.5萬億元,開發潛力巨大。[3]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湘西州土地總面積154,62274萬公頃。其中:耕地13,5萬公頃,建設用地3,9627公頃,未利用土地16.61萬公頃,土地開發儲備資源約4萬公頃。

水能資源

州境內大部分區域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豐富,水質良好,且地表水與地下水相互轉化,形成地表地下水綜合利用的格局。境內核算忌水量213.7億立方米,區域內平均年徑流量為132.8億立方米;幹流長大於5公里、流域面積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444條,主要河流有沅江、酉水、武水、猛洞河等。水能資源蘊藏量為168萬千瓦,可開發108萬千瓦,現僅開發18萬千瓦。

生物資源

湘西州堪稱野生動植物資源天然寶庫和生物科研基因庫。共有維管束植物209科、897屬、2206種以上。保存有世界聞名孑遺植物水杉、珙桐、銀杏、南方紅豆杉、伯樂樹、鵝掌揪、香果樹等;藥用植物985種,其中杜仲、銀杏、天麻、樟腦、黃姜等19種屬國家保護名貴藥材;種子含油量大於10%的油脂植物230餘種;觀賞植物91科216屬383種;維生素植物60多種;色素植物12種。是中國油桐、油茶、生漆及中藥材重要產地。野生動物種類繁多,有脊椎動物區系28目64科,屬國家和省政府規定保護動物201種,其中一類保護珍稀動物有雲豹、金錢豹、白鶴、白頸長尾雉4種,二類保護有獼猴、水獺、大鯢等26種,三類保護有華南兔、紅嘴相思烏。   

礦產資源

在州域已勘查發現63個礦種485處礦產地。已探明的主要礦產有鉛、鋅、汞、錳、磷、鋁、煤、紫砂陶土、含鉀頁岩等,其中錳、汞、鋁、紫砂陶土礦居湖南省之首,錳工業儲錳工業量3106,57萬噸居全國第二,汞遠景儲量居全國第四。

旅遊資源

湘西州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自然風光奇秀,集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之大統, 《神秘湘西遊》正唱響全國、走向世界。著名風景區有鳳凰古城、中國南方長城、里耶古城、猛洞河漂流、王村(芙蓉鎮)、吉首德夯苗族風情、棲鳳湖、龍山火岩溶洞、塔臥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舊址等,以及里耶秦簡、永順縣五代十國後晉天福午間的溪州銅柱、土家族千年古都老司城、鳳凰縣明代古建築黃絲橋城堡,中華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熊希齡、文學大師沈從文故居等。

其他資源

自治州農作物主產稻穀、小麥、玉米、大豆、油菜籽、煙葉等。工業主產原煤、電、水泥、木材、捲菸、化肥、紗、布等。捲菸是該州工業生產的「拳頭」產品。土特產品以桐油、生漆、茶油、茶葉、煙葉、柑桔、板栗、蜂蜜、藥材等最為著名。湘西自治州是全國桐油重點產區之一,所產桐油品質優良,色彩金黃,譽滿中外。湘西又是「生漆之鄉」,龍山被列為全國生漆基地。這裡的「紅殼大木」漆樹被定為全國優良漆樹品種之一。「古丈毛尖」、「保靖嵐針」為全國名茶。瀘溪浦市柑桔是 湖南名桔之一。「織錦」在五代時,曾作為貢品進貢朝廷,現成為旅遊者購買的珍貴紀念品。 「古丈毛尖」茶和「七葉參」保健茶系全國名茶;「湘泉」、「酒鬼」為酒中佳釀,屬國家級名酒,享譽海內外;土家織錦、苗家繡品以其鮮明的民族特色和獨特的傳統工藝受到人們的青睞。[4]

社會事業

社保

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2017年末,全州城鄉居保參保131.37萬人。個人繳費標準按100元至3000元14個基本檔次自願選擇。地方財政補助標準:個人年繳費200元以下的,每人每年不低於30元;個人年繳費300-400元的,每人每年不低於40元;個人年繳費500元以上的,每人每年不低於60元(龍山縣除外)。2017年,全州共發放養老金3.996億元。

2017年,全州城鄉居民醫保參保人數257.29萬人,參保率達97.81%。籌資標準為每人600元/年,其中個人繳費為150元/年,各級財政補助450元/年。參保居民在州內基本醫療報銷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政策範圍內住院醫療費,起付標準以上的部分,由城鄉居民醫保基金按比例支付: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一級醫療機構為90%;二級醫療機構和州民族中醫院為75%;三級醫療機構為60%;一個結算年度內,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累計最高支付限額為15萬元(不含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最高支付限額的20萬元)。報銷手續比較簡便,患者出院時,只需出具身份證或戶口本、醫保證卡就可以到住院醫院直接報銷。

公務員 事業單位人員

2017年末,全州有13372名公務員,有參公單位工作人員4232人,有59546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企業退休人員6.44萬人,月人均領取養老金2003元。

 
湘西天子山原圖鏈接

民政

低保戶

凡持有湘西自治州戶口且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收入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對象,均可申請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再按照「申請、評議、調查、審核、公示、審批」等程序確定低保對象。2017年末,全州城鄉低保人數22.7萬人,占全州總人口數的7.6%,其中城市低保4.5萬人,農村低保18.2萬人,城鄉低保保障標準分別為420元/人?月和255元/人?月,月人均補助水平分別為287元和153元。

農村敬老院

2017年,全州共有159所農村敬老院,我州實施了農村敬老院「五有工程」,有彩電、冰箱、消毒櫃、熱水器、洗衣機。城市特困人員基本生活費和照料護理費年人均分別為6552元和1800元,農村特困人員基本生活費和照料護理費年人均分別為4000元和1800元。全部特困人員均由醫療救助基金全額資助參加居民醫療保險,患病對象在縣鄉兩級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基本醫療費用實現零支付。

大病醫療救助

2017年,全州大病醫療救助69138人次,住院救助水平人均856元。目前部分縣市最高救助額度達15000元。救助對象主要為特困供養人員、城鄉低保對象、建檔立卡戶以及其他特殊困難的貧困對象。

農村危房

2009-2016年全州有農村危房戶119800戶,2016年實施18700戶,實行差異化補助,具體縣市確定,拆舊建房的農村危房補助標準3000-40000元/戶。

教育

學校

2017年末,全州有各級各類學校1984所個(其中:教學點935個),在校學生54.1851萬人,其中小學1147所(含教學點935個),小學在校生21.8771萬人;初級中學154所,初中在校生9.6984萬人;幼兒園624所,在園幼兒10.3445萬人;普通高中25所,在校生4.8873萬人;中職學校27所(含教師進修學校6所),在校生2.7956萬人;特殊教育學校4所,在校生359人(另有隨班就讀殘疾學生1314人)。吉首大學校園面積129.036萬平方米,1782名教職工,在校學生36580人;湘西職院校園面積58.67萬平方米 ,695名教職工,在校學生11346人;州電大校園面積5.4萬平方米,55名教職工,在校學生4567人(網絡生)。

2017年末,全州農村寄宿制學校有378所,寄宿制學生29.1萬人(其中寄宿學生15.5萬人),小學生平均每月生活費需要260多元(按每日12元,月22天計算),中學生平均每月生活費需要330元(按每日15元,月22天計算)。

營養改善計劃

從2011年秋季學期起, 我州7個連片特困縣啟動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吉首市啟動地方試點縣營養改善計劃,中央財政給予50%的資金支持,按照每生每天3元標準為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提供營養膳食補助,2014年11月提高標準至每人每天4元,全年為800元。2016年起,吉首市作為首批省級試點縣,營養改善計劃資金全部由省以上財政支持解決。2017年,累計下達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學校營養改善計劃專項資金134798828.5元,其中中央資金117632307元,省級資金11909284元,縣市資金5257237.5元,全州共有178759名學生享受。

貧困學生

2017年,全州共發放學生資助資金4.1億元,湘西州自籌資金2.3億元。惠及179849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126295人。為13453名貧困大學生辦理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1.062億元,資助貧困家庭大學新生7028人,發放2771萬元。教育扶貧項目投入中央及省級資金12.1億元。

衛生

衛生機構

2017年底,全州共有醫療機構3226個,其中綜合醫院53家,民族中醫院10家,婦幼保健院9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家,鄉鎮衛生院208家,村衛生室2379家;全州醫療機構床位數19152張(其中醫院13652張,社區服務中心450張,鄉鎮衛生院4849張);衛生機構人員22422人(其中衛技人員16335人,執業醫師4157人,註冊護士6992人);全州總診療人次938.61萬人次,出院55.39萬人次,醫療業務收入49.44億元。

醫療救助幫扶工程

醫療救助幫扶工程的總體目標是:通過「三個一批」和「三提高、兩補貼、一減免、一兜底」醫療救助系列綜合保障措施,確保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患者、農村低保困難戶患者、大病患者和特殊慢性病患者醫療總費用實際報銷補助比例達80%以上,特殊困難群眾實行全額報銷,努力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州人民醫院

州人民醫院總建築面積26.7227萬平方米(新區建築面積11.8179萬平方米)。定編床位1200張,可開放床位近2000張,在職職工2173人,其中衛技人員1931人(中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775人)。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2017年9月1日,我州成功加入福建三明藥品耗材聯合限價聯盟;12月1日,州藥品(耗材)採購信息系統全面正式上線運行,240家公立醫療機構統一在平台上採購藥品,全州每年可減少群眾藥品費用支出3.65億元,節約醫保基金支出2.14億元。湘西州先後三次代表湖南省參加全國醫改專題會議並作交流發言,我州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跑全省。

下一步,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要求,着力深化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力爭在分級診療、現代醫院管理、全民醫保、藥品供應保障、綜合監管五項制度建設上取得新的突破。從2018年7月1日起,啟動全州公立醫療機構醫用耗材聯合限價採購工作;在全州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實施106個病種收付費改革;全州所有縣級二級以上公立醫院與鄉鎮衛生院要建立實質性、緊密型醫共體;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普通人群簽約率在35%以上,重點人群簽約率在65%以上。

總體要求和十大任務

總體要求

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新時代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加快健康湘西建設,不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醫療救助幫扶工程,推動衛計事業高質量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服務,為建設美麗開放幸福新湘西打下堅實的健康基礎。

十大任務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醫療救助幫扶工程,優化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強化疾病防控衛生應急工作,提升醫療質量安全水平,發展民族中醫藥事業和健康產業,建立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強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提高依法行政綜合治理能力,堅持全面從嚴管黨治黨。

 
湘西鳳凰沱江原圖鏈接

重點民生實事項目

農村適齡婦女「兩癌」免費檢查率達100%,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目標人群覆蓋率達100%,孕產婦免費產前篩查率達100%,新生兒疾病篩查率達95%以上。

農村改廁、改水

全州農村改廁累計完成25.23萬戶,衛生廁所普及率為46.34%,其中無害化廁所普及率為32.21%。全州農村改水累計受益173.05萬人,占農村總人口的70.65%,其中自來水普及率69.12%。

就業

2017年,全州新增城鎮就業4.9萬人,技能培訓4.65萬人,新增創業主體9400戶,新增創業擔保貸款1.84億元。[5]

2018年經濟發展

今年以來,面對複雜的宏觀形勢和治理環境污染、清理規範PPP項目、化解政府債務風險等繁重任務,我州強力推進「三大攻堅戰」和「六穩」政策措施的落實,突出抓扶貧、重環保、防風險、促改革、優營商、穩增長,全州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結構調整不斷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質量效益穩步提升,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

經濟保持平穩增長

2018年,全州實現生產總值605.1億元,增長6%,人均生產總值22885元,增長5.7%。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增長3.6%、2%、8.9%。一是農業產業來勢較好。全州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36.7億元,增長3.6%。糧食總產糧達85.12萬噸,椪柑、獼猴桃、茶葉、中草藥材等特色產業提質增產,特色農產品品牌效益不斷增強。二是新興工業增長快。汽車製造業、通信電子設備製造業、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及以新材料和建材為主的金屬製品業分別增長89.3%、47.4%、13.5%、17.2%。三是服務業支撐強。全州以商貿租賃、旅遊服務、文化娛樂為主的營利性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16.8%,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41.5%,成為經濟平穩增長的主要支撐。全域旅遊發展加快,實現旅遊接待遊客人數5138.7萬人次,增長25.1%,旅遊總收入441億元,增長26%。金融運行穩定,金融機構存款、貸款餘額分別增長0.9%、15.8%。貨運物流發展平穩,客貨運輸總周轉量增長5%。智慧湘西統籌推進,互聯網加快發展,郵電業務總量增長188.9%。

產業結構持續調優

全州三次產業調整為13.2:28.4:58.4,服務業比重繼續提高2.9個百分點。工業結構深度調整。傳統產業比重明顯下降,在規模工業增加值中,礦業增加值比重降至27%左右;化工和水泥增加值比重降至15%左右。而食品酒飲料茶、通信電子設備、新材料等產業比重上升至30%左右。產業投資比重提高。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產業投資比重達29.2%,較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民間投資比重民間投資比重為41.9%,較上年提高17.1個百分點以上;房地產投資比重為24.9%,較上年提高12.9個百分點以上。而一直以來占主導的基礎設施投資比重下降至34.1%,較上年比重降低6個百分點。

內生動力轉型加快

全州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3%,其中,房地產業投資成為投資增長的主力軍,全州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97.6億元,增長121.8%。工業投資、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力度加大,分別增長35.5%和4倍。其中工業技改投資增長92.4%。消費轉型升級較快。全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7.6億元,增長10.1%。其中鄉村消費增長12.5%,快於城鎮消費3.2個百分點。受旅遊產業帶動,全州住宿餐飲業營業額分別增長9.5%、13.9%。全州限額以上法人單位中,糧油食品、日用品、家用電器等吃類商品、用類商品分別增長29.4%%、30.6%和22.1%。新興消費模式保持旺盛,限額以上單位通過公共網絡實現商品銷售額增長13.5%。對外貿易快速增長。全州實現進出口總額2.4億美元,增長23.8%,其中出口增長37.9%,實際利用州外境內資金393.3億元,增長20%,實際利用外資412萬美元,增長37.3%。

質量效益不斷提高

一是財政收入質量較好。全州實現財政總收入120億元,增長11.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增長8.7%,地方財政中稅收收入增長12%,占財政收入比重61.9%,煙草行業對稅收貢獻突出。全州財政收入占GDP比重達19.8%,比全省平均水平高6.5個百分點。二是居民收入增長較快。全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28元,增長8.8%,其中經營淨收入和財產淨收入增長較快。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83元,增長11%,其中工資性收入、轉移淨收入增長較快。三是「三大攻堅戰」推進有力。脫貧攻堅紮實有效,扶貧責任逐級壓實,扶貧投入不斷加大,財政用於扶貧支出增長47.4%,住房、醫療、教育、產業等扶貧成效好,全州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4.54萬人,減少貧困村374個,貧困發生率下降至4.39%。環境治理力度加大,全州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下降25.2%,尾庫礦、水體和粉塵污染治理等環保整治有效,全州空氣平均優良天數比例達94.3%,美麗湘西建設成效明顯,綠色發展意識進一步強化。政府債務化解有序推進,債務規模和綜合負債率均有所下降,金融、債務等風險總體可控,不良貸款率下降至2.3%,有利於後期融資。

人民生活繼續改善

一是就業穩中有增。新增城鎮就業2.3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任務均順利完成,城鎮登記失業率4.3%。二是物價漲幅比較溫和。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全年波動幅度較小。三是民生實事紮實推進。大力興辦民生實事,省定12件民生實事、州定20件民生實事全面完成。保障水平不斷提升,城鄉低保標準、城鄉特困供養人員基本生活費和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提高。民生事業加快發展,完成易地扶貧搬遷2.2萬人、棚戶區改造1.5萬套、農村危房改造2.5萬戶;鞏固提升46.6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四是民生支出力度加大。全年民生支出達到216.1億元,占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65.7%。其中,教育支出、扶貧支出、住房保障支出分別增長9.8%、47.4%、47.8%。[6]

歷史文化

歷史名城名鎮名村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鳳凰

鳳凰,隸屬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東與瀘溪縣交界,南與麻陽縣相連,西同貴州省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接壤,北和吉首市、花垣縣毗鄰,史稱「西托雲貴,東控辰沅,北制川鄂,南扼桂邊」。

鳳凰古城建於清康熙四十三年,已有300年的歷史。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的一百多年裡,鳳凰一直是湘西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鳳凰古城始建於清康熙四十三年〔西元1704年〕,歷經300年風雨滄桑,縣城依舊保持了20世紀初的歷史風貌。現東門和北門古城樓尚在。城內青石板街道,江邊木結構吊腳樓,以及朝陽宮、天王廟、大成殿、萬壽宮等建築,無不具古城特色。縣境內的古代苗族民居和吊腳樓等都保存較好。古城外還有唐代的「黃絲橋城」和「南方苗疆長城」等遺蹟。

鳳凰縣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旅遊強縣、國家AAAA級景區、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轄八縣市之一。曾被新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稱讚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龍山縣裡耶鎮、永順縣芙蓉鎮(原王村鎮)、瀘溪縣浦市鎮、花垣縣邊城鎮(原茶峒鎮)

里耶鎮

里耶鎮,秦簡故里,位於湖南省武陵山腹地,湘、鄂、渝、黔四省市在此交界,隸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與王村、浦市、茶峒並稱為湘西四大古鎮之龍山里耶。「里耶」在土家語裡是開拓這片土地的意思。早在距今6000年前,里耶就有人類居住。這裡有神奇的自然風光和奇特的民族風情,但由於交通不便使其經濟文化一直較為落後。直至清康熙年間始建街道和碼頭,雍正年間設置里耶塘,並漸成集市,一度繁榮。

1982年5月,鎮東北大橋發現新石器時代文物遺址,謂「龍山文化」,有石斧、石片、紅泥陶器等,陶器上銘粗繩紋結網紋、蔑紋等為研究該鎮和我們歷史提供了珍貴的考古資料。後發現了戰國古城遺址和眾多戰國珍貴文物。2002年6月,里耶鎮裡耶古城遺址的發現和3.6萬餘枚秦簡牘的出土,震驚中外,舉世矚目。2005年9月,里耶經建設部、國家文物局評定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芙蓉鎮

芙蓉鎮,原名王村,因小說《芙蓉鎮》改編的同名電影《芙蓉鎮》在此拍攝而得名芙蓉鎮。

芙蓉鎮是一座具有兩千年歷史的古鎮,位於酉水之濱,距縣城51公里。原為西漢酉陽縣治所,因得酉水舟楫之便,上通川黔,下達洞庭,自古為永順通商口岸,素有「楚蜀通津」之稱。享有酉陽雄鎮、湘西「四大名鎮」、「小南京」之美譽。

芙蓉鎮不僅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千年古鎮,也是融自然景色與古樸的民族風情為一體的旅遊勝地,又是猛洞河風景區的門戶、一個尋幽訪古的最佳景點。正像陳運和《芙蓉鎮》所說:「湘西口音滿背簍猛洞河古老風韻流」。四周是青山綠水,鎮區內是曲折幽深的大街小巷,臨水依依的土家吊腳木樓以及青石板鋪就的五里長街,處處透析着淳厚古樸的土家族民風民俗,讓遊人至此讚不絕口,留連忘返。胡績偉先生遊覽猛洞河和芙蓉鎮以後作詞贊道:「武陵山秀水幽幽,三峽落溪州。懸崖壁峭綠油油,悠悠蕩華舟。烹鮮魚,戲靈猴,龍洞神仙遊,芙蓉古鎮吊腳樓,土家情意稠。」

浦市古鎮

浦市鎮位於湖南省瀘溪縣境東南部,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是湘西四大名鎮之首,一條青石板鋪成的古驛道把浦市古鎮與鳳凰古城緊緊相連。

浦市古鎮歷史文化悠久,自明清時期到民國年間,修建有吉家大院、周家大院、李家祠堂、萬壽宮和文化寺廟等多處名勝古蹟,當地文化習俗豐富,獨特,商貿古街、貨運碼頭、寺廟道觀、古戲樓、會館、巷弄和作坊等甚多,由於水路交通發達,歷史上古鎮商貿、文化就極其繁榮,故有「小南京」之稱。

古鎮源於沅江邊旁,是沅水中游重要的物資集散地,荸薺、大蒜、蓮藕、甜橙等農副產品遠銷省內各地,古鎮人們和古鎮名字一樣,樸實善良,由於開發不久,有旅行度假「處女地」之譽。

浦市是一個因軍事而立、因商業而興的古鎮。它居於沅江中游,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歷來是兵家用兵不可忽視的水陸要津。早在漢代,伏波將軍馬援就曾在這一帶徵討「南蠻」;南宋中期浦市古鎮作為軍隊集聚地正式確立軍事機構。明清之際,這裡更成為重要的軍事戰備要點。浦市是通達川黔的重要驛站,也是湘西水陸交通的要衝。至今,從浦市到高山坪長達20餘里的山道上,一路延伸的青石板古驛道往下延伸着,直達鳳凰、銅仁、鎮遠,乃至雲南。最近發現的位於浦市近郊的岩門康家古堡寨,則依山伴水,融合漢苗建築藝術,整體態勢和布局細節帶有明顯的軍事防禦色彩,也昭顯出苗疆邊牆系列軍事遺存的重要考古價值。

邊城鎮

邊城鎮原名茶峒鎮,2005年7月改為邊城鎮,以沈從文所寫《邊城》小說名稱命名。

 
湘西王村原圖鏈接

邊城鎮位於湖南省花垣縣西北部,距縣城25公里,與貴州省松桃縣的迓駕鎮和重慶市秀山縣的洪安鎮隔河相望,自古就有「一腳踏三省」的美譽,是湖南省的西北大門和湘西四大聞名古鎮之一。

始建於嘉慶八年(1803年)。解放前,山城雄峙,城垣逶迤,河水悠悠,青石道整潔風雅,吊腳樓古色古香,白塔聳立,古渡擺舟,如詩如畫。詩云:「邊城勝景令人醉,疑是身在畫中游。」解放後,城垣、白塔雖毀,但古風依存,又新修樓房、大橋和農貿市場等,為邊城茶洞增添新景,《連心壩》、《邊城》等影片,均在茶峒拍攝外景。許多慕名而來者以沈從文的小說《邊城》為導遊圖,尋覓白塔、石碾和船夫的墳:踏青石古道,登水邊吊腳樓聽月光下飄來的漁歌,回味那美麗動人的故事。

如今茶峒還是老習慣,每逢農曆二、八趕集,叫趕「邊邊場」。茶峒的「邊邊場」是很吸引人的,它保留了古樸、濃郁的民族風情。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永順縣靈溪鎮老司城村、龍山縣苗兒灘鎮撈車村

老司城

老司城位於永順縣城東19公里處的靈溪鎮司城村,是自唐、宋、元、明、清朝代以來留下的眾多古文化遺址,也是湘西歷代土家族土司王經營了八百多年的歷代古都。千年祖師殿、彭氏宗祠、擺手堂、古墓葬、石坊、石碑等地上地下文物遍布,是一座天然的土家族「露天博物館」,是一處尋幽覓古攬勝的旅遊勝地。這座古城,本名福石城,因是土司王朝八百年統治的古都,亦稱司城、老司城。土司時期,福石城是古溪州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十分繁華。

百姓流傳,老司城分內羅城、外羅城,有縱橫交錯的八街十巷,人戶稠密,市店興隆,史書有「城內三千戶,城外八百家」,「五溪之巨鎮,萬里之邊城」的記載。清貢生彭施鐸作《竹枝詞》贊「福石城中錦作窩,土王宮畔水生波,紅燈萬點人千疊,一片纏綿擺手歌」。 老司城留存遺址很多,現成為遊客、專家、學者了解研究土家族歷史和文化的珍貴的人文景觀。主要有祖師殿、彭氏宗祠、土司德政碑、翼南牌坊、土司地宮、土司古墓群等。老司城是800多年土司轄制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2001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原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張忠培、古長城專家羅哲文等譽為「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保存最為完整的軍事性城堡」和「全國保存完好的西南古堡式民族文化古城」,保存有大量珍貴的歷史遺蹟,其潛在價值不可估量。

撈車村

撈車村地處酉水河支流洗車河流域的龍山縣苗兒灘鎮,是個古香古色的土家族古村寨。這裡田園似錦、山水如畫。碧藍清澈能見河底的撈車河,依順着凸凹彎曲的山腳,使河流時而變成平潭,時而水流沖急,猶似天仙自天際撒下的藍色彩帶。沿河兩側的樹木綠蔭蔥蘢,古樹參天,這一切構繪出巨大一幅山清水秀的美麗畫卷。一到春天,這裡桃紅柳綠、鳥語花香,勝似仙境。這裡的女性不但人美若天仙,還不論老老少少個個都是土家織錦的能手,更形象的體現了土家山鄉男耕女織的田園風光。

早在明代(即公元1368年—1644年),苗兒灘撈車河兩岸就出現了「男耕女織、戶多機聲」的繁榮景象。在八百餘年的土司統治時期(始於五代,止於清同治年間),苗兒灘鎮燦若雲霞的土家織錦,成為中國「四大名錦」(即廣西壯錦、雲南雲錦、四川蜀錦、湘西土家織錦)之一,被譽為「土家織錦之鄉」,是土家織錦發源地,響譽中外。苗兒灘鎮山奇水秀,自然、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民族風情濃郁迷人,有美麗的撈車河風光,神奇的溫泉,古老而獨特的沖天樓[4]。

民族風俗

湘西土家族、苗族生性粗獷、豪放、熱烈。酒,是他們不可缺少的日常飲料。土家苗寨家家戶戶多有自己釀酒的習慣,釀製的多為甜酒、白酒。白酒中以苗家的包穀燒、土家的高梁燒最好喝。湘西土家苗民夏天用涼水沖甜酒當水喝,生津解渴;冬天把甜酒加水煮開泡煻糝和陰米再加蜂蜜當茶飲,充飢暖身。平日勞動歸來,沒有下酒菜也要喝一兩碗包穀燒或高粱燒解乏。家中來了客人,甜酒、白酒亦是必不可少的待客之物。每逢年、節,接親嫁女,紅白喜事或重大祭祀活動,酒的作用便更顯得重要了。

酸辣是土家苗家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兩味。對他們來說,沒有酸辣,吃龍肉都沒有味。有「辣椒當鹽,酸菜當飯」之說。故而,在土寨苗鄉,家家種有辣椒地,戶戶備有酸菜鐔。按照製作原料的不同,其酸食可分三大類:蔬菜酸、肉食酸、糧食酸。蔬菜酸是酸食中的主體,隨蔬菜品種的不同而各具其名,如白菜酸(或酸白菜)、蘿蔔酸、辣椒酸、豆莢酸、野葫蔥酸、大蔸菜酸、蓖頭酸、青菜酸、茄子酸等等。肉食酸顧名思義,是以動物、家禽或水產的肉為原料的酸食,如:酸豬肉、酸牛肉、酸麂子肉、酸雞肉、酸鴨肉、酸魚等。酸魚最有名氣。糧食酸主要以包穀和糯米為原料,碾磨成粉拌辣椒粉醃製而成,有包穀酸∥糯米酸等。日常菜餚方面,春天吃新鮮舳筍炒肉、涼拌山筍、椿木尖、蕨菜(一種野蕨的嫩苔)炒臘肉、野蔥炒蛋、鴨腳板(一種野菜)、桃花蟲等;夏天有萵筍炒黃鱔、泥鰍鑽豆腐、麻辣小山羊;秋天有油炸蜂蛹、油酥野雞、罐罐菌炒肉、樅菌燉豆腐、板栗燉土雞、野木耳燉土雞;冬天有血粑鴨火鍋、全牛火鍋、臘豬腳火鍋、野豬肉火鍋等。

名優特產

食品特產:湘西臘肉、浦市鐵骨豬、湘西黃牛、酸魚肉、鳳凰薑糖、吉首河溪香醋、吉首酸肉、黃橋酥餅、茨沖雞火鍋、乾州板鴨、吉首米粉、吉首醋蘿蔔、桐葉粑粑、湘西血灌腸、鳳凰臘肉、糯米醃酸辣子丸、扣肉、鳳凰社飯、湘西米豆腐、湘西土家臘肉、鳳凰苗家菜豆腐、鳳凰血粑鴨、油炸河蟹、口味龍蝦、蒿草粑粑、血粑鴨、大鍋盤鱔、油炸竹蟲、湘西燜田螺、鬆脆蜂蛹、麻辣知了、湘西土匪鴨、秤砣耙、片片魚、保靖米粉、烤肉串、鴨血粑、湘式泡酸菜、湘西酸肉、粉粑、天下第一螺、酸菜豆腐湯、美味米豆腐、燕麥粉蒸螃蟹

農林牧漁

瀘溪椪柑、湘西椪柑、湘西獼猴桃、湘西樅菌、荸薺、浦市甜橙、罐罐菌、優質獼猴桃、湘西山羊、王村紅柿、土家炒米、永順板栗

藥類/保健藥草:龍山百合、雪裡見、八樹、白莢藤、葉下紅、玄參、四棱麻、水黃連、夜關門、雪凍花、積殼、白三七

茶/酒/飲品/煙草類:古丈毛尖、溪洲莓茶、保靖黃金茶、酒鬼酒、苗家窖酒、鳳凰紅米酒

絲綢/服裝/輕紡:鳳凰苗族蠟染、鳳凰苗族扎染、湘西草鞋、湘西織花帶、湘西小背婁、挑花錦繡、湘西紙紮、鳳凰織錦、鳳凰苗族刺繡、鳳凰藍印花布、土家錦

工藝特產:民間鑿花、湘西土家粘貼畫、湘西挑花、鳳凰石雕、鳳凰民間剪紙、菊花石雕

飾品/裝飾:鳳凰銀器銀飾首飾、民族工藝品、苗族銀飾。[7]

風景名勝

鳳凰古城

鳳凰古城,這座新西蘭作家路易艾黎口中的「中國最美麗的小城」,位於湖南省湘西的西南部,是一個以苗族、土家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集地,距離省會長沙430公里,車程5小時,距離最近的城市吉首約40公里。

古城建於清康熙時,因沈從文的小說《邊城》而聞名於世。城內的青石板街道、沱江邊的吊腳樓、眾多的古建築,以及濃厚的苗族風情,構成了獨具一格的湘西韻味。

古城依山傍水,沱江穿城而過,紅色砂岩砌成的城牆佇立在岸邊,南華山襯着清朝年間的城樓。北城門下的河面上,橫着一條窄窄的木橋,以石為墩,這裡曾是當年出城的唯一通道。古城套票包含的主要景點有:沈從文故居、熊希齡故居、楊家祠堂、東門城樓、古城博物館、崇德堂、沱江泛舟(沿江而下,全程約20分鐘)、萬壽宮、虹橋藝術樓、南華山神鳳景區等。

沱江

沱江是鳳凰縣境內最大的河流,而對於遊客來說,沱江就是鳳凰古城城牆邊的那段河段。遊覽沱江最常見的方式就是「沱江泛舟」(費用已經包含在鳳凰古城通票內),從靠近北門的碼頭上船,順流而下,一直到東門外虹橋附近,全程約20分鐘左右,途中還能聽到船工的號子聲和民歌對唱。

沱江的水,碧綠而清澈的,兩岸是已有百年歷史的土家吊腳樓,別有一番韻味,沱江的南岸是用紫紅沙石砌成古城牆,城牆有東、北兩座城樓,久經滄桑,依然壯觀。沱江東門附近,有萬壽樓,萬名塔,奪翠樓等景點,而沱江北門附近的跳岩,則是東北方向進出鳳凰古城的主要通道之一,是拍攝沱江美景的最佳取景點,在這裡可將兩岸的吊腳樓、對面的虹橋,和來往的小船都收入鏡頭內。

沱江畔的吊腳樓,有不少現在已經成為飯店,在這裡能夠品嘗到當地的美食,不過價格會比古城其他地方稍貴些;有些江邊的吊腳樓被改建成臨江客棧。但因為靠近酒吧一條街,晚上會比較吵,而客棧的空間也相對狹小,價格不算便宜,淡季一般在200-250元/晚。

清晨的沱江是最美的,此時江面水霧瀰漫,河邊洗衣的婦女咚咚咚地捶着衣裳,岸上背着竹簍的當地人和遊客擦肩而過,要看到這些,你需要起個大早。如果住在江邊的吊腳樓,早起看景比較方便。

沈從文故居

沈從文故居位於鳳凰古城內的中營街,常有人說:「世人知道鳳凰,了解鳳凰,是從沈從文開始的」。很多人來鳳凰,就是因為沈從文先生而來,因為《邊城》、《湘西》、《從文自傳》等自他筆下流出的大家耳

四合院是沈從文先生的祖父沈宏富(曾任清朝貴州提督)於同治五年(1866年)購買舊民宅拆除後興建的,是一座火磚封砌的平房建築。四合院分前、後兩進,中有方塊紅石鋪成的天井,兩邊有8間廂房。房屋是「穿斗式」木結構建築,採用一斗一眼合子牆封砌。馬頭牆裝飾的鰲頭,鏤花的門窗,小巧別致,古色古香,而在故居內陳列着一張張珍貴的歷史照片,記載着先生的點滴過往。熟能詳的作品。故居是沈從文先生出生的地方,是一座具有濃郁湘西特色的四合院,具有明顯的明清建築風格。

先生的故居一度被視為「南方的文廟」,每年都會引來無數文學愛好者頂禮膜拜,是鳳凰最吸引人的人文景觀之一。在故居內的購物室,可以買到沈從文先生的書,書上會蓋個故居紀念的印章,十分有紀念意義。

 
湘西保靖風光原圖鏈接

芙蓉鎮

芙蓉鎮,原名「王村」,距離永順縣城約50公里,古村鎮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因謝晉執導,劉曉慶、姜文主演的電影《芙蓉鎮》在此取景而出名,此後就改名為「芙蓉鎮」。這還是一座「掛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鎮」,古鎮中心地帶建在一片高大的山石上,一條落差幾十米的瀑布懸掛在古鎮腳下,鎮內的土家吊腳樓緊貼着瀑布而建,瀑布水流入酉水河。

芙蓉鎮的售票處、入口和出口以及遊客服務中心都位於鎮子的一頭。從入口進入古鎮後,沿着古鎮內鋪滿青石板的老街向前步行遊覽即可。在老街的兩旁,保留了不少當地民居,很多的民居的牆壁都是用一塊塊木板拼接而成,不少木板已經變色發黑,不知不覺中打上了歲月的印記。

沿着古街可以到鎮中的瀑布。很多地方都有瀑布,但都在郊區或野外,而芙蓉鎮的瀑布就在鎮中,每天夜裡,這裡的居民都是伴隨着嘩嘩的瀑布流水聲進入夢鄉。瀑布旁有不少土家吊腳樓,如果你時間充裕,可以選擇在吊腳樓中的旅館住宿一晚(100-200元/間不等),頭枕濤聲入眠。有興趣的話也可以來到瀑布的下方,通過石板小路走到瀑布的背面的山洞中,透過瀑布的水簾,觀看酉水河的秀色。

古鎮因電影出名,而影片中「豆腐西施」劉曉慶賣的米豆腐,如今在鎮內已經鋪天蓋地的紮下了根。鎮中到處都有掛着「米豆腐」招牌的店鋪,不過最正宗的一家,同時也是影片中取景的一家,位於進鎮後的「牌坊」處(靠近古鎮的出口),招牌是「芙蓉鎮正宗113號劉曉慶米豆腐店」,至於口味如何,那就是因人而異了。

在古鎮內,你還可以去「溪州銅柱館」,看一看刻有楚王和當地「土王」簽訂和平盟約的「溪州銅柱」,銅柱記載着一段土家族的歷史。還可以去瀑布旁的「土王行宮」,看看邊陲土司當年的府邸,「行宮」附近也是觀看全鎮最好的地方,能夠觀賞到吊腳樓、瀑布和瀑布下的酉水河。

鎮內有不少商鋪,這裡的土家織錦、竹筒酒和姑丈毛尖都是不錯的旅行紀念品。

奇梁洞

奇梁洞位於鳳凰古城以北約5公里處,在當地有「奇梁歸來不看洞」的說法,奇梁洞中有山,洞內有樓,洞中還有絕壁、田園、村落等,整個洞長約6公里,洞口巨大,高達約50米,一條清溪穿過溶洞。

奇梁洞中還有「古戰場」。相傳在南宋末年,不堪重壓的苗族人在這裡密謀造反,並和朝廷軍隊發生多次激戰。後來由於叛徒告密,終因寡不敵眾,起義軍全體覆滅。如今遊客在剛進入洞口不遠處,就能看到當年被起義軍用巨石砸馬的落馬河、供人吃飯的古碾房等遺蹟。

經過「古戰場」,你將來到一條小溪邊,這裡需要坐船,下船後便是奇梁洞的另一個景點「龍宮」。龍宮中,怪石嶙峋、在五彩的燈光效果下更顯得色彩斑瀾,當你在這奇麗的場景中蕩舟,會有一種進入夢境的感覺。

游過「龍宮」後,隨着台階盤旋而上,就來到洞中的「天堂」和"十里畫廊"。十里畫廊中,古木參天,還有圍滿荊棘的"西南叢林",更加神奇的是這裡還能看到一片綠油油的田地。洞中的陰陽河,是整個洞穴最神秘的部分,高高的洞頂上趴着代表黑暗的蝙蝠。河邊的水簾後就是傳說以前的苗王關押犯人的地方。偶爾傳來一兩聲蝙蝠的聲音,讓人感到毛骨悚然,不寒而慄。

湘西東門城樓

東門城樓位於鳳凰古城東,面臨東嶺,緊靠沱江,莊嚴雄偉,原名「升恆門」,為鳳凰古城四大城門之一,與不遠處的北門城樓、南門城樓(南華門)曾一起護衛過這座美麗的山水小城。城樓始建於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城門上部城樓用古磚砌築,下部由紫紅砂岩砌成。城樓高11米,大門上方有槍眼9孔,城門上為兩層譙樓,歇山屋頂,覆以腰檐,鈎心鬥角、工藝精湛。正殿當中塑關雲長像,1991年新增明城沙盤模型和古炮台。

東門城樓是沱江岸邊的一個制高點,站在這裡,近觀樓底的古街市和腳下的潺潺沱江,遠望河兩岸的吊腳樓和青翠起伏的山巒,可謂是一處觀古城全景的好地方。而在城樓的樓洞下,常有流浪歌手抱着吉他在這裡賣唱,漸漸這種景象成為了古城裡一個特色的文青標誌,吸引着各地的青年遊客駐足。

南方長城

南方長城,又稱「苗疆萬里牆」,始築於明朝萬曆四十年(公元1615年),是明代長城的一部分,大體位於湖南省鳳凰縣,南起與銅仁交界的亭子關,北到吉首的喜鵲營,全長約190公里。南方長城是明朝統治者為隔離南方少數民族、鎮壓反抗、以求苗疆穩定而建築的。沿途建有多座用於屯兵、防禦用的哨台、炮台、碉卡、關門。

如今的南方長城大部分牆體已經被毀,遺蹟散布在人煙稀少的湘西山脊上,沿公路的城牆石塊不斷地被當地人拆去建房、壘坎。今天只能看到時斷時續的城牆,還有一些保存完好的城堡。2001年,政府出資修復了1.78公里的長城,後又建東、西兩門及環行城牆向外修整了4.5公里,景區內主要遊覽的就是政府修復的部分。

坐龍峽風景區

坐龍峽風景區與芙蓉鎮(王村)只一水之隔,從芙蓉鎮對岸的河西鎮,沿亮溪河而上,即可進入坐龍峽。峽谷全長約6.5公里,最高處300多米,多年來一直隱藏在武陵山脈中,從未有人穿越,直至1993年才被一採藥者發現,是個遊客不多的景點。

坐龍峽由田亮溪、活龍潭、黑槽峽溝、南照峽溝等幾段組成。峽谷兩側的山壁離得極近,山壁上能看到一層層岩石紋理,峽谷底下流水淙淙,不期而遇的瀑布總給遊客帶來驚喜。

著名人物

參考資料

  1. 行政區劃湘西州政府門戶網站 發布時間:2018-12-04
  2. 行政區劃湘西州政府門戶網站 發布時間:2018-12-04
  3. 地域環境湘西州政府門戶網站 發布時間:2018-12-04
  4. 自然資源2018-12-04 20:04 來源:湘西州政府門戶網站
  5. 社會事業湘西州政府門戶網站 發布時間:2018-12-04
  6. 2018年經濟發展2019-07-15 09:46 來源:湘西州政府門戶網站
  7. 歷史湘西湘西州政府門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