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华澳小学
校园咨询
滕州华澳小学英语学科聊书会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通过读书,我们可以看到广阔的世界,看到银河里的星星,看到风土人情和世间万象
在推动全科阅读的号召下,为鼓励全体教师坚持读书,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营造浓香的读书氛围,华澳小学英语组全体教师在12月2日举行了英语学科聊书会活动,会议由翟主任主持。
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人生的心酸,读鲁迅的文章使人认清社会的黑暗,读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来的希望。而今天我们英语组同读一本书:《教学勇气》。
帕克·帕尔默回顾了教育改革对教师职业的影响,带领教师走进心灵的旅程,日趋唤醒教师的职业激情。
孔令冉老师提到,优秀教师都有这样一个特点:他们完全沉浸在课堂上,和学生做深层次的交流。他们能编织一个复杂的网,这张网联结着学生、课程以及他们自己。
周晨老师提到,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校园建筑
研究学校建筑的学者邵兴江曾专门对上述概念作了学术资料汇总梳理,从其所掌握的各类学术资料看,绝大部分学术资料通行使用“学校建筑”,其次是“校园建筑”,但“教育建筑”、“校舍建筑”也有所使用,不过其内涵与前两个概念相差较大。而“学校建筑”、“校园建筑”两者的内涵则具有更多的相似性。
事实上,“学校建筑”与“校园建筑”还有广狭义之分,学者汤志民对此两者的差异作了深入区分,认为两者之间虽然存在众多重叠之处,但仍然存在差异,总的来说,在学术用语上更多地采用“学校建筑”,而一般用语则也会采用“校园建筑”这一称谓。(在我国学术界,有数对术语的使用颇值得研究者关注,例如与“学校建筑”、“校园建筑”这一组概念同样流行的还有“学校文化”与“ 校园文化”[1]这一组提法。从表面看,两者之间似乎并无太大的区别,事实上,两者的具体内涵也确实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交叉重叠。但若对其内涵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论证,我们将发现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某些本质的区别,这一区别主要体现在“学校”与“校园”两词之间内生性的本质差异性上。“校园”一词更多指向的是空间维度内的区域或场所,是一地理环境圈的范畴概念,而“学校”一词更多的是指以培养人、教育人为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机构。由此可见,两者的切入视角存在差异,即前者是从地理环境圈的视角,而后者是从组织的视角。是故在对“建筑”或“文化”进行界定时,显然前置语的不同会导致某些本质的差异。在我个人看来,从地理环境圈的角度对“建筑”或“文化”进行界定,有其天然的不足之处,即过多的受到地理环境圈的先天限定,似乎很难表达“建筑”或“文化”与周边环境、社会、政治、经济、人之间的动态发展联系。因此,本研究更倾向于使用“学校建筑”这一术语[2]。
参考文献
- ↑ 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搜狐,2020-03-26
- ↑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豆丁网,2017-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