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庭筠
温庭筠(812年-870年),本名歧,字飞卿,太原祁縣(在山西)人。晚唐诗人、花间派词人。
温庭筠 | |
---|---|
温庭筠 | |
出生 |
约812(一说801)年 太原祁(今山西祁县) |
逝世 | 约866年 |
别名 | 温岐、温庭云、温廷筠、温八叉、温八吟 |
知名作品 | 《商山早行》《过陈琳墓》《苏武庙》《菩萨蛮》等 |
溫庭筠的先世溫彥博雖是宰相,而溫庭筠是溫彥博的裔孫。可是,到了溫庭筠的時候,其家世已經衰微了。溫庭筠自幼好學,長於詩詞,喜譏刺權貴,多觸忌諱。由於形貌奇醜,因號「溫鐘馗」。他在政治上遭受到統治者的種種壓迫,鬱鬱不得志,屢試進士不第,官僅至國子助教。在日常生活方面,《舊唐書‧文苑傳》說他「士行塵雜,不修邊幅。能逐絃吹之音,為側豔之詞」,說明了他行無檢幅,常出入於歌樓妓院;亦因此,溫庭筠的詞風華麗濃艷,而其詞的題材內容,主要是以描寫美人的苦悶情緒、追求真誠的愛情為主。至於溫庭筠的作品特色,《北夢瑣言》言他「才思艷麗,工於小賦,每入試,押官韻作賦,凡八叉手而八韻成」,時人稱「溫八叉」。温庭筠詩風上承唐朝诗歌传统,下启五代文人填词风气之先,特别是作为词人的地位很高。溫庭筠著有《握蘭》、《金荃》二集,均已散亡,現存的《花间集》收集了66阕他的词作、列为篇首。[1]温庭筠词风婉丽、情致含蕴、辞藻浓艳,今存310餘首,后世词人如冯延巳、周邦彥、吳文英等多受他影响。
目录
评价
- 张惠言《词选序》:“唐之词人,温庭筠最高,其言深美闳约。”
- 刘熙载《艺概》卷四《词曲概》:“温飞卿词精妙绝人,然类不出乎绮怨。”
代表作
《夢江南·千萬恨》
【原文】 千萬恨,恨極在天涯。山月不知心裏事,水風空落眼前花,搖曳碧雲斜。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白蘋洲 一作:白蘋洲)
【註釋】 作者:佚名 ①斜暉:偏西的陽光。 ②脈脈:相視含情的樣子。後多用以寄情思。 ③白蘋洲:長滿了白色蘋花的小洲。
【評解】 作者:佚名 《夢江南》是溫庭筠的名作。寫思婦的離愁別恨。第一首,寫思婦深夜不寐,望月懷人。第二首,寫思婦白日倚樓,愁腸欲斷。兩首詞以不同場景塑造同一類人物。一個是深夜不寐,一個是晨起登樓,都寫得樸素自然,明麗清新,沒有刻意求工、雕琢辭句,卻能含思悽婉,臻於妙境。刻畫人物,形象、生動、傳神,揭示人物心理,細膩、逼真,足見作者技巧純熟,既擅雕金鏤玉的瑰麗之作,又有凝練的絕妙好詞。
【簡析】 作者:佚名 此詞首句直出“恨”字,“千萬”直貫下句“極”字,並點出原因在於行人遠“在天涯”,滿腔怨恨噴薄而出。“山月”三句寫景,旨在以無情的山月、水風、落花和碧雲,與“千萬恨”、“心裏事”的有情相形,突出思婦內心的悲慼和哀傷。此詞寫得樸素自然,明麗清新,沒有刻意求工、雕琢辭句,卻能含思悽婉,臻於妙境。刻畫人物,形象、生動、傳神,揭示人物心理,細膩、逼真,足見作者技巧純熟,既擅於雕金鏤玉的瑰麗之作,又長於質樸凝練的絕妙好詞。 [2]
《夢江南·蘭燼落》
【原文】 蘭燼落,屏上暗紅蕉。閒夢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蕭蕭。人語驛邊橋。
【註釋】 ①蘭燼:因燭光似蘭,故稱。燼:物體燃燒後剩下的部分。
②暗紅蕉:謂更深燭盡,畫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
③蕭蕭:同瀟瀟,形容雨聲。
④驛:驛亭,古時公差或行人暫歇處。
【譯文】 更深燭盡,燭光暗淡,畫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
我昏昏欲睡,終於進入了夢鄉,夢中是我久別的江南,正是青梅熟時,江南雨季,我獨自在一艘船上,手握竹笛,和著船外那蕭蕭的夜雨盡情的吹奏,時而聽見橋上驛亭邊人語,操著那久違的鄉音,訴說著難忘的故事。
【賞析】ref 這是一首描寫旅客思鄉之作。先寫旅邸的夜景,然後轉入夢境,通過對夢中江南暮春夜景繪聲繪色的描寫,詞人把自己的情緒全部隱藏到具體的景物背後,詩情含而不露,情景交融。落筆之處,盡顯詞人對故鄉的深深思念之情。
“蘭燼落,屏上暗紅蕉。”“蘭燼”,蘭膏燃燒的餘燼。起二句八字寫夜深人靜,室內昏暗,燈花已經殘落,畫屏上鮮紅的美人蕉,在微弱的燈光下,顏色也已顯得暗淡,這正是入睡的時刻。這是一個寂寞的夜晚,隱約地透出人的黯然心情,經過這一鋪墊,下面便轉入了夢境的描寫。
“閒夢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蕭蕭。人語驛邊橋。”後三句進入夢境,卻完全是另一種景象:夢中的江南,情調清朗,色彩明麗,梅子正熟,風景絕佳。恰在這時,夜雨輕飄,船泊澤國,笛聲悠揚;人語驛橋,春水碧波。這裡,有景,有情,有色彩,有聲音,還有人,這是一個多麼令人難忘的夜晚!夢裡夢外,都是夜景,但現實的夜如此淒清、冷寂,蘊涵著絲絲哀怨;而夢中江南的夜,卻是那樣歡樂、愉快、醉人。今昔對比,作者對江南故鄉懷念的深情,隱約可見。
全詞從室內屏風上的人工畫面、寫到室外江南水鄉真實的自然圖景,由繪色(紅蕉、黃梅)到繪聲(吹笛、人語、夜雨瀟瀟),亦即從視覺到聽覺,構思新奇,意境清幽,動靜兼備。詩人把自己的情感全灌注在用景物描繪所鑄成的形像畫面之中,含有不盡之意,令人思索玩味。 [3]
參考文獻
- ↑ 見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澳門:典文出版社,1962年),頁541-542。
- ↑ 讀古詩詞網> 詩 › 夢江南·千萬恨
- ↑ 詩詞古文 >夢江南·蘭燼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