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漂泊甲龍(學名:Aletopelta)是種鳥臀目甲龍亞目恐龍,化石發現於[[美國\\加州南部。

屬名在古希臘文意為「漂泊的盾甲」,因為本·卡斯勒(Ben Creisler)提出這些[[化石\\因為半島山脈地體北上移動,而被帶離原本的地點,原始位置相當於墨西哥中部的西側。種名則是以古生物學家Walter P. Coombs, Jr.為名,以紀念他多年來對於甲龍類的研究貢獻。

目錄

物種學史

屬名意為「漂泊的盾甲」,因為本·卡斯勒(Ben Creisler)提出這些化石因為半島山脈地體北上移動,而被帶離原本的地點。種名則是以古生物學家Walter P. Coombs, Jr.為名,以紀念他多年來對於甲龍類的研究貢獻。

形態特徵

漂泊甲龍是種中型甲龍科恐龍,身長估計約為6公尺。化石是一個部份骨骼(編號SDNHM 33909),包含:股骨、脛骨、腓骨、不完整的肩胛骨、肱骨、尺骨、左右坐骨、脊椎、肋骨、至少60個不相連的骨盆部位裝甲、8顆牙齒。

分布範圍

這些化石發現於加州卡爾斯巴德附近的海相諾馬角組,年代為白堊紀晚期的上坎潘階。這隻恐龍的[[[屍體]]可能被沖刷入海洋中,並在海底成為小型沙礁。漂泊甲龍因為它們的甲板形狀與排列方式,而被歸類於甲龍科。

名稱由來

恐龍,人類發現恐龍化石的歷史由來已久。直到古生物學家曼特爾[1]發現了禽龍並與鬣蜥進行了對比,科學界才初步認定這是一群類似於蜥蜴的早已滅絕的爬行動物。

1842年,英國古生物學家查理德·歐文創建了「dinosaur」這一名詞。英文的dinosaur來自希臘文deinos(恐怖的)Saurosc(蜥蜴或爬行動物)。對於當時的歐文來說,這「恐怖的蜥蜴」或「恐怖的爬行動物」是指大的滅絕的爬行動物。實際上,那個時候發現的恐龍並不多。自從1989年南極洲發現恐龍化石[2]後,全世界七大洲都已有了恐龍的遺蹟。目前世界上被描述的恐龍至少有650至800多個屬(古生物學上的種屬,不完全同於現代動物的分類方式)[3]。 後來,中國日本等國的學者把它譯為恐龍,原因是這些國家一向有關於的傳說,認為龍是鱗蟲之長,如等就素有小龍的別稱。

視頻

漂泊甲龍 相關視頻

恐龍是怎樣演化的
中國專家發現白堊紀之後的恐龍化石,恐龍有可能是在南方滅絕的!

參考文獻